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2

合集下载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2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2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2《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孙咪咪板块一:前阶段读书交流一、激趣导入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进步,就要多读书。

孙老师告诉你,读书还要讲究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到底怎样来读好书?1.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幻灯一)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武绘制。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他还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故事内容精彩,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幻灯二)2.你还从封面上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生自由发言)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二、抢答游戏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孙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谁懂得多。

(幻灯三)(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

(郑小登)(2)王葆得到宝葫芦那天到学校去想干啥?(看宝葫芦是否帮学校建了大楼)(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4)王葆的小组长是谁?(苏鸣凤)师:(评价表扬)开学才短短的两周时间,大家就读了那么多,收获真大。

三、汇报交流、方法总结师:除了孙老师刚才问的,同学们一定还有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你能讲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吗?(指名说)相机出示(巧得宝葫芦)章节,感受王葆的快乐,总结方法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103页: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

我得保密。

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

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

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或你读出了什么?)(高兴、开心、快乐、、、)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直观指导学生在内容旁边用简单的语句写下自己看书的感受。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的感受和心得,促进彼此的交流。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2.2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优点和不足。

2.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2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时间线,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宝葫芦的秘密》所传递的主题思想,如友谊、勇气、成长等。

4.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举例说明故事中的相关情节。

4.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章:阅读策略指导5.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5.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深入理解《宝葫芦的秘密》。

5.3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本章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宝葫芦的秘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第六章:文本细读与分析6.1 教师选取《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关注语言、情节和人物描写。

6.2 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如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情感和动机。

6.3 学生就所选片段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章:写作技巧探讨7.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对话、描写、象征等。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能感受故事的奇妙和王葆的形象。

2.能根据课文中已有的内容创编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一、认读词语,复述故事内容1.认读词串(词语中含有本课生字)。

介绍妖怪规矩撵上我溜开拽住向日葵又瘦又长罢了2.根据词串提示,有条理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感受奇妙1.布置任务: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奇妙。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3.学生交流分享。

教师点拨:要点1:王葆的自我介绍。

王葆——普通的少先队员,宝葫芦——无所不能的宝贝。

课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和宝葫芦之间的故事。

指导学生朗读1~4自然段,读出故事的神秘感。

要点2: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

出示课文第15、16自然段,梳理文中宝葫芦的故事:张三劈面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李四远足,游到了龙宫,得到了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宝葫芦;赵六掘地掘来了宝葫芦。

宝葫芦的功能神奇,“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要点3: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课文结尾写到:“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补充介绍:在故事中这一切都发生了,后来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发生了种种奇妙的故事。

三、聚焦故事,学习创编1.布置任务:奶奶的故事到底有什么魔力让王葆产生了无比奇妙的体验呢?请你再读一读奶奶讲的故事,根据已有内容想开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创编一个故事。

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讲述的情况适时提供思维工具,启发学生想象。

3.学生分享宝葫芦的故事。

根据“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得到了宝葫芦,得到宝葫芦遇到哪些困难,宝葫芦给他带来什么”这几个要素进行评价。

4.把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5.开展“宝葫芦故事会”。

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宝葫芦故事会”。

要求:看哪一组的故事情节,最完整、最奇妙,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真善美?6.自读自评,同学互评。

部编版小学语文26课《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26课《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1. 谈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童话故事真奇妙呀,我要读更多的童话,我还要学着自己写童话。
生2:有时候什么也不要做就可以获得东西并不一定很快乐。)
(1)整本书阅读《宝葫芦的秘密》
(2)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并和同学聊一聊你的观影感受。
(3)创编故事:如果我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我会有怎样的奇遇?请把你的奇遇写下来。
3.解决问题3:你想不想要这样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生:想要,因为有了宝葫芦,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走近原著,感受奇妙
谈话:这么奇妙的宝葫芦,老师也想要一个。你们猜猜,王葆后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吗?(生:得到了)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这里选取了原著中的一个段落,大家默看一下。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王葆从哪里知道的宝葫芦?
3你想不想要这样一个宝葫芦?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学生回答:
生1: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生2:王葆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想要一个宝葫芦帮他解决难题。)
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18-21自然段)
从这几个自然段里我们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来,给我几片桐木叶!”我这时候已经计划好了一件事,就向宝葫芦发布命令。不消说,话还没有落声,就来了一沓桐木叶。
我用铅笔在木片上打好了图样,拿起锯子来锯。可是刚一动手--锯子还没来得及碰上木片呢,就已经完成了计划:我手里忽然出现了一架完完整整的弹射式飞机模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5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宝葫芦的秘密以及它所带来的神奇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宝葫芦的秘密所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

