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我们的生命
2024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 综合评价(含答案)

第三单元 综合评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人。
”这几句诗启示我们 ( )A. 人人都珍惜生命B.生命是不可逆的C. 生命是短暂的D. 生命的价值在于勤奋2.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生命,还包括 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下列能够作为精神信念上的生 命来传承的有 ( ) ①孝敬父母②诚实守信③金钱至上④热爱 祖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伟大,学会像珍视自 己的眼睛一样去敬畏生命。
这是因为 ( ) ①生命是坚强的②生命是可以循环的③生命是 脆弱的④生命是崇高和神圣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2024年2月26日,六旬老人木某某开车不慎落水。
附近村民和路人飞奔跳入水中将其救起,帮其脱离 生命危险。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只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②要谨慎地对待生命关 系、处理生命问题③要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 一个人 ④关爱他人的生命,就应该忽略自己的 生命A.①③B.①④C.②③ D .③④5.2024年2月23日,李某某驾驶私家车带着家人出门 务工,不慎落水。
危急时刻,何应林等10余位村民 纷纷跳入冷水中,合力救出了被困的3人。
何应林 等人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告诉我们 ( ) ①他人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②要从珍惜自 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③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④关爱他人的生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4年3月,某中学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防震减灾 安全演练”活动。
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 ( ) ①将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②有利于中学生增强 安全意识③有利于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④有利 于中学生掌握保护生命的技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未成年人不准进入酒吧等娱乐场所,未成年人不准 吸烟,未成年人不准下河游泳……在生活中我们随 处可见对未成年人作出的“限制”。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珍爱我们的生命
单元整体概况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到理解并践行守护生命安全、保持身心健康,针对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培养学生从增强安全意识到提高防护能力,从爱护身体到滋养心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本单元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教材前两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只是作为一单元的内容来呈现,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贯穿学科教学的全程。
三、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哲学命题有了一些思考。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和大学生而言,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
他们相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尚且不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缺乏正确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
第八课生命可贵(每框1课时)
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每框1课时)
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每框1课时)。
珍爱我们的生命(1)

珍爱我们的生命(1)近年来,在生活、工作以及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一些让人不忍卒闻的事情。
这些事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们涉及到我们珍贵的生命。
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就此展开一些个人看法,并希望能够有所启发,引起更多人对生命的关注。
一、防范疾病,保护健康首先,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要从保持健康做起。
事实上,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环境和基因等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注意养生和预防,造成了身体状况的下滑。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和身体养护,通过这些方式做到从容应对疾病的来临。
二、讲究安全,防范事故其次,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要注重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
事故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也可能在工作、出行、旅游等场合发生。
而且,子虚乌有的危险更为难以防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慎重处理这类事情,并努力关注安全方面的细节。
三、勇敢面对,遵从规则同时,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要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逃避、抱怨、反感,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勇敢面对、锤炼心态,并严格遵守规则,让行为状况更为优秀。
四、保持明智,审慎决策最后,珍爱我们的生命,就需要在决策过程中保持明智和审慎。
无论生活中的重要决策如何,都需要我们理性、平静的思考,并且采取一种合适的思虑方式,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开始分析和研究。
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也更加保护自身和身边爱人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需要我们花费很长时间去认识和理解的重要观点。
无论我们将生命看做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充分珍视,对它充满热爱和敬意,去珍惜每一秒、每一天光阴,坚决掌握自己的命运轨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世界中,享受并且有所成就。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说课稿)

七上第三课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说课稿)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王德法一、教材内容《珍爱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
教材体系如下。
二、教学目标依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本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个心理特点,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1.学会一种本领: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2.提升两个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生命价值的认识;3.锻炼三种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生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四、教学方法基于对本框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活泼好动和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1)活动探究法;(2)模拟情景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
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角色体验。
教法和学法的运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阐述。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小结、延伸;包括故事感悟—生命营救—快乐回放—心灵碰撞—价值论坛五个活动步骤。
六、设计理念1.落实一个“主”字: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主动性的发挥为重点来设计本课。
2.突出一个“动”字:以活动为主线来设计本课,实现“内容活动化”。
3.体现一个“爱”字: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这一课。
附:艰难的抉择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
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
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办不到。
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
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
但很快发现:倒下的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2017春季版)《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业已呈现出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曲折。
2、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3、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区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4、懂得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
