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不需要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3.实验流程(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①黑藻的培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②制片:取载玻片→滴清水→放黑藻幼嫩的小叶→加盖玻片。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实验结果(1)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散布有绿色的叶绿体。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绕液泡环形流动。
1.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 2.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 3.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细胞活性,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则不需要。
(×) 4.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5.叶绿体不仅能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能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1.实验材料的选择(1)选材的标准:含叶绿体多,材料易得,叶片薄,尤其是含有的叶绿体大而清晰。
(2)两种适宜的实验材料。
①藓类:高等植物,绿色单层细胞叶片,不需要加工可直接观察。
②菠菜:撕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的部分。
2.影响细胞质流动快慢的因素细胞质流动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光照、温度、pH、生长素浓度和切伤以及自由水含量等。
适宜的光照时间、温度、pH、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切伤部分以及自由水含量多时,细胞质流动快。
3.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选择叶绿体作参照物的原因在细胞结构中,大部分都与细胞质的颜色相似,不便观察,而叶绿体呈现绿色,与细胞质的颜色有差异,易于观察;在各种颜色中,绿色是人眼观察的最适颜色,不易疲劳。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2005-3-14[目的要求]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原理]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一般为________,呈扁平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
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______________。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_______________的位置变化作为标志。
[材料用具]1.新鲜的黑藻。
其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台灯、清水、铅笔[实验内容和观察记录]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1.制作临时装片(1)用镊子取一片_________的小叶(或_______叶的稍带叶肉的______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2)用滴管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再用_____夹住所取的叶放入水滴中,盖上______。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1)转动显微镜的___________,使低倍物镜正对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对光。
(2)将制好的叶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___眼注视目镜内的视野,____眼睁开,调节准焦螺旋,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叶片细胞。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转动显微镜的__________,将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________螺旋,直到看清细胞为止。
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中观察到的叶绿体呈______色,呈________形。
4.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1.制作临时装片:用________从__________上取一片的小叶,放人_________中央的________中,盖上_________(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放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高中生物教案-【实验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高中生物教案-【试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叶绿体和细胞质流淌一、教学目的1.初步把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看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看,理解细胞质的流淌是一种生命现象。
二、教学建议(一)用显微镜观看叶绿体试验的教学建议:1.试验材料的选择。
试验材料的选择,应以取材便利、制片简洁、观看效果好为原则。
藓类植物的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叶制片,作为试验材料的首选对象。
试验时,可选取葫芦藓或墙藓的叶作观看材料。
2.显微镜的使用。
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指导,是同学做试验前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
要求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将显微镜安放好显微镜放在操前方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距载物台约2cm);左眼凝视目镜,右眼睁开;选用大光圈,弱光源时选用凹面镜。
(3)低倍镜观看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2~3mm处;左眼凝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当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细胞物像。
移动装片,将观看物放在视野中心。
(4)高倍镜观看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整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所要观看的物像。
3.观看程序的指导。
观看时,老师应提示同学先用低倍镜观看,再用高倍镜观看,最终绘制镜下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图。
4.讲解绘制生物图的要求。
绘图的要求包括绘图的工具要求,以及绘制生物图的方法要求。
如,图的摆放位置和大小,线条和点点,指示线、注字和图名,姓名和日期等。
5.条件许可的学校,最好每人使用一台显微镜,以便培育同学对显微镜的操作力量。
6.增加演示试验。
假如条件允许,则可以增加“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形态变化”的演示试验,使同学了解叶绿体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
试验课前,在讲台前摆放3台显微镜,载物台上分别放着强光(200W灯泡照射5min)、弱光(25W灯泡照射10min)、黑暗处理过的3片葫芦藓叶的临时装片。
高二生物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知识全析人教实验修订版

生物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察看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学习目标】1.识记高倍显微镜察看叶绿体的原理、方法。
2.知道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形态和散布。
3.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4.知道内外要素对细胞质流动的影响。
5.掌握低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阻碍】1.理解阻碍(1)怎样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及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2)怎样理解细胞质流动也是一种生命现象?(3)怎样理解实验资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点?2.解题阻碍显微镜的使用方面的问题。
【学习策略】1.理解阻碍的打破(1)用“成因法”理解实验原理及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与细胞的其余部分在颜色上有显然的差异,且叶绿体有特定的形状,形态相对照较大。
所以能够用显微镜察看其形态和散布,但一定使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
②使用显微镜必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置、对光、压片、察看的程序进行。
降落镜筒时,必定要从侧面凝视物镜,使物镜靠近玻片,但又要防备镜头涉及玻片,不然会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 (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5~ 1 cm)。
使用高倍物镜时,一定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线的中心,而后换用高倍物镜。
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质面积大,简单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对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相同的视线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质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状况下,高倍镜看到的不过低倍镜视线的中心的一小部分。
换用高倍镜时,一般不用将镜筒高升,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变换器,变换到高倍物镜即可。
在标准的显微镜器件装备都应当是互相般配的,如低倍镜和高倍镜之间,所以,在低倍镜下看清目标并调到视线中央后,只要稍微调理细准焦螺旋即可再次看清目标。
使用高倍物镜以后,透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简单压碎玻片和破坏透镜,或许因为物)。
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察看的目标。
所以一定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注意:细准焦螺旋只在调理图像清楚度时使用盖盖玻片刻,必定要迟缓,且与载玻片成 45o角,并与液滴先接触上,再放下盖玻片,以防备装片中产生气泡,影响察看。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重要考点例析及变式训练

