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理气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理气中成药

用于行气或降气,用于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为主

逍遥丸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元胡止痛片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经痛

气滞胃痛颗粒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例题:

(1) 男,26岁,胃脘疼痛时作,进热食时疼痛加剧,心烦口干,舌红苔黄,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木香

B.香附

C.川楝子

D.高良姜

E.佛手

答案 C

(2) 患者女28岁,肋胀痛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郁闷加重,苔白脉弦。宜选:

A. 茯苓

B. 猪苓

C. 青木香

D. 陈皮

E. 川楝子

答案 C

(3) 患者女32岁胁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苔薄脉弦。宜选:

A. 猪苓配青木香

B. 茯苓配青木香

C. 川楝子配延胡索

D. 川楝子配车前子

E. 延胡索配伏苓

答案 C

(4) 患者女40岁,脘腹胀痛,得温则减,乏力少尿,喜热饮,舌淡苔白,脉细弦。宜选:

A. 延胡索配青木香

B. 木香配茯苓

C. 川楝子配延胡索

D. 苓配青木香

E. 茯苓配青木香

答案 B

理气中成药

具有活血祛瘀之血作用治疗血瘀症,血病症

第一节活血祛瘀类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

复方丹参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

益母草膏

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

例题:

1、用于风热感冒的药物是:( C )

A九味羌活丸 B感冒清热颗粒 C银翘解毒丸

2、孕妇禁用的药物是:(A )

A藿香正气水 B玉屏风颗粒 C防风通圣丸 D十滴水3、养阴清肺丸的禁忌症有:(ABC )

A糖尿病患者禁用 B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C痰多粘稠者4、诊疗中风的药物是:(C )

A橘红丸 B清开灵颗粒 C苏合香丸

5、治疗遗精的药物有:( CD)

A补中益气丸 B归脾丸 C六位地黄丸 D 知柏地黄丸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理气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理气中成药 用于行气或降气,用于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为主 逍遥丸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元胡止痛片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经痛 气滞胃痛颗粒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例题:

(1) 男,26岁,胃脘疼痛时作,进热食时疼痛加剧,心烦口干,舌红苔黄,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木香 B.香附 C.川楝子 D.高良姜 E.佛手 答案 C (2) 患者女28岁,肋胀痛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郁闷加重,苔白脉弦。宜选: A. 茯苓 B. 猪苓 C. 青木香 D. 陈皮 E. 川楝子 答案 C (3) 患者女32岁胁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苔薄脉弦。宜选: A. 猪苓配青木香 B. 茯苓配青木香 C. 川楝子配延胡索 D. 川楝子配车前子 E. 延胡索配伏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八章 理气药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多为辛苦芳香之品,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辨证信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 理气药物以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而温,能助热伤津,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能耗气伤阴,故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化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 (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2)食积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耗气伤阴,故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枳实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 (1)食积便秘胀痛。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泄辛散,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虞。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 (2)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3)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胁肋胀痛、泄泻。 (4)脾虚气滞之食少吐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郁证 1.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心情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 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中的一种。 2.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丹栀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中的其中一种分别与二陈丸或礞石滚痰丸合用。

3.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害怕,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归脾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健脑液中的一种。 阳痿 1.心脾两虚[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2.肾阳不振 [症状]阳事不举,成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乏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胃壮阳。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 1 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成药为辅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 特点: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和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毒副作用小。 2 中成药学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首创麻醉药《麻沸散》华佗 晋代:《肘后备急方》最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思邈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3 中成药处方的主要来源 历代医药文献,经验方,医院制剂协定方和新研方 4 君臣佐使

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较大,甚至超过常用量。 臣:辅助君药治疗主病的药物;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作用的药物佐:主要治疗次要见证的药物,但在本方中作用次于臣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是指在病斜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 使:引经药,即利用其归经的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 中成药的命名 以处方组成功效命名: 以主药名称命名《益母草膏》;以成药功效命名<清热解毒颗粒>;以主药及其功效命名《柏子养心丸》;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二妙丸》;以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十全大补丸》;依主治病症命名《白带丸》;依味药加减命名《复方丹参片》 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 依制药处方原载书籍命名《局方牛黄清心丸》;依制剂创始人命名《使国公药酒》;依产地或厂家命名《云南白药》 以炮制方法,方药配伍,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 依炮制方法命名《石灰丸》;依方药配比命名《六一散》;依服用剂量命名《十滴水》;依服用方法命名《川芎茶调散》; 以成品的外观性状而命名:

