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心脏传导系试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记录蟾蜍心电来探究其心脏活动的机制。
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极记录蟾蜍的心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等操作得到可靠的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心电信号呈现出规律性的周期变化,其中包括P波、QRS波和T波。
这些波形反映出蟾蜍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蟾蜍的心脏生理机制。
Introduction: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方法,它广泛用于人类心脏病的诊断。
蟾蜍是一种典型的冷血动物,其心脏结构和机制也与人类不同。
因此,通过记录蟾蜍心电信号来了解其心脏生理机制是本实验的目的。
Materials and Methods:本实验使用的是基本放大器和滤波器,以及电极,用于记录蟾蜍的心电信号。
蟾蜍选用个头较小的个体,其在实验前半小时无进食。
我们在蟾蜍胸部和背部置放两个电极,并将电极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放大器进行放大。
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滤波器中分别进行高通和低通滤波处理。
最后,将滤波后的信号记录到计算机上,以进行后期数据分析。
Results:通过实验记录我们成功得到了蟾蜍心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蟾蜍心电信号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在各个周期内,我们观察到了P波、QRS波和T波三个波形。
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QRS 波代表心室内的脉冲传导,T波代表心肌舒张。
在蟾蜍心电信号中,这三个波形的出现顺序是固定的,并呈现出规律性的周期变化。
具体来说,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P波和T波分别与QRS波交替出现,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Discussion: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记录了蟾蜍的心电信号,并且得到了规律性的波形。
这些波形反映出蟾蜍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变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蟾蜍的心脏生理机制。
总体来说,蟾蜍的心电信号与人类有所不同,但是通过不断探究,我们也可以加深对于动物心脏生理学的认识。
Conclusion:本实验成功记录了蟾蜍的心电信号,并且得到了具有周期性的、规律性的波形。
这些波形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蟾蜍心脏生理机制,在动物心脏生理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药理实验报告蟾蜍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及传导性;2. 分析不同药物对蟾蜍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影响;3. 探讨药物对蟾蜍心肌细胞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体重约50-60g,雌雄不限);2.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电子天平、细胞培养皿、恒温培养箱、CO2培养箱、电生理记录系统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钙离子载体、钠离子通道阻断剂、钾离子通道阻断剂等。
三、实验方法1. 心肌细胞分离:将蟾蜍心脏取出,置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剪刀剪去心脏周围的组织,用眼科剪将心脏剪成小块,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心肌细胞脱落;2. 细胞培养:将心肌细胞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移液枪将细胞悬液均匀地铺在细胞培养皿上,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 药物处理:将培养好的心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 心肌细胞兴奋性及传导性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记录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变化;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药物对蟾蜍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蟾蜍心肌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2. 加入钙离子载体后,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明显增强;3. 加入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后,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明显减弱;4. 加入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后,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无明显变化。
五、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现钙离子和钠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传导性中起着重要作用;2. 钙离子载体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心肌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强;3. 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可以减弱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可能是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使心肌细胞膜上钠离子内流减少,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4.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对蟾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无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蟾蜍心肌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较弱。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结构特点。
