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思路

合集下载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药材的外观、色泽、质地、气味、味道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药材的真伪、品质和归属的过程。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别、组织构造鉴定、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学活性测试等。

一、形态学鉴别形态学鉴别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如药材的外观、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和组织构造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整体形态特征,如药材的长短、粗细、平直性、曲折性、分枝状况等。

2.表面特征鉴别:观察药材的表面特征,如药材的皮色、皮毛、角质层、皮孔等。

3.断面鉴别:将药材截断并观察其横切面的特征,如药材的颜色、纹理、细胞排列方式等。

4.粉末鉴别: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并观察其颜色、粒度、气味等。

二、组织构造鉴定组织构造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药材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组织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

1.细胞形态鉴别: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大小、形状、结构等。

2.细胞壁鉴别:观察细胞壁的厚薄、纹理等特征。

3.细胞组织排列鉴别:观察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如是否有筛管、乳管等。

三、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检测和分析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性油、鞣质、多糖、生物碱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薄层色谱法:将药材提取物分离于薄层色谱板上,并用显色剂喷洒后进行观察和比较。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紫外光谱法:利用紫外光谱仪对药材中的特定化学成分吸收或发射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四、生物学活性测试生物学活性测试是通过对药材进行生物学活性指标的测定和研究,如抗菌性、抗炎性、抗氧化性等,进行鉴别的方法。

1.抗菌试验:利用不同细菌或真菌进行对药材的抗菌活性进行测试。

2.动物试验:通过动物模型测试药材的药效,如抗炎、止咳、镇痛等。

3.细胞学实验:将药材提取物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的影响。

4.氧自由基清除试验:利用药材提取物对氧自由基产生的清除能力进行测定。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 研究目标中药现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索其药理作用、活性成分、药效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以期发展中药现代化、个性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 研究方法中药现代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分子生物学实验、临床研究等等,下面将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1 化学分析通过对中药进行化学分析,可以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为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提供基础。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

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中药中的新化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

2.2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索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在药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中药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寻找其作用目标和作用机制。

2.3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相应的分子基础。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表达分析、基因敲除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深入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揭示中药的分子机制。

2.4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将中药置于临床背景下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试验等。

通过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发现经过中药现代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中药中许多活性成分,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当归中的川芎嗪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揭示了中药的药效机制,如某些中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来治疗炎症性疾病,某些中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来治疗肿瘤等。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摘要: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2.药材的显微特征3.药材的理化性质4.药材的活性成分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2.显微镜检查3.粉末鉴定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2.色谱法3.指纹图谱法4.基因测序法四、中药鉴定实例五、提高中药鉴定准确性的措施正文: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中药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中药鉴定首先要观察药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这些特征是鉴别中药材的基础。

2.药材的显微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如纤维、导管、淀粉粒、油滴等,以鉴别中药材。

3.药材的理化性质:对药材进行理化检测,如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色素等含量分析,以及酸碱度、膨胀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4.药材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中药材发挥药效的关键,通过对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可以评价药材的质量。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观察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2.显微镜检查: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

3.粉末鉴定: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其组织构造和特征性物质。

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中药材的成分。

2.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

3.指纹图谱法:建立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实现对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

4.基因测序法:通过对药材基因序列的分析,实现对中药材的遗传鉴定。

四、中药鉴定实例以人参为例,通过观察其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可以对人参进行准确鉴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谱法、色谱法、指纹图谱法和基因测序法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准确性。

教你鉴别中药(多角度鉴定法)

教你鉴别中药(多角度鉴定法)

教你鉴别中药(多角度鉴定法)鉴别中药即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优劣,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一、来源鉴别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植物,通过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的观察(也可借助于放大镜和解剖镜)结合核对植物标本(已鉴定出品种的标准样品)及植物学文献来确定中药材的植物学名。

二、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通过对药材的外形、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以及气味等进行综合观察,判断药材的真伪。

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应用性状鉴别的方法。

长期以来老药工、老药农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很多鉴别中药材外观的宝贵经验,至今还在沿用。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切合实际。

为杜绝假药扰乱药品市场做了很大贡献。

传统经验鉴别主要有以下手段:1.眼看眼看就是用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等,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等的方法。

