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科技选修课案例

合集下载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趣味科学案例一:听话的瓶子(小学案例)教学准备:乒乓球、棉绳、剪刀、口香糖瓶子等子时就花更大力气。

现在我们打开瓶盖,看看我们绳子放松跟拉紧时是怎么样的状态的学生观察发现:当拉紧绳子时,绳子在瓶子里面不是跟外面一样直的,而是把瓶子里面的乒乓球压得很紧,成折形,这时拉动瓶子是比较费力的;当把绳子松开时,瓶子里面的绳子就没有压紧乒乓球,这时拉动瓶子就比较容易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师:这就是摩擦力,是由于我用力拉,绳子压乒乓球的力就大,你们瓶子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这个阻力就是摩擦力。

老师多举几个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自己说出类似的生活例子。

动手制作环节学生了解一点原理后,老师分发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让他们小组讨论自己动手制作“听话的瓶子”(老师下去看学生制作,顺便可以指导学生制作)。

学生开始制作,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求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各个小组拿出自己的作品出来演示,老师来点评。

学生拍代表上台演示并解说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代表发言完其他组员可以补充讲解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使课有一个愉快的氛围,学生做出作品,也有成就感老师总结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整理学生的思维趣味科学案例二:魔箱(初中活动案例)教学准备:平面镜,硬纸板,剪刀,美工刀,双面胶,透明胶,尺子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到八人学生分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课堂引入1、开一个魔箱表演的视频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看一个魔术表演视频,大家认真观看哦。

(看完后)大家看完视频了,想不想看老师来表演这个魔术呢?2、拿出自己制作的魔箱给学生表演,并引出课题师:这就是我们这次课的主题,探究与制作一个魔箱。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也可以做得到魔术般的效果。

新课教学学生观察后问:放进魔箱里的东西为什么不见了呢?学生思考,提出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大胆提出观点与想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老师配合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没有做出猜想,就给几个观点建议,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成立学生配合老师分析引导学生思维到底是不是与谁猜想的一样呢?老师:我们来打开魔箱,看看其部结构是怎样的。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案例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案例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案例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案例。

案例一: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在_____大学,有一个由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他们致力于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难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试验,他们开发了一款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垃圾的种类,并将其准确分类投放。

用户只需将垃圾放入系统入口,系统就能迅速判断垃圾类型,并通过机械装置将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为了提高识别准确率,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的垃圾图像数据,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

他们还不断优化系统的硬件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这款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案例二:无人机植保系统_____农业大学的一群学生,针对传统农业植保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发了一款无人机植保系统。

这款无人机搭载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喷雾装置和图像采集设备。

通过预先设定的飞行路线,无人机能够自动对农田进行精准喷雾,避免了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实时拍摄农田的图像,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并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为了使无人机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稳定飞行,团队成员对飞行控制算法进行了多次优化。

他们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了解实际需求,不断改进系统的功能。

经过多次实地测试和改进,该无人机植保系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案例三: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_____理工大学的学生们注意到,在户外活动中,电子设备的充电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

于是,他们决定研发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

这个装置采用了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在弱光条件下也保持较高的充电效率。

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

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

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主题: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幼儿园科技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科技课程中,通过游戏、活动、绘本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

1. Lego机器人编程在一个幼儿园的科技课上,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Lego机器人,并教授了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每组有4-5人,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利用Lego部件组装出一个小机器人。

接着,老师教授了一些基本的程序语言和编程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程序,并让机器人实现自动行走、转圈等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切身体验了编程的乐趣,培养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2. AR增强现实技术在一个幼儿园的科技课上,老师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让孩子们进入“虚拟世界”,探索各种有趣的事物。

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比如AR绘本、AR拼图、AR动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学会如何使用AR 技术,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虚拟实验室在一个幼儿园的科技课上,老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孩子们体验到真正的科学实验。

老师设置了一些实验课题,比如动物内脏、大脑构造等,让孩子们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过程。

