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工作座椅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成为了诸多汽车制造商和研发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和机器之间的适配性问题的综合学科。

在汽车座椅设计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汽车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以实现更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本文将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汽车座椅设计的相关研究内容和应用方法。

一、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重要性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特征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从而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结构。

考虑到人体脊柱的生理曲线和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设计出符合人体曲线和姿势变化的座椅结构,以减少长时间驾驶对脊柱和关节的不适,并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通过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行为习惯和姿势进行分析,指导汽车座椅的功能和调节模式的设计。

通过实际驾驶行为的数据采集,了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和活动习惯,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座椅调节功能和调节方式,提高座椅的人性化和便利性。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全面地考虑人体工程学的因素,从而设计出更适合人体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汽车座椅,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在汽车座椅设计领域,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姿势分析、座椅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研究人体工程学原理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汽车座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研究涉及到人体结构、生理特征和运动机能等多个方面,包括人体曲线、关节活动范围、肌肉疲劳特性等。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人体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重要性。

同时讨论了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和现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汽车座椅设计的重视,以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通过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为汽车座椅设计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效果。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座椅设计、人体工程学、关键因素、问题、建议、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座椅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驾驶舒适性的不断追求,汽车座椅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汽车座椅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导致了许多用户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出现腰痛、脊柱不适等问题。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关系的学科,其原理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症状。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因素,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座椅设计方案,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在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健康性方面的重要性,分析人体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座椅设计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的体型、姿势和习惯对座椅设计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汽车座椅的设计,提高座椅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现有汽车座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汽车座椅设计提供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提供宝贵的参考,推动汽车座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提升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摘要:目的研究汽车座椅和人体生理特性,让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减少疲劳,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人体生理特性、汽车座椅的基本尺寸、安全和舒适相关特性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汽车座椅设计的参考性理论.结果得到了汽车座椅设计在尺寸设计、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的基本理论.结论汽车座椅的尺寸符合人体自然生理状态时,越不容易产生疲劳,舒适度随之提高;反之,疲劳容易产生,舒适性以及安全性随之降低。

关键词: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舒适度;安全性Study on the car seats based on Ergonom ics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 seat and Human Physiology ,Let he passengers reduce fatigue,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safety when sitting.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car eat design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huma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 seat basic size, safety and comfort. Finally,we get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car seat design in size design, comfort and safety aspects .In a word,when the size of the car seat match the body's natur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the fatigue is less easy to produce, at the same time,the comfort will be improved, conversely, fatigue is easy to produce,and comfort and safety decreases.Key words:car seat;Ergonomics;Comfort ;security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汽车座椅作为车内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其设计与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直接关系到驾乘体验和乘员安全。

因此,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工作环境或产品等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性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是指将人的身体形态和生理特征与座椅的设计相结合,使人体在座椅上能够获得最佳的舒适性和支撑性。

人体在座椅上的部位主要有头部、颈部、腰部、髋部和膝部等。

在设计座椅时,应该考虑到各个部位的形态和力学特征,以便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感。

比如,座椅的头枕部位应该能够与头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颈部的张力;腰部支撑部位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腰部曲度等。

二、座椅的材料与结构设计座椅的材料与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其耐久性和支撑性。

在材料选择上,应该综合考虑其环保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常用的座椅材料有皮革、布料、合成革等,并需要考虑隔音、防水、透气等功能。

在结构上,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以免影响座椅的稳定性。

三、座椅的调节和功能设计座椅的调节和功能设计直接关系到驾乘者的舒适感和驾驶体验。

常见的座椅功能包括座椅高度调节、角度调节、腰部支撑功能、座椅加热、通风等。

其中,座椅高度和角度调节能够帮助驾乘者找到最佳的驾驶姿态,腰部支撑功能能够保护腰椎健康,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则能够增加驾乘者对座椅的舒适感受。

总之,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只有将人类的生理特征与座椅的设计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合理的汽车座椅,提高驾乘用户的体验和乘员的安全性。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分析摘要:汽车驾驶座椅关系着人们开车时的个人感受,为了让汽车驾驶座椅质量得到保障,就要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满足驾驶员的生理需求,以此来提高驾驶舒适度与安全性。

本文对汽车驾驶座椅设计进行分析,并对以人机工程学为核心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座椅;座椅设计;驾驶舒适性引言:汽车座椅是影响驾驶、乘坐舒适度的关键设施,舒适的驾驶座椅不仅能够降低驾驶员开车期间的疲劳程度,还能让驾驶员的各种操作变得更加顺滑。

