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练习题主观题题目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练习题(主观题)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练习题(主观题)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练习题(主观题)第一、二、三章一、名词解释心理学、测验法、认知、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意识、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生物节律、日节律情境性失眠、催眠、催眠诱导、角色扮演理论;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拮抗理论(四色说)、知觉、知觉的选择性、双眼视差、时间知觉、社会知觉、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二、简答题1、简析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2、测验法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4、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

5、注意与意识有何关系?6、简述引起核保持不随意注意的主观和客观因素?7、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哪些?8、催眠师什么?它与睡眠有什么区别?9、结合实际谈一谈引起失眠的原因。

10、简述深度知觉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与作用?11、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12、社会刻板印象对师生人际交往的影响?13、举例说明知觉有哪些特征?第四、五、六章一、名词解释记忆、图式、学习、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有意遗忘、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过度学习;思维、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的内涵/外延、日常概念/科学概念/人工概念、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问题解决、算法式/启发式、手法-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功能固着、心向/心理定势、想象;能力、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智力测验、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心理年龄、智力的二因素说、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元成分和操作成分、心理测验、个别智力测验、信度/效度、常模二、简答题简述记忆的三个存储系统。

小学教师资格证主观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主观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主观题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记忆口诀:两生三没(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5)没有阶级性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1)课题选择;(2)查找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1)顺查法;(2)逆查(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记忆口诀:内外检文献(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2)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3)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10.行动研究的特征记忆口诀:一起遵循内幕(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11.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记忆口诀:题要得炎症,讨论惨研究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1)题目(2)摘要与关键词(3)引言(4)正文(5)结果与讨论(6)结论(7)参考文献与附录1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

教育综合知识主观必背题100题81、简述标准化的优点与劣势(一)优点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二)劣势1.不能促进学习2.使用条件非常严格,难以预测个体情况3.未必公平公正82、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和模仿的良好榜样;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5.有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83、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1.教师的干预2.组织的干预3.社会协同支持84、简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一)教师的自我调适1.进行身体锻炼;2.改变行为方式;3.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1.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2.根据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3.注意优化学校人际关系。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1.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2.正确实行改革;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85、简述德育的一般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关系:对立统一)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86、简述德育的途径1.品德课和其它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4.学校教育工作5.班级教育活动6.家庭工作7.心理咨询87、简述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8、简述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根本3.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载体4.关爱学生(师德教育的灵魂)——灵魂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支柱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动力89、简述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特征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3.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相结合;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58)(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58)(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58〕1.学生A:中学学好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关心非常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以后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非常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是如此,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妨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非常奇异。

问题:(1)请分析资料中两位同学的谈话表达的学习原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1.【参考答案】(1)资料中两位同学谈话涉及的内容是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妨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妨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尺度与态度的学习中。

另外,两位同学所说的迁移还包括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资料中英语语法对学习英语的促进平面几何对学习立体几何的促进会弹电子琴对弹钢琴的促进等。

另一种是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发生消极妨碍。

如资料中所说的骑自行车对学习三轮车有干扰等。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①精选教材。

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结果作为教材的根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根本知识(如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技能和行为尺度具有广泛的习惯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编排才干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那么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发生。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尺度确实是使教材到达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③合理部署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成效的最直截了当的环节。

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特别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表达迁移规律。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30)(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30)(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30〕【试题例如】1.开学未几,老师觉察张同学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阻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爱动手动脚,常有学生告他的状。

为此,刘老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感化他,让他站在其他同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设老是有人打扰自己学习自己是什么感受。

当他取得进步时,刘老师及时对他进行表扬和鼓舞,在同学们的关怀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张同学更加遵守纪律,成绩有了特别大进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师让张同学站在其他同学立场考虑问题,要紧运用的是哪种德育方法?(2)联系实际,谈谈在德育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那么?1.【参考答案】(1)案例中老师通过让张同学站在其他同学立场考虑问题,要紧运用的是角色表演法。

角色表演法是通过让儿童表演处境专门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表演者临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依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表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资料中教师让张同学站在其他同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采用的是角色表演法。

(2)在德育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德育原那么:①导向性原那么。

进行德育时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决社会主义方向,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理想。

②疏导原那么。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疏通学生思想。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

把对学生的尊重与对他们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根底上再严格要求学生。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

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阻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联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⑤因材施教原那么。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动身,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资考试主观题50道

教资考试主观题50道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

3、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四,生产力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规格)4、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7、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原因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2.通过专门训练的老师;3.有效控制影响因素7、学校教育独特功能1.作出社会性规范2.加速个体发展3.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8、教育目的功能导向、选择、激励、评价、调控9、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现代教育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基础)、智育(核心)、体育(物质保障)、美育(最高形式一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1、影响学制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人口状况(4)儿童的年龄特征(5)吸取原有经验,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12、学生受教育权利一、参加教学活动。

二、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四、申诉。

五、其他权利。

13、教师角色的更换(现代教师观)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终身学习的践行者14、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5、教师威信怎样建立?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条件);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不竭动力)17、教师良好心理素养条件: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18、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秩序维护、提高效果、课改实施、德育实施19、师生关系的模式/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领导风格1.放任型:老师在不在一样乱(无序、随意、放纵)2.专制型:老师在很好,不在很乱(命令、权威、疏远)3.民主型:老师在不在都一样好(开放、平等、互助)20、良好师生关系特点(现代师生关系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2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1.教育的概念。

(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但凡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开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开展的因素与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开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开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开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开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作出社会性规X。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与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展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根本原如此。

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表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根底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根底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主观题题目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主观题题目

教师资格证练习题主观题题目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一、材料分析练习题【练习1】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做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作法有何不同(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练习2】材料①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璇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璇,小璇察觉后,就不再与同桌说话了。

②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

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头发很短,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到:“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

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严厉而平缓地说:“小阳,站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小伟,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

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

③考试中,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但是,小刚仍然继续抄袭,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

”小刚不再抄袭了。

问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练习3】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

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

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材料分析练习题【练习1】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做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作法有何不同?(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练习2】材料①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璇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璇,小璇察觉后,就不再与同桌说话了。

②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

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头发很短,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到:“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

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严厉而平缓地说:“小阳,站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小伟,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

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

③考试中,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但是,小刚仍然继续抄袭,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

”小刚不再抄袭了。

问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练习3】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

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

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班级以严厉批评。

第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下午,班会如期举行。

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

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

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

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学校的先进,各方面也很有起色。

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

【练习4】李老师在教《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李老师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1)对李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谈谈布置家庭作业的相关要求。

【练习5】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问题:(1)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理解。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练习题【练习1】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3)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调整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练习2】《海底世界》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

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劝,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Peng pai shuo qie suo澎湃烁窃梭Lv zao wei yun cang旅藻微蕴藏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练习3】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我该回家了。

我轻轻地(1)试对本文进行文本分析。

(2)若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3)为设计三道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

【练习4】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果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