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内切酶保护碱基表
部分限制酶酶切位点、保护性碱基及酶切效率表doc

New England Biolabs Technical Literature - Updated 03/13/2004部分限制酶酶切位点、保护性碱基及酶切效率表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NOTE:To test the varying requirements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have for the number of bases flanking their recognition sequences, a series of short, doub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 that contain th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shown in red) were digested.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helpful when choosing the order of addition of two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for a double digest (a particular concern when cleaving sites close together in a polylinker), or when selecting enzymes most likely to cleave at the end of a DNA fragment.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s follows: 0.1 A260 unit of oligonucleotide was phosphorylated using 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and g-[32P] A TP. 1 µg of 5´[32P]-labeled oligonucleotide was incubated at 20°C with 20 unit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in a buffer containing 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2, 5 mM DTT and NaCl or KCl depending on the salt requirement of each particula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liquots were taken at 2 hours and 20 hours and analyzed by 20% PAGE (7 M urea). Percent cleavage was determined by visual estimate of autoradiographs. As a control, self-ligated oligonucleotides were cleaved efficiently. Decreased cleavage efficiency for some of the longer palindromic oligonucleotides may be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hairpin loops.。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酶不同,所需要的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的数量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酶切位点以外多出3个碱基即可满足几乎所有限制酶的酶切要求。
在资料上查不到的,我们一般都随便加3个碱基做保护。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oligonucleotides)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60单位的寡核苷酸。
取1 µg 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2 , 5 mM 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2.双酶切的问题参看目录,选择共同的buffer。
其实,双酶切选哪种buffer是实验的结果,takara公司从1979年开始生产限制酶以来,做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录中所推荐的双酶切buffer 完全是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得到的。
有共同buffer的,通常按照常规的酶切体系,在37℃进行同步酶切。
但BamH I在37℃下有时表现出star活性,常用30℃单切。
两个酶切位点相邻或没有共同buffer的,通常单切,即先做一种酶切,乙醇沉淀,再做另一种酶切。
保护碱基

保护碱基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原则
1、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2、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
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见附表。
3、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
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附表一、靠近PCR片段末端识别位点的酶切效率(Fermentas)
当识别位点靠近DNA分子末端时,有些限制酶的酶切效率非常低。
表列出了Fermentas 公司限制酶的识别位点靠近PCR片段末端不同碱基数的切割效率。
(酶切时间为16小时)
2、保护碱基列表(BioLabs)。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
(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 (oligonucleotides))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单位的寡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
260
核苷酸。
取1 µg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
, 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
2
5 mM 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酶切位点保护碱基

酶切位点保护碱基-PCR引物设计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来源:easylabs 发布时间:2009-11-08 查看次数:12704本文给出了分子克隆中常用限制性内切酶的保护碱基序列,如AccI,A flIII,AscI,AvaI,BamHI,BglII,BssHII,BstEII,BstXI,ClaI,E coRI,HaeIII,HindIII,KpnI,MluI,NcoI,NdeI,NheI,NotI,N siI,PacI,PmeI,PstI,PvuI,SacI,SacII,SalI,ScaI,SmaI,S peI,SphI,StuI,XbaI,XhoI,XmaI,为什么要添加保护碱基?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该如何添加保护碱基?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 60单位的寡核苷酸。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引物设计必看)

各种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酶不同,所需要的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的数量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酶切位点以外多出3个碱基即可满足几乎所有限制酶的酶切要求。
在资料上查不到的,我们一般都随便加3个碱基做保护。
寡核苷酸近末端位点的酶切(Cleavage Close to the End of DNA Fragments(oligonucleotides)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
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实验方法:用γ-[32P]ATP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标记0.1A260单位的寡核苷酸。
取1 μg 已标记了的寡核苷酸与20单位的内切酶,在20°C条件下分别反应2小时和20小时。
反应缓冲液含70 mM Tris-HCl (pH 7.6), 10 mM MgCl2 , 5 mM DTT及适量的NaCl或KCl(视酶的具体要求而定)。
20%的PAGE(7 M尿素)凝胶电泳分析,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酶切百分率。
本实验采用自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
若底物有较长的回文结构,切割效率则可能因为出现发夹结构而降低。
2.双酶切的问题参看目录,选择共同的buffer。
其实,双酶切选哪种buffer是实验的结果,takara公司从1979年开始生产限制酶以来,做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录中所推荐的双酶切buffer完全是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得到的。
有共同buffer的,通常按照常规的酶切体系,在37℃进行同步酶切。
但BamH I在37℃下有时表现出star活性,常用30℃单切。
两个酶切位点相邻或没有共同buffer的,通常单切,即先做一种酶切,乙醇沉淀,再做另一种酶切。
内切酶保护碱基表

内切酶保护碱基表什么是内切酶内切酶是一类用于切割DNA或RNA分子的酶。
在DNA分子中,内切酶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该序列两侧剪断双链,形成切口。
内切酶在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内切酶的分类内切酶可以根据其切割产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双链切割酶双链切割酶能够同时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切割出两个切口。
根据切割的位置,双链切割酶又可以分为非对称性双链切割酶和对称性双链切割酶。
非对称性双链切割酶切割产物的两条链是不同长度的,而对称性双链切割酶切割产物的两条链长度相同。
2. 单链切割酶单链切割酶只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切割产生切口。
根据切割的位置,单链切割酶又可以分为3’端切割酶和5’端切割酶。
3’端切割酶切割产物的末端在3’端,而5’端切割酶切割产物的末端在5’端。
3. 偏心切割酶偏心切割酶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切割出的切口不在同一位置,形成不对称的切割产物。
偏心切割酶的切割位点在DNA分子上有一定的距离。
内切酶保护碱基表内切酶保护碱基表是一种记录内切酶切割位点的表格。
通过内切酶对特定碱基序列的识别,可以将切割位点记录在保护碱基表中。
保护碱基表以碱基的序号和切割位点的相对位置来表示。
例如,给定一个DNA序列,如果内切酶识别的切割位点位于该序列的第10号碱基之前两个碱基的位置,那么在保护碱基表中相应的位置会标注为-2。
内切酶保护碱基表的编制对于研究DNA序列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内切酶在DNA序列中的作用,进而推测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内切酶保护碱基表的构建步骤构建内切酶保护碱基表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内切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切酶进行实验。
2.准备DNA样品:从生物体中提取DNA样品,并进行纯化处理。
3.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条件:通过试验找到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条件,使得切割效果最佳。
4.进行内切酶切割实验:按照选定的内切酶和切割条件,在实验室中进行内切酶切割实验。
(完整word版)引物设计保护碱基列表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
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
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最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
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见附表。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
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保护碱基列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设计引物时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表
Ap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GGGCC^C 3' BamHI(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ATCC 3'
Bgl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A^GATCT 3' EcoR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ATTC 3' HindI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A^AGCTT 3' Kpn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TAC^C 3'
Nc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CATGG 3' Nd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A^TATG 3' Nh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TAGC 3' Not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GGCCGC 3'
Sac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GCT^C 3' Sal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TCGAC 3' Sph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ATG^C 3'
Xb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T^CTAGA 3' Xh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TCGA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