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概念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1. 什么是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
2. 细菌的结构和特征- 细菌通常具有圆形、杆状或螺旋形的形态。
-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核糖体。
- 细菌能以不同的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化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质。
- 细菌在繁殖时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
3. 细菌的分类细菌可以根据形态、营养方式和氧气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
-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 营养方式分类:根据细菌获取能量和营养的方式分为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 氧气需求分类: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4. 细菌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分解者:某些细菌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分解过程。
- 副生产者:某些细菌能产生有用物质,如抗生素。
- 共生菌:某些细菌与其他生物共生,互相获益。
- 发酵者:某些细菌能进行发酵,制作食品和饮料。
- 病原菌:某些细菌会引起疾病,如细菌性感染。
5.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控制细菌的生长和传播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 消毒和灭菌:使用消毒剂和高温等方法杀灭细菌,阻止其传播。
- 抗生素:利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 发酵利用:利用细菌进行食品和饮料的发酵制作。
- 生物工程:利用细菌进行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
以上是关于细菌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细菌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利用其有益特性。
真菌和细菌的分布以及概念

真菌和细菌的分布以及概念真菌和细菌是生物界中两个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在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圈的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分布和概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真菌和细菌。
1. 真菌和细菌的分布:真菌分布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体等各种环境中。
陆地上的真菌多分布在土壤中,特别是在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常能找到大量真菌。
另外,真菌还可以在各种植物体上寄生,如腐生真菌通过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来获取养分,而寄生真菌以其他生物体为寄主,从中获取养分。
同时,真菌也存在于空气中,风抬起的尘埃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真菌孢子,它们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地方。
细菌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陆地和水体等各种环境。
细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很多,尤其在富含有机质和湿润的土壤中,如农田和森林土壤。
此外,细菌还存在于不同生物体表面,如人体、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微生物体的表面。
细菌可以存在于海洋、淡水和地下水等水体中,它们在水循环和食物链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细菌还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极地、高温、高压等。
2. 真菌和细菌的概念: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通常是一细胞或多细胞形式存在的,与植物和动物有着相似的特征,但在进化和生理特性上与它们有所不同。
真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外源性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真菌体形态多样,可以是丝状菌丝体、酵母菌体或子囊菌体等,其中菌丝体是真菌最基本的结构,它对于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是微生物界最为广泛的类群之一,它们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但也有一些细菌可以以聚集形式生活。
细菌形态多样,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杆菌和球菌。
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有些可以进行发酵代谢,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有些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等。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质、固氮、产生酶等。
总而言之,真菌和细菌作为两个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分布广泛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细菌 名词解释

细菌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菌,作为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体,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它们以其简单的细胞结构和多样的形态特征而闻名,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至关重要,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菌的数量极其庞大,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人类和动物体内,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泉和冰川中生存。
细菌通过吸收营养物、光合作用或从其他有机物中获取能量,从而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细菌的简单细胞结构使其更加适应各种环境。
它们通常由一个细胞膜、质粒、腺苷三磷酸(ATP)和DNA组成。
相比之下,高等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菌的形态特征多样,包括球形、棒状、螺旋形等。
这些形态特征有助于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
此外,细菌还具有较短的繁殖周期,通常在数小时内就能完成一代繁殖,从而使其在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群体。
除了形态上的多样性,细菌还表现出不同的代谢能力和生存策略。
有些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而另一些则以吞噬有机物质为生。
此外,细菌还可以形成生物膜,从而在外界压力和环境变化中保护自身。
尽管细菌在许多方面对人类和环境有益,但它们也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和感染。
某些细菌的毒素和致病性因子可以导致从感冒、食物中毒到严重的器官感染。
因此,对细菌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加强对这些微生物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菌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命名规则,并总结细菌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展望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以期在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细菌的同时,探索更多潜在的应用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布局。
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使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细菌的名词解释: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细菌这个概念,并给出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细菌》教学反思

