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合集下载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著名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创作于1875年。

该曲描述了一个渔夫在湖上划船的画面,音乐风格富有波涛汹涌、浪漫优美的特点。

以下将对这首钢琴曲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一、曲式结构《六月—船歌》采用了自由曲式,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性的,描述了湖面上的天鹅和河鱼;第二部分则是主体部分,描绘了渔夫在湖面划船的情景。

两部分之间通过一个角色扮演的过渡连接起来。

二、旋律特点《六月—船歌》的旋律风格优美流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第一部分独奏的旋律简单平稳,颇具柔美和古典主义的叙事性特点;而第二部分的旋律则更为丰富,激情四溢,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感色彩。

整首曲子的旋律主要由音乐渐进和渐弱构成,异常流畅和谐,不断变化的音符与不同强度的节奏相互交织,呈现了优美的旋律线条。

三、和声特点钢琴曲《六月—船歌》的和声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使用了大量的触发和弱化和弦。

2.强烈的悬挂和弦表现了渔船航行时浪花翻滚的画面,也有一些严肃哀愁的色彩,同时也张扬了冲突和对立的情感,使整个乐曲充满激昂和热情。

四、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六月—船歌》的节奏和速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奔放性。

该曲子的速度变化不大,大致密集,而且单调。

但包含了许多变换、加速和刻画气势的手法,深刻表现了渔夫手握船桨时的感觉和状态。

五、音色效果《六月—船歌》的音色效果非常好,表现了大自然在湖面上的神秘、深刻和浪漫的气息。

柴科夫斯基运用了温暖柔和的音色、大胆而静谧的基调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从而呈现了深厚的感情和极具表现力的效果。

六、最后总结《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证明了他在早期的创作中就已经具有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

整首曲子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强烈的表现欲,音乐风格优美流畅,深受听众的喜爱。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也是他的一部著名作品之一。

本曲以明快欢快的节奏和抒情悠扬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船歌,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在音乐形式上,《六月船歌》以三段体为主要形式,即A-B-A的结构。

整首曲子分为两个主题部分,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反复变奏和发展,增强了整首曲子的结构性和表现力。

首部(A部分)以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音符展开,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感觉。

这部分的旋律有着典型的船歌曲调特点,流畅自由,富有变化,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乐曲的节奏明快活泼,缓急有致,让人感受到了在水上尽情嬉戏的热闹和欢乐。

第二部分(B部分)则以温柔、柔美的旋律为主,给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感觉。

这一部分的旋律更加抒情,悠扬,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受。

通过对旋律的不断变化,曲子展现了一种富有情感、充满诗意的优美画面。

在音乐技巧上,《六月船歌》采用了多种技巧,使其更具表现力。

乐曲中经常使用的对位法和变奏法能够增强旋律的变化和对比,让整首曲子更加有层次感。

曲子中广泛使用的断奏和音量变化等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曲子的表现力和音乐效果。

在音乐表现上,《六月船歌》通过音乐表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和闲适。

整首曲子节奏欢快而轻快,旋律柔美而悠扬,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音乐中所展现的细腻情感和悠长音符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恬静和舒适。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

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

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

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

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

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

(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

“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

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与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与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与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与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六月船歌是其中的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充满了夏季的欢快和活力,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和曲式进行分析。

首先,从音乐风格上看,六月船歌采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情感的自由流露,而不是束缚在古典主义音乐的严格规则中。

在六月船歌中,柴可夫斯基通过旋律和和声的运用,表达了夏季的欢快和活力。

整首曲子充满了阳光和温暖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夏天的快乐和美好。

其次,从曲式上看,六月船歌采用了ABA的三部曲式。

A部分是主题部分,B部分是中间乐段,A部分是回到主题部分。

这种曲式的运用使得整个曲子结构紧凑而有力,同时也能够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愉悦。

在六月船歌中,A部分的主题是欢快而明亮的,乐曲以高亢而流畅的旋律展开,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感觉。

而B部分则通过运用不同的旋律和和声来产生一种变化,给人一种中间的过渡感。

最后回到A部分时,乐曲再次充满了动感和活力,让人不禁跟着节奏一起欢呼。

在乐曲的演奏和表达过程中,演奏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在演奏旋律时,要注重音符间的连贯性,使得整个旋律流畅而不间断。

同时,要注意对节奏的掌握,特别是在A部分的高潮部分,要把握好节奏,使得乐曲在高潮部分能够达到最大的张力。

其次,在演奏和声时,要注重和声的平衡和协调,使得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在演奏技巧上,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的变化,以表达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总之,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欢快的夏季音乐作品。

通过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ABA的曲式,柴可夫斯基成功地表达了夏天的欢乐和美好。

在演奏和表达过程中,演奏家需要重视音符间的连贯性、节奏的掌握,以及和声的平衡和手指的灵活性。

相信在演奏中能够充分展现六月船歌的艺术魅力,传达出充满活力和温暖的夏季情感总之,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欢快的夏季音乐作品。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属于他的钢琴曲集《季节》中的一首。

这首曲子以其流畅的旋律、深情的表现和强烈的绘画感而闻名。

下面将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方面,对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旋律方面,整首曲子有一个优美动听的旋律线条。

这个旋律线条充满了抒情情调,运用了大量的曲调的延音和和弦的扩展,表达了柔情和动人之感。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旋律开启之处的八度跳跃起到了开场效果,十分引人入胜。

