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精讲精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课件

,包括主干的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等
例:专家表示。,康复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终于超过了死
亡病例,这一点表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语句是由若干个词语排列而成的,当然词语
语序不当 的组合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否则就杂乱无

章,不利于表达明确的意思。
例: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防控全民战争在全国打响,全 市教育系统拉响了在第一时间疫情防控阻击战警报。
C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善于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逃避。(将“解决”和“发现”互换位置) B. 中央宣传部于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 予他“时代楷模”。(在句子后加上“称号”) C.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对古代诗歌进行了一系列 探讨和学习。(将“探讨”和“学习”互换位置) 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句子主干就是:邓稼先是儿子。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句子主干就是:他不吵嘴。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面前有否定词语(“不”“ 没”“没有”等),要把否定短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 干与原句的意思相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病句专题
学 1.了解病句及常见病句类型 习 2.理解病句的四种类型,学会辨析病句 目 标 3.把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学会修改病句
什么是病句?
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 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 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
中考中常见的语病类型有哪些?
成分残缺 重复赘余 句子歧义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第一篇: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难点突破歧义类病句例话高考病句修改中,歧义句时有出现,平时勤于收集,巧于归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例1、(2010,广东3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长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2、(2010,重庆18〈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给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例3、(2009安徽,17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例4、(2008,安徽3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例5、(2007天津,4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歧义类病句时有出现,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原因各有不同。

一是修饰限制不明产生歧义。

例1中“部分”修饰限制“福利院”还是“孤儿”不清楚;例3中“部分地区”是指“美国的”还是指“墨西哥和美国的”不确定;例4中“几十个”到底是指“报社”还是指“编辑记者”不明白。

这类歧义句大多表现为表示数量、范围的词,如“大多数、大部分、许多、几十分、无数”等作修饰限制成分及并列短语作修饰限制成分时易产生歧义。

二是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如例5中“和”“与”可作连词,亦可作介词,词性不同,表意就不同。

若“和”作连词,“与”作介词,则表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若“和”作介词,“与”作连词,则表示“股票”与“基金产品和储蓄债券”的差异。

当然这个句子通过不同的停顿来理解又有不同的语意,划线部分可停顿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再如“这辆车没有锁”中“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我要热饭”中的“热”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这类词因词性不明,表意就不同。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语法专题复习《病句辨析》精讲精练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
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 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 “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 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 去掉“不”。
能力提升三
1.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 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 福音?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 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 一个重要条件。
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 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 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 改为“学习”。
3.(2008年河北3题4分)请对 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 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 的措施。•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 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 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二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 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 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3.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 故。 5.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 ,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 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5病句修改(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5病句修改(知识清单部编版)

病句修改知识清单常见病句类型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都是病句。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析并修改病句。

中考常见的病句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表意不明这六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八下P99】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要符合这一结构规律。

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例1:“他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此句的主语是“精神”,谓语是“浮现”,搭配不当,“精神”不可以“浮现”,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此句的主语是“一生”,谓语是“创作”,搭配不当,创作小说的显然是“巴尔扎克”,而不是“一生”。

可将“的一生”删除。

2.谓(动)宾搭配不当。

例1:“几声鸟叫从幽谷中传来,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此句的谓语是“打破”,宾语是“环境”,搭配不当,可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例2:我们参观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此句的谓语是“参观”,宾语是“经验”,经验不能参观,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参观”改为“学习”。

3.主宾搭配不当。

例1:“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此句的主语是“时节”,宾语是“去处”,搭配不当,应将“去处”改为“时候”。

例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此句的主语是“北京”,宾语是“季节”,搭配不当,应将“季节”改为“地方”。

(或者将“秋天”和“北京”调换位置。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有很多优秀的插图。

”此句的修饰语“优秀的”与中心语“插图”搭配不当,可将“优秀的”改为“优美的”。

例2: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此句的修饰语“聪明能干的”与中心语“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能干的”改为“能干的”。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类型分析训练
一、误用兼类词造成
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
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
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
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
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
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
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6.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7.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8.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9.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10.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11.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12.晚上我有课。

13.这里没有储存资料。

14.张校长请办公室主任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稿后,改后的文稿比原稿好多了。

15.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16.大会表彰了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17.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市长,反映税费过重。

18.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电报,电报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食宿领
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此人读后不解其意,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

解释:①


19.“我要考研究生”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哗
B、我这个主考官必须到场
C、与之有冲突的其安排暂停
D、请你通知有关的人员
20、下面的表述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王强正在理发
B、3加5乘以1是8
C、我要泡咸菜
D、李师傅到公园去照像
21、很久以前,张三借了李四壹万元,若干年后,张三拿出有李四亲自签名的一张字条,上有“张三还欠款壹仟元”的字样,该字条有歧义,可怎样理解?(请写出两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