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史学

合集下载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是一门结合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按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进而推断社会未来的发展。 起源 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后由艾力克森(Erik H. Erikson)加以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历史学界一个新的发展。迄至1970年代以来,约有三十多所大学开设有心理史学的课程,影响所及,借助精神分析学说撰写历史人物传记蔚然成风,也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美国《心理史学评论》(The Psychohistory Review)系其主要的发表重镇,为目前重要的心理学学术刊物。“心理史学”在华语社会中因著名科普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科幻小说,及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得以普及,但真正认识这门学说的人并不多。 运用 心理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史学流派。佛罗伊德是西方心理史学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后来成为许多历史学家进行心理研究的主要依据。佛罗伊德在1912年率先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写出了关于达·芬奇的传记《童年的回忆──达·芬奇》。他在书中指出,达·芬奇的性格非常奇特,他有时温柔得就像善良的女孩儿,有时又非常狂妄,怀疑一切,蔑视权威。他的绘画艺术本已达到很高水平,但却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与绘画毫无关系的科学研究活动,如研究鸟类飞行、植物的营养等。佛罗伊德认为这些矛盾反映了达·芬奇的心理变态,心理变态又根源于达·芬奇的童年。达·芬奇生于1452年,是一个公证人和一个农家姑娘的私生子,后来他的父亲抛弃了他的母亲,和一个出身高贵的姑娘结婚,达·芬奇便同母亲一起生活,直到5岁才回到父亲身边。
对西方心理史学的兴起应该如何看待呢?首先,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心理史学的方向是正确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马克思主义从不排斥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历史,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历史发展的最终的决定的因素,但人的心理、情感等因素在历史上也起一定的作用。如恩格斯说:“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因此,历史科学是不能忽视人类的心理活动的;二是心理史学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不被传统史学所注意的东西如童年经历、性格、情感、潜意识等等引人历史学领域,从而造成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心理学史PPT课件

心理学史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 理和行为反应,研究社会认知、社会影响、 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该流派认为 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影响, 通过研究社会互动和社会现象,可以更好地 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展出了许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如行为疗法和厌恶疗法,这些方法在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 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兴起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心理学 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其理论主要关注 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和动机。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和移 情等方法来探索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帮 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人格的成长和发 展。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史的概述
简要介绍心理学史的发展历程,包括 早期的哲学思辨、近代的实验研究以 及当代的跨学科融合。
概括心理学史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 ,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 心理学等,以及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关 系。
02 早期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的心理学思想
总结词
理性主义、自然主义
详细描述
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观察自然来探究 人类心理的本质和功能。他们认为人类心理是自然的一部分,与物质世界相互 联系。
03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冯特被公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省法,即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来研究意识内容。他主张将 心理学研究从哲学思辨转向实证研究,为心理学独立于哲学提供了基础。

史学概论9之心理史学

史学概论9之心理史学

在兰格的号召和埃里克森的鼓舞下,美国的新史学在60年代有了迅 速发展



一批年轻的学者逐渐成长,他们大都受过历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 双学位的训练,他们年富力强,成果卓著,比较著名的有洛温伯 格和科胡特等人。 美国心理史学还拥有两个专业刊物《心理史学杂志》和《新史学 评论》。其他刊物如《美国历史评论》、《现代史杂志》、《交 叉学科历史杂志》等还经常举办心理史学的专刊。 到70年代末,美国已有30多所大学开设心理史学的课程。可见, 新史学在美国也是一片兴旺景象。 当然,新史学在当代并不局限于美国,也波及了西欧所有的国家 和加拿大,如德国对路德和希特勒时代的心理研究,在世界上就 有一定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贡献


第一,强调自我的独立性,认为自我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 第二,强调人格的可变性,把人们从生到死的心理状态分成8个阶段, 人就是通过解决各个阶段的心理危机而向前发展的; 第三,在人的内在心理世界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关系上,注意到了外在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第四,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认为领袖所以成为领 袖,是因为他能克服内心的种种障碍;但领袖又是不能脱离群众的, 群众的心理往往对领袖的心理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埃里克森还写了其他许多心理史学方面的著作,如1963 年的《儿童期与社会》、1969年的《甘地非暴力主义的起源》等, 是公认的西方心理史学的权威。
但对西方心理史学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盲目 搬用,应当看到它的缺陷:

西方心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和 心理学上特别是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独到的价值,但用它来研究整个历史领域就显得 牵强附会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脱离了社会 关系总的结构,脱离了社会历史环境,仅仅从人的本能和心理活动去概括解释历史, 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也限制了史学家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 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史学应有 的发展方向;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原创实用版)目录1.心理学史概述2.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3.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4.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正文【心理学史概述】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和心理学理论演变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史对于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以及指导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以及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其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古代心理学: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家对心理学的探讨和古代中国儒家、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2.近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3.现代心理学:涵盖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史可以帮助我们:1.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理解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如何准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为了顺利通过 2023 自考 06056 心理学史考试,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1.熟悉教材和考试大纲:认真阅读心理学史教材,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重点知识和考点。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和效率。

