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1)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意在喻,借代是意在代。
用借来的事物表现本体的时候是借喻,没有本体而作代称的是借代。
喻和代是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所在。
扩展资料
王安石《木末》诗中有两句说:“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意思是“缲成白雪一样的丝,桑叶又绿了;割完了黄云一样的麦子,稻苗正是青青的时候。
”诗中的“白雪”和“黄云”作为喻体单独出现,在后面隐有“白丝”和“麦子”的本体;“雪”和“云”不是“丝”和“麦”的特色,因此是借喻而不是借代。
而成语“青黄不接”中的“青”和“黄”是未成熟和已成熟庄稼的特色,它们的后面没有隐去本体,只是用“青”代替未成熟的庄稼,用“黄”代替成熟的庄稼,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如何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在历年来的教招考试当中,都少不了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诗歌鉴赏当中,所占分值并不多,但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却是一名语文老师必备的技能,而且只要熟练掌握,这部分一般是不会失分的。
大家对修辞手法比较熟悉,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但是在笔试中往往不会单出特别简单的,而是将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放在一起。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区别易混淆的修辞手法的方法。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有相似之处,因为二者都是甲事物比乙事物。
但它们有根本上的不同,也就是结构上的不同。
比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不论何种情况,喻体一定出现,如“露似珍珠月似弓”“眼前的晚霞成了一幅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句子中的都有喻体出现;比拟有本体,拟体和比拟词语,不论何种比拟,拟体绝对不出现,如“树枝笑弯了腰”“他脾气很大,你多说一句他就会爆炸”,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树枝像人一样笑弯了腰,他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但是拟体“人”和“炸弹”都没出现,这就是比拟。
看一个例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将白雪拟人化,却没有写白雪向人一样,因此用的是比拟的修辞。
在答题中,如果选项的叙述是直接把物当做人来写的,如“小鸟唱歌、大树欢笑、春风温柔等”,就可以判断它是比拟中的拟人。
二、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和比喻有相似之处,都有代替性。
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代体代替本体。
但二者有很大不同:(1)在形式上,借代是“以乙代甲”,借喻是“以乙喻甲”。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可以改为“我们之间的隔阂就想一层厚障壁”;借代则不行如“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能改为“不能拿群众像一针一线的东西”。
(2)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如“中秋的月亮像圆盘”,“月亮”和“圆盘”都是圆的,有相似性;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内部或外部的紧密联系,即相关性,如“臣本布衣,恭耕于南阳”,“布衣”是普通百姓身上穿的,此处是相关性的体现。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在高二语文学习中,借喻和隐喻是的区分是个难题,然而,只要用心归纳、总结和记忆,难题便迎刃而解。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借代和借喻的概念•借代:以某一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事物,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
•借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借代的例子1.王者之师:代指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
借代中的“王者”暗示力量强大,代表了最高水平。
2.黄金:用黄金代指财富、贵重的物品。
因黄金本身价格高昂,代表了财富价值较高的特征。
3.墨水:代指文化、智慧、学问。
由于书写需要墨水,因此墨水暗示了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1.他是一只雄鹰:比喻某人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中的“雄鹰”暗示了勇敢、自信等特征。
2.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比喻某人美丽、纯洁的形象或人格特质。
借喻中的“花朵”暗示了美丽、纯洁等特征。
3.你是我的阳光:比喻某人带给自己快乐、温暖的感受。
借喻中的“阳光”暗示了快乐、温暖等特征。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借代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而借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暗示另一事物。
•隐喻含义不同:借代主要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而借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语义上的差别:借代更直接,符合句子的表面含义;借喻则更加隐晦,需要读者通过比喻的意象来理解隐喻的意义。
通过对借代和借喻的概念、例子及区别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借代的例子解析1.王者之师:通过将军队比喻为王者,把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相对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军队的优秀之处。
2.黄金:把财富、贵重的物品用黄金来代指,是基于黄金本身具有稀有、珍贵的特性,传达财富价值高的含义。
3.墨水:将文化、智慧、学问用墨水来借代。
这是因为墨水是书写的必需品,所以借代墨水可以暗示知识、学问的积累,以及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解析1.他是一只雄鹰:通过将某人比喻为雄鹰,暗示他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pptx2007
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 相同点 不出现。
不同点 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体
帆船
关系
整体——局部
借体
孤帆
相关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 都是红灯绿酒。
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 1、举酒欲饮无管弦。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 8、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
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还原: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像繁耳。
(3)过尽千帆皆不是.
1、门前冷落鞍马稀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南国烽烟正十年。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
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
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
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
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
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
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三个句子中分别用“花白胡子”代替胡子已花白的人;用“红眼睛”代替牢头阿义,因为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用“驼背”代替来华老栓家喝茶的茶客――背有点驼的五少爷。
这里的“花白胡子”“红眼睛”“驼背”抓住了三个人某些部位的特征,用某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代替本人,非常形象,属于特征代本体。
还有:用“旧毡帽”代替头戴旧毡帽的人,用“三角眼”代替眼睛是三角形的人,用“大金牙”代替镶着金牙的人,也是特征代本体。
工具代本体指用某人常使用的工具代替他本人的方法。
如:“眼镜”代替常戴眼镜的人。
部分代整体指用一类事物的一部分代替这类事物的方法,如:用“雷锋”代替所有做好事的人。
不管哪种形式的借代,本体和借体之间都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两种事物没有关系,不能构成借代。
借喻是借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人或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不出现;出现在句中代替本体的事物叫喻体。
它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必须建立在明喻的基础上,即首先能构成一个比喻,只是比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所以,都能还原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
如:鲁迅在《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住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3.专名代泛称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2)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 “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 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 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 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借代。12借代分类:
1.特征代本体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2)“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 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 《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 的纺织女工) (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 代银元) (4)大路上跑来一对红领巾。(用佩戴红领巾这个特征 代替少先队员)
9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 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 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 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 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 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 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
8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 “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 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 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 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 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 “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 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 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 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 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 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练一练(区分明喻、暗喻、借喻)
1. 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
线。 ----明喻
暗喻
2. 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3. 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借喻
4. 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 儿深。----暗喻
5. 一群花儿涌向操场,组成了花的海洋。----借喻 6. 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思想却像个死牛。明喻 7. 他不顾廉耻,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暗喻 8. 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明喻
虱子!