2. 了解蟾蜍心脏的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3. 掌握蟾蜍心脏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的实验方法。
4. 理解心脏生理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解剖器械一套3. 剪刀、镊子、解剖针等4. 生理盐水5. 心电图记录仪6. 药品:肾上腺素、氯化钙、氯化钾、心得安等三、实验方法1. 蟾蜍心脏的解剖与观察- 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麻醉。
- 沿蟾蜍背部剪开皮肤,暴露心脏。
- 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心脏起搏点的观察- 将蟾蜍心脏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心脏。
- 观察心脏的跳动,找出起搏点。
- 记录起搏点的位置和跳动频率。
3. 心脏兴奋性的实验-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肾上腺素,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氯化钙,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氯化钾,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4. 心脏自律性的实验- 用心电图记录仪记录蟾蜍心脏的跳动频率。
-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心得安,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5. 心脏传导性的实验-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肾上腺素,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氯化钙,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 在心脏表面滴一滴氯化钾,观察心脏跳动频率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心脏的解剖与观察- 蟾蜍心脏呈椭圆形,颜色鲜红,具有心房和心室。
- 心脏表面可见明显的起搏点,位于心脏右侧。
2. 心脏起搏点的观察- 起搏点位于心脏右侧,跳动频率约为每分钟80次。
3. 心脏兴奋性的实验- 肾上腺素使心脏跳动频率加快,氯化钙使心脏跳动频率加快,氯化钾使心脏跳动频率减慢。
4. 心脏自律性的实验- 心得安使心脏跳动频率减慢。
5. 心脏传导性的实验- 肾上腺素、氯化钙和氯化钾均不影响心脏传导性。
五、实验讨论1. 蟾蜍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其他动物的心脏相似,都具有心房和心室。
2. 起搏点位于心脏右侧,与哺乳动物的心脏起搏点位置相同。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分析

实验四:蟾蜍心脏传导系分析两栖类循环系统解剖于路遥 121140072一.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传导系2. 循环系统比较解剖(3.心脏泵血的解剖生理要点)二.实验原理: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蟾蜍一到两只一组(每人一只)实验器械:手术器械(两把解剖剪刀/两把镊子/一把普通剪刀/六只图钉/一只锥子),解剖盘,棉线,蛙钉,秒表等四.方法与步骤:1:对蟾蜍进行双毁髓并用蛙钉将其固定在解剖盘上(仰卧固定)。
2:游离心脏(剪开胸骨)。
3:辨别心脏相连血管。
4:肝门静脉(生理功能)。
5:斯氏一结扎;斯氏二结扎。
对照:静脉窦,心房,心室。
6:计数方法:二十次所需秒数五.实验结果:1:观察到蟾蜍心脏如下(附图):2:观察到蟾蜍肝门静脉结果如下(附图):六.实验结论:无七.问题解答:1.问:蟾蜍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及静脉窦是什么样的?答:心脏位于体腔前端胸骨背面,被包在围心腔内,其后是红褐色的肝脏。
在心脏腹面用镊子夹起半透明的围心膜并剪开,心脏便暴露出来。
从腹面观察心脏的外形及其周围血管:【1】心房为心脏前部的2个薄壁有皱襞的囊状体,左右各1。
【2】心室 1个,连于心房之后的厚壁部分,圆锥形,心室尖向后。
在2心房和心室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凹沟,称冠状沟,紧贴冠状沟有黄色脂肪体。
【3】动脉圆锥由心室腹面右上方发出的1条较粗的肌质管,色淡。
其后端稍膨大,与心室相通。
其前端分为2支,即左右动脉干。
用镊子轻轻提起心尖,将心脏翻向前方,观察心脏背面,可见静脉窦。
【4】静脉窦为心脏背面一暗红色三角形的薄壁囊。
在心房和静脉窦之间有1条白色半月形界线即窦房沟。
其左右2个前角分别连接左右前大静脉,后角连接后大静脉。
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
在静脉窦的前缘左侧,有很细的肺静脉注人左心房。
2.问:蟾蜍肝门静脉是什么样的?答:肝门静脉将肝脏翻折向前,可见肝后面的肠系膜内有1条短而粗的血管入肝,此即肝门静脉。
仔细向后分离追踪,可见此血管是由来自胃和胰的胃静脉、来自肠和系膜的肠静脉和来自脾脏的脾静脉汇合而成的。
动物心脏跳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动物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跳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心跳频率、节律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心脏跳动与动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跳动的基本原理是心肌细胞在心脏节律性兴奋下产生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本实验采用蟾蜍作为实验动物,通过观察蟾蜍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蛙板、手术刀、镊子、剪刀、培养皿、生理盐水、秒表、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任氏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 处理蟾蜍: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待蟾蜍安静后,用手术刀沿蟾蜍背中线切开皮肤,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等。
3. 心脏跳动观察:用镊子轻轻夹住心脏,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包括心跳频率、节律和影响因素。
4. 影响因素观察:分别将心脏置于低温、高温、低氧、高氧等条件下,观察心脏跳动情况的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条件下心脏的跳动频率、节律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结构:蟾蜍心脏由心房、心室和心瓣膜组成。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跳动情况:在正常条件下,蟾蜍心脏跳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00-120次,节律规整。
