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试验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实验课程感想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实验课程感想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实验课程感想一、概述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实验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和密码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在此次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的重要性,也对课程内容和实验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二、理论学习1.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原理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检测和阻止等威胁。

在课程学习中,老师详细讲解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全面的了解。

2. 密码学的基本知识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加密、解密、数字签名等。

在课程学习中,我学习了密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及应用,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

三、实验操作1. 加密与解密实验在实验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加密算法,如DES、AES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加密和解密的试验。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密码学原理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安全传输实验另外,课程还包括了安全传输实验,我学习了SSL/TLS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网络抓包工具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网络安全传输的重要性。

四、实践应用1. 实验报告撰写在课程学习中,老师要求我们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机会。

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对我今后的信息安全工作有很大帮助。

2. 课程实践案例分析课程还涉及了一些信息安全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网络攻击事件的案例分析、安全加固措施的设计等,这些案例让我对信息安全管理和应对措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五、收获与感想通过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我对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密码学的应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信息安全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2. ping命令
主要功能:目标主机的可达性、名称、IP地址、路由跳数、往返时间等。
3. tracert命令
主要功能:路由跟踪、节点IP地址、节点时延、域名信息等。
stat命令
主要功能: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TCP/IP网络连接。
5.nbtstat命令
主要功能:显示使用NBT(NetBIOS over TCP/IP)的协议统计和当前TCP/IP网络连接信息,可获得远程或本机的组名和机器名。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snort-2_0_0.exe的安装与配置
2.Snort报警与日志功能测试
3. 分组协议分析
4.网络入侵检测
三、主要仪器设备
pc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snort-2_0_0.exe的安装与配置
本实验除安装snort-2_0_0.exe之外,还要求安装nmap-4.01-setup.exe网络探测和端口扫描软件。Nmap用于扫描实验合作伙伴的主机,Snort用于检测实验合作伙伴对本机的攻击。
命令
主要功能:网络查询、在线主机、共享资源、磁盘映射、开启服务、关闭服务、发送消息、建立用户等。net命令功能十分强大,输入net help command可获得command的具体功能及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ipconfig命令,在dos下输入ipconfig/all,如下图: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出了另一台计算机的时间
五、讨论、心得
本次试验主要是熟悉dos下各种基于网络的命令,在做的过程中,除了最后一个费了很长时间外其它实验进行的还是非常顺利,最后一个net命令由于在实验指导书中某些关键步骤没有写进去,所以导致没有正确结果,比如在win7下早已取消了net send命令,还有在用net的其他/她命令是得先用net use,不过最后通过网上查找各种资料还是完成了,给我最大的收获还是计算机可以随意互联,虽然计算机互联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一般的互联都没有感觉,而这次的互联则是物理上的,并且通过本次实验对tcp/ip协议又有了一定的了解。

信息安全安全测试与评估

信息安全安全测试与评估

信息安全安全测试与评估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恶意活动和网络攻击也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安全,信息安全测试与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测试与评估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1. 信息安全测试的概念信息安全测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和技术手段,对目标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弱口令检测、安全性能测试等一系列试验和验证,评估目标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为系统提供修复建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信息安全测试的流程信息安全测试一般包括准备阶段、测试阶段和报告阶段。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测试团队需要与被测系统的管理者和开发者进行沟通,了解系统的架构、功能和安全需求。

同时,测试团队还需收集被测系统的资料和相关文档,为后续测试做好准备。

(2)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测试团队将根据系统的需求,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和测试策略等内容,用例则指明测试的具体步骤和预期结果。

测试团队可以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手动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包括渗透测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3)报告阶段:在报告阶段,测试团队将测试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向系统管理者和开发者提出漏洞和安全隐患,提供详细的修复建议。

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包括测试方法、发现的漏洞和安全风险、修复建议等内容。

3. 信息安全评估的方法信息安全评估是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权衡和评价,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威胁级别。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为系统提供科学的安全策略和决策支持。

(2)合规性评估:合规性评估是对目标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进行评估。

通过合规性评估,可以发现并改正系统中的安全问题,确保系统合法合规运行。

(3)物理评估:物理评估主要是对目标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设施进行评估,检查物理环境的安全性,包括防火墙、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设施的部署和运行情况。

论搭建系统信息安全实验室

论搭建系统信息安全实验室

T NOLO GY TR N D1信息安全试验室建设背景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

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

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

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各大院校增设了“网络安全”专业,同时,为了发现和研究安全漏洞、弱点和弥补技术;测试安全产品等目的,国家各级部门也纷纷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实验室。

例如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Wa tchGuard 信息安全实验室、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中心(NCIE )在北京邮电大学创建的NCIE 信息安全实验室等。

