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制作
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

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
MF-47D型万用表保留了原MF-47型的全部测量功能又增加了红外遥控检测、通路蜂鸣提示、超β晶体管测量新功能。
其中红外线遥控检测功能电路制作在一块2.2×1.4cm电路板上。
电路见附图。
红外遥控检测电路接收部分没有使用一体化微型遥控接收头,而是使用φ3黑色红外接收二极管,体积更小。
电路直接使用9V电源,免去了使用一体化微型遥控接收头所须5v供电的麻烦。
两只二极管露出在表盘左下方,接收二极管旁标有图形标志。
检测红外发射器时,将挡位开关拨到R×10k,发射头垂直对准接收窗口±15度内,按下需检测功能键,工作正常红色发光管闪光。
在一定距离内(0~10cm)移动发射器,还可以判断发射器输出功率状态。
爱好者若照此电路仿制,在万用表壳体上增设一开关即可,线路板可根据表内空间位置适当安置。
为一位同行修该型表电阻挡失灵故障。
发现电阻挡R×1~R×1k挡电阻烧毁,面目全非。
对照厂家随表提供的电路图更换电阻。
R×1、R×10、R×100。
一种简易的红外遥控开关原理与设计

一种简易的红外遥控开关原理与设计
红外遥控开关原理及设计
一、红外遥控开关原理
1、红外线的基本原理:红外线是一种由发射源发出的电磁波,波长超
出了可见光的范围,其实就是由一个简单的电子元件把相对较高的电
压调整成电磁波,然后被接收端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
2、红外遥控开关原理:红外遥控开关是靠红外线来传输信号,就是发
射端由一个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的接收器能够接收这种信号,然后触发、控制或启动对应的终端电路,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
二、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1、结构设计:主要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发射模块主要由发射
电路和发射灯组成,接收模块主要由接收灯、接收电路、逻辑电路及
功率电路组成。
2、电路设计:发射模块的电路设计,采用称为双稳晶体管简易发射电路,它基于的的发射原理比较常见和简单,接收模块的电路设计,采
用两种常见的接收原理:第一种是用集成晶体芯片实现的高速度脉冲
解码器,第二种是用普通的射频管实现的简易接收电路。
3、传输距离:发射端能够将红外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端便能够收到这
种信号,但信号发送的距离有限,因为红外线的能量随距离的增大而
逐渐减小,因此接收端需要进行距离衰减调整。
总结:红外遥控开关原理是通过发射端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的接收
器能够接收到信号,从而实现遥控的功能;结构设计上,发射模块和
接收模块由发射电路和发射灯,接收灯、接收电路、逻辑电路及功率
电路组成;电路设计主要采用双稳晶体管简易发射电路和用集成晶体
芯片实现的高速度脉冲解码器、用普通的射频管实现的简易接收电路;传输距离受到红外线的能量衰减影响,因此接收端需要进行距离衰减
调整。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

红外遥控实验报告红外遥控实验报告引言: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等各种家电产品中。
本文将介绍一次关于红外遥控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红外遥控系统,探究红外遥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基于红外线通信原理的无线通信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直接观察到。
在红外遥控系统中,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信号,而设备接收器则通过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通信。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源、示波器等。
2. 连接电路: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与电源和示波器连接。
3. 设置示波器: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显示红外信号的波形。
4. 发射信号:通过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发射红外信号。
5. 接收信号: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确认红外信号是否被接收器正确接收。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红外遥控系统,并进行了信号发射和接收的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外信号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红外遥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探究:除了基本的红外遥控功能外,红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
例如,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农业监测等领域;红外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夜视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中。
这些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红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外遥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红外遥控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红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科技奇迹。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红外遥控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进行无线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实现对电器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遥控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1. 遥控器:遥控器是红外遥控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由按键、遥控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电路会根据按键的编码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 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是将遥控信号转换成红外光信号的装置。