形状:每种中药材的外形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纺缍形等。

如贝母中炉贝母为圆锥形,平贝母为扁球形;真天麻为长椭圆形,伪天麻为圆锥形;防风的根茎像“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身”,应注意掌握特点,识别外形,干品可用水泡,使之发开,摊平观察。

大小:中药材的大小,如长短、粗细、厚薄等均有一定规格,如果不符合规格,可认真辨别;测时应以量多的样品为准,如枸杞有大有小,党参有长有短,粗细不均。

表面:中药材的表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光滑度、根痕、皮孔、粗糙度,以及鳞片、毛等,这是识别药材真假的标准之一。

如真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对纹,伪品马铃薯和紫茉莉根则无。

颜色:中药材的颜色通常是固定的,色泽变化一般不大。

如红花为红色,青黛为深蓝,紫草为紫色,黄连为黄色等,如果色泽发生变化,可能是伪劣药材或是质量不好的药材,不可选用。

断面:在鉴别皮、木、藤、枝及根茎药材时,可用折断后观察断面的方法。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式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式

中药鉴定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外观鉴定:通过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等外观特征进行鉴定。

2.显微鉴定:利用显微技术对药材进行显微分析,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3.理化鉴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

4.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中药的产地、采集时间、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鉴定方式并非孤立存在,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鉴定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中药鉴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鉴定方法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鉴定方法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鉴定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备受关注。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是确保中药安全和疗效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制定过程,以及常见的鉴定方法。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意义中药材质量标准是对中药材进行评价的依据,它规定了中药材的质量指标和限度,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基础。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疗效稳定和药效一致性。

合理的标准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并使用中药材,还能促进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文献和资料:首先,专家们会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包括历史文献、临床实践、科研成果等,以便了解中药材的特性、功效和用法用量。

2. 实地考察与采样:专家团队会实地考察中药材的生长环境、采集方法和采集时机,然后进行采样,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验证和确立中药材的质量指标。

3. 实验室研究:采集到的中药材样品将送往实验室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其成分、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等,专家们可以确定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指标和限度。

4. 专家评审和修订:制定初稿后,需要经过相关领域专家的评审和修订。

他们将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认真讨论和修改,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 发布和执行:经过多次修订和讨论后,中药材质量标准将正式发布,并实施于相关生产和检测环节。

标准的发布将帮助监督中药材的质量,并为中药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参考。

三、中药材的常见鉴定方法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需要采用科学、准确的鉴定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鉴定方法: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对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鉴定其真伪和质量。

3. 化学鉴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害物质和掺假成分等,从而判断其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

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

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药材的鉴定与质量评价是中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中常用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药材鉴定方法1. 外观鉴定法外观鉴定是通过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进行判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裸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例如,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纹理、柔韧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假和品质。

2. 理化鉴定法理化鉴定是通过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通过利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可以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验证其真实性和质量。

3. 微生物学鉴定法微生物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药材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来判断其卫生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细菌检测法、真菌检测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药材中是否存在有害的微生物,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药材质量评价方法1. 含量测定法含量测定是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检测,从而评价其质量和功效。

2. 品质评价法品质评价是通过对药材的外观、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常用的方法包括感官评价、鉴别评价、嗅觉评价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对药材的外观特征和感官品质进行客观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超微量元素分析法超微量元素分析是通过对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通过对药材中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其功能和药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中药行业中的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是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外观鉴定、理化鉴定和微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可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卫生状况。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

简述三种中药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中药鉴别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研磨等手段,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的方法。

中药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法、显微鉴定法和化学鉴别法。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鉴别方法及其鉴别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宏观鉴别法。

宏观鉴别法是指通过裸眼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首先是外形鉴别。

中药材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判断中药材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参材的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参材的外观来判断,正常的参材色泽乌黑光亮,而质量较差的参材色泽暗淡无光。

其次是颜色鉴别。

中药材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其品质。

正常的中药材颜色鲜艳,均匀一致。

而质量较差的中药材则会有颜色不正常、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购买当归时,正常的当归颜色红艳,而劣质当归则呈现出色泽偏浅、白色或灰色。

然后是气味鉴别。

中药材的气味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通过嗅闻中药材的气味,可以判断其是否正常、含有杂质或受到污染。

