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流特性与河道演变 2014版

合集下载

河道整治复习

河道整治复习

第一章1.河道演变系:指河道在自然情况下或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时所发生的冲淤变化。

2.河道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整治建筑物或采用其他整治手段对于不利的河道演变进行控制。

3.河道整治工程措施分为三大类:修筑整治建筑物;疏浚或爆破;生物措施。

4.河道整治建筑物:亦称河工建筑物:为了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及河道冲刷淤积部位,达到满足各项河道整治任务而修建的建筑物。

5.河道整治生活需求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追求生活必需品的阶段。

第二阶段: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级豪华的阶段。

第三阶段:期望生活舒适愉快的阶段。

6.河道整治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依附自然被动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发展生产与河争地阶段。

第三阶段:防洪排污经济治河阶段。

第四阶段:修景与生态和谐治理阶段。

7.传统河道整治弊端:(1)防洪能力下降(2)基流减少(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4)水质污染严重(5)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6)堤防功能单一。

8.河道功能的扩展:(1)景观功能(2)休闲、娱乐功能(3)生态功能(4)辅线交通9.现代河道整治:(1)总体规划(2)多形态的河流(3)河流断面多样化(4)护岸形式(5)堤防建设(6)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河流10.河道整治的任务:(1)以防洪为目的的河道整治,主要是调整不利河势、稳定主流,以利于防洪工程的安全,防止堤防冲决造成的洪水泛滥。

(2)以航运为目的的河道整治,主要是使河道达到规定的航道尺度,具有合适的流速,不发生碍航的流态。

(3)以引水为目的的河道整治,主要是保证引水口处的河势稳定。

(4)以桥渡整治为目的的河道整治,是使桥梁上下游的水流能平顺衔接,不至于桥墩处集中冲刷而危及桥梁安全。

(5)以浮运竹木为目的的河道整治,主要是增加水深和流速,以迅速地运送竹木。

(6)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河道整治,主要是采取生物措施固滩护岸,以保障河道两侧农田的安全生产。

(7)以景观为目的:休闲、娱乐、亲水、治污。

河流概论

河流概论

第一章河流、水系与流域第一节河流河流是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是河槽与水流(挟沙水流)的总称。

我国的河流有江、河、水、川、溪等称谓,如长江、黄河、汉水、四川大金川、湖北香溪等等。

雨水降落地面以后,在重力作用下自高处向低处流动,侵蚀地表,形成沟壑,进而发展为小溪,小溪汇集成小河,若干小河又汇合成为大的江河,最后流入海洋或内陆湖泊。

河水流经的谷地称河谷,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称为河床。

河水在汇流而下的过程中,不断切割、拓展河槽,使河槽断面沿程扩大,以致河流尺度及其泄流能力愈往下游愈大。

河流对人类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人类通过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条件,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河流也不时逞凶作恶、危害人类,如有时河水泛滥、决口成灾,有时淤滩碍航、隔断交通,严重时甚至出现断流,威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

人类面对自然界的河流,一方面要研究河流的特性与规律,发挥河流的服务功能,设法让河流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也要顺其河性,注意善待河流,与河为友,与河长期和谐共存。

一、河流的分类河流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河流的归宿不同,可分为外流河和内陆河(或内流河)两大类。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内陆河则注入封闭的湖沼或消失于沙漠而不与海洋相沟通。

按河流所在地理位置,我国的河流有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之分。

一般来说,南方河流水量丰沛,四季常流水;而北方河流,则水量相对贫乏,年际间、季际间水量相差悬殊,有些河流在每年的枯水季节可能断流,而成为季节性河流。

按河水含沙量大小,可分为少沙河流与多沙河流。

少沙河流河水“清澈”,每立方米水中的泥沙含量常在几公斤甚至不足1公斤;而多沙河流,每立方米水中的泥沙含量常在几十公斤、几百公斤甚至千余公斤。

按河流是否受到人为干扰,可分为天然河流和非天然河流。

天然河流纯属自然状态,其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完全处于自由发展之中;而非天然河流或称半天然河流,其形态和演变受限于人工干扰或约束,如在河道中修建的丁坝、矶头、护岸工程、港口码头、桥梁、取水口和人工裁弯等。

