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分享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篇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精选10篇,供⼤家参考。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1武丁和傅说汤王以后经过⼆⼗多代,王位传到了武丁⼿上。

这时候的商朝国⼒⼤不如前,已经开始⾛下坡路了。

武丁跟他的先祖汤王⼀样,是个⾮常贤明的王,从⼩就留⼼国家⼤事。

等到武丁继承王位登基以后,更是兢兢业业,⽇理万机。

但是武丁虽然能⼲,⾝边却没有得⼒的⼤⾂辅佐他。

因此他常常夜不能寐,⼼⾥很烦闷。

在他的⽗亲⼩⼄去世以后,武丁守孝三年,郁郁寡欢,连话也懒得说。

所以整整三年,武丁没有说过⼀句话。

有⼀天晚上,武丁忽然做了⼀个梦,梦⾥遇到⼀个⼈,看样⼦很像囚徒,⾝穿⼀件粗⿇布⾐服,胳膊上套着⼀条很粗的绳索,他的背有点驮,正弯腰低头吃⼒地⼲活。

武丁恍恍忽忽觉得⼼⾥⼀动,于是⾛上前去跟他说话,那个驼背的⼈抬起头来,武丁觉得这个⼈的眼睛⾥充满了聪明智慧。

再看他的⾯容,明明不认识,但是武丁却觉得在哪⾥见过他似的,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朦胧中,武丁似乎听见那个罪⼈向他谈了许多有关天下国家的⼤事,武丁听他侃侃⽽谈,头头是道,很合他的⼼意。

正想询问他的名字,却被早朝的钟声吵醒了。

武丁上朝以后,把梦⾥遇见的那个⼈画在⽊板上,让群⾂复制了许多份,⼜⽤书⾯形式告诉⼤家,神托梦给他,告诉他这就是他⽇思夜想所要寻找的贤⾂,并命令⽂武百官四处寻访。

过了很久,其中⼀个⼤⾂寻访到北海的傅岩,找到⼀个名叫说(yuè)的囚犯,⾯容和打扮跟武丁描述的⼀模⼀样,正拿着⼀把杵在修筑被⽔冲坏的道路。

那个⼤⾂⾼兴得不得了,认定他就是武丁所要寻找的⼈,于是连夜⽤⼤车把那个囚犯带回去,并赶忙向武丁报告。

武丁⽴刻召见那个⼤⾂和他带回来的⼈,⼀看,果然就是他梦见的那个⼈。

他⼀⾼兴,竟然说出话来了,这是他⾃从⽗亲去世后第⼀次⽤嘴巴说话。

那个囚犯见了武丁,⼀点也不害怕,态度从容,镇定⾃若,谈起国家⼤事来⼝若悬河,滔滔不绝,显⽰出很⾼深的学问和过⼈的才识。

中国古代著名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著名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著名民间故事5篇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著名民间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1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

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

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

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

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

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

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

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

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

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

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

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

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

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

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

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

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

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

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

长篇古代民间故事【五篇】

长篇古代民间故事【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分享的长篇古代民间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长篇古代民间故事 清同治六年,冀东吴⽯村有⼀巨富叫吴允,⼈称“吴半天”。

他地有千顷,骡马成群,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全国各⼤城市⼏乎都有他的商号、钱庄,⾦银财宝数不清。

吴允只有⼀个⼉⼦,名百货。

吴允望⼦成龙,在百货5岁时便给他请了先⽣,期待⼉⼦早⽇学成,好继承他的家业。

怎奈百货⾃⼩懒散,不喜欢读书,到⼗⼏岁⼤字没识⼏个。

吴允为此⼼事重重,⼀筹莫展。

百货⼆⼗岁时,吴允⼤病⼀场,不久命归黄泉。

吴允死后,百货将家中⼤⼩之事全都委托管家管理,⾃⼰终⽇聚友吃喝、赌博。

吃喝不论花钱多少,全由他⼀⼈⽀付;赌博则是赢来的赌资全平分给赌友。

他的朋友越来越多,有的是知名富翁,有的是穷⼈闲汉。

村中凡有婚丧嫁娶者,他都送上百两纹银。

对⼊村乞讨者,都予以收留,并安置活路。

他酷爱⽪影,⾼薪聘请远近知名影匠,组成班⼦,名“百货影班”。

农闲季节,他率班⾛南闯北,搭台唱影。

每唱⼀处,不收分⽂。

如有为唱腔叫好、喝彩者,赏银⼀两。

这个“百货影班”演唱⽔平极⾼,当时闻名遐迩。

“百货影班”曾去过紫禁城,为慈禧太后唱影祝寿。

慈禧太后看得神魂颠倒,赞不绝⼝,临⾛赐⽩银⼀千两,百货拒收,说进宫唱影,是为⽼佛爷寿⾠助兴,乐呵乐呵,并⾮为钱,并说我吴百货除有钱外,别⽆他物。

慈禧太后问百货有多少钱。

百货说⾦银财帛怕是紫禁城内难以容下。

太后听后哈哈⼤笑,说:“我若⼀时缺钱能否借些?”百货说:“如⽼佛爷⽤钱,我可给您送个⼗车⼋车的⽩银。

”太后⼤悦,道:“这⼩猴崽⼦机灵,说话有趣。

”遂赏给影匠每⼈五⼗两⽩银。

百货率班兴⾼采烈⽽归。

光绪⼗四年,慈禧太后动⽤筹建海军巨款修缮颐和园。

⼯程过半,银两匮乏,愁闷之时忽想起百货,于是差⼈宣来百货,欲借⽩银⼆⼗万两。

百货不打折扣,当即应允。

太后⽣疑,恐百货有诈,遂派⼈同往,命百货⼀⽉内亲⾃押银进京。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