执业药师的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的复习笔记 1、科目特点分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一般由5 个章节组成,知识点广泛、知识点零散、知识点较难。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知识点与题目互相结合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将知识点更好地运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一门比较专业的科目,共计由2 个大章节组成。本科目是一个需要硬性记忆的科目,考点集中但内容较多,故考生在复习时,应将精力放在功效和主治方面,轻化其他内容,才能用最少时间拿到较高的分数。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13章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第五章治则与治法、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七章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八章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九章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第五章治则与治法、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七章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八章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九章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包括: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第四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十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十一章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第十二章中药的合理应用、第十三章中药用药安全。 其中,第一部分以理解为主,且前后联系性较大,需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掌握。第二部分以记忆为主,内容相对独立,无先后顺序。 《药学专业知识(一)》共8 章,其中,第1、2、3 章属于药物化学的内容,涉及到药物的结构和效应关系,应该放到一起学习。第4、5、6 章属于药剂学的内容,重点掌握每一类制剂的特点、辅料、质量要求、处方分析和临床应用。第7、8 章属于药理学的内容,重点掌握药效学、药动学及药物体内过程,会涉及到计算题,熟悉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要求等内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中成药部分——第二十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概述 凡以疏散表邪,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解表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疏散表邪之功,兼有清热、祛风胜湿、止咳平喘、解暑等作用,主治外感六淫等引发的病证。分为: 辛温解表剂: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外感风寒之感冒。 辛凉解表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解表胜湿剂:祛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之感冒。 祛暑解表剂: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之感冒。 扶正解表剂:益气解表,主治体虚感冒。 本类中成药大多辛香发散,有伤阳耗气伤津之弊。体虚多汗,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慎用;久患疮痈、淋病、大失血者慎用。 1.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 【处方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配伍意义】方中桂枝为君药。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注意事项】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取微汗为度。 表实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注意事项】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 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 【处方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配伍意义】金银花、连翘为君药。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慎用。 桑菊感冒片 【处方组成】桑叶、菊花、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 【配伍意义】桑叶、菊花为君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学及中成药和历史用创造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学及中成药和历史用创造 中成药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由中药材制备而成的中成药。中成药在我国医学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将回顾中成药的历史用创造,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 一、中成药的历史用创造 中成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的古代医经、方剂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中成药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中药材的药理和临床应用的认知。在历史长河中,中成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中成药的历史用创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配伍:中药材多种多样,中成药的历史用创造就是通过不同中药材的配伍,发挥其相互作用的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古代医学家不仅对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做出了细致的研究,还深入探索了不同中药材配伍的禁忌和相宜,以防止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2. 炮制:中药材在应用前需要进行炮制,炮制的目的是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古代医学家通过对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炮制方法。煅制、炒制、炙制等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其药效。 3. 方剂:方剂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中药材按一定比例配伍后加工制成的药物。古代医学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创造了许多方剂,用以治疗各种疾病。这些方剂经过千百年的应用与验证,成为了中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常用的中成药 1. 温经止血丸:由黄柏、黄连、黄芩等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咯血、吐血等症状的治疗。 2. 补中益气丸:由人参、党参、白术等中药材制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3. 清热解毒片:由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4. 调经活血颗粒:由川芎、当归、桃仁等中药材制成,具有调经活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的治疗。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四】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四】 如今执业药师考试已经进入备考的时间当中了,为了帮助考生的更好的备考,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四】”,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四】 明目退翳药总结记忆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珍珠: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炉甘石: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二】 归脾汤的临床运用 【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1-5g)甘草炙,三分(lg)人参一钱(3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必致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脾虚统血无

权,则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但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治宜健脾养心与益气补血兼施。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脾,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以安神,为君药。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血养心,助龙眼肉养血安神,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为佐药。炙甘草补气调中,为佐使药。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使用注意】出血属阴虚血热者,应慎用。 【本方原载】宋朝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亦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方歌】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宜;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三】 常见中成药总结 1.胃苏颗粒