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结果,并自己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得到了真正的科学实验体验,培养了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

4. 3D打印课程在一个幼儿园的科技课上,老师利用3D打印技术,让孩子们亲手打印出自己的作品。

老师先让孩子们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一个立体形体,然后将其上传到3D打印机,打印出来。

孩子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打印方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美、有趣。

3D打印技术,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耐心、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这些幼儿园科技课程优秀案例,通过简单的实践、体验和交流,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科技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快乐和成长。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

趣味科学案例一:听话的瓶子(小学案例)教学准备:乒乓球、棉绳、剪刀、口香糖瓶子等教学过程:棉绳时,学生容易拉动瓶子,当老师拉紧绳子时,学生拉瓶子时就花更大力气。

现在我们打开瓶盖,看看我们绳子放松跟拉紧时是怎么样的状态的学生观察发现:当拉紧绳子时,绳子在瓶子里面不是跟外面一样直的,而是把瓶子里面的乒乓球压得很紧,成折形,这时拉动瓶子是比较费力的;当把绳子松开时,瓶子里面的绳子就没有压紧乒乓球,这时拉动瓶子就比较容易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师:这就是摩擦力,是由于我用力拉,绳子压乒乓球的力就大,你们瓶子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这个阻力就是摩擦力。

老师多举几个生活中例子,让趣味科学案例二:魔箱(初中活动案例)教学准备:平面镜,硬纸板,剪刀,美工刀,双面胶,透明胶,尺子等。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学生观察后问:放进魔箱里的东西为什么不见了呢?学生思考,提出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大胆提出观点与想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老师配合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没有做出猜想,就给几个观点建议,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成立学生配合老师分析引导学生思维到底是不是与谁猜想的一样呢?老师:我们来打开魔箱,看看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打开魔箱,观察魔箱内部结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发现的原理师:谁能说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如何实现魔术效果的。

总结完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学生会发现,原来魔箱里面是有一块平面镜把它分开了,之所以看到整个箱子内部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的让学生发现谜底,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对学习的充满信心动手环节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到每个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学生分到材料后开始设计,并制作魔箱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尽量让学生参与到。

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案例:启迪未来的智慧

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案例:启迪未来的智慧

一、引言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愈发凸显。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们需要在早期就接触并理解科技的概念,以便为未来的智慧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一些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重要性。

二、案例一:STEAM教育STEA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是一种注重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幼儿园中引入STEAM教育,通过各种实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通过搭建积木、拼图等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兴趣。

三、案例二:电子书阅读在现代社会,电子书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可以引入电子书阅读,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故事、科学知识等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电子书也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使用电子设备,提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案例三:DIY科技实验DIY(Do It Yourself)科技实验是一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科技产品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DIY 科技实验,如制作简单的发光LED灯、拼装小型风车等。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会基本的科技制作技能,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耐心。

五、结论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为启迪未来的智慧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平台。

通过STEAM教育、电子书阅读和DIY科技实验等案例的引入,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激发对科技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能够引入更多创新的科技课程,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科技创新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除了前文提到的STEAM教育、电子书阅读和DIY科技实验,还有许多其他创新的科技课程可以引入到幼儿园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知识。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完整版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完整版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趣味科学案例一:听话的瓶子(小学案例)教学准备:乒乓球、棉绳、剪刀、口香糖瓶子等(初中活动案例)教学准备:平面镜,硬纸板,剪刀,美工刀,双面胶,透明胶,尺子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到八人学生分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课堂引入1、开一个魔箱表演的视频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看一个魔术表演视频,大家认真观看哦。

(看完后)大家看完视频了,想不想看老师来表演这个魔术呢?2、拿出自己制作的魔箱给学生表演,并引出课题师:这就是我们这次课的主题,探究与制作一个魔箱。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也可以做得到魔术般的效果。

