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实验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导学案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 2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教学重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学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具】显微镜,装片【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并回答讨论题,师提示。
1.提示: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播放PPT,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表观层面上对细胞的多样性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图片上不同形状的细胞具有相似之处吗?具体表现在哪个方面?”。
待学生们对所展示图片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多种多样的细胞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实验)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1)镜头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升:逆时针旋转降:顺时针旋转(3)反光镜:分平面镜、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4)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探究1.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和亮度)、物像(数目和大小)有什么变化?物像视野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大小数目大小数目低倍镜高倍镜探究2.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应怎样调节视野的亮度?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二次备课】课堂小结: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3.注意①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③显微镜成像特点:成放大、倒立的像④污物位置的判断:若移动目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目镜上;若移动物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物镜上;若移动装片,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装片上。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2、利用高倍镜观察不同细胞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2、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学习重难点】1.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2. 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细胞的比较【关键教具】显微镜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准备观察材料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与新知(请同学们认真下面材料,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知识。
你一定能完成下列问题)复习1:显微镜的构造①②③镜筒④⑤⑥物镜⑦⑧⑨镜臂⑩⑪固定螺丝⑫镜柱⑬复习2:显微镜使用基本步骤(1)安放开镜箱,右握,左托,稍偏左(2)对光低倍物镜、大光圈、用手回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4)调焦 ①先使用低倍物镜、下降。
②缓慢升高镜筒,低倍下找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象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③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心④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⑤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5)观察观察时,要用左眼看目镜,右眼也要睁着以便边观察边绘图。
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筒)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小练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跟要点:一找,二移,三换,四调) ① 转动 使视野明亮。
② 首先用 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 ③ 转动 ,换.高倍镜观察。
④ 并轻轻转动 ,调.整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新知:显微镜目镜与物镜的差别:第二部分:课堂合作探究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
②小组交流,总结本组内的看法和观点,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和点评。
1.2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 走近细胞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前预习】 见 《系统集成》导学练测“课前预习 未雨绸缪”环节【课堂互动】(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1. 2.镜筒3. 4.5. 6. 7. (其上的小孔叫 ) 8.压片夹 9. 10.镜座 11. 准焦螺旋 12. 准焦螺旋 13.镜臂 14.倾斜关节说明:⑴目镜:在镜筒上方,其上标有放大倍数,如4×表示其放大倍数为4倍。
常见的有4×、10×、16×等。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见图1) ⑵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有螺纹,分为低倍镜(10×)和高倍镜(40×)。
低倍镜镜体较短,与玻片的距离较远;高倍镜镜体较长,距离较近。
(见图2)图1 图2⑶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
用来反射光线。
(光线 时用平面镜;光线 时用凹面镜)。
⑷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
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
小的是细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
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准焦螺旋;用高倍物镜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12356789101312111416× 10× 10× 40×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与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取出显微镜, 将显微镜置于自己左侧的桌面,离桌的边缘约10-20cm. 装好物镜和目镜。
2. [三转]:转动显微镜的(听到“嘎哒”一声响),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至较大→用左眼向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镜),使其面向光源,对准通光孔→直至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使用低倍镜观察[一看二降三反向]:①对光完成后,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显微镜使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时间课题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主备教师学习目标1.显微镜的结构。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知识填空(自主完成)1、显微镜的结构物镜和目镜比较比较项目有无螺纹镜头长度放大倍数关系物镜目镜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与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下仔细观→高倍镜观察方法①找: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②移: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④调: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适宜。
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习题检测1.(2022 石家庄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下列哪一组有因果关系 ( ) A 换用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变大 B.缩小光圈--视野范围变小 C.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亮 D.放大光圈--视野变暗2.(2021 江苏淮安期末,★★★)图甲和图乙是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