执业药师《中成药学》复习要点

执业药师《中成药学》复习要点 2016年执业药师《中成药学》复习要点 下面是2016年执业药师《中成药学》复习要点,提供给大家参考。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1 选题原则:继承是基础,现代科学是手段,发扬是目的,临床是后盾,现代化是目标 2 处方来源:传统古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民间处方, 3 组成方式: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组成中成药新药复方制剂;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学研究成果,组成中成药新制剂;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组成中成药新制剂;依据中西医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复方制剂 4 中试工艺研究: 中试研究是对实验室工艺合理性研究的验证与完善,是保证制剂制法达到生产可操作性的必经环节。中式规模应为制剂处方量的10倍以上,。中式过程中应考擦工艺、设备及其性能的适应性,加强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参数考核,修订、完善适合生产的制备工艺。 5 中成药新药研究的临床设计分几期每期需要多少病例 一期临床试验 20-30例 二期临床试验实验组例数不少于100例,主要病症不少于60例 三期临床试验不少于300例 四期临床试验不少于2000例 各中成药分类,概念,及重点中药的功能与主治 收涩中成药 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气血精津滑脱证 第一节固表止汗 体虚卫表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外泄所致的自汗,动则尤盛 26玉屏风口服液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 第十二章安神中成药

用于治疗心神不安的症状 27天王补心丸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健忘,大便干燥 朱砂安神丸 【功能主治】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在功效主治上有哪些异同? ( 1 )相同处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均可安神定志,养血清热。用治阴血不足,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 2 )不同处朱砂安神丸:以朱砂配黄连为君臣,既可重镇安神,又可清心降火,清实火而安心神。用于心火亢盛,心胸烦热,惊悸失眠等实证。属重镇安神之剂。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黄,配以二冬、酸枣仁等,意在滋养肾阴,补养心血,其滋阴养血力强,使阴血得补,虚火自降而心神可安。常用治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虚火内扰之虚烦失眠、潮热、心悸、健忘等虚证。属滋养安神之剂 开窍中成药 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治疗神昏窍闭证 第一节凉开药 温邪热毒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闭证 28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病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檐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等 君药--牛黄:开窍而醒神,熄风化痰而镇惊。 臣药--黄连、黄芩、栀子:苦寒清热之品。 郁金:理气舒肝。 朱砂、珍珠:镇静安神通心窍。 水牛角浓缩粉:清热凉血。 雄黄:解毒辟秽。 佐使--麝香、冰片:芳香开窍之品。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19种常考易混中成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19种常考易混中 成药: (1)保济丸、保和丸 【保济丸】功能解表,祛湿,和中,主治暑湿感冒,晕车晕船。 【保和丸】功能消食,导滞,和胃,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2)通便宁片、通便灵胶囊 【通便宁片】功能宽中理气,泻下通便,主治肠胃实热积滞之便秘。 【通便灵胶囊】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主治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3)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之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牛黄上清片】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主治热毒内盛、风火上攻之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 牛黄比黄连的清热作用强,所以牛黄泻火的功效在前面,治疗风火上攻,热毒内盛。黄连主治的是风热上攻。古人云“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4)新雪颗粒、紫雪散 【新雪颗粒】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感冒见证。 【紫雪散】功能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主治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 雪是冬天才下的,治疗热证,新雪颗粒,一个新字,治疗的是外感热病,外感病一般是新病。紫雪,说明不是一时半会的才有的,治疗的是热入心包,属“凉开三宝”之一,“乒乒乓乓紫雪散”治疗有动静的窍闭神昏,善止痉。 (5)香砂养胃丸、香砂平胃丸 【香砂养胃丸】功能温中和胃,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之胃痛、痞满。