它由LED发射管、发射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遥控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时,发射电路会使LED发射管发出红外光信号。
3. 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是将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它主要由光电二极管、接收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红外光信号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接收电路会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被控制的设备。
制作红外遥控的方法如下:1. 建立遥控电路:根据需要控制的设备,设计并建立相应的遥控电路。
遥控电路包括按键、编码器、遥控芯片等。
2. 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根据遥控电路的输出信号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
通常使用红外LED发射管来发射红外信号。
3. 连接发射电路:将发射电路与遥控电路连接,确保能够正确发射红外信号。
发射电路通常由驱动芯片和发射LED组成。
4. 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根据需要接收红外信号的设备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
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作为红外接收器。
5. 连接接收电路:将接收电路与被控制设备连接,确保能够正确接收红外信号并控制设备。
接收电路通常由解码器和驱动芯片组成。
6. 测试与调试: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测试与调试,确保遥控信号的正常发送和接收。
红外遥控电路装置设计与制作介绍

令,控制相应的电器设备
控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
操作结果反馈给遥控接收器
电路设计基本原则
01
功能实现:满足遥控电路的基本功能需求
02
稳定性:保证电路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安全性:避免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04
成本控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路成本
电路组成与功能
01
红外发射器:发 射红外信号,控
制家电设备
02
红外接收器:接 收红外信号,解 码并执行相应操
作
03
微控制器:控制 整个电路的工作 流程,实现遥控
功能
04
电源电路:为整 个电路提供稳定
的电源电压
05
信号处理电路: 对红外信号进行 放大、滤波等处 理,提高接收灵
敏度
06
显示电路:显示 遥控状态和设备 工作状态,方便
红外线可以成像,实现红外 图像处理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产 生热量
红外线可以传输信号,实现 远程控制
红外线可以聚焦,实现距离 控制
红外线可以检测,实现物体 检测和识别
红外线可以测量,实现温度 测量和距离测量
红外遥控信号传输
红外线:一 种不可见光, 具有较强的
穿透力
红外遥控信 号:通过红 外线传输的
区域的实时监控和报警
工业控制应用
01
工业自动化:通过红
外遥控实现生产线的
自动化控制
02
工业机器人:利用红
外遥控控制机器人的
运动和操作
03
工业设备监控:通过
红外遥控监控设备的
运行状态和参数
04
工业安全防护:利用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一、引言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遥控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二、红外遥控原理红外遥控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遥控器发射器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会产生红外光信号,信号经过编码后发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会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并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操作。
三、红外遥控制作方法1. 硬件设计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一步是设计硬件。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编码解码芯片、微处理器等。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遥控器功能,选择合适的编码解码芯片和微处理器,并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连接。
2. 程序编写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二步是编写程序。
根据遥控器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程序代码可以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编写,通过对按键的扫描和编码解码的处理,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红外光信号。
3. 硬件连接将硬件电路和程序进行连接。
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编程器下载到微处理器中,将红外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二极管连接到电路中的相应位置。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4. 测试与调试完成硬件连接后,进行测试与调试。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红外发射和接收二极管工作正常。
通过按下遥控器按键,检查接收器是否可以正确解码,并将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
