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经济法绪论
经济法第一章绪论

问:(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2)县政府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违反 了经济法的什么原则?
评析: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市场主 体组织关系、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 系、社会保障关系、涉外经济关系。
(2)县政府在经济问题上搞不公平的竞争,让果 农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苹果卖给县水果公司,企图 使自己的企业独占市场,这是一种侵犯果农利益的 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基 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名义,高价出售伪冒的劣质汽车零配件,被本 田汽车有限公司发现,诉至有关部门。有关部 门责令某厂登报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处罚款。
问: 试分析本案中发生的主要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其 法律调整。
评析:
本案的主要法律关系发生在有关政府部门和江西省某 县某厂之间。这是经济法律关系,而不是民事或行政法律 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本案中有关政府部门和江西省某县某厂并不是两个 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能归纳为民事法律 关系。故他们之间产生的关系不能由民法来调整。 (2)江西省某县某厂假冒行为是经济违法行为,具体说 来其是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 规的规定,有关政府因此履行了执法职能。
2.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组织——是拥有土地、劳动者和资金,自主 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生产经 营单位
如公司、全民、集体、外资、合伙、独资企业
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公司个人。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经济法律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 的经济义务。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范围内,根 据需要,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享有的维护、获取某种 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 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大学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包括考点)

第一章经济法绪论第一节经济法简介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学学科何时产生。
西方国家经济法最早产生于德国。
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为什么在此阶段产生,背景和理由: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其自身也有缺陷,市场机制有时也会失灵。
主要表现在:1、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市场调节带有明显的滞后性。
3、市场经济带有严重的不公性。
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失灵情况,以及“看不见的手”的局限性,政府从后台走上前台,从过去不干预经济转变为积极干预经济。
不论是美国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都存在着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
政府怎样干预经济。
是采用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法律手段。
即通过宏观经济立法,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和措施,政府只是基于公权力,以社会公共管理者的名义,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
二、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过程经济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建国后我国的经济立法经历了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
(1949-1978)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时期。
(1979-1991)市场经济时期。
(1992年至今)(二)加强经济立法的意义1、加强经济立法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2、加强经济立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3、加强经济立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含义:一是制定法律规范(制定规则),使政府和市场主体有章可循。
二是执行规则、违法必究。
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第二节学习经济法有何实际意义一、掌握法律武器才能在经济活动中做到依法办事。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主要面临两个陷阱:一是违法陷阱,招来坐牢和杀身之祸。
比如:合同诈骗;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毒食品。
二是风险陷阱,签坏一个合同就可能拖垮一个企业。
经济法概论:1绪论

2021/4/16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34
“一只看不见的手” 起到了作用
2021/4/16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35
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 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 ,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 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 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 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 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 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 最大的笨蛋,那就是赢多赢少 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 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 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 蛋。
2021/4/16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36
2021/4/16
国家干预原则
人们对于要求政 府承担起管理社会 经济的责任。
例如:政府要解决 人权问题、失业问 题、环保问题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37
(三)社会本位原则(公共利益原则) the common welfare or public
good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27
经济责任
2007年内中国将淘汰 584家高污染企业
2021/4/16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28
经济效益
2021/4/16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返回
29
(二)适度干预原则
两方面内容: (1)在国家干预下,任何自由的经济行为都 将受到法律的限制。 (2)特别强调干预的有限性(表现为对干预 前提、限度和范围的限制)
契约限制
限制经济主体的 意思表示
经济法第一章PPT课件

理办法》
22
三、经济法的地位
(一)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三)经济法是一个具有较严密体系的
法律部门
23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经过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法律 主体之间具有权利和义务性质的社会关系。
导关系。 C.企业厂长与企业职工再生产经营管理活
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D.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税收征纳
关系。
43
3.下列关于经济职权的表述中,( )是正确 的。
A.经济职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B.经济职权具有隶属性 C.经济职权是可以随意转让、放弃和抛弃
的 D.经济职权是一切经济主体享有的权利
15
二、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概念的提出
1.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 义者摩莱里(Morelly)在其1755年所著
《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来的。
2.1842年法国另一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 (Dezamy)在其所著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 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
16
3.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后的德国,当时德国颁布了一系列国 家干预经济的法规,有的直接以经济法命 名,如1919年颁布的《煤炭经济法》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主体参加经 济管理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由经济法加以 确认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4
其含义包括: (1)发生于经济法主体之间; (2)以确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3)以经济法的存在为前提; (4)是经过经济法调整之后形成的社会
关系。
25
经济法第一章+绪论