《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学》
《河流动⼒学》课程教学⼤纲
课程编号:030054 学分:2 总学时:34
⼤纲执笔⼈:刘曙光⼤纲审核⼈:匡翠萍
⼀、课程性质与⽬的
《河流动⼒学》是港⼝航道与海岸⼯程专业本科⽣的必选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了解和掌握冲积河流在⾃然状态以下及受⼈⼯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为学习港⼝及航道⼯程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包括泥沙特性、推移质运动悬移质运动和异重
流。

2、熟练掌握河床演变特性,包括局部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潮汐河⼝的河床演变
3、熟练掌握河床演变及河床变形计算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章、泥沙特性
第⼆章、推移质运动
第三章、悬移质运动
第四章、异重流
第五章、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第六章、潮汐河⼝的⽔流泥沙特点及河床演变
第七章、河床演变分析与河床变形计算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五、前修课程要求
⽔⼒学、流体⼒学、⼟⼒学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河流动⼒学》,王昌杰主编,⼈民交通出版社,2001
2、《河流动⼒学基础》,王兴奎等编著,⾼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泥沙输运理论与实践》,杨志达著,中国⽔利⽔电出版社,2002
4、《泥沙运动⼒学》,钱宁、万兆惠著,科学出版社,1983
5、《河床演变学》,钱宁、张仁、周志德著,科学出版社,1987。

[讲义]河道演变基本原理知识精讲讲义(河流动力学)

[讲义]河道演变基本原理知识精讲讲义(河流动力学)
三、河相关系分类 3、沿程与断面河相关系的内在联系 同一条河流上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断面河相关系中包含了不同重现率的流
量所对应的B、h、U数值,已知一条河流上 各测站的断面河相关系,就可得到该河流上 不同频率的流量所对应的沿程河相关系。
§6-3 河相关系
四、河相关系的理论推导方法
河床的调整变化必须遵守水流和泥沙运
§6-2 造床流量
2、采用某一频率或重现期的流量作为造床 流量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好; 缺点:对各种不同的重现率,注意重现 期的具体计算方法。
§6-2 造床流量
3、有效输沙流量法 根据不同粒径泥沙的造床作用确定造床
流量。在河道的动态演变过程中,河床冲淤 和河道摆动都与泥沙输运相关,输沙量最大 的这级流量造床作用最显著,故把它作为造 床流量。
人为调节作用强烈的河流。故治河工程上常 用的设计流量往往不等同于造床流量。
2、意义 是河道演变中最重要的自变量,决定了
河流的平均形态,常用它设计河流的断面、 平面形态。
§6-2 造床流量
二、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 1、平滩流量法 平滩水位——在滩槽分明的河道里,主
槽充满后与新生河漫滩表面齐平的水位。 平滩流量标志了来水来沙的动力作用从
§6-1 基本概述
二、研究对象 1、广义(地史、地貌学) ① 时间:河道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② 空间:河道流经的河谷各部分。 2、狭义:近代的、河道本身的变化。
说明: 河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输沙不 平衡。由它产生的河床变形是朝着使变形停 止的方向发展的,这归因于河床与水流的 “自动调整作用”。
或同一条河流上、下游之间,由于水流、泥 沙和边界条件不同引起的河床形态变化。研 究河槽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完整word)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完整word)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河流无时不刻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在河道上修建各类工程之后,受到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人为加剧。

由于山区河流的发展演变过程十分缓慢,因此,通常所说的河流演变,一般系指近代冲积性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河流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

水流与河床,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反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特性。

由因生果,倒果为因,循环往复,变化无穷,这就是河床演变.水流与河床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泥沙运动。

泥沙有时因水流运动强度减弱而为河床的组成部分,有时又因水流运动强度的增强而成为水流的组成部分。

换句话说,河床的淤积抬高或冲刷降低,是通过泥沙运动来达到和体现的。

因此,研究河床演变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关于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

一、河床演变分类天然河流中,河床演变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

根据河床演变的某些特征,可将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现象分为以下几类:(1)按河床演变的时间特征,可分为长期变形和短期变形。