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④→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 →⑤→③→②比较项目物像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低倍镜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 .目镜 B .物镜 C .光圈 D .反光镜4.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镜观察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选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5.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涂片。
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组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图A 、B 、C 、D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物镜 载玻片物镜载玻片物镜 载玻片物镜载玻片ABCD3、显微镜的考点①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______或宽度,而不是_________或________②显微镜成像为__________,若实物为“p”,物像则为“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案设计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步骤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使用高倍显微镜;从观察结果比较归纳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距装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倒置的虚像
物像往哪边偏,载玻片就往哪边移
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粗调,低倍调清晰物像移中央,换镜,细调,观察。
人教版高中生物导学案-显微镜的使用

第一章走近細胞實驗一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主備人:審核人:【實驗目的】知識目標: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初步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難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規範使用顯微鏡。
【知識連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這將為第三章第二節學習《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實驗打下基礎。
【學習過程】一、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顯微鏡的使用●基礎知識:1.結構:光學部分:目鏡、鏡筒、物鏡、和(有平面鏡和凹面鏡)機械部分:鏡座、鏡柱、鏡臂、(上有通光孔、壓片夾)、鏡頭轉換器、、。
注:目鏡無旋轉螺絲,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有旋轉螺絲,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2.顯微鏡的使用(視頻播放)(1)一般的使用程式:取鏡安放→放置玻片標本→觀察→高倍鏡觀察。
(2)低倍鏡的使用方法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上,用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
②轉動,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③眼看目鏡內,同時反向緩緩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再稍稍轉動,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鏡的使用方法選好目標:在下將需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
↓換用高倍鏡:轉動移走低倍物鏡,換上↓調節亮度:調節,使視野亮度適宜↓調焦:緩慢調節,使物像清晰。
●分析、討論3.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什麼?4.為什麼換高倍鏡之前要把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5.換上高倍鏡後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來調節?●典型例題6. 【A級】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調光和觀察時操作者的兩眼應()A.左眼注視目鏡,右眼閉著B.右眼注視目鏡,左眼閉著C.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著D.右眼注視目鏡,左眼睜著7. 【A級】關於“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的實驗,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應是()①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使標本位於低倍鏡的正下方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離標本0.5 cm處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④調節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視目鏡,同時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見物像;再用細准焦螺旋調節,使視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⑦轉動細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數計算方法●基礎知識:8.鏡頭種類有無螺紋長度放大倍數視野大小、明暗物鏡長小而暗小目鏡小大而亮短9.顯微鏡成像特點:與實物相比是倒置的,即顯微鏡成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教案设计1.2.1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3)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
6.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总结: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安装 六安玻片七八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够归箱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3.高低倍镜下视野的区别:
细胞多少
细胞大小
明暗程度
高倍镜
低倍镜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的。
5.显微镜使用时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
【基础习题配置】
P6:基础题1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与检测》
认识显微镜结构,概念比较多,分类记忆:
1.折光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
2.支撑结构:镜座、镜柱、镜壁、载物台、压片夹
3.调光圈:反光镜、遮光板(光圈)
4.进光结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目镜
5.装片材料:载玻片、盖玻片
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知识结构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拭载玻片→滴清水→取材→展平→盖上盖玻片→染色(滴入,吸水纸吸引)
教学建议:
给出评价参考,指导学生按实验会考的得分步骤正确操作
注意事项:
1.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而不是对面积的放大。
吉林毓文中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岳冬燕
个案
总第3课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回顾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熟悉高倍镜的操作步骤,并理解为何这样操作
(1)低倍换高倍以后,是也会变小,只有最中央的细胞才会留在视野中,所以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找到理想细胞,并按照“偏啥向啥”的原则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2)高倍物镜下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低倍物镜下可以先试用粗准焦螺旋。
2.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想观察到这几种细胞,需借助什么工具?
3.板书--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思考、讨论、回答
需要借助显微镜
利用直观图片唤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重点讲解高倍物镜的实验方法和原则。
3、提问:(1)为什么要在低倍镜在将要观察的物象移置视野中央?