在人机工程学设计中,可以针对驾驶员的生理舒适性来对座椅进行性调整。

因此,有必要对人机工程学背景下的驾驶座椅设计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座椅设计质量。

一、人机工程学背景下驾驶员坐姿与座椅之间的关系驾驶员的坐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坐姿习惯都各有不同,结合坐姿来调整座椅,往往能够让驾驶员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如果座椅无法匹配驾驶员的生理需求,驾驶员的身体肌肉就容易在过度紧张中影响到驾驶效果。

从坐姿角度出发,人体在坐着的时候,将会由脊椎、胯骨、腿脚来支撑身体,承受人体重量的主要关节是腰椎与胯骨。

在坐到椅上时,如果坐姿不良,就容易出现骨盆下陷的情况,长期的不端正坐姿将会导致腰酸背痛、驼背等情况。

人在坐姿情况下,脊椎期就像是杠杆,若头部前倾,骨头与韧带就将会生成向后的拉力,若力量超出了韧带的极限,就将会对人体背后的肌肉造成影响,肌肉在力的作用下,将会逐渐出现酸痛的情况。

二、舒适坐姿情况下的驾驶员生理特征在坐姿情况下,各节脊椎骨的受力情况将会呈现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的情况,其中腰椎将会承受最大的身体重量,这是脊椎的人体生理形态。

而且因为腰椎需要进行弯腰、侧曲等动作,所以往往更加容易在压力下受损。

从侧面角度对脊柱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脊柱能够呈现出颈、胸、腰、骶四个部位弯曲,其中颈腰向前、胸骶向后。

人在坐姿情况下,此时大腿与上身的重量要通过座椅来进行承受,人体处于骨盆下的坐骨结节是主要受力部分,坐骨结节外面的皮肤将会让动脉血液供应得到保障。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部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在汽车安全性和舒
适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十分重要。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关注人体结构、生理和心理
能力以及行为的特征与机器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汽车座椅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可
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驾驶者的需求和限制,以提供更人性化、舒适和安全的座椅设
计。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考虑人体工程学因素。

驾驶者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
中容易出现肌肉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

在座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体的生
理结构和姿势,确保座椅提供良好的支撑,并能够减少对驾驶者身体的压力和疲劳。

座椅
的高度、角度和形状等参数也需要根据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和个人喜好进行调整,以提供
最佳的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考虑到驾驶者的心理需求。

座椅的外观设计、颜色、材质等方面会对驾驶者的情绪和体验产生影响。

柔软的座椅材质和舒适的靠背设计可以营
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驾驶环境,增强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确
定一些操作按钮的位置和方式,以提高驾驶者的操作便利性,减少因操作不便引起的驾驶
操作错误。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考虑到驾驶者的安全需求。

座椅是驾驶者在发生
碰撞或紧急刹车时的重要保护设备。

座椅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正常和紧急情况下的
驾驶者的防护需求,包括头颈部和腰椎部位的保护。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人机工程学是将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运动特性以及认知特性等因素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学科。

在汽车座椅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合理的座椅形状和结构。

座椅的形状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即支持人体的自然曲线,并保持人体在使用座椅时的舒适感。

座椅的结构要考虑到人体各个部位的压力分布,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压力,从而避免疲劳和不适。

人机工程学可以指导座椅的调节功能设计。

座椅的高度、角度、倾斜度等可以根据人的身高和体型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座椅的调节功能应该简单易操作,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调节范围,确保用户能够找到最佳的坐姿。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座椅的支撑和缓冲系统。

座椅的支撑系统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过度压迫人体。

座椅的缓冲系统要能够吸收来自道路的震动,减少身体的颠簸感,保护人体的健康。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考虑座椅的通风和加热功能。

座椅的通风功能可以通过座椅表面的通风孔设计,增加空气流通,保持座椅表面的干燥和凉爽。

座椅的加热功能可以通过在座椅内部设置加热元件,提供温暖的座椅环境,在寒冷的天气中增加驾驶的舒适感。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考虑座椅的人机交互设计。

座椅的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应该易于操作和识别,以方便驾驶员对座椅进行调节。

座椅的设计还可以考虑人机界面,例如在座椅上添加记忆功能,使得座椅能够记住不同用户的调节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座椅体验。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指导,可以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舒适性好、功能齐全的汽车座椅,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旨在设计和创建能够符合人类需求和能力的产品和系统。

在汽车座椅设计方面,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符合驾驶员和乘客需求的舒适和安全的座椅。

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尺寸和比例不同,因此座椅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来设计。

通过进行人体测量和人体工程学分析,可以确定座椅的高度、宽度、深度和曲线形状,以确保座椅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身体。