如由河底沙波运动引起的河床变形历时不过数小时以至数天;蛇曲状的弯曲河流,经裁直之后再度向弯曲发展,历时可能长达数十年、百年之久。

(2)按河床演变的空间特征,可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

整体变形一般系指大范围的变形,如黄河下游的河床抬升遍及几百km的河床;而局部变形则一般指发生在范围不大的区域内的变形,如浅滩河段的汛期淤积,丁坝坝头的局部冲刷等。

(3)按河床演变形式特征,可分为纵向变形、横向变形与平面变形.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坝上游的沿程淤积和坝下游的沿程冲刷;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发生的变形,如弯道的凹岸冲刷与凸岸淤积;平面变形是指从空中俯瞰河道发生的平面变化,如蜿蜒型河段的河弯在平面上的缓慢向下游蠕动。

(4)按河床演变的方向性特征,可分为单向变形和复归性变形。

河道在较长时期内沿着某一方向发生的变化如单向冲刷或淤积称为单向变形,如修建水库后较长时期内的库区淤积以及下游河道的沿程冲刷;而河道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现象则称为复归性变形,如过渡段浅滩的汛期淤积、汛后冲刷,分汊河段的主汊发展、支汊衰退的周期性变化等.(5)按河床演变是否受人类活动干扰,可分为自然变形和受人为干扰变形.近代冲积河流的河床演变,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自然变形几乎是不存在的。

河床演变学-第二章资料

河床演变学-第二章资料
6.346 h R
近底环流强度大于近 水面,因此底部环流对 泥沙的作用要强于表层 环流。
近底环流旋度强于表 层,更甚于环流强度。
一、悬移质横向输沙
弯道环流
横向输沙不平衡
一、悬移质横向输沙 凹岸冲刷 凸岸淤积
凹岸深槽 凸岸浅滩
弯道环流作用
二、悬移质粒径及含沙量分布
垂线各点环流旋 度不同,
中间某点Uy=0,
二、 弯道环流
取一微小六面体dxdydz来观察, 外力有:
压力 P1 Pydxdz
P2

(Py

Py y
dy)dxdz
摩阻力 F1 ydxdy
F2

( y

y
z
dz)dxdy
离心力
F ma dxdydz Ux2
R
横向动力平衡方程为
P1 P2 F1 F2 F 0
一、形态要素
河道具有一 定曲率部分
弯曲性河流由一系列弯道和与之相联结的直段所组成。
连接上、下
两弯道段的 直线部分
一、形态要素 曲率半径(R)-弯道中心线的半径 弯道中心角()-弯道段自进口至出口所包含的中心角 河宽(B)-过渡段断面水面宽度 摆幅-上、下反向外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弯距(或河弯跨度)Lm-相邻同侧弯道顶点间的距离 曲折率,-上下两过渡段中点间河道中心线长度L与直线距离l之比
二、悬移质粒径及含沙量分布
自凹岸向凸岸, H max Vmax Smax dmax 排序,
弯曲河流所特有的分布规律为:
H max 流速为什么不是最大?
三、水流挟沙力
V3 gHw
洪水期水流挟沙力大于枯水期 洪水期,弯顶附近水流挟沙力比其他部位尤其比过渡 段大,枯水期,过渡段水流挟沙力最大,弯顶最小 弯道挟沙力大于直道

2014年《河流动力学》复习题

2014年《河流动力学》复习题

《河流动力学》复习题一、课件中讲述的名词顶冲点,含沙量,粒径,中值粒径,泥沙干容重,泥沙水下休止角,体积含沙量,,沉速,絮凝现象,比表面积,悬移质,推移质,床沙,高含沙水流,异重流,泥沙起动,起动条件,起动流速,起动拖曳力,粘结力,床面层,shields数,接触质、跃移质,沙波,沙粒阻力,沙波阻力,动床阻力,泥沙起动标准,止动流速,扬动流速,推移质输沙率,推移质单宽输沙率,紊动扩散作用,床沙质,冲泻质,水流挟沙力,饱和输沙,超饱和输沙,次饱和输沙,非饱和输沙,不平衡输沙,平衡输沙,悬浮指标,河床演变,单向变形,复归性变形,河床的自动调整作用,泥沙成型堆积体,河道节点,副流,侵蚀基点,河相关系,造床流量,平滩水位,环流强度,环流旋度,环流相对强度,水流动力轴线,河势,自然裁弯,撇弯,切滩,江心洲,耦合解、非耦合解,正态模型、变态模型,变率,相似理论基本原理,相似转换。

