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律法规试卷及答案学习资料
法定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法定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哪类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艾滋病B. 肺结核C. 鼠疫D. 霍乱答案:C2. 乙型肝炎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传染病?A. 呼吸道传染病B. 消化道传染病C. 血液传染病D. 体表传染病答案:C3. 下列哪种疫苗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A. BCG疫苗B. 百白破疫苗C. 乙肝疫苗D. 流感疫苗答案:C4.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唾液传播答案:D5.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6. 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食物传播B. 血液传播C. 空气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C7. 下列哪种疾病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B. 乙肝C. 艾滋病D. 肺结核答案:A8.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A. 流感病毒B. 肠道病毒C. 麻疹病毒D. 乙型脑炎病毒答案:B9.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D. 真菌答案:B10.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11.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B12. 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蚊子叮咬答案:D13. 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B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是: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A15. 黄热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蚊子叮咬答案:D16. 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17.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18. 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D. 蚊子叮咬答案:D19. 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跳蚤叮咬答案:D20.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B21. 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接触传播答案:D22. 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接触传播答案:D23.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接触传播答案:D24.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接触传播答案:C25.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性接触传播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26. 甲类传染病包括以下哪些疾病?A. 鼠疫B. 霍乱C. 艾滋病D. 肺结核答案:A、B27. 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疾病包括:A. 艾滋病B. 肺结核C. 狂犬病D. 麻疹答案:A28.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A. 母婴传播B. 血液传播C. 性接触传播D. 空气传播答案:A、B、C29.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接种疫苗B.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C. 被咬伤后立即清洗伤口D. 避免与病犬接触答案:A、B、C、D30.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B. 避免共用注射器C.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D.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答案:A、B、C、D31.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接种流感疫苗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C. 避免接触感染者D. 经常开窗通风答案:A、B、C、D3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接种疫苗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C. 避免接触感染者D. 经常开窗通风答案:A、B、C、D33. 肺结核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接种卡介苗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C. 避免接触感染者D. 经常开窗通风答案:A、B、C、D34. 疟疾的预防措施包括:A. 使用蚊帐B. 避免在疟疾高发区停留C. 使用抗疟药物D. 避免接触感染者答案:A、B、C35. 霍乱的预防措施包括:A. 饮用安全的水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C.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D. 避免接触感染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36.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都是通过食物传播的。
传染病的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的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 [单选题] *A.1999年10月1日B. 2004年12月1日(正确答案)C.2007年12月29D.1998年12月29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单选题] *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正确答案)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 [单选题]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正确答案)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正确答案)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 [单选题] *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正确答案)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单选题] *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正确答案)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正确答案)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于()发布并施行。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单项选择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oA.1989年2月21日B. 2004年12月1日C. 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o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 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B )种。
A 35 B. 39 C. 40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 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法定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法定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哪几类?A. 一类B. 二类C. 三类D. 四类答案:C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哪几种?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所有以上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A. 隔离患者B. 接种疫苗C. 滥用抗生素D. 健康教育答案:C二、判断题1. 所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
()答案:×(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疫苗)2.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答案:√3. 隔离患者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答案:√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案: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区性。
传染性是指病原体能够通过一定途径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流行性是指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季节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季节更容易流行;地区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地区流行。
2. 请列举至少三种预防传染病的公共卫生措施。
答案:预防传染病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如改善饮用水和食物卫生条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施疫苗接种计划,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题某地区近期出现了多起流感病例,卫生部门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疫情?答案:针对流感疫情,卫生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
- 加强对流感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 推广流感疫苗接种,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
-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如学校、医院等,定期消毒。
- 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公众正确洗手、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五、论述题请论述传染病防治法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答案:传染病防治法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 规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docx

晋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共50 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年 10 月 1日 B. 2004 年 12 月 1 日年 12 月 29年 12 月 29 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 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A.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风疹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A. 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群之间迅速传播的疾病。
以下哪种不属于传染病?A. 感冒B. 糖尿病C. 结核病D. 大肠杆菌感染答案:B. 糖尿病2. 以下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传染病防治法是国家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法律法规。
B. 传染病防治法仅适用于农村地区。
C. 传染病防治法不包括对接种疫苗的管理。
D. 传染病防治法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执行意义。
答案:A. 传染病防治法是国家对传染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法律法规。