但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情节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宝葫芦的秘密这种神奇元素较为好奇,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宝葫芦的秘密及其所带来的神奇变化;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神奇世界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宝葫芦的秘密及其所带来的神奇变化;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宝葫芦的秘密所带来的神奇变化,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表演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2.PPT: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辅助教学。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4.表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学生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宝葫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宝葫芦的了解和印象。

然后引入课文,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学习。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追求不劳而获的事物。

教学内容:1. 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故事的讨论,使学生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你们认为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主要情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小组讨论。

2. 讨论内容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角色的行为动机、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故事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进行批改。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追求不劳而获的事物。

作业设计:1. 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设计一个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手抄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组合作、课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深入,今后需要加强。

同时,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通过阅读交流,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一至第四章,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2.3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五至第七章,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3.3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四章:故事情节推测4.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八至第十章,注意观察故事中的线索。

4.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线索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

4.3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悬念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5.3 教师推荐与《宝葫芦的秘密》相似的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第六章:主题探讨6.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十一至第十三章,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6.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6.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第七章:写作技巧分析7.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十四至第十六章,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

7.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写作技巧的发现。

7.3 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八章:课堂互动活动8.1 教师设计一个与《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辩论。

8.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宝葫芦的秘密》产生阅读兴趣。

理解本书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1.2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宝葫芦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3 教学内容简介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希望从书中了解到什么。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书中的主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2 教学方法学生分小组阅读相关章节,并在小组内讨论人物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人物。

2.3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并分析书中的人物。

学生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发现。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书中的主要情节。

分析情节发展中的转折点和冲突。

3.2 教学方法学生分小组阅读相关章节,并在小组内讨论情节的发展。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情节。

3.3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并分析书中的情节。

学生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发现。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本书想要传达的主题。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4.2 教学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本书的主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的讨论。

4.3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本书的主题。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看法。

5.1 教学目标对后续的阅读内容产生期待。

5.2 教学方法第六章:阅读技巧指导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更好地理解《宝葫芦的秘密》。

6.2 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如猜词义、预测情节、找出主题句等。

学生通过练习这些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3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理解的技巧。

学生通过练习这些技巧,更好地理解《宝葫芦的秘密》。

第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能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运用到写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
孙咪咪
板块一:前阶段读书交流
一、激趣导入
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进步,就要多读书。

孙老师告诉你,读书还要讲究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到底怎样来读好书?
1.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幻灯一)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武绘制。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他还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故事内容精彩,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幻灯二)
2.你还从封面上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二、抢答游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孙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谁懂得多。

(幻灯三)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

(郑小登)
(2)王葆得到宝葫芦那天到学校去想干啥?(看宝葫芦是否帮学校建了大楼)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
(4)王葆的小组长是谁?(苏鸣凤)
师:(评价表扬)开学才短短的两周时间,大家就读了那么多,收获真大。

三、汇报交流、方法总结
师:除了孙老师刚才问的,同学们一定还有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你能讲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吗?(指名说)
相机出示(巧得宝葫芦)章节,感受王葆的快乐,总结方法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103页: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

我得保密。

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

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

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或你读出了什么?)(高兴、开心、快乐、、、)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直观指导学生在内容旁边用简单的语句写下自己看书的感受。


师: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

不动笔墨不读书。

看书的时候可以手
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

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读书记号
写收获
提问题(?)
第二板块:下阶段阅读指导
一、阅读兴趣激发
师:同学们,宝葫芦不仅仅给王葆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故事,你们看(投影),这是宝葫芦、、、、、、这是宝葫芦、、、、、、(出示2张幻灯片),还有更有意思的,看!(视频)
二、阅读方法指导
师:宝葫芦不仅仅给王葆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给他平添了许多麻烦,让他手足无措,羞得他无地自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吃棋子”片段,感受王葆的烦恼。

注意结合刚刚学习上一个片段的好方法(指板书),相信你肯定能收获更多!
1.阅读吃棋子片段(134-136页),感受王葆的烦恼
(1)自学:学生自由阅读,师巡视记录。

生自学完组合交流。

(2)师评价总结
2.集体交流:
师:(拿学生书投影出示,评价表扬:)我们班会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读书做记号这是多好的习惯啊!
问:你从“吃棋子”这个片段中收获了什么?
三、布置阅读任务,提出阅读要求
师:(看完视频后)同学们,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赶紧把它读完(想)?(指板书)用我们今天的读书方法,在书中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吧!课后就让我们接着阅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