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它的特征是 用喻体直截代替本体。 而借代是别外独立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特征是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 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 也可以称作是“换名”或“换词”。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 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 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 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 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 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 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 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几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 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 象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 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 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 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 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怎样 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 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1、敌人躲在乌龟壳里不敢出来。 借喻,这句中用“乌龟壳”比喻碉堡。 2、郭全海解下青骒马,翻身上去撵玉石 眼去了。 借代,“玉石眼”是马的特征,用这个 特征代替马。 3、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借喻,这里用“祖国的花朵”喻“少年 儿童”。两者之间很相似。
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 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形象生動地表达了作者××之情, 突出文 章××主題, 寄寓作者××的感情;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将桃树、杏树、梨树当作人来写,使 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百花争 艳的景象。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在修辞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修辞因为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真假美猴王”的困惑,比如比喻和拟物,借喻和借代等。
一、借喻和借代的共同点借喻和借代,都有一个“借”字,就是说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对象填补本体的缺位。
先来看两个例子: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例1描写的是碧绿色的海浪,海浪不出现,而用“翡翠”来指海浪了;而例2描写的舟船从日边驶来的情景,不说舟船,而用“帆”来指代。
二、相似性和相关性继续研究例1和例2,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对象之间不同的联系:例1:海浪——翡翠例2:舟船——帆例1中的“海浪”与“翡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二者之间有相似性,属于借喻。
而例2中的“舟船”和“帆”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帆是舟船的一部分,二者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属于借代。
结论:①借喻具有“相似性”,而借代具有“相关性”。
②相似,还是相关,是区别借喻与借代的一条准则。
三、百试不爽的“明喻还原法”大家都知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明喻是基本形式,也就是说暗喻和借喻都是可以还原为明喻的。
比如:①暗喻:亲情是温暖的太阳。
→明喻:亲情像温暖的太阳。
②借喻:夜空中银盘高悬。
→明喻:夜空中银盘似的月亮高悬。
我们把例1和例2试着还原成明喻: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像翡翠一样的海浪摔成尘雾和碎末。
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只像帆似的孤独小船从日边驶过来。
很显然,例1没问题,例2讲不通。
结论: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不能还原成明喻。
四、描摹与代指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面一个人物叫杨二嫂,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文字:①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借代和借喻的概念•借代:以某一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事物,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
•借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借代的例子1.王者之师:代指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
借代中的“王者”暗示力量强大,代表了最高水平。
2.黄金:用黄金代指财富、贵重的物品。
因黄金本身价格高昂,代表了财富价值较高的特征。
3.墨水:代指文化、智慧、学问。
由于书写需要墨水,因此墨水暗示了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1.他是一只雄鹰:比喻某人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中的“雄鹰”暗示了勇敢、自信等特征。
2.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比喻某人美丽、纯洁的形象或人格特质。
借喻中的“花朵”暗示了美丽、纯洁等特征。
3.你是我的阳光:比喻某人带给自己快乐、温暖的感受。
借喻中的“阳光”暗示了快乐、温暖等特征。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借代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而借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暗示另一事物。
•隐喻含义不同:借代主要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而借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语义上的差别:借代更直接,符合句子的表面含义;借喻则更加隐晦,需要读者通过比喻的意象来理解隐喻的意义。
通过对借代和借喻的概念、例子及区别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借代的例子解析1.王者之师:通过将军队比喻为王者,把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相对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军队的优秀之处。
2.黄金:把财富、贵重的物品用黄金来代指,是基于黄金本身具有稀有、珍贵的特性,传达财富价值高的含义。
3.墨水:将文化、智慧、学问用墨水来借代。
这是因为墨水是书写的必需品,所以借代墨水可以暗示知识、学问的积累,以及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解析1.他是一只雄鹰:通过将某人比喻为雄鹰,暗示他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呀,就像给一个东西起了个新名字。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这里把月亮比作大圆盘,这就是借喻。
借代呢,是用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东西。
比如“红领巾们在公园里做好事”,这里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这就是借代。
小朋友们,能明白一点了吗?
《讲讲借喻借代的区别》
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借喻和借代。
借喻啊,就像变魔法。
比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把我们比作花朵,这是借喻。
借代呢,就像找替身。
像“那个大胡子叔叔来了”,用“大胡子”代替有大胡子的叔叔,这是借代。
再比如“一群白大褂走了过来”,用“白大褂”代替医生,这也是借代。
小朋友们,是不是有点懂啦?
