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将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兑换,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人民币的兑换”。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兑换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了解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兑换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实物、计算器、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况呢?请举例说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到教材第57页,自主学习人民币的各种面额。

3. 课堂讲解:讲解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兑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兑换问题。

5. 课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分享兑换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各种面额、兑换方法、实际兑换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你可能遇到的人民币兑换问题,并尝试解决。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选择以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民币兑换经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民币兑换》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币兑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人民币的种类、兑换方式、汇率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兑换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敏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部分学生对汇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民币的种类、兑换方式和汇率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兑换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民币的种类、兑换方式和汇率计算方法。

2.难点:汇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民币实物、兑换表格、计算器等。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实际问题、相关视频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种类。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讨论人民币兑换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兑换表格,介绍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方式和汇率。

同时,通过具体实例,解释汇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人民币兑换》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人民币兑换》导学案

《人民币兑换》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似值。

小数除法除得的商取近似值时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知识链接】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4÷0.7= 21.6÷36= 4.03÷
2.6=
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0.25≈ 7.98≈ 5.80≈ 3.482≈ 2.41≈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二位小数
7.234≈ 0.909≈ 6.795≈ 6.960≈ 0.123≈
【预习积累板】
一、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预习课本67页~68页内容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填一填
(1)6.795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整数是( )。

(2)求一个数的近似值,通常用的方法是( )法。

(3)7÷1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
(4)2010年9月,在中国银行1美元兑换人民币约6.83元,小刚爸爸用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约( )美元。

2. 根据8.36×0.25=2.09,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83.6×2.5= 2.09÷8.36=
2.09÷0.25= 20.9÷8.36=
3.试着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56×3.34= 46.74÷7.1=
3.请同学们试着完成教材上67—68页的“习题”
二、通过预习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未解决的问题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4(1)人民币兑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4(1)人民币兑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4(1)人民币兑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货币,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计算。

2. 教学难点:(1)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吗?它有几个单位?2. 自主探究(1) 让学生观察人民币,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组织讨论如何进行人民币兑换。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讲解。

(2) 强调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人民币兑换的方法。

5. 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兑换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问题。

6. 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人民币兑换的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消费,正确使用货币。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方法的掌握情况。

1.4 人民币兑换(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1.4 人民币兑换(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1.4 人民币兑换(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3. 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让学生明确1元=10角,1角=10分。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和兑换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兑换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民币兑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人民币兑换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反馈: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人民币兑换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建议1.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和兑换方法。

2.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4.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学会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民币的兑换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人民币的兑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货币的基本概念、面额辨识、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额,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兑换运算,并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及其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货币兑换相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货币的起源、发展及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1. 人民币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尤其是较大面额与较小面额之间的转换。

2. 学生对于货币在实际交易中运用的理解,特别是在找零和计算总价时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更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具学具准备1.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实物或图片。

2. 计算器或手机计算应用,用于辅助计算。

3. 白板或黑板以及相应的书写工具,用于展示和解释兑换过程。

4. 小组活动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各种面额,并简单介绍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人民币的不同面额,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面额之间的换算。

3. 小组活动:分发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分组练习兑换运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兑换问题,并讨论如何在实际交易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总结换算的技巧和方法,强调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互动问答:进行快速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兑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及其换算关系,并通过图表和示例来辅助讲解。

板书还将包含一些典型例题的解答步骤,以便学生参考和模仿。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系列兑换运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人民币兑换。

我们将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兑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包括整数兑换和分数兑换。

难点是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兑换,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的人民币,包括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兑换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民币开始引入,展示一些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们回顾一下他们已经知道的人民币知识。

3. 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兑换。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兑换方法。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00元,他想兑换成50元纸币和50元硬币,请计算他需要兑换多少张50元纸币和多少枚50元硬币。

答案:小明需要兑换1张50元纸币和2枚50元硬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兑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练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特点,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人民币的认知和兴趣。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人民币兑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能让学生了解货币兑换的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金融数学知识和参与经济生活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教材以“人民币兑换外币”和“外币兑换人民币”这两个实际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解决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具体的汇率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同时还涉及到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近似值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位数时,要考虑到货币的最小单位,人民币通常保留到“分”,也就是两位小数。

3.教材编写意图教材旨在通过人民币兑换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对不同货币兑换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加深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小数的概念、读写、性质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特别是在小数除法方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计算。

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学习人民币兑换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

2.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和接触,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单位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

部分学生可能也有过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对货币的价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体验和了解,对汇率的概念也比较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

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例: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
思路分析: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0.8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0.81;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欧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8.19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8.19;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求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新元,就是求5000元里面包含有几个5.1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000÷5.11。

【方法宝典】1.求积的近似值,一般先算出精确值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
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求商的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
哪一位,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当堂检测】
1.小红的爸爸在法国工作,最近寄回家5000欧元,要到银行兑换人民币,能换多少元?
2.淘气一家计划在国庆期间到香港游玩,准备带20000元人民币去银行兑换港元,能兑换多少港元?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应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

2.体会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

【知识链接】
1.50美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2.5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 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3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校科技小组去日本参加活动,老师到银行把_____元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能兑换多少日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
(1)求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先求出1日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可列式:______________。

(2)再求5000元人民币有多少个1日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列式为:_____。

2.对比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尝试】
笑笑一家要去泰国旅游,爸爸打算带100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泰铢,能换到多少泰铢?(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
例:在○里填上“>”“<”或“=”。

8.15÷1○8.15×1 48.5÷0.8○48.5÷1.2 16÷1.5○16÷0.9
思路分析:根据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等;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可得,
【当堂检测】
1.想一想,连一连。

13.8÷ 2.5 32.23÷0.99 2.3÷÷3
55÷6.3 4.66÷1
2.做每套童装需1.8米布,30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童装?
3.一堆煤重54吨,如果用载重量为3.5吨的货车将它运走,至少要运多少次?
【方法宝典】1.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先明确人
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然后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留两位小数,除到千分位,即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2.
取近似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用“四舍五入”法,有时还需联系实际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商比被除数大的算式:
商比被除数小的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