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文字版
古代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六篇】

【导语】在中华传统⽂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化。
下⾯是分享的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字版【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字版 很久以前,有⼀个叫龙井的⼩村⼦。
在村边的破茅屋⾥住着⼀位⽼婆婆,她精⼼照看着茅屋后⾯的18棵⽼茶树。
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婆婆的⽣活很清苦,可她是⼀个⼼地善良的⼈。
每天,⽼婆婆都⽤从⽼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在这⾥歇歇脚、解解渴。
有⼀天,⼀位⽼爷爷来到⽼婆婆这⾥喝茶。
他看到茅屋外有⼀个破⽯⾅,就指着它对⽼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不⾏?” ⽼婆婆笑着说:“这哪⾥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吧。
” ⽼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帮忙来搬破⽯⾅。
⽼爷爷前脚刚⾛,⽼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
原来,破⽯⾅⾥⾯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
⽼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个脏东西送给⼈。
所以,她赶紧把破⽯⾅⾥⾯的东 西都埋在了⽼茶树下⾯,⼜把破⽯⾅洗得⼲⼲净净的。
⽼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问⽼婆婆:“这⾥⾯的东西哪⼉去了?”⽼婆婆领着⽼爷爷来到⽼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遍。
⽼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是宝贝,是因为它⾥⾯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茶树下⾯了,我也就放⼼啦。
”说完,⽼爷爷潇潇洒洒地⾛了。
后来,这18棵⽼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
⾹⾹的,⽤这些茶叶沏的茶⽔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带都种上了茶树,这⾥出产的茶叶就是⼤名⿍⿍的“龙井茶”。
【篇⼆】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字版 森林⾥有6个红⾐服娃娃兄弟,他们经常在⼀起玩游戏,等到饿了的时候就会拿出⼀个⾦锥敲⽯头,这样想吃什么就会有什么。
从前,在⼀座⼤森林⾥,住着六个红⾐娃娃。
娃娃们有⼀个尖尖圆圆的宝贝,叫作⾦锥,它是红⾐娃娃的秘密。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一】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很多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仙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不过,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因为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
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二】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
他力气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1.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一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
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2.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二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
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
长篇民间故事文字版【10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长篇民间故事⽂字版【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长篇民间故事⽂字版 铁拐李本名李⽞,他原是⼀个眉清⽬秀、⽂质彬彬的读书⼈。
后因考场腐败,多次考试都名落孙⼭。
从此他灰⼼丧⽓,看破红尘,离家出⾛,去学道访仙。
李⽞学道⼼切,在深⼭幽⾕中寻找茅庵道舍。
经历数⽉的风餐露宿、涉⽔登⼭,他终于在⼀个⼭林幽僻的岩洞⾥居住下来。
⼏年过去了,李⽞⾃感收效甚微,便直奔华⼭,想拜太上⽼君为师,学习得道之法。
他⼀路上吃尽苦头,终于来到华⼭,登上莲花峰。
李⽞正想休息⼀会,忽然前⾯⾛来两个道童对他说:“你是李⽞吗?” 李⽞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两位道兄怎么知道我的姓名?”两个童⼦微笑着说:“你不是千⾥迢迢到华⼭来寻访太上⽼君的吗?我们是太上⽼君派来接你的。
”李⽞听了⼜惊⼜喜,⽴刻随童⼦来到太上⽼君隐居的草堂。
只见太上⽼君端坐堂上,⾝旁还坐着另⼀位仙⼈。
李⽞上前拜见,⽼君问明来意之后说:“学道没有⽼师,没有天⽣缘份,⽽是要靠⾃⼰。
你只管专⼼去修⾏,总会有成功的⼀天。
” 李⽞聆听太上⽼君的教诲,叩别两位仙祖,回到原处,潜⼼研修道家经典。
他经常⼀打坐就是⼀天,还时时到⾼旷之处呼吸,吐故纳新,久⽽久之到了形神分离的境地。
⼀⽇李⽞修炼已毕,在⼭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原来是太上⽼君和宛丘两位仙祖来了,铁拐李慌忙跪拜。
⽼君说:“你的道术⼤有长进,实属不易,我和宛丘要到各地出游,想带你同去,你在⼗天后神驰我处,不可失约。
”⾔罢,驾仙鹤⽽去。
转眼⼗天已到,李⽞对徒弟杨⼦说:“为师赴师祖之约,神魂离去,⾁⾝留在这⾥,你要悉⼼看护,过了七天不见我的神魂归来,你就将我的⾁⾝焚化。
以七天为期,千万记住!”说完李⽞盘膝⽽坐,运转丹⽥⽓,神灵出窍,飘然⽽去。
杨⼦⼨步不离地看着他的⾁⾝,到了第六天,杨⼦的叔叔来说他的母亲病重,想见他最后⼀⾯。
中华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 从前没有伞,出门⾏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难过,对鲁班师说:“⼈⼈都说你⼿艺好,出门⼈⽇晒⾬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个亭⼦。
亭⼦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不错吧,⼜遮太阳,⼜好躲⾬。
”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不能⽼登在亭⼦⾥不⾛啊!” 本来,鲁班师⼀团⾼兴,听这么⼀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步⼆个亭⼦吗?” “⼀步⼀个亭⼦!”鲁班师娘⼀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点也不⽣⽓:“好,我去试试看。
” 鲁班师娘⼜仔细看看亭⼦,回到家⾥,⽤⽵⼦做⾻架,扎成个⼩亭⼦样⼦,再糊上油纸。
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是活的,要⽤就撑开来,不⽤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到鲁班师⾯前:“你看。
这不是⼀步⼀个亭⼦吗!” 鲁班⼀看,⼜惊⼜喜,连说:“佩服,佩服!” ⼈从此就有了伞了。
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的亭⼦。
【篇⼆】中华经典民间故事⽂字版 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
他清正廉明,爱民如⼦。
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好字。
据说他是坐着⼆把⼿来滕县上任的。
