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合集下载

区别借喻和借代课件

区别借喻和借代课件
02
两者都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 似性或相关性,以增强表达效果 。
表达方式的相似性
借喻和借代都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 感。
两者都利用语言中的隐喻和象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 富有感染力。
03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修辞手法的区别
借喻
借喻是一种比喻修辞手法,通过描述某物与另一物的相似之处,使读者能够更 好地理解该物的特点或属性。借喻通常不直接指出比喻的对象,而是通过描述 比喻对象的特征来暗示。
01
总结1
借喻和借代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借喻是
通过相似性来比喻,而借代则是直接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特征代替整体

02
总结2
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借喻还是借代时,关键在于识别比喻词或代词所指代
的对象。在借喻中,比喻词与本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而在借代中
,代词直接代替了本体。
03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3VS思考2在写作中,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 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各种修 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修辞手法,以免 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借代
借代通常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或属性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不使用比喻词。借代的表 达方式更为隐晦和间接,需要读者通过联想来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
使用场合的差异
借喻
借喻通常用于文学、诗歌、演讲 等语言艺术中,以增强语言的形 象性和表现力。
借代
借代通常用于日常对话、新闻报 道、商业广告等更为实用的场合 ,以简化语言和突出重点。
借喻强调的是相似性,即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之处。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这两个 字 , 岂不两 妙 ! ”
文 中 提 到 了 林 黛 玉 的 名 和 字, 且“ 名” 前冠一“ 尊” 字, 固表 尊 重之意 ; 那么 , “ 字” 前着 以“ 表” 字, 成— — “ 表字” , 又是 什 么意 思
呢?
要 想弄明 白“ 表字 ” , 须 从 古 代的人物称谓谈起 。古代男女一 般都有名, 但在实际称呼时 , 男子 2 0岁 , 成了人 ; 女子 l 6岁 , 许 嫁 时, 往 往不 便 直呼 其名 , 显 得不 尊 敬、 不礼 貌 。 故 另取 一个 与本名 涵 义相 关 的别 名 , 称为“ 字” , 以表 其 德。 故 称字 为 “ 表字 ” 。看来 , 名 和 字 的差别 在 于 : “ 名 ” 只供 长辈 和 自己称 呼 , 自 称 其 名是 表 谦逊 , 而 “ 字” 是供 社 会上 的 人称 呼 的 。北 齐 的颜 之推 认 为 ,人 名 是 区别 彼 此, 人 字是 体 现一 个人 的德行 的 。 这 样说 来 , “ 表” 大约与 “ 尊” 字 一 样, 有 略微 的尊 敬之 意 。 选 文 中提 到 贾 宝 玉 既 问 了林 妹 妹 的尊 名 , 又 问 了林妹 妹 的表 字 ,显 然有 无 限 的关 切 与敬 重之 意 ,而 林黛 玉 的 回答说是“ 无字 ” , 恰表 明了 自 己没有许嫁的经历与身份 。这为
础 不 同。
表 一 ◎ 字
张 少 良

借喻这种修辞构成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 借代 这种修辞构成 的基础是本体和借
体 之间 的相关 性 。 例如 , “ 祖 国 的花 朵 真 可 爱 ”
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是借喻, 用“ 花 朵” 比喻 “ 祖 国 的少 年 、 儿童” , 本 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具备 “ 新鲜 、 美丽 ” 的特点 , 它们 是依 靠 相 似点 联系 起来 的。再 如 , “ 我知 道 ,我们 之 间 已经 隔 了一 层 可悲 的厚障壁了。 ” ( 鲁迅《 故乡》 ) 这一 句运用的修辞同样是借喻 , 用“ 厚 障壁 ” 比喻 “ 我” 和 闰 土 之 间 内 心 的“ 隔阂” , 本体 和喻体 之间的相 似点是二者都具备“ 阻断、 使无法 沟通” 的特 点 , 他 们 同样 是依 靠相 似 点联 系起 来 的。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借代和借喻的概念•借代:以某一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事物,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

•借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借代的例子1.王者之师:代指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

借代中的“王者”暗示力量强大,代表了最高水平。

2.黄金:用黄金代指财富、贵重的物品。

因黄金本身价格高昂,代表了财富价值较高的特征。

3.墨水:代指文化、智慧、学问。

由于书写需要墨水,因此墨水暗示了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1.他是一只雄鹰:比喻某人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中的“雄鹰”暗示了勇敢、自信等特征。

2.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比喻某人美丽、纯洁的形象或人格特质。

借喻中的“花朵”暗示了美丽、纯洁等特征。

3.你是我的阳光:比喻某人带给自己快乐、温暖的感受。

借喻中的“阳光”暗示了快乐、温暖等特征。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借代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而借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暗示另一事物。