❖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 4)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此类为个人主体,他们 在通常情况下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但当他们参与经济法律关 系,同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发生经济权利和义务关 系时,就成为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如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发生承包关系、公民向税务机关纳税等。
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商品
房合同而形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即该法律关系的客体
并不是承建的商品房,而是承建商品房的行为。因此选项B表述
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选项C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选项D是法律
关系的内容。
15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指的是当事人之间在经济 活动中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 义务关系。
D.战争 ❖ 【答案】AC ❖ 【解析】 ❖ 根据规定,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和非物质
财富。选项A属于经济行为;选项C属于非物质财富。选项 B和选项D属于经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5
❖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
应当承担的经济义务。在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 利义务各不相同。
22
❖ 2.经济行为 ❖ 经济法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 1)经济管理行为 ❖ 这主要是指经济法主体行使经济职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范围是
与国际机关所担负的经济职能相适应的,如计划行为、审计行为、 物价管理行为、金融管理行为、税收征管行为等。 ❖ 2)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 这是经济法主体的一方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设备为对方完成一 定的工作任务,而对方根据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支付一定报酬 的行为,如勘察设计行为、建筑安装行为、加工承揽行为等。 ❖ 3)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 这是指为对方提供一定劳务或服务以满足对方的需求,而由对方 支付一定酬金的行为,如提供货物运输行为、仓储保管服务等。23
《经济法绪论》PPT课件_OK

•
• 经济法概论
•
1
• (一)经济法基础理论 • (二)部门法
消法、证券法等 • (三)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 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法、价格法、财政预算法、
金融法、税法等 • (四)社会保障关系
15
经济法律关系
•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指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 管理、监督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权利义务内容的经济关系。
包括四个特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倾
销》等等。
11
经济法
市场管理法 经济组织法 (反不正当竞 (企业、公司、 争、消法、产 破产法等) 品质量法、
证券法等)
宏观调控法 (价格、财政 税收、金融、 会计审计法
等)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法律制度等12 )
三、经济法的概念
25
22:17
25
(三)法律事实
1.概念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确认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 更、终止的客观现象,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种。
2.种类
(1)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 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客观现象。
(2)行为,是指指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人的有意识的主观
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极为准确的描述。
4
二、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经济法绪论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 •
2、主体分类 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主体两大类,其中市 场主体又有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及有 关人员、公民个人。
(1)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2)法人 概念:有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依法独享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成立条件: * 依法成立(条件符合、程序符合) * 有必要财产和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场所和组织机构 *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法律关系: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
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社会关系
法律调整
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民法调整——民事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经济法调整——经济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行政法调整——行政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刑法调整——刑事法律关系 ………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 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组织、管理和 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国家对市场主体的活动进行组织、 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 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所发 生的经济关系)
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二)经济法的概念
• 教材的定义: • 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 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1)以调整对象(国家需要干预的特定经济关系)作为 经济法定义的基本依据。 • (2)经济法是用来调整经济关系的,但并不是全部的经 济关系,而是具有特定意义和特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注:我国在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前一度存在“大经济 法”观点,即认为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全部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法 第一章 绪论