导语:从古至今已然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英勇或悲壮或凄美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百姓们会将它们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今天店铺为大家准备了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一起感受古时人们的人情风貌,走进古时候,来一场传奇的穿越之行!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故事二:将军风水墓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这些故事传承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朴实。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民间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故事一,《愚公移山》。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一座是北山,一座是南山。

愚公和他的家人每天都要绕道而行,十分不便。

于是,愚公决定动员全家人一起去挖山。

这件事情传开后,有人嘲笑他说,“你这是痴人说梦,动不动就挖山,这岂不是痴心妄想吗?”然而,愚公却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他说,“只要我们不停止努力,山总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

终于,上天感动了,两座大山被挖平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故事二,《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贤明之士。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孩,小孩手里拿着一块梨,一边吃一边哭。

孔融问他为什么哭,小孩说自己很饿,但是梨太酸了,吃不下去。

孔融听了,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小孩。

小孩吃完后,很感激地说,“我是黄龙,特来感谢你的善良,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宰相。

”果然,后来孔融真的成了一位贤明的宰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宽容是值得提倡的美德,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换来他人的感激和回报。

故事三,《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

相传洪水肆虐,大禹奋不顾身,带领人们治理洪水。

他带领人们辗转于各地,不辞辛劳。

最终,大禹终于治理了洪水,让人们免受了洪水的侵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中国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含着智慧和道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四篇

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四篇

【导语】在中华传统⽂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化。

下⾯是分享的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 ⿅⾢县太清宫镇的⼈们都知道,太清宫西边不远的⼩吴庄有⼀⼝出⼟的⽯匣,上⾯刻有⼗个⼤字:“要得⽯匣开,还得唐王来。

”这⼗个字引出⼀段历史传说来。

唐朝李渊追封李⽼君为⾃⼰的祖先,后来李渊的⼉⼦李世民当了皇帝,便特意从京城长安赶到曲仁⾥⽼⼦庙祭祖烧⾹。

李世民来到⽼⼦庙,⽼道姑派个⼗七岁的⼩道姑侍侯。

这⼩道姑⾝穿道袍,头扎道⾓,⽩⽩嫩嫩的脸蛋,衬着⿊丝⼀般的头发,长得要多齐整有多齐整,⼩道姑给李世民端来⼀盆洗脸⽔,盆沿上放条⼿⼱,李世民洗过⼿,暗道:“这⼩道姑长得这样好,咋舍得出家呢?别看⼈家是出家⼈,瞧那三宫六院都没着⼥⼦长得齐整。

”他⼀边想,⼀边抠⼿指甲,抠着抠着⽤⼿指头⼀弹,把⼀滴⽔弹到了⼩姑⼦的脸上,⼩道姑脸⼀红,抿嘴⼀笑⾛了。

这⼩道姑是个聪明⼥⼦,她回到⾃⼰住房,越想越觉得唐王对她有意。

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到李世民住的客厅⾥,往李世民床前“扑通”⼀跪:“万岁在上,⼩⼥⼦俺讨封来了。

”李世民问她为啥讨封,⼩道姑把他弹⽔的事和回房后⼼⾥想的叙述⼀遍。

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实在⽆意,你是出家⼈,不该有这种想法。

” ⼩道姑⼜羞⼜恨,转⾝就⾛,她回到⾃⼰住房⾥,越想越难过,就⽤三尺⽩绫悬梁⾃尽了。

再说李世民在客厅⾥刚刚闭上眼睛⼊睡,就看见⼀位⽩胡⼦⽼头来到他的床边,指着他说:“我是⽼⼦,世民哪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道姑本来⽆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见钟情,弹她⼀脸⽔,反说⼈家不该讨封,你们⼆⼈前世有缘,本该今⽇成亲,不可为了⾃⼰的⾝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

”李世民醒来⼀想,才知道是做了⼀场梦。

他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正要派⼈去叫⼩道姑,听⼈说⼩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李世民想起是⾃⼰把⼩道臊死的,⼼如⼑绞,后悔万分。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1.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一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

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2.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二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

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在古代,由于受限于通信和娱乐方式的不发达,人们常常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故事和传说。

这些古代民间故事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生活经验,既寓教于乐,又传承了人们的文化根基。

下面,我们将为您精选一些精彩的古代民间故事,希望您能够在阅读中领略到古代智慧的魅力。

一、勤劳智慧篇1. 织女与牛郎织女与牛郎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七夕的起源,讲述了织女和牛郎由相爱到相隔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和家庭责任之间的选择,让人们更加珍惜爱情和幸福。