四、红外遥控的应用红外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和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视、空调、DVD播放器等。
通过红外遥控器,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设备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功能。
五、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遥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的红外遥控技术已经出现,例如基于无线网络的红外遥控技术,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此外,一些智能家居系统也开始使用红外遥控技术,实现对家中各种设备的集中管理。
六、结论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远程控制。
简易红外线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简易红外线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红外线遥控电路的实际设计与制作,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数据传输的基本电路形式和实现方法。
掌握红外线遥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技能。
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任务根据已知条件,完成对多路红外遥控系统的设计、装配与调试。
(2)设计要求(1)工作频率:38KHZ。
(2)调制方式:红外线。
(3)遥控对象:4个,被控设备用LED分别代替,LED发光表示工作。
(4)接收机距离发射机不小于2m。
(5)在一定发射功率下,尽量增大接收距离。
三.设计原理(1)整体原理图图1 红外线遥控电路组成框图(2)编码芯片PT2262IR发射芯片PT2262-IR将载波振荡器、编码器和发射单元集成于一身,使发射电路变得非常简洁。
PT2262-IR发射芯片地址编码输入有“1”、“0”和“开路”三种状态,数据输入有“1”和“0”两种状态。
由各地址、数据的不同接脚状态决定,编码从输出端Dout输出,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
其编码时序波形如图2所示。
Dout输出的编码信号是调制在38kHz载波上的,OSC1、OSC2外接的电阻决定载频频率,一般电阻可在430k—470k之间选择即可。
PT2262管脚说明:A0-A111-8.10-13地址管脚,用于进行地址编码,可置为“0”,“1”,“f”(悬空),D0-D57-8.10-13数据输入端,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内部下拉Vcc18电源正端(+)Vss9电源负端(-)TE14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OSC116振荡电阻输入端,与OSC2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OSC215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Dout17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3)译码芯片PT2272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实验12红外线遥控实验

实验12 红外线遥控实验:
1.0连接说明:
1.1用跳线帽将SP2排针P33与PLE连接;SP4,SP0用跳线帽连接
1.2用跳线帽将SP1排针P32与P32J连接;
1.2依据ISP在线编程步骤将程序写到入芯片中;
1.3打开电源,将拨键开关SW-8的第8个键拨到ON档,程序即可运
1.4该实验结束后可将SP1、SP2上的跳线帽去掉,以减少开发板的功耗。
2.0相关原理图:
3.0实验说明:
本学习板配有一个标准的32位HT6121编码红外遥控器。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
发射部分包括拨键开关、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红外接收模块、LED灯指示接收数据等。
图1仅供参考:
当发射器拨键开关拨到ON档时,即有遥控码发出(可以发送任意数字暂定为发送0AAH(二进制:10101010B),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刚开始发送38K码5ms来判定发射码开始标志,以脉宽为1.5ms、间隔0.5ms、周期为2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以脉宽为0.5ms、间隔1.5ms、周期为2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
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接收判定“0”、“1”就是判定每个周期开始时低电平(注意发射与接收码正好反相)出现时间的长短,如果接受到为0的时间为1.5ms则为1,如果接收到0的时间为0.5ms则接收到的值为0。
以下试验是拨键开关置ON档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数字(如发送1010 1010B),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从I/O口输出来控制LED灯。
程序见程序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时,把这个文档打印带到实验室,或者单打印电路图也可。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一、实验内容与要求对指定的电路使用Proteus工具进行仿真;指定的电路为:①红外发射器,如图1所示;②红外接收器,如图2所示。
b)使用Protel工具设计图1和图2的印刷电路板图。
按照图1安装一个手持式红外发射器、按照图2安装一个红外接收器;完成的作品应具有如下功能:按动发射器上的一个按扭,能遥控接收器上的一个小型继电器,通过该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控制一般小功率的用电设备如电灯等。
d)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电路及原理1、发射器电路如图1所示,集成电路NE555(或7555>等元件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38KHZ~40 KHZ,该频率与C1、R1、RV1均有关系,可调节它们使振荡频率达到要求;当按钮AN按下时,脉冲电流流过红外发射二极管IR-LED,使之发出38KHZ左右的红外脉冲光。
图 1 红外发射电路2、接收器电路如图2所示,主要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头、D触发器和小型继电器等组成。