3. 以下关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哪个是错误的?A. 空气传播B. 飞沫传播C. 接触传播D. 携带传播答案:D. 携带传播4. 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以下哪项?A. 加强个人卫生B.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C. 饮食均衡D. 经常熬夜答案:A. 加强个人卫生5. 下列哪种办法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A. 不洗澡B. 常洗手C. 携带口罩D. 经常请假答案:B. 常洗手二、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
答: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分别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 空气传播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粒传播,常见的例子有肺结核、流感等。
- 飞沫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 接触传播指患者的体液或粪便等含有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如艾滋病、肠道传染病等。
2. 请解释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是指什么?答: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是指患者在病毒潜伏期或患者症状消失之后,仍然可以携带病原体并悄无声息地传播给他人,但本人并无明显症状的情况。
这些人可能毫不知情地成为传染源,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和风险。
三、案例分析题:某小学班级发生了孩子们集体感冒的情况,请分析并列举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案例分析:针对某小学班级集体感冒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传染病防治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污染的手触摸口鼻、嘴等。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D)的方针。
A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预防为主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A)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当地人民政府C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D国务院4、(C)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D任何单位和个人5、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或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D自行消毒后处理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实施时间(B)A 2007年8月30日B 2003年5月7日C 2009年2月28日D 2004年12月1日7、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B)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A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反应及时、措施果断8、(B)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 D国务院卫生应急指挥部9、(A)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A国家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 市 D县10、突发事件发生后,(C)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年10月 1 日 B. 2004年12 月 1 日年12 月29 年12 月29 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D )A. 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C )A. 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C )A. 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 A )A.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 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B )A. 预防保健制度B.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 并予公布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B )A.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 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风疹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 B )A. 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A. 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 C )A. 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B.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卷
及答案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
( B )
A.1999年10月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2007年12月29
D.1998年12月29日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D )
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 C )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
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C )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
( A )
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
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
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
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
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B )
A.预防保健制度
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C.爱国卫生运动
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 B )
A.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C.风疹
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
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 B )
A.鼠疫
B.艾滋病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流行性感冒
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
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
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
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D.以上都是
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 C )
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
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
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
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其时间规定为( D )
A.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B.最迟不得超过8小时
C.最迟不得超过16小时
D.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3、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的时间是( A )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4、那些人群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 )
A.传染病病人治愈前
B.病原携带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
C.疑似传染病病人排除传染病嫌疑前
D.以上都是
15、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确定的依据是( A )
A.医学检查结果。
B.病原携带者未出现临床症状
C.病人病情好转
D.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16、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的机构是( A )。
A.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 各级医疗机构
C.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各级地方政府
1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于( D )发布并施行。
A. 2003年5月4日
B. 1998年7月1日
C. 2009年10月1日
D. 2003年5月13日
1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与( A)互相通报疫情。
A. 农、林部门
B. 地方政府
C. 公安部门
D. 新闻媒体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下列属于传染病的菌(毒)种的为( A ).
A. 天花病毒
B. 双歧杆菌
C. 粪肠球菌
D.鲍曼不动杆菌
20、除( C ),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A. 流行性腮腺炎
B.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C. 带状疱疹
D.梅毒;
21、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 B )厚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A. 5厘米
B. 10厘米
C. 20厘米
D. 30厘米
22、( C)负责对犬类狂犬病的疫情进行监测和负责进出口犬类的检疫、免疫及管理。
A. 公安部门
B. 卫生部门
C. 畜牧兽医部门
D. 乡(镇)政府
23、传染病防治实行原则?( E )
A. 防治结合
B. 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
D.依靠群众。
E. 以上均是
24、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 B )决定并予以公布?
A. 国务院公安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畜牧兽医部门
D. 国务院办公厅
25、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D )
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 炭疽中的肺炭疽
C.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 以上均是
26、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D )
A.交公安部门处理
B.交地方政府部门
C. 交卫生行政部门
D.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7、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D )
A. 交通行政部门
B. 铁路行政部门
C. 民用航空行政部门
D.以上均是
28、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C )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9、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如何处理?( C )
A. 行政罚款
B.行政警告
C. 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D.法律诉讼
30、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哪些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 A )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B. 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