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汉字)【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9~12章)【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9~12章)【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9章科举制度一、填空题1.提倡“唯才是举”,颁布“求贤令”的是汉魏六朝时期的______。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曹操【解析】汉代选拔人才实行“察举”和“征辟”制,但是这些制度很快就暴露出它的弊端。

首先是被选的范围有限,都为官僚和富豪子弟;其次是以财产为入选标准,因此所选人才未必都是贤才,财富钻营者大有人在。

曹操看到了这种弊端,提倡“唯才是举”,并直接颁布了“求贤令”,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推荐、任用,这种用人制度也被后世所提倡和学习。

2.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始于______代。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1)科举制度始于______朝,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中山大学2010年研](2)中国的科举制产生于______代。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隋【解析】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两科,以选拔人才。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

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3.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时,将殿试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始自于______朝。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宋【解析】宋代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并做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宋太祖建立了殿试制度,到宋太宗时,把殿试录取的进士按三等发榜,称为“三甲”。

北宋时,殿试第一名称“榜首”,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以称“状元”。

南宋以后,专以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后历代成为定制。

4.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______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殿试【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取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古代教育)【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古代教育)【圣才出品】

第8章古代教育1.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3)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4)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5)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归纳起来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创业,怎样去开拓前进,怎样去改造社会。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表现为:(1)夏商时期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

(2)周代周代,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步确立,为巩固宗法制度而建立的学校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善,学校的结构也更为完备。

西周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

(3)商周时期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学在官府”。

这是因为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而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4)汉代封建制度确立以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兴办学校,招纳士子。

汉代的学校也分官学和私学两类,以官学为最发达。

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和校、庠、序等。

(5)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学教育有所削弱。

这一阶段教育的变化,是晋武帝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这是晋代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

(6)隋唐时期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①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汉字)【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汉字)【圣才出品】

第5章汉字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答:(1)汉字的产生①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②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③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这些说法表明了汉字的起源最早应该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它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需要。

(2)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

这说明汉字的演变发展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实用理性思维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深刻烙印这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汉字与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实用理性思维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2.汉字的六书是怎样确定的?它能反映汉字构成的特点吗?答:(1)汉字六书的确定①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便已开始,《史籀篇》就是那时的研究成果,可惜已经失传。

②秦代,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

③汉代,将三书合一,仍称《仓颉篇》。

此外,又有史游的《急就篇》。

这些著作主要是给儿童识字用的,因而统称为“小学”。

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2)六书能反映汉字构成的特点①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这就是象形字。

②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

③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

这里的“谊”同“义”,“指撝”即“指向”。

因此,会意字多为合体字。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复习或打印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复习或打印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科技成就)【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科技成就)【圣才出品】

第11章科技成就一、填空题1.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二十四节气【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2.北魏贾思勰所著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齐民要术【解析】北魏时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3.最早详细记述珠算的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数术记遗【解析】“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

书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该书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4.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厦门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1)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0年研)(2)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________。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黄帝内经【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全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联合创作。

《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5.自汉代,我国著名医书有《________》、《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伤寒杂病论【解析】张仲景(约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南阳人,因当时伤寒流行,死亡者很多,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即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简论)【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简论)【圣才出品】

第1章简论一、填空题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答案】民族凝聚;民族复兴【解析】优秀传统是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

它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答案】血缘关系;华夏族;原始宗教;东夷族【解析】华夏族是对汉族先民的称呼,指的是众多氏族部落混糅组合成的以汉人为主的民族融合大家庭,亦称华夏族。

东夷族又称东夷或夷,是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并非单指某一族群。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继承制;大宗小宗之分【解析】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对后来的封建王朝影响颇深。

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以后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答案】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解析】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通常位于大江大河流域。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些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动植物丰富,所有这些因素都为早期文明和人类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政策和“______”政策。

【答案】开辟贸易之路;和亲;自治【解析】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得到发展,从而加速了汉唐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和亲”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_》。[北京大学 2012 年研]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东汉班 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 “造字之本”。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 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将六书确定为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 4 版)章节题库
第 5 章 汉字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创造了汉字。[华中师 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 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 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等首先发 现的。[华中师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 1899 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 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3.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南 开大学 2010 年研]
1 / 83
圣才电子书

【答案】甲骨文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简论)【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课后习题详解(简论)【圣才出品】

第1章简论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答: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园圃中一个独具性格且结构完整的系统,它根植于东方的土地,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自新能力,并且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

这个体系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文化形态:(1)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可以分为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2)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可以分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边疆的游牧文化,而农耕文化又可以分为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3)以文化的地域类型区分,包括了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州文化、两淮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4)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包括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又可分为藏文化、蒙文化、满文化、壮文化、纳西文化等;(5)以文化的社会性区分,可以分为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6)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可以分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7)以不同的门类区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诸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舟车文化、青铜文化、玉器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总之,中国文化是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2.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民族特点,这包括了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

(1)外在特征①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②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展的。

③包容性。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

“有容乃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汉字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创造了汉字。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2.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_和楷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

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

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等首先发现的。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5.中国古代研究汉语经典语言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称为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小学
【解析】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称为“小学”。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6.日语的表音符号平假名是根据中国汉字的______演化而来的。

[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草书
【解析】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

平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

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7.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是指连接竹简用的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牛皮绳
【解析】“韦编三绝”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多次;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将六书确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9.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六书
【解析】东汉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学术上称为“六书”。

10.汉字结构体现了______精神和人体本位精神。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写实主义
【解析】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是写实性的,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会意字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②人体本位精神,在汉字结构中,是以人为感觉万物的基础。

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由人去感受的;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汉字最初产生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前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铸铜等手工业,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活动。

二、判断题
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2.秦朝时期对汉字形体进行了第一次规范化,所规范的汉字称为隶书。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

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

3.南宋史学家郑樵第一次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才引起了历代学者的重视。

【答案】正确
【解析】郑樵,宋代史学家,字渔仲,自号西溪遗民。

他第一次提出了石鼓文为秦刻石。

其出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70年至前325年之间,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4.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因而也是最早的汉字。

【答案】错误
【解析】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发现了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了十多块兽骨,其上发现的符号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因而也是最早的汉字,距今约4000年左右,正当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5.春秋战国时流通的铲币、刀币、圆钱等钱币上的文字都为大篆。

【答案】正确
【解析】周代的文字以金文、甲骨文为主,字体称“籀文”,又称“大篆”。

字形渐趋方正,并开始呈现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春秋战国时流通的铲币、刀币、圆钱等钱币上的文字都为大篆。

6.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法而已。

在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因其数量最多,所以是最基本的。

【答案】错误
【解析】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前四个是造字法,后两个是用字法。

对于汉字而言,象形是最基本的。

象形字皆取象于物,取象于人,取象于器,三者皆是客观实体,体现了汉字的写实主义精神。

三、单选题
1.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它属于()。

[南开大学2010年研] A.大篆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答案】A
【解析】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石鼓文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形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图画文字产生后开始出现(),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端。

[厦门大学2011年研]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腓尼基字母
D.拼音字母
【答案】B
【解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A项,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B项,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

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