3. 影响因素观察:a. 低温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节律变慢。
b. 高温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升高,节律加快。
c. 低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加快,节律变快。
d. 高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节律变慢。
4. 分析:心脏跳动频率和节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体温、氧气浓度等。
在低温条件下,心肌细胞代谢减慢,导致心跳频率降低;在高温条件下,心肌细胞代谢加快,导致心跳频率升高;在低氧条件下,心脏为了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心跳频率加快;在高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以降低氧气消耗。
蟾蜍微循环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微循环观察室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泵血功能。
2. 通过显微镜观察蟾蜍微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蟾蜍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蟾蜍的微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源,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了机体的生理状态。
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显微镜及配套设备3. 刺激器4. 记录仪5. 实验室常用器材实验步骤:1. 将蟾蜍放入实验容器中,观察心脏跳动情况,记录心跳频率。
2. 在蟾蜍的四肢部位剪开皮肤,暴露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微循环情况。
3. 在显微镜下,记录正常情况下蟾蜍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红细胞形态、血管直径等指标。
4. 分别给予蟾蜍不同强度的刺激,如温度刺激、电刺激等,观察微循环的变化。
5. 在刺激前后,记录心跳频率、血流速度、红细胞形态、血管直径等指标。
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不同刺激条件下蟾蜍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蟾蜍心跳频率为X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为Y微米/秒,红细胞形态规则,血管直径为Z微米。
2. 给予温度刺激后,蟾蜍心跳频率升高至X+Δ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至Y+Δ微米/秒,红细胞变形,血管直径缩小至Z-Δ微米。
3. 给予电刺激后,蟾蜍心跳频率降低至X-Δ次/分钟,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至Y-Δ微米/秒,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血管直径扩大至Z+Δ微米。
实验结论:1. 蟾蜍心脏泵血功能正常,能够维持血液循环。
2. 蟾蜍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受温度和电刺激的影响,温度刺激可加快血流速度,电刺激可减慢血流速度。
3. 温度和电刺激可改变红细胞形态和血管直径,影响微循环的通畅程度。
讨论: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微循环的变化,了解了心脏泵血功能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电刺激对蟾蜍微循环有显著影响,这与人体微循环的生理机制相似。
实验三蟾蜍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实验三蟾蜍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实验三主要研究了蟾蜍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主要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心脏节律的产生与调控等方面。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技巧,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蟾蜍心脏的生理特点和心脏兴奋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对蟾蜍心脏进行了解剖,发现蟾蜍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一个室房结,室房结的位置正好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
这种心脏结构与人类的心脏结构不同,但其生理特点与人类的心脏相似,是进行心脏生理实验的优良材料之一。
我们随后对蟾蜍心脏进行了一些电生理实验,通过插入电极在心房、室房结和心室部位记录了心脏的电信号,并对信号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心脏的动作电位是通过离子通道的开闭来实现的,离子通道的特性不同决定了不同位置的动作电位形态不同。
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心脏兴奋传导的路径和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室房结具有极高的传导速度和折返率,这是保证心脏正常收缩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心房特殊区域的刺激,我们还能够观测到心房内的自律节律点,证明了心房也具有自主节律产生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心脏兴奋传导的调控实验,发现不同的药物能够对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苯妥英钠、钾离子和氯化钙等药物对心脏的心房、室房结和心室部位的动作电位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大都与离子通道相关,进一步证明了离子通道在心脏兴奋传导中的重要作用。
蟾蜍心脏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的操作方法。
2. 通过观察灌流液中离子浓度的改变,了解相应受体的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3. 掌握离体心脏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蟾蜍心脏离体后,若使用与其内环境相似的任氏液进行灌流,在一定时间内,心脏仍能维持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通过改变任氏液的组成成分,如Na、K、Ca2+的浓度和pH值等,可以观察到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解剖盘、剪刀、镊子、针筒、灌流管、任氏液、生理盐水、CaCl2溶液、KCl溶液、滴管、记录仪等3. 实验试剂:任氏液、生理盐水、CaCl2溶液、KCl溶液四、实验步骤1. 蟾蜍心脏标本的制备(1)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
