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易错环节归类训练试题及答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整理(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易错题(科教版)第一单元《声音》一、判断题()1.物体发出声音的强弱我们是可以控制的。
()2.使用“土电话”,即使线没有拉直也能清楚的通过棉线听到对方的声音。
()3.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但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4.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会不同。
()5.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强弱。
()6.一般小孩的音高比大人高,是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窄,振动快。
()7.用手拍打墙面,能听到声音,但没有听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
二、选择1. 下面3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浩浩说:“游乐场里的声音太大了,音高过大,听得十分刺耳。
”B.星星说:“男生和女生相比,声带振动得慢,所以男生说话的音量更大。
”C.云云说:“尤克里里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是因为琴弦振动的快慢不同。
”2.右图是3个相同的试管,用嘴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吹气,()试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 左边B. 中间C. 右边3. 敲击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风铃,声音最高的是()A. 最粗的管子B. 最细的管子C. 中间的管子4. 右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A. 1号弦B.2号弦C. 4号弦①②③④5. 如右图:一只手轻轻拨动同一根弦,另一只手不按或按在不同的位置,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其中发出声音最低是()6.古筝是一种名族乐器,一般有21根弦,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下列方法合理是()A.把弦绷得紧一些B.把弦弄得松一些C.把弦弄得长一些7. 右图是小亮制作的吸管排箫,下面是同学们给他提的建议,比较合理的是()A.吸管改的更粗一些,容易吹出高音B.从管口齐平的一端吹,方便吹奏C.吸管剪得更短一些,容易发出响亮的声音8. 用相同的力击打如右图所示的空心管(粗细相同),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A.最长的管子B.最短的管子C.长度居中的管子9. 拨动同一根琴发出较强的“2”,和较弱的“2”相比较,琴弦振动()A.速度较快B.幅度较大C.幅度较小10. 如图,听诊器中收集声音的部分是()A.听诊头B.耳挂C.导音管11. 下列物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从慢到快的是(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声音一、选择题1.二胡演奏前,琴师都要通过松紧弦来调音,松紧弦是为了改变()。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大小C.二者都改变2.以下做法中,无法改变琴弦的声音高低的方法是()。
A.选择不同粗细的弦B.调整弦的松紧C.不同的力度弹拨弦3.在下面的三种物体中,()传播声音的能力最佳。
A.空气B.游泳池C.桌面4.在矿井事故中,埋在井下的最有效的自救方式是()。
A.挖通道B.拨打120 C.敲击金属管道D.大声呼救5.图中这五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B.5号C.3号6.()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声音。
A.安静的音乐B.人们的喧闹C.疾驰而过的车辆7.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在这个实验中,()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B.纸屏C.泡沫塑料小球8.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9.地震后,一男孩被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
小明巧用了()。
A.砖头坚硬的特性B.钢管坚硬的特性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性10.声音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中不能传声。
A.水B.空气C.真空11.外耳的()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
A.耳郭B.耳蜗C.听小骨12.敲击同样锣鼓时,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改变的是声音的()。
A.高低B.强弱C.传播方式13.老师平常都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里的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
A.音高B.音量C.音色14.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不均匀D.小15.手机的铃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A.空气B.喇叭C.声带二、填空题1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一耳郭一( )一鼓膜一( )一耳蜗一( )-大脑17.在二胡琴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琴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
18.吹奏口琴时,观察口琴的簧片可以发现: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
第一二单元易错题归类训练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二单元易错题归类训练-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第一单元[易错环节一]动物的分类1.[判断]蜻蜓属于脊椎动物。
2.[选择]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
3.[选择]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依据。
如果有人将鲸、猫、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那么分类的依据是()。
A.陆生或水生B.有无脊椎C.会不会飞4.[选择]若将动物分成两类,按()分类不科学。
A.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B.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C.陆生动物和脊椎动物5.[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可以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B.鸡虽然不会飞,但也属于鸟类C.鸽子是哺乳动物[易错环节二]鱼类6.[判断]鱼在水里是用肺呼吸的。
()7.[判断]鱼游泳时只用尾鳍。
()8.[判断]鱼在水中生活,不需要空气。
()9.[选择]鱼游泳时不停地吞水,是因为它在不停地()。
A.喝水B.呼吸C.吃水中的虫子10.[选择]鱼属于()。
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软体动物11.[选择]鱼是依靠()在水里游动的。
A.鱼鳃B.鱼鳍C.鱼鳞12.[选择]下列观察金鱼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观察金鱼的呼吸方式,可在水里滴少量的红墨水B.把金鱼拿在手上可以观察得更清楚C.观察时可以给金鱼多喂食13.[选择]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
[易错环节三]鸟类14.[判断]鸵鸟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不属于鸟类。
()15.[选择]下列选项中,符合鹰爪特征的是()。
A.带钩,容易抓住树干B.有蹼,可以用来划水C.有肉垫,奔跑时声音较小,利于捕食16. [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鸭子的脚上有蹼,使得脚掌宽大,最适宜在陆地上行走B.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食C.鸵鸟的巨脚趾下面有厚厚的肉垫,非常适宜在炎热的沙土上奔跑17.[选择]麻雀的爪适合()。
A.在水里游泳B.在树枝上停留C.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18.[选择]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共同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全套)

教科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二)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
这里的“高低”是指_________。
3.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出现_________,说明音叉在_________。
4.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讲话的声音。
5.尺子振动的快慢受到尺子伸出桌面的_________的影响,伸出_________桌面的长度越短,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__。
6.琴弦两端的距离越_________,振动得就越_________,音调也越_________。
将琴弦由松拉到紧,其音高的变化是_________。
7.二胡是靠弦振动发声的,军号是靠_________振动发声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们唱歌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
A.声带在振动B.空气在振动C.嘴唇在振动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主要是因为( )。
A.锣锤的敲击虽然停止了,但是锣本身的振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B.锣的振动虽然停止了,但是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C.锣声虽然停止了,但是我们耳朵的感觉还要持续一段时间3.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上,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A.液体B.气体C.固体4.你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更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A.耳郭的振动B.鼓膜的振动C.听觉神经的振动5.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