3.做题巩固知识: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4.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增强考试信心。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
不能不加分析盲目搬用
应当看到它的缺陷:西方心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和心 理学上特别是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独到的价值,但用它来研究整个历史领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脱离了社会关系总的结构,脱离了社会历史环境,仅仅从人的本能和 心理活动去概括解释历史,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也限制了史学家 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史学应有 的发展方向;心理史学还导致了不顾事实,随意解释历史的主观主义倾向。
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
心理史学的提出,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弗洛伊德及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直接的联系。弗氏等认为,运用 该学说的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人格学说和性的理论等进行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历史认识的视野。1910年, 弗洛伊德撰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一部体现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人物传记。一些 人认为,这是西方心理学和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是心理史学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 普及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历史。
谢谢观看
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
比如“犯罪感”就是应用很广的一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心理暂停状态、唤 起代理、男性自我陶醉等;
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理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1789年的大恐慌》中认为1789年谷物的涨价、农村的饥荒、乞丐、暴徒、 土匪的骚扰、领主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这一切使整个法国陷人心理上的大恐慌之中,农民由 于恐惧而作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的愿望,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这场农民革命构 成了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群众革命心理的三个方面:恐惧、防御反应和惩罚愿望是解释法国大 革命的关键;第四,扩大了史料应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文献著作外,心理史学还运用了其它有助于心理分析的 资料:回忆录、私人信件、日记等。另外,生活习惯和个人痛好也被心理史学所注意。

历史学的方法之心态史学

历史学的方法之心态史学

(三)童年史和家庭史。一些心理史学 家认为,童年时代的经历和家庭环境对 于人的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展开了对养育方式、家庭模式、童 年和青年的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这一方 向,吸取上述两种研究的特点,并加以 深化、细化,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一个 新方向,促成了童年史、家庭史、一般 民众的日常生活史的兴起。
事例剖析:是童年创伤,还是“克林顿综合症”--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案发生以后,专家、学者, 甚至总统夫人纷纷对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希拉里在接受《谈 话》杂志专访时透露,克林顿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男人,他 对婚姻的不忠源于他曾经受到创伤的童年生活。克林顿出生于美 国南部阿肯色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3个月死于车祸, 出生5个月后便由祖母抚养,5岁时母亲改嫁。希拉里说:“在他4 岁时,他的母亲和祖母天天吵架。他从小就被各种辱骂吓坏了。” 她曾听心理学家说过:“一个小男孩如果身处两个女人的矛盾之 间,那将是最糟糕的状况”。然而,精神病医生杰罗姆· 莱文则给 克林顿总统写了一本名为《克林顿综合症》的书,他认为,克林 顿总统患了一种叫做性瘾、按捺不住的性冲动、成功综合症,或 简称为“克林顿综合症”。患这种病症的男性,更多地是受一种 想要冒险的欲望和无法控制情感的作用的驱使,正是这种病症, 使得总统冒险与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他分析说:克林顿在成长 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促使他走向性瘾的几个因素:在一个充斥着上 瘾行为的家庭里长大(包括嗜酒如命的继父、一个吸毒的兄弟和 喜欢赌博的母亲)、从未见过亲生父亲以及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给 他造成的创伤。这些因素和克林顿在总统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加在 一起,可能推动了他进入了包括与莱温斯基有染在内在一系列危 险境地。
(二)群体心理的研究,随着历史研究 的对象由上层精英转到下层的一般民众, 心理史学的研究方向也由个别精英转向 普遍民众。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心理学 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探 索它的产生、演变以及它对群体行为的 关系。这一方向所涉及的历史现象有种 族歧视、宗教狂热、反犹太思潮、法西 斯主义、专制主义、革命与暴力等等。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自整)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自整)

1学习心理学史感受学习到什么?学习前后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心理学史学习的益处:(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1、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2、将各种似乎毫无关联的心理学领域联系在一起,为心理学的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经验,也为分裂的心理学提供了整合的动力。

(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1.循着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轨迹,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分辨心理学史上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判断问题的能力;3.在梳理心理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五)弄清心理学“流行”或“时尚”的原因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史:1、欣赏历史画卷,接触历史人物、思想;2、探知得失兴替,了解历史逻辑,为现实的研究提供帮助并且前瞻;3、形成历史观点,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正确判断是非和评价历史人物。