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帮助学生熟悉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及理解其中的原因
1.讲解制作临时装片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播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视频
2.讲解永久装片的观察的要求:首先观察永久装片,侧重细胞形态、大小和基本结构的观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仔细听教师讲解制作临时装片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熟悉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
实验创新
本实验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构建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同时,本实验是高中生物第一个显微观察类实验,该实验的顺利完成将为今后多个显微观察类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展示几种生物材料(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
观察并思考和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实验台,打扫实验室
归纳总结学生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解答学生发现的问题,为以后的观察类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宫中学导学案学·议·练·思生物必修一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2.能说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识导学】
1.观看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视频(约4分钟),回答下列
问题:
(1)根据视频内容和相关资料,填写右图中数字所代表的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
(3)镜筒;(4)转换器;
(5)物镜;(6)载物台;
(7)遮光器;(8)压片夹;
(9)反光镜;(10)目镜;
(2)根据视频填写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内容:
①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空,调整遮光器将最大光圈对准能光孔。
②调整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显微镜里面。
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调整好的视野应是亮白的圆形。
如果过亮、过暗或半明半暗,则是因为反光镜或遮光器没调整好。
③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到物像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将装片上生物材料放在通光孔的正中心
④下降物镜的方法: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
下降到最低。
⑤左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至视野内出现物像,再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观看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视频(约4分钟)回答有关问题:
⑥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镜头的区别:
低倍物镜的镜头长,放大倍数小,光学镜片的外观直径大;
高倍物镜的镜头短,放大倍数大,光学镜片的外观直径小;
⑦使用高倍物镜前,先要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称到视野中央部位,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⑧高倍物镜观察细胞物像时,为什么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用高倍物镜时,镜头的距离装片距离很小,由于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会造成镜头接触装片而损坏
⑨高倍镜视野比低倍镜暗,为什么?
高倍物镜的光学镜片的外现直径比低倍物镜的小,进光量少,所以高倍镜下视野较暗
【知识运用】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2.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保卫细胞时的实验操作,要把视野下的图甲转化成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更换目镜②调节光源③转运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调
节粗准焦螺旋⑥移动玻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
3.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增加进光量
2.某学生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高倍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比较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好 B.反光镜未调节好
C.物镜被损坏 D.子叶切片切得厚薄不均
【三“点”探究】
1.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是宽度(高度)还是面积?
南宫中学导学案学·议·练·思生物必修一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即细胞宽度和高度都放大了这个倍数,而细胞的面积则放大了这个倍数的平方。
2.装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装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正好是反向的。
即向下移动装片,物像会向上移动。
所以当视野中物像偏向于下方时,要想使其移到视野中央部位,需向下移动装片。
3.视野中污点(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有几种?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的依据是什么?
污点的位置可能在目镜、物镜、装片等位置,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如果移动装片和换物镜时,污点不动,则其位于目镜上。
【拓展提升】
1.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有可能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吗?不是,理由是细胞呈方形,有细胞壁。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3)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目镜相同,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
细胞最少?A
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不可能的原因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没有移到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放大倍数变小,看不清物像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是:③ D;④ C
A.目镜10 ×物镜10 × B.目镜10×物镜20 ×
C.目镜10 ×物镜4 × D.目镜10 ×物镜40 ×
(2)视野最暗的是图像③(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3)选择组合A,目镜10 ×,物镜10 ×,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100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长度 (填“长度”、“面积”、“体积”);若A视野中细胞为16个,则换上D组合,视野中细胞为1个。
(4)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a.放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
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作补充说明。
在a以前应首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b 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直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
【总结反思】
【材料补充】
1.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最大的区别在于所使用波长不同,前者使用可见光,分辨率最高达0.1微米级,最高有效放大倍率只能到1600倍左右,而且相应的景深也很小(微米级).后者使用电子,根据物质波波长理论,在几十千伏至几百千伏的电压加速下,可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千倍.当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较小时,其景深很大,可以拍出很有立体感的照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