•隐喻含义不同:借代主要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而借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语义上的差别:借代更直接,符合句子的表面含义;借喻则更加隐晦,需要读者通过比喻的意象来理解隐喻的意义。

通过对借代和借喻的概念、例子及区别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借代的例子解析1.王者之师:通过将军队比喻为王者,把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相对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军队的优秀之处。

2.黄金:把财富、贵重的物品用黄金来代指,是基于黄金本身具有稀有、珍贵的特性,传达财富价值高的含义。

3.墨水:将文化、智慧、学问用墨水来借代。

这是因为墨水是书写的必需品,所以借代墨水可以暗示知识、学问的积累,以及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解析1.他是一只雄鹰:通过将某人比喻为雄鹰,暗示他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借代与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从概念上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相关的东西来代替。

一般以特征代本体,或以具体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体等等。

譬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将粜米的农民称为“旧毡毛朋友”,这是借用他们头上戴的来代替其称呼,就属于借代修辞方法。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它不像明喻那样说“甲像乙”,也不像暗喻那样说“甲是乙”,而是根据两者相似点,直接把甲说成乙,以乙喻甲,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譬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直接用“草”来比喻旧社会给予他的是粗劣的物质和精神“食粮”,而贡献给人们的却是像“牛奶、血”那样的精品。

这比直说更通俗、形象,又幽默、风趣。

因为借代与借喻都是直接以此代彼,不出现本体,因此容易混淆,难以分清。

其实两者由明显区别:一是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代是借用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体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异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是借用与本体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本体与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譬如:1、他和一群红领巾在一起唱歌。

2、她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

第一句用“红领巾”直接代替少先队员,两者之间有相关性,这是借代。

第二句以“祖国的花朵”比喻少年儿童,这是是借喻。

有人说,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这说法有道理。

二是两者的作用也不同。

借代在句中的作用重在称代,借喻在句中的作用重在说明或描写。

如上文例子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并无比喻之意,其作用只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

而借喻虽然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但其作用重在比喻。

如同第二句中用“花朵”来比喻少年儿童,主要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三是变换方式不同。

因为借喻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能改成明喻。

譬如上文例句“她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可改为“她在辛勤培育像花朵一样的儿童”。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14
3.专名代泛称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2)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 “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 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 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 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借代。12借代分类:
1.特征代本体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2)“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 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 《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 的纺织女工) (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 代银元) (4)大路上跑来一对红领巾。(用佩戴红领巾这个特征 代替少先队员)
9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 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 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 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 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 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 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
8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 “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 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 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 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 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 “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 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 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 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 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 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练一练(区分明喻、暗喻、借喻)
1. 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
线。 ----明喻
暗喻
2. 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3. 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借喻
4. 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 儿深。----暗喻
5. 一群花儿涌向操场,组成了花的海洋。----借喻 6. 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思想却像个死牛。明喻 7. 他不顾廉耻,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暗喻 8. 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明喻
虱子!
借喻
9.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借代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借代
1飘1荡.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借风喻 1的2几.这个班被猴老子师把罚课留室堂弄。得乱七八糟借,喻结果最顽皮
• 11.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
A 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迷迷朦朦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 纱的少女。 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 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 铜纽扣直笑. ④ 月光如流水一般,睁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 A .比喻 夸张 借代 比喻 B ,比喻 比喻 借代 比喻 C .拟人 夸张 拟人 借喻 D .比喻 拟人 借喻 拟人
辨析借喻和借代
1.巾帼不让须眉。 借代 2.她肚裏有墨水兒,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她。 借代 3.满天里张着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借喻 4.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借代 5. 旌旗十万斩阎罗。借代、借喻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
7.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借代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
2、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狠狠地想,他 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都是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表
达特定的意义。

它们的区别在于,借代是通过转换词义或词性来实现,而借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借代:
- 阿姨年过花甲,每天依靠“德州扑克”来打发时间。

这里的“德州
扑克”用来代指扑克牌游戏。

- 他一直沉浸在“江湖”的世界,很少与外界接触。

这里的“江湖”
指代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

2. 借喻:
- 她是我生活中的太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这里用“太阳”比
喻她给我的帮助和快乐。

- 这个城市是一只沉睡的巨兽,一觉醒来将会焕发无限的活力。

这里
用“沉睡的巨兽”比喻城市潜力巨大,等待发展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借代和借喻的使用应该符合语境,并且在写作中要适
度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形象力。

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详细探讨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首先,借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借喻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像……”或“如同……”等引导,将一个实际物体或概念取代为另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他的嗓子像磨损的铜铃,发出低沉而嘶哑的声音。