并且,这首曲子在旋律创作上体现了不少作曲手法,如卡农、属七度进行等等。

使用这些手法,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变。

节奏方面,曲子让人感受到的是轻松愉快的节奏感。

节奏紧凑,但节奏重心并不突出,音符之间的停顿也不是特别明显。

可以说,这首曲子的整个节奏布局比较平均,不会让人感到听不懂或者说乏味。

柴科夫斯基的这个创作手法,让这首曲子听起来十分和谐美妙,成为了许多钢琴老师教学中的经典范本。

和声方面,曲子始终保持着浪漫情调的韵味。

绝大部分和弦都是音程平行的,而且踏板运用比较广泛,使和弦叠加非常丰富,同时在音符的连轧中也增加了旋律的美感。

另外,曲中出现了许多琶音与颤音,加强了音乐的柔美性,增加了音乐的效果。

曲式方面,这首曲子是采用A-B-A'的三部曲式。

B部分与A部分不同,具有更多的冲突和变化,而A'部分则是整首曲子的回旋和将结尾。

B部分的和声明显比A部分更加复杂,为A、A’部分制造了反差,从而使得曲子的意境和想象力得以更好地展现。

正是由于这样的曲式设计,使这首曲子更具备动情和记忆性。

总的来说,《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柔美动听,节奏简练协调,和声优美丰富,曲式完整有机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在这首曲子中融入了大量的创造性手法,使得这首曲子具有了独特的哲学内涵,也成为了后人学习、演奏及欣赏的经典之一。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1)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1)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

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

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

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

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

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中的一首,被收录在《时光永恒: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精选》中。

本文将对这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一、曲式分析《六月—船歌》的曲式为ABA',其中A部分是快板,B部分为慢板。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A部分,乐曲开始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第二部分是B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节奏缓慢,两个八度上升的旋律让人有种像海风中漂流的感觉。

第三部分是A'部分,是对整首曲子的巧妙的变化,使整首曲子气氛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地结束。

二、旋律分析《六月—船歌》的旋律简单而优美,以调性明亮的F大调编写。

整首曲子旋律流畅,节奏优美,既有欢快的快板,又有缓慢的慢板,旋律变化富有动感,充满温情。

三、和声分析《六月—船歌》的和声结构简单而清晰,伴奏音符稳定、鲜明。

整首曲子中,和声结构简洁优美,既不显得过于繁琐,又不失优雅曼妙。

整首曲子的和声也有动态调整,配合旋律变化,通过悠扬、动听的钢琴旋律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节奏分析《六月—船歌》的节奏感非常明显,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鲜明。

快板部分的节奏感受到其欢快活泼,旋律变化多样,节奏规律,灵活转换。

而慢板部分相对来说更为均匀柔和,以2/4拍为基础,特定的节奏和旋律相结合,表达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引人入胜的感觉。

五、情感表达《六月—船歌》通过音乐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曲子充满了阳光和自然风景,让人感受到心情愉悦。

这首曲子表现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和谐明快、节奏鲜明、情感饱满的钢琴曲,在创作时抓住了音乐元素的核心,通过轻柔而明亮的旋律,凸显出大自然独一无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

“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

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l+bl+al’)+尾声。

2,音乐分析
(一)呈式部(g小调,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深情,委婉,略带伤感)
引子 A B A
︹+︹+︹+︹......
2 4﹢6 4﹢6 4﹢6
⑴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
这是一个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延迟了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

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

⑵第二部分中部
中部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

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

⑶第三部分再现部
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
(二)插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

以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
中间部分是乐曲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有更多发展,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

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
例:(a)(第32小节——第36小节)
(b)(第40小节——第45小节)
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
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

例:(第50小节——51小节)
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

例(第52小节)
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

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

(三)再现部
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

(四)尾声(第83小节——结束)
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

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

四.《六月船歌>乐曲材料的运用特点
柴科夫斯基在乐曲材料的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实现了自己的“伟大创新”。

首先对于拍子的选用,作曲家打破了以往船歌的常规模式(3/8或6/8拍),大胆的采用4/4拍子作为节拍律动;其次,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外音(例如第3小节跳进离去的辅助音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旋律线条和音响色彩;不仅如此,作曲家还颇有创意的在A部分旋律开始时用属音作为发展动机旋律主题是由主调的属头开始,借用了旋律小调的因素做逐渐上行的音阶式发展。

为了使前后层次分明,他复三部结构的再现部出现之间,巧妙的用了一连串重属七和弦为再现时的属头做准备,这样的创作手法或许是众多作曲家所没尝试过的。

如此的主旋律呈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伤感,谱例1中第4小节做了疑问,第5小节做了回答,一问一答的形式正好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的苦闷
五、总结
此曲独特的运用了平缓的4/4拍节奏来模仿划船的感觉,用从容的旋律写成一首富有俄罗斯风格的乐曲。

曲中极富表现力的和声和优美的多声部线条,构成
了《船歌》别具一格的音乐形象。

柴科夫斯基曾说:“我借助音乐语言表露我的意境和情绪。

”在音乐中,他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情感,用俄罗斯迷人的民间旋律,深深地浸入人们的内心,使人联想起幽静而美丽的夜晚。

但他没有单纯地模拟秋风细雨,而是着重刻画了人们在秋景中的内心体验,表现出对夏日的惜别和对凄凉的感怀形象,曲中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和若有若无的惆怅,既充分展示出了俄罗斯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柴科夫斯基特有的抒情气质,又揭示出柴科夫斯基音乐淡雅和细腻的另一面,使得《船歌》成为颇具魅力的钢琴小品广为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