2、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3、进一步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4、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与学的方法教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故事讲述法、比较法、情景训练法、访谈法等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珍爱生命的实例资料,查找一些常用的求生知识,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歌颂生命的名言,并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出来。
查找一些求生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旧”闻播报】大屏幕显示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和报道。
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缓读出: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地震(后被修正为8.0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19时,四川地震灾区死亡12012人,9404人被废墟掩埋,7841人失踪,收治26206人;截至5月17日14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28881人死亡,受伤198347人;截至5月22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5239人死亡,受伤281066人;截至5月29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516人死亡,失踪24949人;截至6月2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09人死亡,失踪18627人;截至6月15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死亡,受伤374159人,失踪17427人;截至8月18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死亡,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2篇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cherish our lives《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2、篇章2: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篇章1:《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了解一些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的方法;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2.能力目标:学生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炼坚强的意志;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求生知识三.教学难点: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七.教学过程导入:名诗赏读“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让晨光拉着我/让夜露挽着你/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一年又一年/为了爱我们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爸爸妈妈,属于一切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
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
〖道 法〗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小纪同学每天回家,用指纹直接开门。
这是因为,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
这说明()A.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B.生命是不可逆的C.生命是独特的D.生命是来之不易的2.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物种的壮大与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③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够实现代代接续④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3.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
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去救人,但也有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生命是坚强的、神圣的②珍视生命,自己的生命最宝贵③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④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在公交车上,中学生小芳主动起身,给老年人让座B.小雯和父母利用双休日去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C.小梅同学为了上学不迟到,过马路时闯红灯D.小华常给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5.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对中小学生安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提醒中小学生要“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
这()A.确保中小学生不再发生安全事故B.让学生懂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C.让我们漠视他人的生命D.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6.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居民楼发生火灾。
截至23日24时,事故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其中,1人危重,1人重症,42人伤情较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围绕“珍爱我们的生命”展开,引导学生形成“生命最宝贵”的观念、敬畏生命的态度、守护生命健康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健康观和幸福观,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为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本单元内容对于引领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健康观和幸福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有助于初中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科学理解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涵养学生感恩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底色。 1.生命的重要性? ① 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①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
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2.①生命的特点?(P61-P62) ①每个人的生命 。 ①每个人的生命 。 ①每个人的生命 。 3.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 的生命投入到 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4.如何理解生命是有接续的?(P62-P63) ①人的生命是 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
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①人的精神生命是 的。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
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 ; ①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
命的 。 6.如何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 和 的规律。 ①敬畏生命,就要 的生命。 ①敬畏生命,就要坚持 至上、 至上。 7.为什么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万物的生长和 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8.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 从 的生命走向 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9.怎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 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10.为什么要守护生命安全?(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① 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 一切美好的前提。 ①安全与 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珍爱我们的生命课标依据本教案依据新课标“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的要求编写。
学情分析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业已呈现出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曲折。
2、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3、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区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4、懂得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3、进一步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4、对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与学的方法教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故事讲述法、比较法、情景训练法、访谈法等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珍爱生命的实例资料,查找一些常用的求生知识,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歌颂生命的名言,并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出来。
查找一些求生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旧”闻播报】大屏幕显示关于汶川地震的图片和报道。
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缓读出:教师做引导性小结:汶川地震,举国同悲,逾8朵条鲜活的生命之花瞬间凋谢。
逝者已矣,胜者坚强。