”这句话中,将个人的嗓子与磨损的铜铃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嗓子发出的声音。

而借代与借喻不同,它是通过将一个代名词或名词用来代替或象征一个相关的事物。

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或强调表达。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他总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付出。

”这句话中,代名词“他”代表了前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以避免重复提到。

总之,借喻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借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加深表达的意义和意境,而借代则是通过简洁的代名词或名词来简化和加强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借喻和借代常常结合使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

只有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

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

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
名称的修辞手法。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

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

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

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

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三个句子中分别用“花白胡子”代替胡子已花白的人;用“红眼睛”代替牢头阿义,因为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用“驼背”代替来华老栓家喝茶的茶客――背有点驼的五少爷。

这里的“花白胡子”“红眼睛”“驼背”抓住了三个人某些部位的特征,用某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代替本人,非常形象,属于特征代本体。

还有:用“旧毡帽”代替头戴旧毡帽的人,用“三角眼”代替眼睛是三角形的人,用“大金牙”代替镶着金牙的人,也是特征代本体。

工具代本体指用某人常使用的工具代替他本人的方法。

如:“眼镜”代替常戴眼镜的人。

部分代整体指用一类事物的一部分代替这类事物的方法,如:用“雷锋”代替所有做好事的人。

不管哪种形式的借代,本体和借体之间都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两种事物没有关系,不能构成借代。

借喻是借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人或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
一种修辞方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不出现;出现在句中代替本体的事物叫喻体。

它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必须建立在明喻的基础上,即首先能构成一个比喻,只是比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所以,都能还原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

如:
鲁迅在《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住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个女人就是杨二嫂。

在后面鲁迅直接用“圆规”代替杨二嫂,如:①“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②“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等。

那么①和②中的“圆规”就是借喻的修辞方法。

借喻的特征是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

因为借代和借喻的本体都不出现,很容易把二者混淆。

如:有人认为借“圆规”代替杨二嫂,把“圆规”看作借代,
实际是忽略了本体和借体、喻体的关系。

首先,“圆规”不是特征代本体。

杨二嫂手里没有拿着圆规,她的身上也没长着圆规,她不卖圆规,她不经常使用圆规,甚至不知圆规为何物,总之,杨二嫂和画图仪器里的圆规不沾边,毫无关系,不能说她某个部位的特征是圆规,所以不是特征代本体。

同时“圆规”也不是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因为任何借代中借体和本体必须是相关的,而杨二嫂和圆规毫不相干,所以,“圆规”不是借代。

二、在《故乡》中,鲁迅说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句中有一个“像”,甲像乙是比喻的常见形式,所以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本体是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即杨二嫂,喻体是圆规,喻词是“像”。

由此可以看出“圆规”第一次出现是作为喻体出现的,后面“圆规”代“杨二嫂”,是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这种修辞方法是借喻。

三、独立看①“然而圆规很不平”,②“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二句,也可得出借喻的结论。

“圆规”代替的是“杨二嫂”,即杨二嫂是圆规的本体,“圆规”和“杨二嫂”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很显然,杨二嫂张着两脚、双手叉腰的姿势和圆规的形状极为相似,鲁迅在《故乡》中有这样的话:“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面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而且终日坐着,我也没有见
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由此看来,杨二嫂坐着,一点不像圆规,只有“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时才像圆规。

鲁迅是用“圆规”形容杨二嫂双脚分开站立的姿势,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十分形象。

而且,①②句中的“圆规”可以还原为“杨二嫂像圆规一样”。

“圆规”既然和它的本体有相似处,又可以还原为明喻的形式,所以,“圆规”应是借喻。

四、把“圆规”和其他的借喻对照一下,看是否相符。

如:“几年不见,他已经满头银丝了。

”句中的银丝显然指白发。

这里本应说白发,为什么说成银丝呢?因为银丝和白发有相似之处:都是白的。

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的名称代替本来要说的事物的名称,这是借喻的修辞手法。

“银丝”是喻体,“白发”是本体。

借喻都可以还原为明喻,上例可还原为“她满头的白发像银丝一样。

”再看“圆规”和“杨二嫂”之间的关系:圆规有两只细长的脚,画图时圆规两脚分开;杨二嫂有两条细长的腿,站立时双腿叉开。

二者多么相似!既然有相似点,就能构成明喻:杨二嫂像圆规一样。

可见,“圆规和杨二嫂”与“银丝和白发”的用法完全相同,都是借喻。

总之,辨别借喻和借代,首先应该弄清出现的事物的名称和被代替的事物间的关系:二者相关的是借代,相似的是借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其次,看二者能
不能构成比喻:借代不能还原为明喻,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

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将借喻和借代区分得一清二楚。

单位:河北秦皇岛教育学院中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