二、课后思考题1、如何分析粒配曲线上沙样组成的相对均匀程度?2、水利工程中一般把泥沙分为哪几类?3、泥沙粒径有几种测量方法,各适用于哪种情况?4、何谓泥沙干密度?干密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是如何影响干密度大小的?5、何谓泥沙水下休止角?其影响因素如何?6、有一卵石,d=0.1m,从水深h=10m的水面抛入水中,水的流速U=1m/s,若不考虑动水流动的影响,求卵石沉到河底的水平距离?7、什么是泥沙的沉速?球体沉速与等容泥沙的沉速是否相同?为什么?8、试比较岗恰洛夫、沙玉清、张瑞瑾的泥沙沉速公式,说明在层流、紊流、过渡区中泥沙沉速的计算公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别层流、紊流、过渡区这三种绕流状态?9、张瑞瑾、唐存本、窦国仁关于粘结力形成的观点如何?张瑞瑾认为粘结力和哪些因素有关?10、怎样表示泥沙的起动条件?实验室如何定性判别床面泥沙是否起动?11、简要叙述张瑞瑾起动流速公式推导思路(步骤)。

12、某河道型水库长20Km,河床坡降0.0001,当入库流量为1000m3/s时,全库区平均河宽=3mm。

河道演变规律

河道演变规律

河道演变规律河流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摘要:我国河流分布广泛,与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河道演变是河流动力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相关研究对于整治河道,航运,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河道演变基本概念入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各种不同天然河道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对河道整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河道演变;关键因素;演变规律引言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治河工程或其他工程后,受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更为显著。

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要有成效地兴利除弊,必须采取整治措施。

要有效地整治河流,必须充分认识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各类河床特殊的演变规律。

1.河道演变的基本概念河道演变系指在自然情况下或者在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河床影响水流结构,水流促使河床变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常处于运动和发展的状态之中。

水流和床沙的相互作用是以泥沙运动为纽带的。

在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淤积使河床升高;在另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冲刷,使河床降低。

因此,河道演变的规律是以泥沙运动的规律为基础的。

但是,自然河道的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往往不能直接从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得到充分解释。

因此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对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进行探讨,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河道演变的预测问题。

河道演变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方面在时间应包括河道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空间上应包括河道所流经的河谷的各个部分;而狭义的方面只限于近代的、河道本身的变化。

河道演变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是输沙的不平衡造成的河床变形长期积累的结果。

所谓的输沙平衡是对时间或空间的平均情况而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的的输沙平衡,也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输沙平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河床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2.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影响河道演变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但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气象、地质、地理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η= V1/ V2
式中: V1——一个潮周期内的径流量; V2——涨潮潮量; 根据经验:η≥0.7为弱混合型;η=0.2~0.5为缓混合型;η≤0.1为强混合型 。
3.盐水楔异重流对河口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
a) 涨潮流; b) 落潮流; c) 交叉流
流速过程线与流程
有密度梯度影响的优势流曲线
三、河口区泥沙运动特点

2. 河谷、河床
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 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 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 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从河流长度方向看,上游河谷狭窄 多跌水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 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 河谷断面形态分类: 峡谷、宽谷、阶地谷 河漫滩——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 河床——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3. 河型划分 流经冲积平原的河流,按其河床平面外形可分为四类: 顺直型河段 弯曲性河段 分汊性河段 游荡性河段 (边滩平移型) (蜿蜒型) (交替消长型) (游荡型)
平原河流典型河道断面图 a) 顺直型河段; b) 弯曲型河段; c) 分汊型河段; d) 游荡型河段
二、河道演变
1 顺直型河道
颗粒大小;絮凝作用;絮散作用; 海洋生物 的粘性作用 1.泥沙来源 2.泥沙的絮凝及絮散作用 3.河口悬移质泥沙运动 4.河口浮泥运动