例如,正常的茉莉花具有清新芳香的气味,而质量较差的茉莉花则可能有异味或无香味。

最后是味道鉴别。

中药材的味道也可以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通过品尝中药材的味道,可以感受到其苦、辛、甘、酸、咸等不同味道,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良好的干姜味道辛辣独特,而劣质的干姜可能味道较淡或有异味。

第二种中药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构造、组织结构、细胞器等微观特征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显微鉴定法的特点是需要显微镜和相关显微技术。

通过显微观察,可以观察到中药材中的纤维、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从而判断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

例如,通过观察云南白药中的标志性细胞标本,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云南白药所特有的细胞结构。

第三种中药鉴别方法是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检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活性成分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加词的来源和意义
1.表示形态特征的 alba:白色的,trifolia:有2.三个小叶的 2.表示生态环境的 montana :山地的 3.表示产地的 :chinensis 中国的(当归、柴胡 )japonica 日本的 4.表示用途的 :officinale 药用的(药用大黄) 5.表示生长习性的:Artemisia annua(一年生的) L. 黄花蒿
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思路
肖寒
药用植物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常见多基原药材及混伪品鉴定举例 显微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DNA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简介
第一部分
药用植物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中药资 源有128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1100多种,占全国药用资 源种类的87.03%,占世界25000种药用植物的40%以上。 中药材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微生物药和矿物药四 大类。其中植物药在整个中药材品种中占有十分重要位 置( 约占整个中药材品种的四分之三)
玫瑰花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 0.7-1.5cm。残留花更上被细柔毛,花 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 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细柔 毛;花瓣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呈 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 雄蕊多数,黄褐色;花柱多数,柱头 在花托口集成头状,略突出,短于雄 蕊。体轻,质脆,气芳香浓郁,味微 苦涩。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K. Schum.或美洲凌霄 Campsis radicans (L.) Seem.的干燥花
凌霄多皱缩卷曲,黄褐色或棕褐色, 完整花朵长4-5cm。萼筒钟状,长2-2.5cm, 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间有5 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 部联合成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 表面较明显。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长 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气 清香,味微苦、酸。
玫瑰花托球形;萼片披针形;花柄有绒毛, 手摸黏腻;花柱头略高于花托口,远远低 于雄蕊,被雄蕊包埋于内。月季花托长圆 形;花梗无毛绒;花柱头高于花托口,远 高于雄蕊。 (图中左玫瑰,右月季)
中药(植物药)基原鉴定的几种方法
1.查阅现有资料,了解历史变迁。 2.了解药用植物名称(包括古名、拉丁文属名和种加词)的 含义 3.借助于工具书,进行文献查考、分类鉴定。 4.虚心向有鉴定经验、产地经验的人求教,不断实践总结。 5.知行合一,深入产地调查,从药用植物的形色,气味等方 面辅助基源鉴定。 6.学好药用植物形态术语。从细微处比较共性和差异。
栽培学、育种学、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学
属名的来源和意义
1.古拉丁学名或希腊名 Pinus(松属)、Salix(柳属) 2.重要特征 Liquidambar(枫香属)liquid(液体)+amber(琥珀色) Glycyrriza(甘草属)甜的根 3. 原产地或原产地地方音译(台湾杉)Taiwania 、(荔枝属)Litchi 4.人名 Chunia(山桐材属)Chun(陈焕镛) 5.古代神话 Paeonia(芍药属) paeon希腊神话中医生名 6.植物的用途 Panax (能医治百病的)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10.与历史沿革有关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均无 记载,为北方习用的山豆根。为区别豆科植物山豆根 (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广西)《中 国》药典1977年版后称为北豆根
借助工具书进行文献查考,分类鉴定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可查 阅植物形态学 /
美洲凌霄 完整花朵长1.52cm,硬革质,先端5齿裂, 裂片短三角形,长约为萼筒 的1/3,萼筒外无明显的纵 棱;花冠内表面具有明显的 深棕色脉纹。
应用实例——月季与玫瑰
月季花 呈类球形,直径1.5-2.5cm, 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 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 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 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 清香,味淡,味苦。
有一些多基原药材如钩藤、黄芪等,药典中对于 药材性状无明确的区分。由基原植物特定药用部位的 形态特征细微观察,方能掌握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知行合一,勤于观察,勤与自然互动,动态观 察植物的特性,才能深刻理解药材一些性状的特征。
应用实例——凌霄与美洲凌霄
《小雅.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
“奂在杭州西湖葛林园中, 见陵苕花,藤本蔓生,依古柏树, 直至树殿。五六月中,花盛黄色。 俗谓凌霄花。”——陈奂
品种(cultivar)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生 物学特性适应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 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 的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分类单位,而是属于栽培学上的变异类型, 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特点:优良,适应,整齐,稳定,特异。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1.植物形态