新课教学学生观察后问:放进魔箱里的东西为什么不见了呢?学生思考,提出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大胆提出观点与想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老师配合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没有做出猜想,就给几个观点建议,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成立学生配合老师分析引导学生思维到底是不是与谁猜想的一样呢?老师:我们来打开魔箱,看看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打开魔箱,观察魔箱内部结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发现的原理师:谁能说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如何实现魔术效果的。

总结完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学生会发现,原来魔箱里面是有一块平面镜把它分开了,之所以看到整个箱子内部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的让学生发现谜底,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对学习的充满信心动手环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到每学生分到材料后开始培养学生动手能(高中案例)教学准备:矿泉水瓶,口服液瓶,水桶,水。

经典科技小制作优选教案校本课优选教案.docx

经典科技小制作优选教案校本课优选教案.docx

一、易拉罐飞机的制作一、材料及工具二、方法及步骤二、用易拉罐手工制作帆船内容提要:材料:三个易拉罐,两双环保筷子,红头绳子,自画的帆船彩帆,双面胶纸,橡皮条。

易拉罐手工小制作的制作步骤:1、把三个易拉罐用双面胶纸基本固定;2、两边用筷子和橡皮条固定;3、中间的易拉罐钻哥小孔,插上一条筷子;4、制作一个彩帆,记住上下个开个小孔,用于稍后放帆。

材料:三个易拉罐,两双环保筷子,红头绳子,自画的帆船彩帆,双面胶纸,橡皮条。

易拉罐手工小制作的制作步骤:1、把三个易拉罐用双面胶纸基本固定;2、两边用筷子和橡皮条固定;3、中间的易拉罐钻哥小孔,插上一条筷子;4、制作一个彩帆,记住上下个开个小孔,用于稍后放在帆杆上;5、用红头绳固定帆杆,并放上彩帆。

6、作品完成了!三、自制简易的wi-fi路由信号放大器还在为自家的破网发愁么玩游戏玩的正high 的时候 wifi突然没信号了是肿么回事!信号忽wi-fi 高忽低上个网都莫名很焦躁,实在伤脑筋。

以下图片教你如何用一只啤酒铝罐自制信号放大器,管用吗你一试便知了嘛~第一步 , 取一只用过的啤酒罐, 洗净。

第二步 , 拔出拉环。

第三步 , 沿红线所示对罐底进行环切, 将整个底部移除。

第四步 , 沿红线对罐顶进行环切( 注意不要全切, 留下白线部分不切, 同时白线必须靠近罐口)第五步 , 在所留白线的反面垂直画一条红线, 沿红线剪去铁皮第六步 , 展开铁皮 , 使铝罐白线部分依附在底座上, 将天线穿过罐口, 用兰丁胶固定罐底wi-fi信号放大器大功告成!四、制作铅笔弓箭准备工具: 7个皮筋、 4支铅笔、一直圆珠笔、子弹( 竹签 )步骤 1:分别把两支铅笔绑在一起步骤 2:固定成十字型步骤 3:把圆珠笔去掉头尾,剩下当中空心的管(PS: 也可用硬吸管代替)步骤 4:用胶布把管子固定在支架上步骤 5:将为固定的橡皮筋两端用胶布固定步骤 6:加装子弹嘿嘿,完成了,你懂的五、制作鸡蛋喷气船1.实验材料:鸡蛋、卡纸、粗铁丝、蜡烛头、吸管、双面胶、剪刀、钳子。

学校科技教育案例(2篇)

学校科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XX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本文将以XX中学为例,探讨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二、学校科技教育现状1. 设施设备:XX中学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科技馆、实验室、机器人教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学习环境。

2. 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教师队伍,他们具备丰富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 课程体系: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科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4. 活动开展: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机器人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科技教育案例1. 创新实验室建设XX中学创新实验室于2018年投入使用,该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平台。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某学生在创新实验室中,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成功制作了一款具有环保功能的智能垃圾桶。

