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工人阶级等于无产阶级的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2.无产阶级的优点:组织纪律行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3.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5.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6.袁世凯采取血腥的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7.文化侵略的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8.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较早外文期刊《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后改名为《字林西报》9.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10.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11.边疆危机的目的: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1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名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13.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远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1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1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写了《四洲志》16.魏源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17.严复写了《救亡决论》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膦,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也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
提出振兴中华。
19.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统筹的《资政新篇》20.《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思想文化方面、建设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21.《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22.洋务远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有奕 、文祥,地方的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3.洋务远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4.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25.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三个问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26.谭嗣同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近代史纲要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社会阶级:战前中国社会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占支配地位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革命任务:战前革命任务为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同民族主义革命。
2.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及落后。
①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②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③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④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答: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答: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中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2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他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这样,他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论述】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地、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3、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4、由于五口通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买办形式,东南沿海城市繁荣起来,中国的无产阶级诞生了。
5、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6、思想文化上,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文化是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传统文化到近代文化发展的转变。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论述】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清王朝在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历史,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得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4、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的政党也是松散的,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三、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自动保存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近代不平等条约 1.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内容:割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英)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1858年《天津条约》(中-英法)内容: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4.1860年《北京条约》(中-英法)内容:开放天津,准华工出国,割九龙,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设总理衙门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和领土,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1895年《马关条约》(中日)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3)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 列强争相在中国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6.1901年《辛丑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纲要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社会阶级:战前中国社会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占支配地位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革命任务:战前革命任务为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同民族主义革命。
2.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①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②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③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④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如何理解历史赋予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1)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5.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时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总: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资深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具体原因:(1)太平天国是一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缺乏科学思想理论,不但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还给农民带来危害。
(2)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3)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也不可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在近代历史条件下,旧式农民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6.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与教训?意义:(1)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3)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失败原因及教训:(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管理具有腐朽性,所办新式企业虽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
正因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7.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与教训?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实力非常小。
另外本身还有很多局限性。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幻想依靠光绪皇帝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幻想西方列强能变法维新(3)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8.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它失败的原因与教训?我们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稳定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局限?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力量。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看问题很片面,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运动的后来发展。
10.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反思,怀疑资本主义方案能否救国。
加之,以往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逐渐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2)五四运动的影响。
一方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欧美西方资本主义的幻想,促使他们把学习的目光转向苏俄、转向马列主义。
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阶级基础。
(3)十月革命的推动。
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4)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已经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并且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相通之处。
马克思主义既符合中国传统的理想追求,又符合当时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亡要求。
1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1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有何重要意义?(1)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于同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国民党的政策也由反蒋抗日逐步调整为逼蒋抗日、国民党当局子华北事变后也开始调整内外政策,并为抗战做了一定准备,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极大的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2)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基本上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方针,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国共两党经过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社会各界鞥的人们团级在一起,把全国的民心凝聚起来,这是抗战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和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