国际经济法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阶段的国际经济法主要是调整私人与私人之间超越一国国界的经济(贸易)关系,其所直接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私人而不是国家。
[单选题] *A.萌芽(正确答案)B.发展C.变革D.转折、更新2、多边国际专向商品协定最早出现于 [单选题] *A.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B.19世纪初至9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D.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确答案)3、《华沙——牛津规则》所规范的是 [单选题] *A.商业跟单信用证B.见索即付保函C.CIF贸易术语(正确答案)D.海上救助合同4、成为奥地利、日本以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商事立法蓝本的是 [单选题] *A.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B.1900年的《德国商法典》(正确答案)C.1911年的《瑞士民法大典》D.1838年的《荷兰商法》5、英国自后陆续制定了涉及各种专项问题的单项商事法规,使商事法规逐渐成文化。
[单选题] *A.1880年B.1882年(正确答案)C.1888年D.1896年6、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从而使美元在世界金融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长达27年。
[单选题]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正确答案)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全球贸易优惠制协定》7、《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机构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政府间组织,它采用的是 [单选题] *A.“一国一票”的平权原则B.“特别表决制”C.“加权表决制”(正确答案)D.“集团表决制”8、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下,联合国大会于1960年底通过了(),庄严宣布“必须迅速和无条件的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单选题]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B.《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C、《关于自然源永久主权的宣言》D、《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正确答案)9、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下列决议中,虽然在整体上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法理依据,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被塞进了维护西方殖民主义者既得利益的若干条款的决议是 [单选题] *A、《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正确答案)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D、《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0、,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单选题] *A、1964年B、1969年C、1971年(正确答案)D、1974年11、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北分歧的焦点日益明显的集中于整个国际经济结构应否实行根本变革,其核心内容在于 [单选题] *A、世界财富如何实行国际分配B、世界财富如何实行国际再分配(正确答案)C、国际生产分工体制的改革D、国际产品交换体制的改革12、1974年,以“原料和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单选题]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正确答案)B、《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C、《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D、《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13、等国际组织机构的成立,被认为是国际商事法规已经形成能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标志 [单选题]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石油输出国组织D、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正确答案)14、纯粹由众多发展中国家参加缔结的第一个准世界性多边贸易协定是 [单选题] *A、《洛美协定》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C、《全球贸易优惠制协定》(正确答案)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15、根据1993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发展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单选题] *A、欧洲联盟(正确答案)B、安第斯条约组织C、石油输出国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16、世贸组织及其法制的发展历程中,1986年——1994年乌拉圭回合艰难谈判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世界财富的国际再分配,特别是南北两大类国家经济上的利害得失,很难道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与平衡(正确答案)B、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的存在C、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不公 HYPERLINK "" 我自考整理D、南北两大类国家政治上的利害得失,很难道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与平衡17、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单选题] *A、国际私法关系B、国际公法关系C、国际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国际商事关系18、,国际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法绪论 1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不依赖、不从属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自主权利是( )。
A.所有权
B.
C.经营管理权
D.专利权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
A.经济管理行为
B.
C.战争
D.
3.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的制裁形式是( )。
A.罚款
B.
C.罚金
D.责令停
4.对于摩莱里提出“经济法”一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于1755年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了《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的
B.他在书中运用了以唯理论为基础的自然法思想
C.摩莱里给经济法下定了一个确切的定义
D.他在书中设计了一种符合“自然”和“理性”的制度以及保证这种制度得以实现的“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
5.经济法的体系是指()。
A.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B.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一致、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C.由各个经济法部门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经济法系统
D.由经济法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一个统一的部门法体系
6.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权利的是( )。
A.经济行为
B.智力成果
C.经济职权
D.经济关系
7.经济法主体必须具有经济活动的法定资格,即必须具备经济法上的权力能力和( )。
A.责任关系
B.
C.行为能力
D.行为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我国经济法的构成,对经济法律关系进行基本的分类,其类别有()。
A、经济组织法律关系
B、经济活动法律关系
C、经济监督法律关系
D、经济监督关系
E、市场管理法律关系。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有( )。
A.经济管理行为
B.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C.不当得利行为
D.偷漏税行为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的有( )。
A.主体
B.
C.对象
D.内容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国家机关
B.
C.公民
D.个体工商户
5.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主体
C.权利义务关系
D.法律事实
6.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有( )。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 2 .
A.设立公司
B.
C.地震
D.偷漏税行为
7.下列项目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智力成果
B.物
C.法人财产权
D.地震
8.法律事实包括( )。
A.合法行为
B.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三、判断题
1.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
2.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
3.自然人作为经济法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
4.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经济法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 )
5.权利能力是指经济法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能
力。
( ) 6.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均应由所有权人自行行使,不得与其
分离。
( )
7.违法行为也可引起相应的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 )
8.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其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 )
9.对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可同时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 10.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将丧失实体权利。
( )
四、名词解释
1.经济法
2.经济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4.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5.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6.经济法律事实
7.法人
8.权利能力
9.经济权利
10.经济义务
11.经济法律关系
12.经济法主体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4.物
15.法律事实
五、问答题
1.简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章经济法绪论 3 .
2.举例说明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3.简述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关系。
4.什么是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有何区别?
5.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条件。
6.简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