《细菌》教学反思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菌的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将从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生长特点、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应对细菌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
一、细菌的基本概念
1.1 细菌是什么?
1.2 细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1.3 细菌的生存环境有哪些?
二、细菌的分类
2.1 细菌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2.2 常见的细菌有哪些?
2.3 不同类别的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有何不同?
三、细菌的生长特点
3.1 细菌的生长速度有多快?
3.2 细菌的生长条件是什么?
3.3 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有害物质?
四、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4.1 细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4.2 细菌如何传播给人类?
4.3 如何预防细菌引起的疾病?
五、应对细菌的方法
5.1 如何正确处理食物以避免细菌感染?
5.2 如何正确洗手以预防细菌传播?
5.3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对抗细菌感染?
通过对细菌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特点和作用,增强对细菌的认识,提高对细菌的防范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细菌实验和研究,提高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教育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防病知识,预防细菌感染,保护自己的健康。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微生物是指体积较小、无法肉眼观测、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
它们是构成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分,参与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循环、能源转化、物质代谢等重要过程。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和原生动物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细菌细菌是指单细胞微生物,直径通常在0.5~5微米之间。
细菌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它们可以独立生存,也可以形成聚集体、生物膜等复杂生境。
细菌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植物、动物和人体内。
细菌具有很强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光、化学物质和有机物质进行生存和繁殖。
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如从空气中去除有害气体的氧化细菌,促进土壤健康的固氮细菌等;有些细菌则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直径通常在1~10微米之间。
真菌形态多样,有丝状、球状、酵母状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植物、动物和人体内。
真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有些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如高温、高压、高酸等。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土壤中降解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为昆虫提供营养等。
还有一些真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如供人类食用的菌类、生产酶和药物的工业菌株等;也有一些真菌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病原体,如念珠菌、隐球菌、皮肤癣菌等。
三、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通常只有几十纳米大小。
病毒具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不能自主繁殖和代谢,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完成自己的生命活动。
病毒可以感染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引起各种传染病。
有些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如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毒质粒可以用于农业转基因等;也有一些病毒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致病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
四、古菌古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生活在高温、高压、高盐等极端环境下。
它们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基本概念1.1 定义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微生物。
1.2 分类细菌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二、细菌的结构与功能2.1 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是其最外层的结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2 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
2.3 细胞质细菌的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内质网等。
2.4 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中央,称为核区,没有核膜包被,故称为未成形的细胞核。
三、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分裂生殖和芽孢生殖。
3.1 分裂生殖细菌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这种生殖方式速度快,且细菌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进行。
3.2 芽孢生殖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可以形成芽孢。
芽孢是一种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新个体。
四、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分解作用细菌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粪便等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4.2 发酵作用细菌在发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制作酸奶、泡菜等食品。
4.3 病原作用部分细菌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疾病,如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五、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益处细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2 害处细菌也能引起各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六、总结细菌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繁殖迅速。
在自然界中,细菌在物质循环、发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成为病原体。
了解细菌的知识,对我们认识微生物世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细菌与真菌知识点总结

初中细菌与真菌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的概念及分类1.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通常以其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来分类。
2. 根据细菌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3. 根据细菌的氧气需求,可以将其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4. 根据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二、细菌的结构和生活方式1. 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染色体和细胞器等。
2. 细菌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细菌,一种是革兰氏阴性细菌。
3.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孢子的形成和有丝分裂三种。
三、细菌的生活与作用1. 细菌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可以生活在土壤、水中、空气中甚至人体内。
2. 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等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生态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
3. 细菌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作用,比如维持肠道健康、生产某些药物等。
四、细菌的危害和防治1. 细菌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生菌,但也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产生危害,引发感染性疾病、食品变质等。
2. 预防细菌的感染包括科学饮食、生活卫生、接种疫苗等措施。
3. 防治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合理用药、患者隔离等措施。
五、真菌的概念及分类1. 真菌是一类含有真核细胞的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子囊菌等。
2. 真菌的分类主要包括性状分类、形态分类和生态分类。
六、真菌的结构和生活方式1. 真菌的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囊、分生子孢子等。
2. 真菌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营养器官的摄取、生殖器官的生成等过程。
3. 真菌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寄主内寄生、对流体有利的地方生长等。
七、真菌的生活与作用1. 真菌在生活过程中,可以进行生命活动,如制造抗生素、蒸馏酒精等。
2. 真菌也可以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如引起感染性疾病、食品变质等。
八、真菌的危害和防治1. 真菌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对植物的寄生和引发感染性疾病。
2. 预防真菌的感染包括保持生活卫生、防止食品变质、合理用药等措施。
细菌知识点总结大全