四、河口拦门沙
定义:拦门沙---由于河水和潮水的相互顶托 作用,造成一个滞洪滞沙的消能环境,致使 大量泥沙落淤,堵塞河口,在口门附近形成 隆起的沙体。 拦门沙与沙坎;放宽率,来沙主要方向,径 流和潮流的强弱比

二、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比较
根据河流流经的地形不同,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两大类型。
山区河流
平原河流
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和气象条件 的不同,其形成过程显然不同,一般特性及演变规律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山区河流 横断面 纵断面 河床形态 河床地质 水流,水位 径流系数 汇流时间 平面特征 演变 呈“V” 或“U”字形 陡峭,纵比降>1% 狭窄 卵石、块石,推移质多 湍急、流速大,水位暴 涨暴落 大 短 急、弯,卡口多 河床以下切为主,平面 上侧向变形不大 平原河流 抛物线,w形,不对称三角形 ,散乱形 比降平缓 较宽 细颗粒泥沙组成(冲积平原) ,悬移质多 流速平缓,水位变化平缓 小 长 蜿蜒曲折 侧向变形为主
港口工程 韩理安 郭子坚 港口规划与布置(英文版) 陈一梅 工程水文学 河流动力学 海洋动力学 邱大洪 人民交通出版社 王昌杰 人民交通出版社 任安福 大连海事大学
第 二 章 参 考 书
4
三、教学方法

指导原则:
工科性、知识性、综合性、趣味性

学习时数
课堂教学:课外复习 至少 1流水位过程线
平原河流水位过程线
平原河流河床形态
1、2、3 洪水、中水、枯水位;4谷坡;5谷坡脚;6河漫滩; 7滩唇;8边滩;9堤防;10冲积层;11原生基岩
河弯段与直线段河流断面示意图
马鞍山江心洲汊道
2.河道变形分类
第三节、平原河流的河道演变
一、河道演变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1.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平原河道的演变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水流、泥沙、河床相 互作用的结果,实质上是因为输沙平衡 受到破坏所致。 来沙量与挟沙能力 是否相适应?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第四节、浅滩及其演变规律
1 定义:
2 组成:
深槽 边滩 尖潭 倒套(沱口) 鞍凹 沙梗
3 浅滩分类:
A)正常浅滩;B)交错浅滩;C)复式浅滩;D)散乱浅滩
4 浅滩的成因:
1)流速的减小将使水流输沙能力降低 2)环流是形成泥沙成型堆积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3)洪枯水流流向的不一致也是形成浅滩的原因之一 4)上游来沙过多,河段水流输沙能力不足
二、相关资源
教材及参考书
指定 港航工程与规划 教材 港口航道工程导论 航道工程学 主要 港口工程(上、下册) 参考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教材 港口水工建筑物 港口规划与布置 王 晓主编 李炎保 程昌华 交通大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纵向输沙的不平衡
— —
来沙量因时变化和沿程变化 河流比降与河床宽度的沿程变化 地壳的上升或下降,海面高程的变化 拦河坝和护岸的兴建等 环流
横向输沙不平衡
2.河道变形分类
1) 河床变形,就其演变方向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第二类 纵向变性 横向变性
2) 河床变形,就其演变时间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在较长时期内的单向变形 (黄河出孟津段) 第二类是在较短时期内的周期性往复变形 (浅滩的周期性冲刷与淤积)
积极互动,鼓励提问和讨论; 设置工程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外答疑,及时消化每周内容。
2014/6/15
5
四、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包括: (1)上课出勤、听讲、回答问题情况; (2)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题灵活,重在 理解与掌握; 成绩比例:以考试为主,适当兼顾平时; 要求: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消化, 及时完成作业,复习准备充分。 考试:杜绝作弊
河床在枯水、中水、和洪水时期被水流所占据 的部分分别称为枯水、中水和洪水河床。
3. 河流的分段
河流沿河长按不同,其自然特征可划分为:河源、上 游、中游、下游、河口
例如: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 自宜宾至湖北宜昌称上游 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 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
例: 长江口
河口平面图
河口纵向断面图
3 三角港河口
水流:潮流量大(放宽率大),有涌潮出现 泥沙:流域来沙少,泥沙大都来源于口外 演变:在口门内形成沙坎;河槽不稳定,纵向冲淤幅度大, 河宽水浅,主槽摆动频繁,呈游荡型
例:钱塘江
浅滩复归性变形过程
5 浅滩的演变:
1.浅滩的复归性变形特点 2.浅滩“洪淤枯冲”的特点 3.浅滩鞍凹平面位置的周期 性变化 4.浅滩突发性的变化
不同水位纵向流速沿程变化
第五节:河口
入海河口、入湖河口、支流河口 一、入海河口分类 1 按照平面形态分:三角港河口、三角洲河口 2 按动力特征分类:强潮海相河口、弱潮陆相河口、湖源海 相河口、陆海双相河口
①环流强弱
②河床形态:转弯半径。 ③水流流速变化
流速分布图
畅流期河流等流速图
a) 流速沿水深分布图; b) 流速沿河宽分布图 (直段 ); c) 流速沿河宽分布图(弯顶点处)
河流流速分布规律