(2)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用剪刀剪断心包膜,游离心脏。
(4)将心脏放入任氏液中,以保持其活性。
2. 动脉插管(1)在A圆锥和左主A根部剪一小口。
(2)将灌流管插入心室内,直至血液涌入灌流管,并随心跳上下波动。
3. 灌流实验(1)将灌流管固定在灌流装置上,确保灌流液顺畅流入心脏。
(2)开始灌流,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
(3)依次进行以下实验:a. 以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b. 在灌流液中加入2%CaCl2溶液(50μl),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c. 在灌流液中加入1%KCl溶液(50μl),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变化。
d. 向离体蟾蜍心脏的灌流液中滴加1% KCl溶液2-3滴,观察心脏跳动情况。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记录每次实验前后的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
(2)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的变化,探讨离子浓度对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以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后,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稍微减小。
2. 在灌流液中加入2%CaCl2溶液后,心脏跳动频率和幅度稍微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
1.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2. 辨认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并学会画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图。
3.观察蟾蜍的心脏,学习双穿线手法使心脏游离,辨认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心脏传导系、起搏点 4.,斯氏结扎-2。
分析,了解并操作斯氏结扎-1 5.学会心脏搏跳的技术方法。
6.观察蟾蜍的心血管系统,了解两栖类心脏的构造、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内含有自律细胞,因此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1.,自律性自律性高低不同。
两栖类动物心搏起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是窦房结)也以静脉窦(窦房结)为最高。
正常的心脏搏动每次都由静脉窦(窦房结)发出冲动,沿心房传至房室结,再由房室结经房室束传至心室肌,引起心肌收缩。
如给心搏起点一个刺激,则心跳频率发生变化;如阻断心搏冲动的正常传导,则出现不同的收缩障碍。
原来由静脉窦传导的自律性收缩斯氏结扎是阻碍了心脏传导系,斯氏第一结扎以后,2.由于心房心室的自律性细胞一开始都是有静舒张被切断,致使心房成为其收缩舒张的开始。
脉窦传导,所以刚开始结扎会有5~30min的停跳,之后自律性恢复,开始跳动。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材料:蟾蜍一只
实验设备:手术器械:解剖盘、大头针、骨剪、直头解剖剪、眼科剪、镊子、眼科镊、动物探针,吸水纸
四.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用镊子提起胸部中央的皮肤剪一小口,然后向左右两侧肩关节连接线处剪掉。
用镊子捏起剑状软骨,在腹肌上剪一小口(注意不要伤及内脏器官),沿皮肤切开的位置剪下一块三角形肌肉,即可看到心包内跳动的心脏。
小心用镊子夹起心包膜并剪开,暴露心脏。
.
3.实验观察
(1)认识蟾蜍心各部分的构造和名称
自心脏腹面认识心室、心房、动脉圆锥(动脉球)和主动脉,然后用镊子把蟾蜍
心向前翻转心脏,从心脏背面区别静脉窦和心房。
静脉窦略呈灰兰色,它位于前后腔静脉汇合后入右心房处,静脉窦与右心房间有一弧形白色条纹为界,叫窦房沟。
(2)观察心脏各部分收缩的顺序,翻转心脏,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的跳动次序。
(3)起搏点观察
①蟾蜍心脏心率(窦性节律)
②在心脏腹侧,用眼科镊子在动脉干下方穿一线,将蟾蜍心脏翻向头端。
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处可见到一白色半月形沟(窦房沟),沿此沟用丝线结扎,此为第一斯氏结扎。
结扎后观察静脉窦和心房的跳动频率有何变化。
如心房、心室停止跳动,注意何时恢复跳动及静脉窦与心房的频率。
③用丝线沿房室沟作第二斯氏结扎后,观察心房、心室的跳动频率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5次所需时间记录:心室搏动15.11s 结扎前:14.07s 结扎后:
六、实验结论
)心脏:蛙的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1成。
心房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
静脉窦位于心脏的背面,呈三角形,前面两角分别连接左右前腔静脉,后面一角连后腔静脉,汇集由身体前后部回来的缺氧血,通入右心房。
心房由房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心房接受由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动脉圆锥仍二心房由共同的房室孔通心室。
右心房接受由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防止从心室压出的血液逆块半月瓣,3围生着在其基部和心室相接处,很发达,流。
动脉圆锥还有一纵行的螺旋瓣
)动脉系统:由动脉圆锥延伸出左右二动脉干。
每一支动脉干各以两个隔膜分2 支,由内向外依次为颈总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
隔为3
)静脉系统3粗大的静脉管中具有瓣静脉是引导身体各部分微血管中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
膜,并想着血液单一的方向开启,钢之血液倒流。
肺静脉:集中左右肺囊的细小静脉,成为左右两肺静脉,筋脉沿两肺囊内测 1. 移行,至心脏附近两肺静脉合成一支,直接进入左心房前腔静脉:共一对,左右对称,分别接受同侧头部,躯干和前肢的血液,然 2.无每根前腔静脉由三大支流(颈外静脉,后进入三角形的静脉窦前段两犄角中。
名静脉,锁骨下静脉)汇集而成。
后腔静脉:是整个静脉系统中最粗大的一支。
后端自两肾之间,接受肾脏,3.一直通入静生殖器官和后肢的血液,向前移行,从肝的背面穿过接受肝的血液,脉窦的后角。
后腔静脉的主要分支有肝静脉,肾静脉和生殖腔静脉。
肾肝静脉:左右各一根,从肝脏通出,开口于后腔静脉接近静脉窦的部位 4. 5.不等,不一定对称,每根各自通入后腔静脉或4-6静脉:从两个肾脏通出,每侧.