【香砂平胃丸】功能理气化湿,和胃止痛,主治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养胃,不足了虚了才需要养,治疗的是胃阳不足。平胃,平,我们说平乱,治的是实证,主湿浊中阻、脾胃不和。 (6)四君子丸、六君子丸 【四君子丸】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六君子丸】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化痰,主治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君子养正气。君子丸补气。四君子加上半夏、陈皮,就是六君子,六君子就多了燥湿化痰作用。 (7)右归丸、左归丸 【右归丸】功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痠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左归丸】功能滋肾补阴,主治真阴不足,腰痠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右归补阳,阴中求阳(右属阴,所以说阴中求阳);左归补阴,阳中求阴(左属阳,所以说阳中求阴)。 (8)四逆散、四逆汤 【四逆散】功能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痢疾,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泻痢下重。 【四逆汤】功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四逆,就是四肢手足不温。散能散热,四逆散透解郁热,汤是热汤,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四逆汤含有附子干姜)。 (9)小儿消食片、小儿化食丸 【小儿消食片】功能消食化滞,健脾和胃,主治食滞胃肠之积滞。 【小儿化食丸】功能消食化滞,泻火通便,主治食滞化热之积滞。 化,转化,变化。饮食入胃,一个是转化成了精微物质,供人吸收,还有就是转化成了糟粕也就是大便。饮食不消化,也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化食丸,就比小儿消食片多了一个泻火通便的作用。 (9)正柴胡饮颗粒、小柴胡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 【小柴胡颗粒】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执业药师考点: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执业药师考点: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执业药师考点: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1 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成药为辅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 特点: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和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毒副作用小。 2 中成药学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首创麻醉的药《麻沸散》华佗 晋代:《肘后备急方》最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思邈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3 中成药处方的主要来源 历代医药文献,经验方,医院制剂协定方和新研方 4 君臣佐使 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较大,甚至超过常用量。 臣:辅助君药治疗主病的药物;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佐:主要治疗次要见证的药物,但在本方中作用次于臣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是指在病斜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 使:引经药,即利用其归经的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 中成药的.命名 以处方组成功效命名: 以主药名称命名《益母草膏》;以成药功效命名<清热解毒颗粒>;以主药及其功效命名《柏子养心丸》;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二妙丸》;以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十全大补丸》;依主治病症命名《白带丸》;依味药加减命名《复方丹参片》 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 依制药处方原载书籍命名《局方牛黄清心丸》;依制剂创始人命名《使国公药酒》;依产地或厂家命名《云南白药》 以炮制方法,方药配伍,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 依炮制方法命名《石灰丸》;依方药配比命名《六一散》;依服用剂量命名《十滴水》;依服用方法命名《川芎茶调散》; 以成品的外观性状而命名: 依成品德颜色命名《紫雪》;依裱褙材料命名《狗皮膏》; 以古代哲理或寓意、夸张命名: 依古代哲理命名《定坤丸》:依寓意或夸张而命名《逍遥丸》; 6 常见剂型概念,优缺点 剂型:中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 丸剂: 概念:用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分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 特点:一般吸收慢,药效持久,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藏都比较方便。 散剂: 概念: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药剂 特点: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用量不易吞服,易挥发,潮解 膏剂: 概念: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知识二中成药复习归纳

执业药师中药知识二中成药复习归纳 执业药师中药知识二中成药复习归纳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执业药师中药知识二中成药复习归纳,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窍剂 一、凉剂 安宫牛黄丸(胶囊、散)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热病,邪人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紫雪散 【功能】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主治】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尿赤便秘。 局方至宝散(丸)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主治】热病属热人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万氏牛黄清心丸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热人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清灵□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症候者。 二、温剂

苏合香丸 【功能】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主治】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橘贝半夏颗粒 【功能】化疲止咳,宽中下气。 【主治】痰气阻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 一、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 【功能】逐痰降火。 【主治】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 清气化痰丸 【功能】清肺化痰 【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腹满闷。 复方鲜竹沥液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三、化痰息风剂 半夏天麻丸 【功能】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主治】脾虚湿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四、化痰散结剂 消瘿丸 【功能】散结消瘿。 【主治】痰火郁结所致的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考点 十一章

XX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考点十一章 第十一章的中药不良反响包括: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 反响、后遗效应、继发反响、特异性、遗传因素。下面是提供的一 些相关资料,。 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响:特异质反响和变态反响 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 中成药:木瓜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正天丸、追风丸、追 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祛风舒筋丸、小金丸、祛风止痛片、风湿 骨痛胶囊、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记忆:木瓜(一家)大小整天追风,三七伤,输尽,小金,知 痛 中毒解救:肌注阿托品 0.5~1.0mg。 药物: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记忆:马钱七味疏风,山药九分舒筋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钠0.2~0.3g。 药物: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 xx、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 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 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 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注射阿托品,服用颠茄合剂等。 药物: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 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追风丸、蟾酥丸、醒消丸、紫金锭等。