这款智能垃圾桶可以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分类投放,有效减少了垃圾污染。

2. 机器人比赛XX中学每年举办机器人比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涵盖了机器人搭建、编程、比赛等环节。

案例:在一次机器人比赛中,某学生团队设计的机器人获得了第一名。

该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迷宫挑战、搬运货物等任务,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科技创新大赛XX中学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涵盖了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工程设计等环节。

案例:某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设计了一款具有防滑功能的自行车。

这款自行车通过创新设计,有效降低了骑行过程中的滑倒风险,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科技选修课案例:
视觉错觉
授课人:科技教研组徐祖娟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特点
2、了解视觉错觉产生的原因
3、知道视觉错觉的基本类型
4、对世界视觉科学有初步了解
5、学习空间错觉作品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视觉的形成?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

而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

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

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

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二、错觉是怎么回事?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

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
1、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的特点影响。

2、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
因。

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来自生理方
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
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处于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来感知和适应客观世界的。

对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别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习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同时,对于错误的反映要不断进行校正。

这一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

例如,丧失听觉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语会变得不易听懂,这就是因为自己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语言)而得不到反馈和校正,甚而导致语言的丧失。

因此对来自感官的错误反映的不断纠正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其间的联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而人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只是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外界事物,人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个人的局限性。

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可知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就错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关联的不算外,诸如基于我们生理基础的那些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也不在少数。

三、常见的错觉类型:
1、大小长短错觉
大的不大,长的不长,到底怎么样,需要量一量
2、图形错视
圆不圆,方不方。

是世界的扭曲,还我们视野的扭曲?
是长方形的像框么,还是一头大一头小?
3、颜色错觉
你所看到的可能是骗人的。

色彩只是一种主观的知觉么?
图中只有三种颜色,分別是:白、绿及粉紅。

但是看起来却像是有两种不同的粉紅色,其实是同一個色色喔!
4、不可能图形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我们眼中所见的东西,在实际中一定能够存在么?
在这些图形中,局部线索(Local cues)在认知上都是合理的,但整体(Global)来看,却是一幅不可能的图画,正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5、两歧图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

你眼中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一样么?
两歧是指对于这些图形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在看成一种图形时就不会看成另一种图形。

它和知觉的稳定性有关。

6、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7、主观轮廓: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8、视觉后像
你能看到不存在的东西么?
注视图像一分钟,看白色背景
9、其它视觉图象
对着图像,世界开始旋转
在我们的视觉中,当物体的图像落在网膜的盲点部分,我们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错觉。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知觉与事实不相符合,那是因为这种知觉是在特定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非错觉。

如将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水杯里,看上去筷子变得不直了,在水中的部分向下错开了。

这是因为插入水中的部分进入与空气不同的介质,而产生的折射现象所引起的。

把筷子看成曲折的是正常的、合理的现象。

又如海市蜃楼、汽车上凸面的倒车镜以及哈哈镜,这些幻影或所产生变形的图像,都不能看成是错觉。

我们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致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

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

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我们要防止因错觉而造成认识上的错误,但也可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

四、世界视觉科学大会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视觉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视觉科学家贡献出自己这一年精心琢磨出的视觉Demo,争相吸引观众的眼球。

"虽然满场都是整天研究视觉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但大家仍然为参赛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巧的设计而拍案叫绝。

永远有出其不意的视觉错觉,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双眼如何“欺骗”我们的大脑,也永远有解不尽的背后谜题等待被探索——也许这就是视觉科学让人深深着迷的一点吧!让我们依次揭开本次比赛的获奖作品,看看在你心目中,哪一个错觉作品最酷呢?
(视屏展示给学生看)
第一名:不可能的运动:磁力斜坡
第二名: 对抗直觉的错觉轮廓
第三名:可以有6种“看法“的曲线
五、演示一种卡片动画
六、通过视频学习制作——艾姆斯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