细菌知识点总结大全细菌是一类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微生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内等环境中,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菌的研究不仅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细菌知识的详尽总结。
一、细菌的基本概念1. 细菌的分类细菌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按照形态、代谢类型、酸碱指数、氧气需求等特征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质粒等。
细菌的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能够实现自身的生长与繁殖。
3. 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方式包括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
根据细菌的代谢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厌氧细菌和有氧细菌两种类型。
4. 细菌的遗传细菌的遗传物质以DNA为主,并且有时候还存在有质粒和噬菌体等遗传物质。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5. 细菌的生活史细菌的生活史包括生长、分裂、形成芽等过程。
细菌的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在有利的环境下迅速繁殖,形成数量庞大的细菌群落。
二、细菌的生态意义1. 细菌在土壤中的作用细菌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
此外,一些固氮细菌还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起到固氮的作用。
2. 细菌在水体中的作用水中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的健康。
同时,一些水中细菌还能够降解有毒物质,减少水污染。
3. 细菌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人体内的肠道细菌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细菌与人类健康1. 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是引起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痢疾、霍乱、炭疽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需加强防控。
2. 细菌在医学上的应用细菌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制备抗生素、发现疾病的病原体、治疗癌症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的概念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
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
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的形态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繁殖时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分裂后菌体间黏附程度不同)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细胞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
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
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阳性菌)或肽键(革兰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桥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
②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
20kg/cm2的压力);③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
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中还有一些缺壁细菌,分为四类:①L型细菌,是指某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的变异菌株;②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霉
素)处理革兰阳性细菌,获得的无壁细胞;③球状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处理革兰阴性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细胞;④支原体,是指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膜
是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厚约8~10nm,外侧紧贴细胞壁,某些革兰阴性菌还具有细胞外膜。
通常不形成内膜系统,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细胞膜上。
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和紫细菌),质膜内褶形成结合有色素的内膜,与捕光反应有关。
某些革兰阳性细菌质膜内褶形成小管状结构,称为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图3-11),中膜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提高了代谢效率,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此外还可能与DNA的复制有关。
细胞质与核质体
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只有拟核,没有核膜,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nuclear body)。
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
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
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
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
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亚单位含有23SrRNA,5SrRNA与30多种蛋白质,小亚单位含有16SrRNA与20多种蛋白质。
30S的小亚单位对四环素与链霉素很敏感,50S的大亚单位对红霉素与氯霉素很敏感。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plasmid)。
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
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胞质颗粒是细胞质中的颗粒,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
荚膜
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capsule),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的称为粘液层(slime layer),如葡萄球菌。
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
例如,伤寒沙门杆菌能专一性地侵犯肠道淋巴组织。
细菌荚膜的纤丝还能把细菌分泌的消化
酶贮存起来,以备攻击靶细胞之用。
另外在细菌入侵免疫系统时,荚膜可以防止免疫系统识别细菌,从而存活下来。
鞭毛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
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菌毛
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
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芽孢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为细菌。
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某些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耗尽营养时,形成内生孢子,又称芽孢,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由于芽孢在细菌细胞内形成,故常称为内生孢子。
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些湖底沉积土中的芽孢杆菌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肉毒梭菌的芽孢在pH 7.0时能耐受100℃煮沸5-9.5小时。
芽孢由内及外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芽孢原生质(spore protoplast,核心core):含浓缩的原生质。
2.内膜(inner membrane):由原来繁殖型细菌的细胞膜形成,包围芽孢原生质。
还有细模质。
3.芽孢壁(spore wall):由繁殖型细菌的肽聚糖组成,包围内膜。
发芽后成为细菌的细胞壁。
4.皮质(cortex):是芽孢包膜中最厚的一层,由肽聚糖组成,但结构不同于细胞壁的肽聚糖,交联少,多糖支架中为胞壁酐而不是胞壁酸,四肽侧链由L-Ala组成。
5.外膜(outer membrane):也是由细菌细胞膜形成的。
6.外壳(coat):芽孢壳,质地坚韧致密,由类角蛋白组成(keratinlike protein),含有大量二硫键,具疏水性特征。
7.外壁(exosporium):芽孢外衣,是芽孢的最外层,由脂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糖类)组成,结构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