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座椅的支撑和调整功能。

座椅的支撑结构和调整装置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调整范围,以适应用户的不同姿势和活动需求。

座椅的背部应该具备足够的支撑力,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脊椎健康。

座椅的头枕和腰靠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高低和角度调节。

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座椅的材料和细节设计。

座椅的材料选择应该具备足够的舒适性、耐用性和易清洁性。

座椅的细节设计,如缝线位置和垫料厚度,也应该考虑用户的舒适感和座椅的使用寿命。

人机工程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座椅的人体工程学测试和评估。

通过使用人体模型和压力传感器等工具,可以模拟座椅在不同条件下对用户的支撑力和压力分布。

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师可以调整座椅的设计和调整,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支撑性。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符合驾驶员和乘客需求的舒适和安全的座椅。

通过考虑人体工程学要求、支撑和调整功能、材料和细节设计以及人体工程学测试和评估,设计师可以优化座椅的设计,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工作座椅设计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工作座椅,从工作人员生理特征与工作座椅的设计原则、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工作座椅的主要结构设计要点,并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工作座椅安全性设计原则。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设计、汽车工作座椅引言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作业需要工作人员采用坐姿完成。

可以预计,坐姿将是操作人员未来作业的主要工作状态。

坐姿是人体较自然的姿势,它较其他姿势相比,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坐姿比站姿更有利于血液循环。

人站立时,血液和体液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向腿部集中,而坐姿时的肌肉松弛,腿部血管内血流静压稳定,有利于减轻疲劳;其次,坐姿还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于精细作业更为合适。

与此同时,坐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限制人体的活动范围,尤其是需要上肢出力的场合,往往需要站立作业,而频繁的起坐交替也会导致疲劳。

因此,坐姿不正确,座椅的设计不合理,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损害。

汽车工作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就是使设计出来的座椅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标准。

这样一来,所谓汽车工作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也就转化为针对工作人员舒适性的设计。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考虑,一个性能优良的工作座椅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如下: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稳定的坐姿,符合人体舒适坐姿的生理特性;减轻传给工作人员身体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负荷,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的要求;保证工作人员能安全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操纵作业;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于各种操纵机构的合适位置,使其能方便地进行操作;此外,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性的保证也是尤其重要的。

1 舒适座椅的生理特征坐姿状态下,支撑身体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由24节椎骨以及5块骶骨和4块尾骨连结组成,其中椎骨自上而下又分为颈椎、胸椎、腰椎三部分。

各节椎骨所承受的重量自上而下逐节增加,因而椎骨由上往下逐渐变粗变大。

腰椎部分承担体重最大,所以腰椎也最粗大。

这就是脊柱的基本生理形态。

由于腰椎几乎承受着人的上体的全部重量,并且要实现弯腰、侧曲、扭转等人体运动。

所以最容易损伤或腰曲变形。

人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腰椎弯曲的情况是不同的。

人体松弛侧卧时,脊柱呈自然弯曲状态;当人体的躯干与大腿呈90°时的情形,此时脊柱严重变形,椎间盘上的压力不能正常分布。

因此,欲使坐姿能形成接近正常的脊柱自然弯曲,躯干和大腿之间必须有大于135°的夹角,并且图1 工作人员生理特性图座椅的设计应使坐者的腰部有适当的支撑,以使腰曲弧形自然弯曲,腰背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可见,理想的座椅的设计应当是使人坐着时,体重合理分布,大腿平放,双足着地,上臂不负担身体的重量,肌肉放松,血液循环通畅,姿态舒适。

此外,在座椅设计中安全性是必要的考虑因素,发生事故时,保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它车载体进入这个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乘员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便于其它的约束系统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2 工作座椅的设计工作座椅是供坐姿工作人员使用的一种由支架、腰靠、坐面等构件组成的坐具。

操作者以坐姿或坐――立姿操作时,座位空间尺寸直接影响其舒适性,进而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座位空间及座椅的尺寸设计应保证适合人体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提供实现舒适坐态的支撑条件。

2.1 工作座椅的设计原则(1)人体驱干的重量应由中坐骨、臀部及脊椎按适当比例分别支撑,其主要部分应由坐骨结节承担。

(2)人体上身应保持稳定。

(3)人体腰椎下部(第4-5节腰椎之间)应有适当的腰靠支撑。

(4)座面的高度应确保大腿的肌肉和血管不受压迫。

(5)坐者应能方便、自如地变换姿势而不致滑脱。

(6)座椅的位置和尺寸应与工作台、显示装置、操纵装置相配合,以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和方便性。