量风市然必阳光实验学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重要考点例析及变式训练曾小〔泰第二 343700〕在高中生物教,观察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和探究能力,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其中显微镜是观察类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仪器,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是显微镜在观察类中的具体用。
下面就此的重要考点进行例析与拓展。
一、考点例析例1 〔2005·〕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的方法。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安放、对光、观察。
观察时先使用低倍镜对焦,因为低倍镜下观察的范围大,便于寻找观察目标,找到观察目标后,将目标移到视野的,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应选A。
例2〔2005·〕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假设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B、4个C、8个D、16个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物镜由10×换为40×,放大的倍数扩大了4倍,横竖均放大4倍,那么视野不变的情况下,细胞数目变少16倍,所以的检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应选B。
例3 (2005)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答复:(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第一课时)

实验二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沉着说课该实验对于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的生产者所必备的细胞器,同时,该实验也是培养学生使用高倍镜进行实物观察的起始教学。
教材中讲到: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脱开教材上画的模式图,在植物体内是怎样的呢?此实验正是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知识的必要环节。
教材把本实验安排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其目的就是要趁热打铁,以叶绿体为例掌握细胞质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并详细地从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结论)等方面作了安排和介绍,特别是方法步骤,从临时装片的制作(取材、制片)到用显微镜观察(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绘图)表达的非常条理,只是“为何这样?〞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挖掘。
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膜以外,包括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全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生命活动的大舞台。
教材中详细解释了细胞质的概念并介绍了其组成成分。
即:这些生命物质相依相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该实验所验证的核心问题。
实验的成功将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以及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完成该实验的关键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二是临时装片的制作;三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实验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好用苔藓的小叶(或菠菜叶),材料要提前准备并加以养殖,采集时应选择潮湿阴凉的墙根、林地等处,连根挖起,带土栽培,且放在阴凉处,时常润水,以备选用。
装片制作时,假设是苔藓,镊取其一片小叶即可;假设用菠菜的叶,在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稍带些叶肉,因为我们所观察的叶绿体就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否那么很难如愿以偿。
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中虽已学过,但因时间相隔太久,仍需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训练。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选择水绵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材料,其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植物体细小,细胞重叠少D.细胞内含有色素,使观察到的细胞清晰2、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不仅能看到绿色颗粒,还能看到这些绿色颗粒在流动,因为( )A.使用了高倍镜B.细胞在运动C.细胞内有中心体D.细胞质在流动3、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为观察对象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C.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D.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4、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5、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换高倍物镜后立即用粗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晰B.活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活细胞来观察D.用于制片的叶片应保持干燥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B.细胞质中叶绿体的结构只要在低倍镜下就能观察清楚C.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内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D.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发现视野中的叶绿体都散布在细胞质中,且叶绿体随细胞质进行逆时针流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藻叶片较小较薄,是理想的实验材料B.实际标本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C.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D.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中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8、某研究小组用苔藓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用苔藓叶片做成装片观察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C.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流动D.用菠菜叶进行实验,应撕取上表皮制作装片9、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等)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构成常考点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构成常考点单选题1、下列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黑藻是该实验的理想材料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C.若高倍显微镜下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细胞质流动答案:B解析:1)、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
A、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黑藻是该实验的理想材料,A正确;B、高倍镜观察不到叶绿体的基粒,需要用电子显微镜,B错误;C、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如果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C正确;D、细胞质无色,叶绿体有颜色,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所以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观察细胞质流动,D正确;故选B。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B.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C.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内质网发达,而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较少D.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答案:B解析: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2)、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A、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发挥作用,A错误;B、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DNA和RNA,其组成成分包括五碳糖,故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B正确;C、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不能合成分泌蛋白,而胰岛B细胞能合成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进行加工和运输,因此胰岛B细胞中中内质网发达,而造血干细胞内质网较少,C错误;D、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理解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三、教学难点: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材料用具:
菠菜叶(或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原理讲解: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
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
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二)、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左手托住,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将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如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放在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练习移动玻片标本,观察物像位置的变化。
当向左移动标本时,物像向移动;
当向前移动标本时,物像向移动。
4.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的中央。
转动,换高倍物镜。
调整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1、观察叶绿体装片:
取材:取一片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薄且有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
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
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
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取材:将黑藻先放在光下、25℃左右的水中培养(生成足量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滴水、放叶,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黑藻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液定向呈环形流动[适当增强光照、适当提高温度、切伤等均可加速流动。
]
注意事项:
1)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想的实验材料是黑藻。
实验前教师必须检查供实验用的黑藻叶片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
方法有三种,可以任选一种。
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Omin;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最后,再来仔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3)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呼吸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
细胞质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也可朝不同的方向,其流动方式为转动式(旋转式、环流式)。
这时细胞器随细胞质基质一起运动,并非只是细胞质的运动。
4)寻找最佳观察部位: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此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5)装片中的实验材料,应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使用表皮或表皮观察细胞流动时,应将视
野调暗些。
6)如果一时不到细胞质流动的细胞,可以把载玻片在白炽灯泡下短时间烘热,稍稍提高材料温度后再观察。
(四)、结论与讨论
结论:
1.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颜色是色的,形态是。
2.黑藻叶片处于饱含水分的状态时,细胞质处于的状态。
细胞质流动的特点是: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