车⼦除了少量⾏李⾐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滕县南门⾥有家卖粥的⼩市民,⼀天,五更头,两⼝⼦抬着粥缸⼦、碗架去摆摊⼉卖粥。
不巧,被⼀块⼤⽯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和卖粥⽤的碗。
⼩本营⽣,这⼀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城外游逛,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在痛哭。
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头抬到衙门⾥去,⽼爷我要审问这块⽯头,叫他赔你的粥缸⼦。
中国民间故事文字内容

1.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
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
”说着,磕头便拜。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2.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
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
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
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
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
下面是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中国民间故事文字版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当时的河南洛陽,民心不古,世风日下。
这一天,洛陽街头忽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婆,看上去挺普通的,可是却拿着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高声叫卖。
有人上前问她:“老人家,你这镜子多少钱愿意卖?”老太婆微笑着说:“一千两纹银,多一两不要,少一两不卖。
”一个少年一听,有些奇怪,说:“小小一面镜子,就算是黄金做的,只怕也值不了一千两银子,你这镜子究竟有什么特别,怎么这么贵?”老太婆说:“我这镜子,一可以照你以往的所作所为,二可以照你心地善恶。
绝对不错丝毫,有这样的好处,难道还不值一千两银子吗?”那少年一听,摇头道:“老人家,您别开玩笑了,这世上哪有这种宝贝。
”老太婆仍然微笑着说:“你不信可以试一下,但是照一次要给我三文钱。
”少年低头想了想,便掏出三文钱递给老太婆。
老太婆接过钱,便取出镜子拿在手里,对少年说:“照的时候一定要心无杂念,不然可什么都照不出来。
”少年依言对着镜子照了大约一盏茶工夫,果然镜子中照出了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差错。
照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堕入了畜生道中,来生投胎成了一条狗。
少年看得心惊胆战,满头大汗淋漓。
可是旁人看去镜子中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老太婆收了镜子,对少年说:“我没有骗你吧?绝对没有丝毫差错。
这三文钱不冤吧?”少年脸色苍白,仿佛大病一场,围住他的人都纷纷问他看到了什么,少年也不好回答,只一个劲地说:“三文钱,值!你们也照一下吧,肯定值!”之后便急匆匆走了。
旁人一看,好奇心大起,于是纷纷排起长队,花三文钱照一下那面镜子,结果惊动了全城的人,那天照了镜子的就有三千多人。
大部分人照完之后就像那个少年一样,满头大汗,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讶和恐惧,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面带喜色。
眼看天色不早,老太婆收起镜子,说:“这么好的宝贝,只卖一千两,竟然都没有人买,可见此地无识货之人。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篇一】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篇二】古代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
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
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
”老虎听了把头点了三点。
天亮看后又问:”虎大哥,你若是病在嘴里,再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病在嘴里,把尾摆上三摆。
”老虎又把头点了三点。
天亮奇怪地说:”虎大哥,你坐起来让我看看。
”老虎听罢果真坐了起来。
天亮仔细往老虎嘴里察看,原来是一根骨刺扎进舌里,舌上肿了个疙瘩,有一只胡桃大,流着脓血。
天亮轻轻把手伸进虎口,拔出了那根骨刺。
接着他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朱红瓷瓶,倒出一点祖传自制创伤灵药,敷到老虎伤口上。
不一会儿,老虎的伤就好了。
老虎很感激,对天亮说:”我们拜为兄弟吧!”天亮欣然答应。
从此,天亮便按照虎大哥的意思,每天到南山湖边打柴。
那里山清水秀,林茂花繁,百鸟和鸣,犹如仙境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文字版
【石崇斗富】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
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
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
”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
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
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孔子对他寄予厚望,但可惜他32岁就死了。
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水时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
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
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
即使自己生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朱元璋轶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
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
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他还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
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
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
但却逮住了'豆将军’,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随即降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吃东西的轶事,用一种特殊的“隐语”表达出来了。
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所以最后他的结果完全不同。
【智慧小语】: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果说话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生欢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所以,说话要讲究善巧方便。
【对症下药】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
【智慧小语】:智者对不同的人,所作的调教截然不同。
就算他们犯的错误观点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样,但也因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异。
因此,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