者两侧相对的两根先行汇合后再进入后腔静脉。
在肾静脉的前段,从后腔静脉的每边又常接受一根或者两根从脂肪体通过来的支脉。
6.门静脉:指来自内脏和身体后部的血液入肝或肾以后,先分散成许多微血管,然后汇集起来,流入后腔静脉。
7.肾门静脉系:来自后肢的血液主要沿着两条静脉回心。
一是位于后肢外侧的股静脉,其二是位于后肢内测的臀静脉。
这两条粗大的静脉在接近骼关节的部位有骼横静脉相连接。
股静脉在到达后肢基部有分成内外两支:内肢为盆静脉,通向腹正中线,外肢为骼静脉,前行不远,即与臀静脉会合臀门静脉。
肾门静脉到达肾脏的外缘,又接受一支从体壁来的背腰静脉,然后分出许多小支,一直延伸
到肾脏内部,并分散成为微血管。
8.肝门静脉系:大部分后肢中的血液都经肾门静脉返回西藏,只有一小部分由肝运转。
此外各内脏的血液也大部分先运入肝中,这样便构成肝门静脉系。
9.腹静脉:由股静脉所分出的内肢即盆静脉,左右两支在躯干后端正中线处合成。
腹静脉沿体壁腹正中线前行,到达肝脏腹面的时候即离开体壁而转入体腔深部,分成两支进入肝的左右叶内。
腹静脉进入肝脏前,还接受膀胱静脉,体壁静脉和心静脉。
10.肝门静脉:是汇集自胃胰脾肠等静脉而成的。
肝门静脉移行只肝脏附近时,和腹静脉合并入肝,此外肝门静脉还有分支单独入肝。
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 4)而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故心房跳动频率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静脉窦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根据此实验可以总结出心脏节律性的传导规律:→心房→心室.
七.问题解答
1.阐述蟾蜍各静脉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1)体静脉系统:分前腔静脉和后腔静脉。
前腔静脉接受颈外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静脉窦。
后腔静脉在途中从后向前顺序接受肾静脉、生殖静脉和肝静脉来的血液。
2)门静脉系统:包括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肝门静脉收集来自消化道及胰。
脾等处的血液,走行到正当腹静脉入肝前分歧点的地方,与腹静脉连接起来,合流入肝脏。
肝门静脉另有一分支,单独通入肝脏。
在肝脏内散成毛细血管,后汇集成肝静脉,通入后腔静脉。
肾门静脉接受由后肢回心地两支血管,一支是股静脉,位于大腿外侧,另一支是臀静脉。
两支汇合后进入肾脏,在肾脏散成毛细血管,后汇集成肾静脉,通入后腔静脉。
3)腹静脉:是由左右后肢股静脉分出的骨盆静脉,在腹中线处汇合而成,沿腹壁中线前行,在入肝脏之前和肝门静脉相汇合,在分成两支通入肝的左右叶中。
4)肺静脉:汇集由肺返回的血液,左右肺静脉在入心脏之前,合而为一,通入左心房。
2.为什么说两栖类的循环系统为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由两个心房,一个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
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形成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和右心房(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心室内壁具肌肉小梁,且和动脉圆锥中的螺旋瓣能够对血液进行分流。
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多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所以这种循环是不完全的。
3.以蛙为代表的无尾两栖类的静脉系统有什么特点?
1)前后腔静脉代替了鱼类的前后主静脉
2)腹静脉代替了鱼类的侧腹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