《借喻与借代有啥不一样》
小朋友们,今天来说说借喻和借代有啥不一样。
借喻呀,是说一个东西像另一个东西。
比如“树上的苹果像小红灯笼”,这就是借喻。
借代呢,是用一个特点代替一个东西。
比如“黄头发的哥哥在打球”,用“黄头发”代替那个头发是黄色的哥哥,这就是借代。
小朋友们,要记住哦,别弄混啦!。
古文翻译中借代和借喻的处理

借代和借喻编选人:赤西老大一、现代汉语中的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乙代替甲,也就是说,都不出现本体,而用借体说话。
这是二者的相同点。
但借代和借喻又有区别。
(1)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重在相似点的描绘。
(2)构成基础不同。
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钟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钟山”代替南京,是因为钟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附近,和南京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而“风雨”代替“革命形势”,是因为它和“革命形势”有相似点,所以是借喻。
借代和借喻1、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千万条瀑布。
借喻2、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借喻则是比喻的一种,它直接把甲(比喻的事物)说成乙,不用比喻词,连本体都不出现。
第一题画线的“箭头”和“瀑布”显然是侧重于“相似性”,它的意思是说:下到地上又弹跳起来的雨水象箭头,从房屋檐上落下的雨水象瀑布。
(明喻)。
第二题句子中用的“袁世凯”其实是与货币这种事物相关的一种特征,它是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的借代。
很明显,它突出的是相关性,它是无法改成明喻句子的。
借代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红眼睛”(第二题就是这种)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6、用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7、用材料代成品。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表达作用: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区别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例如:(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这两个例句,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而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又如: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这一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是借喻,还是借代:(1)孤帆一片日边来。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6)旌旗十万斩阎罗。
{附答案}(1)借代(2)借喻(3)借代(4)借喻(5)借代(6)“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3.专名代泛称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2)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 “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 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 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 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借代。12借代分类:
1.特征代本体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2)“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 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 《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 的纺织女工) (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 代银元) (4)大路上跑来一对红领巾。(用佩戴红领巾这个特征 代替少先队员)
9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 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 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 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 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 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 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
8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 “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 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 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 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 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 “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 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 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 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 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 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形式,它们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同。
借喻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的笑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2. 她的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
在这两个例子中,“笑容”和“声音”被比作“太阳”和“美妙的音乐”,以强调它们的积极特征。
借代是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已经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2. 她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
在这两个例子中,“作家”和“教育专家”被用来代替“有才华的人”和“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的人”,以更简洁地表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于,借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来进行比较,而借代是通过使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⒈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
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②他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
①句中“长而空的文章”(本体)和“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喻体)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能构成比喻;②句中“玻璃”和“没有玻璃”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③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
借代中借体表示的事物必须与本体表示的事物相关,否则不能构成借代。
如:③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
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石楠《张玉良传》)
句中“光头、毡帽、长衫、马褂”(借体)是“这些商业界上层人物”(本体)的特征和标志,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能构成借代。
如果把句中的“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改为“石头、桌子、电视机、书本”就不能构成借代。
⒉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换言之,借喻的构成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构成基础是相关性。
如:④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⑤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④句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比喻;⑤句则侧重说明“现洋钱”与“袁世凯”的相关性(“袁世凯”是“洋钱”的标识),是借代。
⒊借喻是喻中有代,而借代是代而不喻如:⑥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他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测你一身的污泥。
⑦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刘绍裳《柴禾妞子》)⑥句且“落水狗”比喻并代替“挨了打的敌人”(或者“垮台人物”,)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人表面可怜实际却凶狠的特性,是比喻;⑦句用“大团结”代替10元一张的人民币(10元一张的人民币上印有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但不是以“大团结”比喻10元一张的人民币,是借代。
⒋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如: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⑨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
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
⑧句可改为“树上顶着的白雪,就像一夜春风之后盛开的梨花”;而⑨句就不能说“官职”像“乌纱帽”。
⒌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
名称如:⑩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的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既要读点通俗的金庸,也要读些经典的茅盾。
⑩句用翡翠作比说明海浪,作用是使海浪给读者更加生动形象的印象;?句用作者代替作品,只是为了换个名称,便于称说,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
①再比如鲁迅《故乡》中杨二嫂形象的描写和夏衍《包身工》中女工形象描写,都是区分借喻与借代的典型事例:“圆规”在鲁迅的《故乡》里出现了四次;①(杨二嫂)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圆规一面愤愤的转回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前两处,是借圆规来形象地说明杨二嫂细脚伶仃的形象特征,作者着眼于杨二嫂与圆规形体上的相似,毫无颖问属比喻;后两处,因有前两个比喻为基础,作者与读者已经把圆规和杨二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圆规自然成了和杨二嫂相关的东西,作者用圆规来代替杨二嫂目的已不再是打比方,而是为了对杨二嫂换一个称呼,当属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