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音量越强B.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越强C.物体振动得越快,音量越强6.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粗弦比拨动相同材质的细弦时发出的声音( )。
A.弱B.高C.低7.用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
A.低B.高C.强8.小亮用相同的力敲击钢琴的三个键,钢琴发出了“mi”“fa”“sol”三种不同的音,这三种音的(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全册)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选择题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音高( )。
A.越快越高B.越慢越低C.越慢越高2.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 B.揉搓橡皮筋 C.用手按压鼓面 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3.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
A.空气B.水C.钢铁4.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那么玻璃罩内的闹钟的声音将( )。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响C.不变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减缓了C.声音传到锣里面了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仍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这是因为()。
A.他们处于真空状态 B.他们戴着头盔 C.他们离得太远7.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8.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B.鸦雀无声C.震耳欲聋10.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回声B.人的错觉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二、填空题1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它是以 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的。
12.鼓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3.人的(______)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______)。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音高描述错误的是()。
A.振动越快,声音越高B.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C.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2.()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B.拉松一点C.把橡皮筋用力搓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响C.越轻4.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声音会马上停止,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B.手吸收了声音C.锣被按住后停止了振动5.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
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
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二.填空题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产生的。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可以在()、()、()中传播。
3.耳由()、()、()三部分组成。
4.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5.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三.判断题1.噪音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也是一种污染。
()2.同一根弦,拉得越紧声音越高;拉得越松,声音越低。
()3.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
()4.当雨落入水中,水纹呈波形散开这是我们可以听到“滴答”声。
这说明声音是以水波为载体传入我们耳朵的。
()5.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四.连线题1.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外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听小骨传递声波到内耳耳蜗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五.简答题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2.如图,请你提出两个与“橡皮筋发出声音”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
六.综合题1.你能用以下的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任意选择其中的几种材料),写出你的想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8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4、外耳分为()和()两部分。
5、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6、听觉神经的作用是()鼓膜有()的作用。
7、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8、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二、判断题。
【8分】1、用不同的力敲击一支音叉,声音的强弱会发生变化。
()2、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声仪器。
()3、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种物体在振动。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5、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6、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7、我们听到的别人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三、选择题。
【16分】1、击打音叉后,迅速将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
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B.动一下就不动了C.没有变化2、关于弯折钢尺和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折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B.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钢尺在振动C.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3、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 越来越低C. 一样高4、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大B. 物体振动幅度小,音量大C. 物体振动速度快,音量大5、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B. 最短的钢管C. 长度居中的钢管6、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擦地道。
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单元全册测试卷 (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音量音高鼓膜振动波声音信号听小骨振动幅度振动快慢声带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它与物体的有关。
4.声音通过外耳道到达,引起它的振动,将振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觉神经把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它与物体的有关。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夜晚,睡梦中的状状被倾盆大雨声吵醒了,吵醒状状的声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 2.雷声通过雨水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 3.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 ) 4.耳郭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 5.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 ) 6.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 )7.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不会改变。
() 8.琴弦的粗细不同,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高也不同。
( ) 9.在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 10.大鼓与小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力量不一样,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面左右晃动B.水面有所下降C.水面产生波纹,并逐渐向四周扩散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停止,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C.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4.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