五朵云(泽漆)
银杏
蝎子草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2.颜色 3.生境 4.产地
水菖蒲 杭白芷 蓝刺头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5.生长特性 6.功效
盐肤木
防风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7.气味 8.人名
蜘蛛香
徐长卿
药用植物名称来源
9.具有综合含义
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李时珍
山楂与山里红: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 双子叶植物纲、古生花被亚纲(古生花被 亚纲,花瓣分离或缺少;雌蕊与花冠离生。) 蔷薇目、蔷薇亚目 蔷薇科、苹果亚科 山楂属 山楂种 山里红变种
1.种(species):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 分布区的生物群,种内个体间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 是客观存在的分类单位,它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是在进化发展中。一个种通过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可能发展成为另一个新种。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物种就是由共同 的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 2.亚种(subspecies缩写subsp.或ssp.):种内类群,指同一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 隔离而形成的个体群。 3.变种(variety,缩写var.):种内的种型或个体变异,指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 由于微生境不同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稳定遗传的一些细微差异。 杭白芷、凹叶厚朴、蒙古黄芪、山里红 为变种 白芷、厚朴、膜荚黄芪、山楂为原变种 4.变型(forma,缩写f.):指分布没有规律,仅有微小的形态学差农尝百草……
什么是药用植物?
我国人民利用植物防病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还在 数千年前,人类在觅食充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植 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经长期反复实践,这些植物就 发展成为当今能防病治病的药物,故我们把这些能够治 疗和预防疾病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它与一般植物的不同点是:有防病治病的历史文献 记载和在民间长期流传使用,并有较明确疗效。
身边的百草
身边的百草
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之间的重要关系。
中药基原鉴定的基本方法。
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 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叫作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是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和流传鉴别 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如生物学、 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 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特 征、理化性质、质量指标以及寻找新药的理论 和实践问题。 主要任务是对中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 寻新”。
植物分类、拉丁语、中药炮制、中医、五行哲学、历史、地理、历史地理、 栽培、古籍、善本、医古文。而后,才是中药鉴定本身。
《中药志》1960年版以豆科植物油麻藤属白花油麻藤 Mucuna bidwo odiand Tutch。订为鸡血藤正品, 并认为鸡血 藤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中药大辞典》1977年版收 载的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 bus suberechus Ddumm, 并认定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广州植物 志》、《中国植物高等图鉴》将崖豆藤属的中文名订为 鸡血藤属, 将网络崖豆藤Millettla r eticulaat a Benth.订名为 鸡血藤原植物, 这就使鸡血藤植物来源复杂,品种混乱。 鸡血藤的品种都应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密花豆藤茎作 为正品。
查阅相关资料,寻找依据,明确中药材来源的植 物应是什么,了解历史变迁,然后进行对照鉴定。
中药基原的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另外 《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地 方植物志等书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可查阅植物形态学。 /
左图:喙果崖豆藤Millettia tsui Metc. in Lingnan Sci. Journ. 右图: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了解药用植物名称(包括拉丁文属名和种加词)的含义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学名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词 或拉丁化的词来命名。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拉丁名,只对应一种植物,任何 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名。这就保证了植物学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 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使用 双名法或三名法。——植物的身份证 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的,它用于对种一级的野生植物以 及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双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 (没有特别需要时,可省略成两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 属名 genus epithet(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 species epithet(斜体,全 部字母小写)+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
利用药用植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当今 中药材的主流品种,澄清中药材存有的混淆品种, 去伪存真,解决同物异名、同名异物问题,帮助我 们寻找和扩大新的药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