信息安全实验室又分为技术/产品研究型、技术演示教学型、安全培训教育型。

2信息安全试验室建设目的对信息安全实验室的环境进行安全攻防技术演示;发现和研究信息安全实验室平台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弱点和弥补技术;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为各种相关产品的测试提供安全性测试平台;提供一个观摩的攻防演示平台。

3信息安全试验室建设要求系统平台多样性原则;应用多样性原则;实验设备多样性原则;实验设备的主流性;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原则;实验室网络系统的自身安全性。

4信息安全试验室建设环境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环境分五个部分:系统平台部分、网络应用模拟部分、网络设备部分、安全设备部分、黑客软件部分。

以下就系统平台部分和网络设备部分作简单说明。

4.1系统平台部分W 是M f 公司在世纪年代末推出的多任务图形化操作系统。

由于它易于使用、速度快、集成娱乐功能、方便快速上网,现已深受全球众多电脑用户的青睐。

短短十几年中,W indows 由原来的W i ndows 1.0版本到去年正式发布的Windows vista 版本。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哎呀,今天咱们聊聊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对吧?其实呢,汽车的信息安全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的“防火墙”,可不能大意!你想想,开车的时候,心里可得稳当,别让坏人有机可乘。

信息安全就像是车子的“护身符”,让咱们在马路上跑得安心。

汽车里可是藏着不少“干货”,从导航到娱乐系统,都是通过网络连接的。

有时候你一不小心,点了个链接,嘿,可能就给坏人打开了大门。

你说这可怎么办?所以,整车的信息安全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

比如说,咱们得确保所有的软件都得及时更新。

就像咱们的手机要定期升级一样,汽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免得被人一招鲜吃遍天。

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数据加密。

就像咱们跟朋友聊悄悄话一样,信息传递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别让外人听了去。

加密就是把那些重要的数据“锁”起来,只有授权的人才能打开,简单说就是“门外汉”没法进去。

这种技术就像一把钥匙,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别人就别想偷鸡摸狗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试验方法。

汽车可不是随便开开就行的,得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

试验就像是“体检”,可不能马虎。

咱们要检查软件的漏洞。

就像捡漏似的,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潜在的风险。

只要发现问题,立马解决,不然可真是麻烦大了。

还有网络攻击的模拟试验。

想象一下,咱们给汽车设置一个“假敌人”,看看它的反应如何。

这种测试就像在做一场战斗演习,让车子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敌情”。

这样一来,平时开车就能放心大胆,坏人再狡猾,也挡不住咱们的车。

对了,还有一个环节是实时监控。

就像家里的监控摄像头,时时刻刻守护着咱们的安全。

汽车的信息安全系统会在驾驶过程中不断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刻报警。

真是“未雨绸缪”,让人感觉特别有安全感。

想象一下,开车的时候如果知道有个“保镖”在身边,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汽车的信息安全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一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都在为咱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即便在高速路上飞驰,也能放下心来,尽情享受驾驶的乐趣。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试验方法A.1概述本附录规范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包括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文档核查和测试样件信息安全功能验证。

A.2车载终端信息安全测试样件要求A.2.1时区校准车载终端测试样件应确定时区为:UTC+08:00北京,并校准。

A.2.2配套技术文档车载终端测试样件应配套如下辅助技术文档:a)车载终端接口定义文档;b)车载终端安全启动可信根存储区域访问方法和地址范围文档;c)车载终端安全规则更新扩展方案文档;d)车载终端安全事件日志记录规则文档;e)车载终端日志存储区域和地址范围文档;f)车载终端系统高危漏洞处置方案文档。

A.2.3配套测试材料车载终端测试样件应配套如下辅助测试材料:a)车载终端系统镜像;b)车载终端Bootloader程序;c)车载终端远程升级安装包。

A.3车载终端信息安全测试环境A.3.1硬件测试环境车载终端信息安全硬件测试的拓扑结构,如图A.1所示:图A.1车载终端信息安全硬件测试示意图A.3.2通信测试环境车载终端信息安全通信测试和验证的拓扑结构,如图A.2所示:图A.2车载终端信息安全通信测试示意图A.3.3软件测试环境车载终端信息安全软件测试和验证的拓扑结构,如图A.3所示:图A.3车载终端信息安全软件测试示意图A.4车载终端信息安全测试A.4.1车载终端硬件信息安全测试应通过如下方法检测车载终端的硬件信息安全并满足4.2.2.1要求:a)拆解被测样件设备外壳,取出PCB板,将PCB板放大至少5倍,观察PCB板,检查是否存在可以非法对芯片进行访问或者更改芯片功能的隐蔽接口;b)检查是否有存在暴露在PCB板上的JTAG接口、USB接口、UART接口、SPI接口等调试接口,并使用测试工具尝试获取调试权限。