2. 财神爷财神爷故事中的财神被描绘成一个带有厚实胡须和鸟巢形帽子的老人。

他是一个爱财且慷慨的神仙,也是财富和繁荣之神。

这个故事教导人们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享受劳动的成果。

二、忠诚正义篇1. 忠犬八公忠犬八公是一部关于狗的故事,它讲述了一只忠诚的狗为了保护主人家庭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揭示了动物对人类的忠诚和友善,引人深思。

2. 大闹织女星大闹织女星是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它展示了一个普通人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不畏艰险的故事。

这个故事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珍贵情感和对爱情的坚守。

三、智慧幽默篇1. 猴王闹天宫猴王闹天宫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

它描述了美猴王孙悟空经历各种冒险,最终成为佛祖弟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揭示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以及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2.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为了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鼓励家人和邻居一起努力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梦想。

四、善良友爱篇1. 白蛇传白蛇传是一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强调了友爱和亲情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真诚善良,宽容对待他人。

2.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寻找已故丈夫的墓地而不眠不休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坚强勇敢和对爱的坚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分享
【李神福画地退敌】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陈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陈儒大军浩浩荡荡,精兵强将猛攻。

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密如蝗。

舒州城头,传出阵阵惨叫声,时有兵将倒毙滚下。

舒州守将一看战场
形势,心急如焚,马上派出特使骑上快马,从后城溜出,直奔庐州求救。

庐州刺史杨行愍闻报,心中七上八下:“陈儒气焰正盛,自己又
派不出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双手,在刺史衙里左右思忖,突然想起一个人:“对啊,叫部将李神福来,他可是个足智多谋
的人啊。


李神福给唤进门来。

听完杨行愍的叙述,他献上一计。

当天,李神福化妆一番,抄小路偷愉潜入舒州城。

李神福人城后,发出了一道道指令。

城内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庐
州兵的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命。

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了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
部突然出现,杀声遍野,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
用兵考虑不周,庐州援军果然到了。


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率大军奔到阵前,观看动静,再作判断。

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

他当着敌
人的面,举起一双空手,在地上胡乱地比划,像是在部署大阵、预备
大决战。

陈儒看到这一切,越想越可怕,带着这批精兵强将,连夜撤退。

【张策辨别伪古鼎】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经学家张策少年时就才智超群,学识渊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阳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时,起出了
一只古鼎。

那锈蚀斑驳的铜鼎上铭刻着一行篆字:“魏黄初元军春二月,匠吉千。

”那鼎做工十分精细考究。

左邻右舍无不认为这是稀世
的文物。

大家快乐极了,好像已得了飞来的横财。

可是,张策望着古鼎一会,苦笑了笑,说:“众乡亲啊,不是我
说扫兴话,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绝不是曹魏时代的珍品。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

有个老学究却不服气,冷笑道:“唉!你
这小子不过十二三岁,怎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古物的真伪呢?”
张策的父亲张同也有此感,怒声责问道:“你可要谦逊一些!”
张策也不气恼,仅仅轻声慢语地对老学究说:“老先生,晚辈斗
胆说一下依据,请您指教。


老学究笑笑,话内含刺地说:“愿听高见。


张策侃侃而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东汉年号就改为
延康了。

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做了皇帝,建立
了魏国,改年号为黄初。

这就是黄初元年,请问哪来的二月呢?可见,古鼎上的篆文说什么‘黄初元年初二月’,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老学究和张同听了,相对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语了。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张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国志》来
查对一下呢?”
《三国志》取来了,张同翻开其中《魏书》一看,果然书中记载
的同张策的说法完全一样。

老学究面色腾地飞红,赶忙说:“小策真是个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陆龟蒙智斗太监】
晚唐大诗人陆龟蒙(?—约881年),隐居在吴淤江畔一座古镇,靠养鸭、砍柴为生。

他家住在白莲寺旁,那里有一座“清风亭”,亭
旁有一处池塘。

一天,朝中来了一个太监,见池里鸭群嬉水争斗追逐,尤其是那只五彩头毛的雄鸭,羽毛闪闪发光,漂亮得像只雄鸳鸯,大
监听说这是陆龟蒙最心爱的一只鸭子,就故意用弹子打死了它。

陆龟蒙不动声色地对太监说:“你闯大祸啦!——这不是平平常
常的鸭子,而是我预备进贡给皇帝的‘贡鸭’。


太监问:“你的鸭有什么记号?”
陆龟蒙说:“叫起来哈哈哈,跟人笑差不多。

不但会笑,还和八
哥一样会讲话,大家叫它‘能言鸭’,这可是稀世珍宝。

如今我只好
上书皇帝,说鸭子是你打死的!”
太监大惊,苦苦哀求:“大人,我有眼不识泰山,请多多包涵,
你给皇上上书,只说鸭子生病死了,切莫提我,我..赔,我愿赔。


陆龟蒙趁势教训道:“今后退事要谨慎,切不可胡作非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