记忆:六神蟾酥(阐述)追风牛黄,紫金(指定)醒消(行销),惊 心宫抱毒牛黄,六神消金追蟾酥 中毒表现: ①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类似霍乱。 ②各种出血病症。 ③肝肾功能损害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血尿、蛋白尿等。 ④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⑤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 中毒解救:二巯基丙醇类 药物:牛黄镇惊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 抱龙丸、牛黄千金散;紫金锭、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紫雪丹、更衣丸、复方芦荟胶囊、活络丸、蟾酥丸、追风透骨丸、 人参再造丸、磁朱丸。 记忆:牛皇正经倾心安宫,抱龙千金。紫禁(城)天王诛杀苏合香,紫雪更衣,路会活络丸,阐述,风透,再造 中毒解救:可用二巯基丙醇磺酸钠类、硫代硫酸钠等解毒。 中毒机理:与所含的生物碱及有细胞毒的二萜环氧化合物有关 中毒机理:黄药子所含有毒成分直接作用于肝脏,损害肝细胞 而发生黄疸。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舌、咽喉烧灼感、流 涎等。 中毒解救:保肝治疗尤为重要。 解救药物 硫代硫酸钠:汞中毒、朱砂、轻粉;

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理气中成药试题

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理气中成药试题 2017执业药师《中成药学》理气中成药试题 导语: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能疏畅气机,以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为主的'中成药,称为理气类中成药。 (1) 男,26岁,胃脘疼痛时作,进热食时疼痛加剧,心烦口干,舌红苔黄,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木香 B.香附 C.川楝子 D.高良姜 E.佛手 答案 C (2) 患者女28岁,肋胀痛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郁闷加重,苔白脉弦。宜选: A. 茯苓 B. 猪苓 C. 青木香 D. 陈皮 E. 川楝子 答案 C (3) 患者女32岁胁腹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苔薄脉弦。宜选: A. 猪苓配青木香 B. 茯苓配青木香 C. 川楝子配延胡索 D. 川楝子配车前子 E. 延胡索配伏苓 答案 C (4) 患者女40岁,脘腹胀痛,得温则减,乏力少尿,喜热饮,舌

淡苔白,脉细弦。宜选: A. 延胡索配青木香 B. 木香配茯苓 C. 川楝子配延胡索 D. 苓配青木香 E. 茯苓配青木香 答案 B (5) 患者女,17岁,小便频数,遗尿不止,舌淡,脉沉弱,宜选: A 益智仁配莲子 B 益智仁配乌药 C 益智仁配山楂 D 益智仁配五味子 E 益智仁配五倍子 答案 B (6) 患者,女,45岁,胃脘冷痛,轻时绵绵不止,重时拘急剧痛,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弦迟,宜选: A 生姜 B 香附 C 茯苓 D 延胡索 E威灵仙 答案 B (7) 患者,女28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嗳气太息,食欲不振,苔薄脉弦,宜选用:B A 煨姜 B 香附 C 川芎 D 猪苓 E延胡索

中成药学

第一章绪论 1 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成药为辅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 特点: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和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毒副作用小。 2 中成药学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首创麻醉药《麻沸散》华佗 晋代:《肘后备急方》最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思邈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3 中成药处方的主要来源 历代医药文献,经验方,医院制剂协定方和新研方 4 君臣佐使 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较大,甚至超过常用量。 臣:辅助君药治疗主病的药物;对兼并或见证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佐:主要治疗次要见证的药物,但在本方中作用次于臣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是指在病斜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 使:引经药,即利用其归经的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 中成药的命名 以处方组成功效命名: 以主药名称命名《益母草膏》;以成药功效命名<清热解毒颗粒>;以主药及其功效命名《柏子养心丸》;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二妙丸》;以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十全大补丸》;依主治病症命名《白带丸》;依味药加减命名《复方丹参片》 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 依制药处方原载书籍命名《局方牛黄清心丸》;依制剂创始人命名《使国公药酒》;依产地或厂家命名《云南白药》 以炮制方法,方药配伍,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 依炮制方法命名《石灰丸》;依方药配比命名《六一散》;依服用剂量命名《十滴水》;依服用方法命名《川芎茶调散》; 以成品的外观性状而命名: 依成品德颜色命名《紫雪》;依裱褙材料命名《狗皮膏》; 以古代哲理或寓意、夸张命名: 依古代哲理命名《定坤丸》:依寓意或夸张而命名《逍遥丸》; 6 常见剂型概念,优缺点 剂型:中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