2.2 工作座椅的设计要求(1)工作座椅的结构型式应尽可能与坐姿工作的各种的操作活动要求相适应,应能使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身体舒适、稳定并能进行准确的控制和操作。

(2)工作座椅的座高和腰靠必须是可调节的。

座高调节范围在GB10000—88中“小腿加足高”,女性(18—55岁)第5百分位到男性(18—60岁)第95百分位数,即360—480mm 之间。

工作座椅座面高度调节方式可以是无级的或间隔20mm 为一档的有级调节。

工作座椅腰靠高度的调节方式为165—210mm 间的无级调节。

(3)工作座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必须易于调节,图3 工作座椅的基本结构图 2 坐姿时坐垫上的压力并保证已调节好的位置在座椅使用过程中不会改变或松动。

(4)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的部分。

(5)操作者无论坐在座椅前部、中部还是向后靠,工作座椅座面和腰靠结构均应使坐者感到安全、舒适。

(6)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

在座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腰靠承受250N 的水平方向作用力时,腰靠倾角b 不得超过115°。

(7)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8)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

座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

(9)工作座椅座面,在水平面内可以是能够绕座椅转动轴回转的,也可以是不能回转的。

(10)座椅材料选择。

座椅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振动舒适性以及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主要影响。

座椅材料是座椅的主要减振元件,要想使座椅获得较低的振动传递率,使座椅有较高的振动舒适性,必须采用合适的坐垫和靠背减振材料。

根据驾驶室的微气候环境,调整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可以适当调节人体代谢,从而达到减轻疲劳的目的。

2.3 工作座椅的结构和主要参数工作座椅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参数的取值范围列表见表1,列表中参数的符号含义见图4中的标注。

表中所列参数a 、f 、g 、a 、b 为操作者坐在座椅上之后形成的尺寸、角度,测量时应使用规定参数的重物代替坐姿状态的人。

表中所列参数,已考虑了操作者穿鞋(女性鞋跟高20mm ,男性鞋跟高25-30mm )和着冬装的因素。

在进行工作座椅主要构件的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座面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型式,一种是纵向(坐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0°—5°;另一种是纵向前缘起拱的。

任意一种型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得大于25mm ;座面前缘起拱的高度h2最小应为40mm ,起拱半径R1最小为40mm ,最大为120mm 。

座面前缘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1a =4-5°,后部倾角2a =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缘座深2/3处;纵向高度差h3不得大于40mm 近(见图4)。

当座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座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 ),当按表1规定的测量时,座垫变形后形成的各尺寸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座面留有通气孔或带排气沟槽时,孔和沟槽的存在不应影响座面的其它参数。

(2)腰靠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

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1400mm 。

(3)支架图4 座面前缘起拱尺寸工作座椅支架至少必须有5个支点。

支点可以使用球形或鼓形小轮,也可以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支点使用滑块。

空椅的滑块阻力应不小于15—20N。

(4)扶手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500mm;扶手长度为200-280mm;扶手前缘与座面前缘的水平距离为90-170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0-5°,可调式为0—20°。

表1 工作座椅的主要参数3 座椅安全性设计汽车工作座椅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不仅要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要求,提供驾驶员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而且当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时对于驾驶员也要提供一定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驾驶员的伤害,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工作座椅安全性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1)主动安全性设计原则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驾驶座椅防止事故的能力。

汽车驾驶座椅的主动安全性设计主要从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入手进行分析设计,以满足主动安全性要求。

主动安全性主要考虑合理的座椅尺寸设计、坐垫上合理的体压分布、靠背上合理的体压分布等。

可以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作业环境,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从而保证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的设计要求。

(2)被动安全性设计原则被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的能力。

驾驶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汽车被动安全性设计的主要考虑部件之一。

考虑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汽车驾驶座椅被动安全性设计目标为:①在事故中要保证驾驶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②要保持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③在事故中,使得事故后果对驾驶员的伤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3)安全措施目前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提高座椅骨架强度,达到汽车驾驶座椅强度的要求值;设置座椅安全带,使在紧急制动或正面撞车时不致将驾驶员碰伤;达到一定的阻燃要求,坐垫和靠背材料应达到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技术要求的规定。

4 结束语本文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阐述了工作座椅应满足的要求,及在设计中应考虑的设计参数,也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了工作座椅的设计原则。

事实上,驾驶室工作座椅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它需要综合考虑其它各个方面,除了本文提到的坐姿舒适性、安全性外,还要考虑振动性、操作舒适性等其他因素。

目前,虽然已有企业在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来设计驾驶员座椅,但设计出来的驾驶座椅还不够完善,因此建立一个“分析――设计――分析”的系列开发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