CD4013是CMOS集成电路D触发器,内含两个独立的D触发器,外形为双列直插14脚封装,第14脚为电源正极,第7脚为电源负极,工作电压3~18伏,S、R端对Q端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图 2 红外接收器图 3 红外接收头表1 D触发器真值表R S Q1 1 禁止0 1 11 0 00 0 工作常态时,接收头Uo端输出为高电平,Q1饱和其集电极电位为零,因此U1: A的S=0,R=1,由表1可知,U1:A应有Q=0;当接收头收到红外光时,Uo端输出负脉冲,在负脉冲的低平期间,Q1截止,使U1:A的S=1,R=0,故U1:A的Q=1,随后,U o端负脉冲消失,U1:A回到常态<Q=0);因此发射器每按动一次按钮,U1:A的Q端能输出一个正脉冲。
D触发器U1:B接成计数状态,每当其CLK端接受一个脉冲上跳沿,就能改变一种状态,也就是其Q改变一种状态。
因此发射器每按动一次按钮,U1:A的Q端所输出的正脉冲上升沿可触发U1:B翻转,结果是:发射器每按动一次按钮,U1 :B的Q端就改变一次状态,通过Q2驱动继电器也能改变一次状态。
三、元器件清单集成电路 NE555<7555) 1D触发器 CD4013 1IC座 8脚 114脚 1三极管 9012 19013 2红外发射管<任意) 1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1小继电器<单刀) DC6V 1微型按钮 2红色LED指示灯 2电容 47μF 210μF 11μF 14700 10.01μ 1电阻 47K 31K 420K 1200欧 110欧 1简易电位器 10K 1小鳄鱼夹 2 <不买)万能电路板若干<至少两块,小型的)松香一块<可不买)细导线若干焊锡丝若干小镊子一把<不买)小螺丝刀<一字)一把<不买)四、仿真实验<一)红外发射器的仿真实验1、使用Proteus工具按照图1画电路图<图中应写上学号、姓名)。
添加示波器<oscilloscope),用A通道观察U O端<555的第三脚)波形,用 B通道观察U C<9012集电极)波形。
3、运行仿真软件,按下按钮,调节示波器显示出波形。
4、调节小电位器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使振荡频率符合要求<38kHz)。
<二)红外接收器的仿真实验1、使用Proteus工具按照图2画电路图<图中应写上学号、姓名)。
2、添加7个电压表<DC V olt meter)分别测量U1—U7处的电压。
3、运行仿真软件,各电压表的指示值以及LED指示灯的亮灭情况应符合表二所示<数据误差在0.5V以内属于正常)。
不断“按、松、按、松…..”按钮,测量状况在表的3、4、5、6行间循环。
五、制作实验1、使用Protel99 软件绘制图1和图2电原理图<图中应写上学号、姓名)。
2、使用Protel99软件设计图1和图2的印刷电路板图<图中应写上学号、姓名,布线尽量集中在底层,少量布在顶层)。
3、使用万能电路板按照设计好的印刷电路板图焊接实际电路,少量的顶层布线使用跳线连接。
▲安装说明和注意事项:①红外发射管:红外发射管是一种能发红外光<不可见光)的二极管,外型为无色透明或浅黑色,有正负极性之区分。
②红外接收头:本实验采用的微型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它是一个内部电路复杂的集成电路,它包含了光—电转换、高倍放大、解调、整形等电路。
常见红外接收头的外型及引脚如图所示<引脚接错可能造成器件的永久性损坏,不同型号的器件引脚可能不同,请参考销售商说明或上网查询);当收到有效红外光线时,能从Uo端输出一个低电平。
③红外发射管、LED指示灯及接收头引脚不要剪断,焊接时动作应迅速,过热易损坏,引脚要辩认清楚,微动按钮及继电器焊接也要迅速,过热会造成塑料变形、动作失灵。
凡是引脚发黑、镀锡不好的元件,均应用小刀使劲刮净氧化皮,上锡后再安装、焊接,特别是继电器引脚要注意。
3、调试方法:★接收器<1)外观检查有无焊接错误、虚焊等;<2)先不要插入集成芯片,接通电源,测量各IC座电源引脚电压是否正确。
<3)接通电源<注意电源极性及电压值),与仿真实验一样测量U1---U7各点的电压并记录成表格,其数值应约等于表一;每按动一次<包括“按住、松开”),可听到继电器吸合或释放的声音<轻微的“啪”一声)。
<4)取一只任意的家用红外遥控发射器,对准接收头按动一次,用指针式万用表<或用示波器)测量接收头的输出U O, 表针应有向偏小方向的跳动,如用示波器观测,应有矩形波显示;LED2指示灯点亮,继电器吸合,测量常开触点应闭合;再按动一次发射器,LED2灯灭,继电器释放。
★发射器:<1)先用示波器测量555的输出<第3较)波形,调整RW1,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约为38KHZ.。
<2)再用示波器测量9012集电极,应有约为38KHZ的波形,否则应检查9012管脚有否接错、红外发射二极管极性有没有接错或损坏。
<3)使发射管对向接收头,按动按钮,每按动一次,接收器的LED2就会改变一次状态。
六、实验报告按以下内容撰写:<除图形外,文字部分一律手写,不允许打印)一、实验题目;二、实验内容;三、电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四、仿真方法、步骤、仿真结果<包括数据记录、波形记录等);五、安装制作过程;六、调试过程、步骤、故障分析与解决;七、实验结果;附录:1、Proteus工具中部分元件和仪器的名称:按钮: BUTTON可调电阻: POT-LIN普通三极管: NPN或PNPLED指示灯: LED ACTIVE数字显示器<共阳): 7SEG-MPXI-CA继电器: SWITCH&RELAY :TEXTELL-KBE-5V小插座: CONN-SIL3 ;CONECTORS:SIL-100-03示波器: Oscilloscope直流电压表: DC V olt meter2、Protel99工具中部分元件及库的名称:<1)原理图库:电阻、二极管、电容等:Miscellaneous Devices.lib部分元件名称:晶体 CRYSTAL可变电阻 RESISTOR TAPPED继电器 RELAY-SPDT显示器 DPY7-SEG-DP按钮 SE-PB PNP三极管 PNPNPN三极管 NPN二极管 DIODELED指示灯 LED三孔小插座:CON3电解电容:ElECTRO1普通电容:CAP普通电阻:RES2CD4013:Protel DOS Schematic 4000 CMOS.lib555 :Protel DOS Schematic Linear.lib<2)元件封装库:①PCB Footprints.lib②MYLIB<补充)部分元件封装名称:电阻:AXIAL0.4二极管:DIODE0.4电容: RAD0.1电解电容:RB.2/.4LED指示灯:RAD0.1集成电路: DIP8、 DIP14、继电器: JDQ1三极管: TO-92A晶体: XTAL1可变电阻:VR2或VR4或VR5按钮: SW-PB显示器: LED8三孔小插座:SIP33、有关将图形剪切到W ord文档中的方法<参考):(1)从PROTEL99原理图中剪切图形:在Tools/Preferences/Graphical Editing(图像编辑>/Option中,将Add Template to clip选项“不选”,然后选择要剪切的画面,将其剪切到W ord文档中。
(2)从PROTEL99的PCB图中剪切图形:先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截屏工具<键盘的PrintScreen键,也可使用其它截屏工具,如QQ里的截屏工具),把屏显全部剪切到W ord文档;然后点击图片,出现“图片工具栏”,使用W ord中的“图片工具栏”中的“剪裁”工具,将周边不需要的部分裁切掉。
(3)从PROTEUS中导出原理图:选择“文件/输出位图”,可以保存BMP图形,然后用“开始/程序/附件”中的画图工具,打开BMP图形文件,可以修改、编辑,再剪切到Word文档中。
(4)从PROTEUS仿真界面中剪切波形图、示波器面板等:方法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