(1)受河周界摩擦力影响,流速自水面向河底逐渐减少, 流速自河中向河岸逐渐减少; (2)沿铅垂线上的流速分布,最大流速有时在水面,有时 在水面下0.2-0.3m水深处; (3)横断面最大流速一般在最大水深处的水面附近; (4)在顺直河段,流速沿宽度分布呈现中央处最大,靠岸 处流速接近于零,弯曲河段处最大流速偏于凹岸。

二、入海河口的水流特点


径流:洪枯水 潮汐潮流:单向水流---双向水流 盐水楔异重流

潮汐与潮流定义、潮型 潮波曲线及其传播

感潮河段,潮区界,潮流界,口门附近,流速分布图, 双向/单向水流
三、盐水楔异重流
1 形态
2 咸淡水混合类型及产生盐水楔异重流条件 弱混合型/缓混合型/强混合型

五、入海河口演变特点
三角洲河口的主要特点
1 分汊式河口
水流:径流,潮流量总体均不大(渤海湾) 泥沙:流域来沙巨大;沙体发育不高,河口附近大量分汊 演变特点:河床淤积---三角洲延伸---河槽摆动 例:黄河:年输沙量: 12亿吨,年陆域延伸1.8公里
例:黄河
2 多岛式河口 特点:
水流:潮流、径流强度相当 泥沙:流域来沙较大,双向来沙;沙体发育较高 演变:河床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多岛,三角洲延伸
2 弯曲型河道
弯曲型河道形成的横向环流 弯曲型河道形成的螺旋水流
流速情况: 各断面流速分布(平面及沿水深 ); 横向比降,横向环流 泥沙情况: 凹冲凸淤 河床演变: 演变:微弯—河环—自然裁弯(弯顶点下移) 河环对航运的影响:?
3 分汊型河道
平面图(主汊支汊,分流点汇 流点,分流区汇流区,江心 洲,汊道长) 特点:分流比,分沙比,流速 分布图 汇流区螺旋流,其余区 域根据河段弯曲程度产生横 向环流进行判断 冲淤部位:由水流判断演变: 交替变化(由汊道入口段边 界形态判断) 演变特点:交替变化(随汊道 入口段及汊道形态变化而定)
汇 流 区 水 流 泥 沙 运 动
分汊河段的类型 a)顺直分汊;b)弯曲分汊;c)弓形分汊:d)复杂分汊
4 游荡型型河道
黄河花园口游荡性河段
特点:水流湍急、河身宽浅、汊道交错、沙滩星罗棋布、河床变 化迅速、主流摇摆不定 河岸的冲刷和淤积极为迅速,无规律可寻 黄河自河南境内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型河道
起动流速:泥沙颗粒从静止状态转为运动状态的临界水流平均流速。 止动流速:泥沙颗粒从运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的临界水流平均流速。
水流动力轴线 —— 水流动力轴线又称主流线,为河道中沿流
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所在位置的连线
不同水位下的水流动力轴线
河流比降 i(横比降,纵比降)(也叫坡降)
纵比降
横比降
纵比降的影响因素: ①地质条件:河床土质硬,能抵抗水流冲刷,比降较大;河床土质松软,则比降较 小。? ②河床形态:河床放宽,比降减小。例:峡谷比降大,出了峡谷比降突然减小。 ③水位升降变化 ? ④潮汐的影响 ? 横比降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