中成药学-总论+第九章-重点(全)(1)

第一章中成药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中成药学:是研究与阐述中成药的处方用药原理、加工制作工艺、临床应用以与贮存、保管、销售等各方面专门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与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药品化的一类中制剂。 应用最多和最早的剂型是汤剂和酒剂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的一部医学方书,同时是最早记载多种中药制剂的著作。 《周易参同契》魏伯阳的炼丹专著,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关于炼丹理论的著作。开中医外用制剂中丹剂之先河。 《肘后备急方》葛洪,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文中记载了取青蒿治疗疟疾,为现代青蒿素的分离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刘涓子鬼遗方》晋末刘涓子撰,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布成药药典 第二章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选择) 组成:如丹参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三七片; 药味数:如二冬膏、三妙丸、四神丸、六味地黄丸; 功用:如化虫丸、清热解毒颗粒、补中益气丸; 主治:如痛经片、耳聋丸、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服用剂量:如十滴散、七厘散、六一散; 方源:如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局方至宝丹; 成药的外观性状色泽:如紫雪、碧玉散、狗皮膏;

中医药术语或寓意古文化哲理:如交泰丸、戊已丸、逍遥丸 (句式:体现中成药的xx并结合剂型的命名)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与制备 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一、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1.剂型决定或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如生脉散-生脉注射液 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和程度,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 3.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雷公藤片 4.某些剂型或给药系统可以起到靶向作用,如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按物态分类 ②按分散系统分类 ③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④按制法分类 2.常见剂型 ①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分为口服剂和外用散剂。 ②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原称冲剂或冲服剂。 特点:质量小便于携带,贮存,运输。 ③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 a.优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理气药(有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理气药(有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不属于理气药适应症的是 A、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 B、食积不化之嗳气吞酸 C、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 D、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 E、兼治食积脘胀 2、凡能疏畅气机,以治疗气滞或气逆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 A、理气药 B、温里药 C、消食药 D、补气药 E、补虚药 3、常与补气、升阳药同用,治疗脏器下垂病证的理气药是 A、香附 B、佛手 C、枳实 D、木香 E、陈皮 4、治脾胃气滞,湿浊中阻,痰湿壅肺宜选

B、薤白 C、香附 D、木香 E、陈皮 5、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A、香附 B、当归 C、青皮 D、橘红 E、佛手 6、功专行气调中止痛,治胃肠气滞的药是 A、柿蒂 B、青皮 C、陈皮 D、佛手 E、木香 7、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善治胸痹的药物是 A、大黄 B、枳实 C、厚朴 D、木香

8、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药是 A、厚朴 B、木香 C、青皮 D、陈皮 E、枳实 9、既能行气止痛,又能开郁醒脾的药物是 A、甘松 B、乌药 C、香附 D、沉香 E、木香 10、木香的功效是 A、理气散结 B、疏肝破气 C、行气止痛 D、理气健脾 E、消积除痞 11、集理气、降气、纳气为一身的药物是 A、佛手 B、枳实

D、陈皮 E、乌药 12、陈皮用治寒湿中阻所致脾胃气滞证,最常配伍的药物为 A、苏叶、生姜 B、苍术、厚朴 C、藿香、佩兰 D、生姜、葱白 E、茯苓、薏苡仁 13、治肝郁胁痛、月经不调、痛经,首选 A、厚朴 B、木香 C、佛手 D、香附 E、川楝子 14、既行气止痛,又温肾散寒的药是 A、青皮 B、乌药 C、木香 D、甘松 E、佛手 15、理气药在使用中应注意的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