1.西方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重点;2.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分别对心理学的影响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重视思维分析、概念推理,认为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而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这种观点影响了在实验心理学之外的从意动心理学开始的源远流长的心理学思想,包括后期的人本主义等学派都深受影响。

提供了学科探究的方法——理性演绎法——首先确立若干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推演出其它命题和定理,以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并开始使用内省法。

经验主义: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

经验主义的原则是:强调感觉过程的根本作用;把意识经验分析成元素;通过联想过程把元素综合成复杂的心理经验;关注的焦点在意识过程上。

心理学史知识点详尽解读

心理学史知识点详尽解读

心理学史知识点详尽解读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和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的学科。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时期,经历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实验心理学的成立与发展等各个阶段。

古希腊哲学时期,心理学的根基开始建立。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人类思维、感觉、记忆等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探索人类心灵的本质。

例如,苏格拉底以反问的方式来引导他的学生思考和自省,柏拉图则提出了分析人的心灵和灵魂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知觉和思考的过程,提出了关于记忆、想象和推理的理论。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影响深远。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时期,心理学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哲学家亚奎那将人类心灵分为感知能力、理性和意志三个层次,并阐述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主要侧重于探究灵魂的性质和人类意识的本质,许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时期被提出并受到争论,如“心灵与身体的关系”、“灵魂是否不倒”等。

近代哲学时期,经验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休谟和洛克等哲学家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基于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认知。

同时,康德对人类理性、感知和认识过程的研究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逐渐从哲学抽离出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迈出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一步。

威廉·詹姆斯是实验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关于意识的流动性、情感和自我的理论。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开始走向实验室,心理测量工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感知心理学研究和维尔纳·温德特的感知心理学实验被视为实验心理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以后,心理学进入了现代科学化的时代。

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相继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希望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历师本纪立丽109503705
中国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的早期探究
——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认识和贡献
心理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史学流派。

具体地讲,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它最早兴起于西方,1910年犹太人弗洛伊德发表《列奥那多.达芬奇:一个童年的记忆》,根据达芬奇日记里的一段话推断他是有“恋母情结”的,这一心理状况对他的行为结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心理史学诞生的标志。

弗洛伊德通过手上掌握的史料,再加上以精神分析的理论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剖析,在当时来说实属首创。

此后,费弗尔、埃里克森、荣格、阿德勒等西方心理学大师不断地把目光投向历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西方史学界也涌现出一批史学家积极倡导历史学要与心理学结盟如鲁滨逊及其弟子巴恩斯等人,巴恩斯在其《新史学与社会科学》一书中曾说过:“吾人相信一百年后,弗洛伊德与其信徒所创出之心理系统,将被视为史家之一种工具,史家之欲成功,则必须利用之。


中国史学界认识、研究和运用心理史学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处于“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其科学心理学思想也随之而入。

著名史学理论家朱谦之,受孔德、杜里舒和兰伯列希影响,开始注意史学研究中“心理的方法”问题。

他在1926年撰写的《历史哲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首先,他肯定了杜里舒关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归宿在‘知识线’的进化上”,而所谓“知识线”的进化,“又由于人类社会之心理的原因”的理论。

认为社会愈进步,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愈大。

同时,他对孔德的心理史学理论也十分重视。

认为“从孔德以后,历史才渐渐有科学的根据,才渐渐去注意历史事实的‘所以然’”。

因为孔德明确指出:“历史现象之主要原因,一方面看来是进步,而从它方面看来,社会的进步又是原于人类的心理。

”因此,历史研究除了“研究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形如家庭,人口,都市,经济诸问题以外,还要注意到心理的方法,从人类心理的现象,去找出历史的程序来。

”不过朱谦之认为孔德历史哲学有一定偏颇。

因为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心理的研究那样幼稚的时代,孔德竟想用心理学的方法以解释历史现象,结果只能把历史现象弄变易,而不能完全解释它。

”“对于兰伯列希的“历史为社会心理的科学”的口号,他也给以中肯的批评:“兰伯列希只把历史看作社会心理的一个连串,而没有注意到这个连串背后那种逼促人们实现他进步的‘生机力’,所以还算不得尽历史的意义。

”朱谦之是当时生机史观的代表,因而对现代史学的评判,离不开他生机史观的价值尺度。

同一时期,另一位著名学者何炳松,受美国“新史学”运动发起人鲁滨逊的影响,主张历史研究是多门学科、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

具体来说,就是“必待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经济学能通力合作,不背道而驰,以解决此问题。

”何炳松所提倡的
综合研究法,对于当时的中国史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他还专门翻译了鲁滨逊的《新史学》、绍特韦尔的《西洋史学史》。

1947年,胡秋原在其《历史哲学概论》中,除了对当时历史哲学的主要流派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之外,专门对“心理史释”作出了论证。