化悲痛为力量,我们更加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屏幕显示:课题:珍爱我们的生命【讲述·聆听】播放音频材料《生命的奇迹》:下午2点半左右,生命奇迹再次上演。
在一名逃出工人带领下,一架海事救援直升机来到巴蜀电力金河电站引水遂洞工地,救出14名被困在此的受伤工人。
其中,38岁的女伤员崔昌会独自被困在临时工棚附近。
由于没有食物和水,为了不连累两名没受伤的工友,她“逼”走了他们。
此后,她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
昨晚11点,崔昌会躺在华西医院骨科病房的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
她的妹妹崔昌学说,姐姐非常虚弱,但神志清醒,反复嗫嚅着“我要活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
地震发生时,崔昌会和丈夫的弟弟李健军(音)以及另外数十名工人在位于山区的金河电站引水遂洞工地工作。
李健军说,当时,工地的3个作业面共有43名工人,其中22人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夺去了生命。
其余人员被困在不同的作业面,相互不能联系。
崔昌会当时在一个临时工棚内,被倒塌的工棚压住。
逃出工棚的5名工友将崔昌会救出,但其胳膊、腰等部位受伤。
13日,3个工友逃了出去,刘姓工友和另一名工友则留下来陪伴她。
因为余震不断,很多道路阻断,他们不可能将崔昌会背出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人都变得饥渴难耐。
“再等下去,我们都得死。
我不想拖累你们!”15日,崔昌会逼着两名工友先走,“你们先走了,还可能出去报信”。
最终,两名工友流着眼泪离开了。
工棚附近只剩下崔昌会一个人,没有粮食、没有饮水,她将工友留下的一个梨子慢慢吃掉,又抓到一些蚯蚓,摘了一些野草,强咽下肚,以此充饥。
极度干渴时,她就用找来的两张纸,蘸自己的小便,放到嘴边舔舔。
与此同时,李健军仍被困在洞内,但没有受伤。
16日,他终于从洞中爬出,立即赶到红白镇的抗震指挥部。
在李健军的指引下,直升机于昨天(21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发现了崔昌会。
经过救援人员的搜寻,被困在其他作业面的13名受伤工人也被救出。
从地震发生到获救,这些人均被困216小时。
昨天下午5点25分,崔昌会被送进成都华西医院,其他伤员则被分别送到其他医院治疗。
“我每天都去什邡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一直没有消息。
”崔昌会的父亲崔洪柯说,一连几天没有女儿的消息,家人几乎陷入绝望,“她一个女人家,肯定受了伤,在那里没有吃的,怎么能撑得下去噢”。
就在前晚,一家人还抱头痛哭。
华西医院骨科敬大夫说,崔昌会肱骨骨折、多处肋骨骨折、血气胸,有轻微的肾功能异常,严重营养不良,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目前,已对病人输血、输营养液,需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观察治疗。
探究: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废墟之下,216小时之后,崔昌会成功获救。
除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施救之外,你认为,处在危境之中,还有什么比较重要?崔昌会的奇迹给我们哪些启示?师生谈话。
(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的余地较大,教师应适时点拨,适时引导。
)教师小结: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坚强的。
崔昌会创造了生的奇迹,超越了极限。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此次汶川地震,废墟下有学生唱着歌互相鼓励获生;还有小学生获救后对救援人员说,就知道你们会来救我的-----正是凭着这种对生的执着信念,生命的奇迹一次次的被刷新!屏幕显示: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承转、过渡)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碰到许许多多威胁我们生命的因素,这些因素就像一个个青面獠牙的魔鬼,可能会让我们的生命面临艰难的抉择或是严峻的考验。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吞噬生命的魔鬼有哪些呢?学生合作学习,自由回答。
预设可能的回答,大屏幕显示:威胁生命的“魔鬼”(来自大自然方面----地震、火山、海啸、洪水、暴风雨、龙卷风等;来自人为方面----歹徒、毒品、战争、交通事故等)在现实生活中,一旦我们的生命遇到威胁时,我们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自救知识?【危情时分】求生本领大比拼-----教师:等一会,大屏幕上会有几个特殊场景出现,请各小组推选代表表演求生本领危境一、地震危境二、火灾危境三、煤气泄漏危境四、溺水学生表演。
学生简要评析表演的求生技巧是否正确。
教师适时补正。
教师小结:冬天里父亲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圃嫩绿的新芽。
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精光,光秃秃的杖子不断往地上落,一点活力也没有。
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
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论处于任何状态,决不要在事先就得出消极的结论。
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
所以我们应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承转过渡)多媒体显示关于全国哀悼日的文字、图片资料(图片为全国各地各界为死难同胞默哀的画面,略)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暂停传递。
探究:对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悼,从生命的态度角度,你们是怎么看的?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推选代表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敬畏生命;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对生命权的尊重等。
屏幕显示:二、尊重生命教师:让我们将视线投向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儿童们,他们的生命过早的陨落,他们的家人该有多么的悲痛啊!一个生命,从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而生命的逝去,又会给多少人带来巨大的悲恸啊!于是,老师要同学们说,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学生活动:画一幅网络图,即在自己人生过程中,与自己的生命、生活发生联系的人物图,说一说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于对方的意义。
(教师可以参考下图,并做补充修改。
)【关注残奥会】师生互动小平台师生谈话教师:奥运会的健儿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为祖国争得的荣誉,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但残奥会的那些健儿们呢?在一场残奥会比赛结束后,老师看到一个金牌的获得者,当记者采访他,问他希望可以得到怎么样的奖励时,他说,不要给我们特殊的待遇,请给予正常运动员的鼓励和掌声,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就是这样并不过分的要求,我们却没有做到。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生活,你们有没有遇到身有残疾的朋友?你们怎么对待他们?或者其它的人怎么对待他们?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学生回答)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都忽视了残疾人的存在。
更有很多人看不起,轻视他们,甚至为难他们。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对社会无所贡献的人。
然而,贝多芬在耳聋之后,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乐圣。
还有这些残奥会的健儿们,我想问大家,难道,他们比不上那些奥运会的健儿们更为伟大,比不上那些四肢健全,内心残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人更为的值得我们尊重吗?那我们对于这些并不完美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学生回答)屏幕显示:肯定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小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当我们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不轻言放弃;当我们自己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勇敢面对;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威胁和困境时,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生命不再完美时,依然肯定、悦纳生命;请尊重每一个生命,肯定每一个生命。
只要我们活着,拥有生命,这就是一种生命的意义所在。
大屏幕出示: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点燃火炬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侯斌1975年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市,9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左腿。
1999年他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后,调入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工作。
在第10届残奥会田径场上,他跃过1.92米的瞬间,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在悉尼和雅典残奥会上,他又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跳高金牌,让坚强不屈的人类精神传遍世界。
2008年1月24日,侯斌成为国际残奥委会推出的首位国际残奥大使。
探究:看了以上文字和图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后推选代表回答。
预设回答,学生回答可能涉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尊重生命;生命价值和意义等。
屏幕显示:三、延伸生命的价值【感动瞬间】教师设问:我们该怎样活着,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呢?出示以下资料:1、 5月13日23时50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
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
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人们搬开垮塌教学楼时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抗震小英雄林浩的图片探究:从他们身上,我们对于生命价值,有哪些感悟?教师进行启发式谈话。
小结: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别人的生命。
我们生命的存在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此。
只有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生命的价值才得以提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