借喻
9.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借代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借代
1飘1荡.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借风喻 1的2几.这个班被猴老子师把罚课留室堂弄。得乱七八糟借,喻结果最顽皮
• 11.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
A 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迷迷朦朦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 纱的少女。 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 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 铜纽扣直笑. ④ 月光如流水一般,睁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 A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喻 B ,比喻 比喻 借代 比喻 C .拟人 夸张 拟人 借喻 D .比喻 拟人 借喻 拟人
辨析借喻和借代
1.巾帼不让须眉。 借代 2.她肚裏有墨水兒,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她。 借代 3.满天里张着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借喻 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借代 5. 旌旗十万斩阎罗。借代、借喻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
7.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借代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
2、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狠狠地想,他 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①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 ②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 ④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 A.比喻 引用 对偶 借喻
B.比喻 反语 夸张 借代
• C.拟人 反语 夸张 借代 精选D.拟人 引用 夸张 借喻
借体 白眉 朱门 孤帆 干戈
相关
13
精选
什么是“借代”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 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代替。
例: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能得
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了。
(鲁迅《社戏》)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替代 难读的书
14
为什么“借喻”和“借精选 代” 难以区分?
宝藏 相似 月亮
18
精选
从定义角度判定“借喻”和“借代”
本体
关系
贝多芬
相似
难读的书 相关
繁华的夜生活 相关
月亮
相似
“喻体”或“借体” 老狮子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宝藏
判定 借喻 借代 借代 借喻
19
精选
还原法
例句一: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 子的毛。(借喻)
还原: 贝多芬像一只老狮子。(明喻) 贝多芬是一只老狮子。(暗喻)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 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 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 替它。
两者都不出现本体。
15
精选
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 的某一事物
借代:用跟他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
16
精选
例句一: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 的毛。
《音乐巨人贝多芬》
5
精选
比喻的分类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 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6
精选
几种比喻的区别
明喻 暗喻
本体 有
有
喻体 有
有
比喻词 “像、如”等
除”像,如”之外的其他 比喻词(“是”“变 成”“成了”“构成”
借喻
无
有
无
7
练一练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
喻 拟人 夸张
c.借代 比喻 比喻 比喻 D.借喻 拟
人 拟人 夸张
精选
10
精选
什么是“借代”
“马氏五常 , 白眉最良”
11
精选
什么是“借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动干戈
12
精选
“借代”分析
本体 马谡 富贵之家 帆船 战争
关系 整体——特征 整体——局部 整体——局部 抽象——具体
是一朝一
夕就能奏效的。(《大家都来讲究语借喻言的文明
和健康》)
借代
2、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狠狠地想,他干借什喻么盯着人
不放。
借喻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借代。
4、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 借代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借去代了。 (《分马》
• 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③ 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
• ④ 月光如流水一般,睁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A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喻
• B ,比喻 比喻 借代 比喻
• C .拟人 夸张 拟人 借喻
• D .比喻 拟人 借喻 拟人
B
• (2010)8.依次分析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贝多芬 相似 老狮子
例句二: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 能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
例句三: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 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张晓风《行道树》)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相关 繁华的夜生活
例句四: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 失。(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9
• (2012)8.对下面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
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
的。都比别人理解快。
②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
色手指,悄悄拣走了草地上的露珠。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A.借代 拟人 比喻 夸张 B.借代 比
6、先生,给现洋钱借,代袁世凯,不行吗? (《多收了三五斗》)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 8、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喻 借代
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沁园春·雪
精选
8
高考链接
•
(2009)8 .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 迷迷朦朦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这里的“是”不是比喻词) 21
精选
“借代”不能还原成比喻
例句三: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
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张晓风《行道树》 还原: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像繁弦急管,
3
精选
比喻的分类
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 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有时不用比 喻词。 例: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 洋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 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 来。(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4
精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精选
知识就是一个圈,当你 知道 的越多圈越来越大时,就会发 现,你不知道的越多。
——爱因 斯坦
1
精选
什么是“借喻”和“借代”
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春天 像 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喻点
它生长着。
2
精选
比喻的分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 如、似、好比、仿佛、犹如、宛如、 像……一样”等比喻词连接。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 的,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 满希望之情。(梁衡《夏感》)
例句四: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 宝藏丢失。(借喻)
还原: 月亮像宝藏。(明喻) 月亮是宝藏。(暗喻)
20
精选
“借代”不能还原成比喻
例句二: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能得
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了。
(借代) 还原:难读的书像“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不通) 难读的书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