他认为,“自人类之心理以至时代之思潮,其影响于历史及文化之形成,自为不可否认之事实。

然以此为社会历史之动因,则尚嫌不足。

”因此他主张将“心理史释”作为历史学方法论中不可缺少之一种,而不是全部。

二十世纪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在心理史学方面,可以说基本上仅限于在理论上对西方史学理论的译介和初步的探索,还没有产生出心理史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而就西方心理史学理论的译介来说,也有相当大局限性。

比如法国年鉴学派精神史和心态史的理论几乎没有问津,对于德国新康德主义的心理史学也注意不够。

只是由于杜里舒曾来华讲学,故他的所谓“知识线”理论———即社会心理推动文明进化的理论在中国史学界的影响才比较大一些。

作为当时讲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的梁启超,对于杜里舒的理论,在肯定的同时也保留了他自己的看法。

他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一文里做了明确的阐述,特将精神文明的进化确定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平等及人类一体的观念”;二是“世界各部分人类心能所开拓出来的‘文化共业’”。

这里,就心理与文明的关系而言,足以看出梁启超对于该问题认识的深度。

梁启超一贯重视探讨人物的心理状况,他早期侧重于用直观理性去分析个人人格和民族性格。

他曾以《佛教心理学浅测》为题,在当时的中华心理学会发表过讲演。

他以现代心理学概念对照佛教思想,开创了佛教心理学研究之先河。

但他对当时的西方科学心理学并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

其心理学观点散见其各著述当中,仍属于心理学思想史范畴。

他在心理史学上的观点之一“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而人类心力之动乃极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则其产生之历史自亦与之统一性质”。

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他论述了对人类心理、心理学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应用等的看法,虽然在梁启超的著作中没有独辟章节论述心理史学研究方法,但是文章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在历史研究中时刻没有忘记加入心理学的元素。

梁启超在其史学名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中,对心理史学更有相当全面深刻的认识。

首先,他以其所特具的学术敏感注意到心理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他选取历史专题的八大方法中,第五、六、七三种都与心理相关。

第五种“精研一史迹之心的基件”,讲要抓住历史事件中心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把握历史的本质;第六种“精研一史迹之物的基件”,讲要研究和把握影响心理活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七种“量度心物两方面可能性之极限”,主要讲来自心理方面的主观认识与其客观外在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在历史研究中他还强调社会心理对于阶级、党派、民族的重要影响。

他说:吾以为历史之一大秘密,乃在一个人之个性,何以能扩充为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与夫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何以能寄现于一个人之个性。

申言之,则有所谓民族
心理或社会心理者,其物实为个人心理之扩大化合品,而复借个人之行动以为之表现……无论何种政治何种思想,皆建设在当时此地之社会心理的基础之上。

而所谓大人物之言动,必与此社会心理发生因果关系者,始能成为史迹……所谓大人物者,不问其为善人恶人,其所作事业为功为罪,要之其人总为当时此地一社会—最少该社会中一有力之阶级或党派—中之最能深入社会阃奥而与该社会中人人之心理最易互相了解者。

如是,故其暗示反射之感应作用,极紧张而迅速。

另外,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还就历史事实“予以新意义”的问题,专门谈了心理分析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吾人的动作,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动作,一部分是无意识的动作—心理学上或称潜意识,或称下意识……一人如此,一团体一社会的多数活动亦然。

”若以此方法去分析史料,即可对史料获得新的意义。

他以义和团运动为个案,运用了这一分析方法去探索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根源,认为主要是民众长期以来已经完全无意识化的“迷信心理”和近代积蓄己久的“排外心理”,与当时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以及戊戌变法的失败诸原因聚合汇集而成。

其实,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梁启超在他对历史事实的五种用功方法中所提出的“联络法”,与同一时期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年鉴学派正在酝酿的“长时段”结构理论十分相似。

他说:许多历史上的事情,顺着平看似无意义,亦没有什么结果,但是细细的把长时间的历史通盘联络起来,就有意义,有结果了。

比如晚明时代,许多士大夫排斥满清,或死或亡,不与合作,看去似很消极,死者自死,亡者自亡,满清仍然做他的皇帝,而且做得很好,这种死亡,岂不是白死亡了吗,这种不合作,岂不是毫无意义吗?若把全部历史综合来看,自明室衰亡看起,至辛亥革命止,原因结果,极明白了;意义价值,亦很显然。

假如没有晚明那些学者义士仗节不辱,把民族精神唤起,那末辛亥革命能否产生还是问题呢。

梁启超的“长时段”同样包含着心理结构的传承、演变过程在其中。

梁启超的原创性与法国年鉴学派极具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