A.4.2车载终端固件信息安全测试A.4.2.1概述基于硬件实现安全启动时应按照A.4.2.2、A.4.2.3和A.4.2.4进行车载终端固件信息安全测试;基于软件实现安全启动时应按照A.4.2.4和A.4.2.5进行车载终端固件信息安全测试,并满足4.2.2.2要求。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四_使用LC5破解Windows账号口令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四_使用LC5破解Windows账号口令

信息安全试验报告
错误!未指定书签。

使用LC5破解Windows
账号口令
一、实验目标
学会使用sniffer抓取数据报,含FTP和HTTP
二、实验内容
1: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添加不同安全强度的口令,并通过使用L0phtCrack5 测试
安全口令的条件。

2:使用L0phtCrack5 破解局域网中某台主机(IP地址自行确定)Windows 用户密
码。

三、实验原理、过程或代码
1: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添加不同安全强度的口令,并通过使用L0phtCrack5 测试
安全口令的条件。

图1:在本机中新增了一个用户为luolongfei 口令为123的用户,通过LC5可以检测到该用户
图2:增加了一个稍微复杂的用户
图3:再次使用LC5 扫描, 无法将复杂的longfei 的口令扫描出来
2:使用L0phtCrack5 破解局域网中某台主机(IP地址自行确定)Windows 用户密码
强制更改密码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五、实验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 可以看出简单的密码是可以被破解的, 所以平时我们在网络中设置密码要稍微设置得复杂些。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1 密码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1 密码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掌握典型的单表代换和多表代换的加密方法的实现细节。

能利用编程工具实现简单的加密解密。

了解WinRAR 软件加密文件时使用的是AES 算法,了解WinRAR 软件的常用功能,并能够利用该软件对文件进行加密;了解RAR 加密文件破解的方法,能够利用破解工具对弱口令RAR 加密文件进行破解。

理解数字摘要的原理;能够利用现有软件工具进行MD5摘要的计算;了解MD5在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MD5摘要破解。

二、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凯撒密码的加密和解密。

要求:既可以进行加密转换,也可以进行解密转换。

程序参考界面如右所示。

可以使用任何编程工具,能处理英文即可。

2、(选做)编程实现维吉尼亚密码的加密和解密。

要求:既可以进行加密转换,也可以进行解密转换。

程序参考界面如右所示。

可以使用任何编程工具,能处理英文即可。

3、尝试破译如下密文:byvu mqi byau q ren ev sxesebqjui, oekduluh adem mxqj oek qhu weddq wuj.BYVUMQIBYAUQRENEVSXESEBQJUIOEKDULUHADEMMXQJOEKQHUWEDDQWUJ注:空格和标点符号未加密。

4、(选做)利用C#语言提供的工具,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编程对字符串或文件进行DES 加密、解密。

5、在电脑中安装“WinRAR ”软件,了解该软件的常用功能;利用WinRAR 对一个隐私文件进行加密,检查加密的安全性;了解RAR 加密文件破解的方法,自行寻找工具对老师提供的加密rar 文件进行破解。

6、自行寻找一款能够计算文件MD5摘要值的软件,对一个文本文件(或其他类型文件)进行摘要值计算并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实验一网络通信安全1.1实验目的-------------------------------------------31.2实验内容-------------------------------------------31.3相关知识-------------------------------------------31.4实验设计-------------------------------------------51.5实验成果-------------------------------------------71.6实验小结-------------------------------------------9 2.实验二网络攻防2.1实验目的------------------------------------------102.2实验内容------------------------------------------102.3实验原理------------------------------------------102.4实验步骤------------------------------------------102.5实验小结------------------------------------------14 3.实验三Web服务器配置3.1实验目的------------------------------------------153.2实验要求------------------------------------------153.3实验内容------------------------------------------153.4实验小结------------------------------------------29 4.实验四信息系统安全4.1实验目的------------------------------------------304.2实验内容------------------------------------------304.3实验设计------------------------------------------304.4实验成果------------------------------------------314.5实验小结------------------------------------------34实验一网络通信安全1.1实验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密码学在通信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基本要求能够实现客户服务器通信,能够使用AES算法实现消息的加密与解密,对优秀的学生要求能够实现数字签名的生成与验证。

1.2实验内容(1)实现客户服务器之间的通信;(2)发送方传输的消息使用AES加密,接收方对消息解密获取明文;(3)发送方传输的消息使用HMAC处理,接收方验证消息的完整性;(4)发送方对传输的消息使用RSA进行签名,接收方验证数字签名。

1.3实验原理1.3.1对称密码AESAES算法是一个迭代型分组密码,其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可变,各自支持128比特、192比特、256比特。

AES是由最基本的变换单位——“轮”多次迭代而成的,当分组长度和密钥分组长度均为128bit时,轮数为N=10。

AES的轮(除最后一轮)变换由四个不同的变换组成,这些变化被称之为内部轮函数,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Round(State,RoundKey){SubBytes(State);ShiftRows(State);MixColumns(State);AddRoundKey(State,RoundKey);}State表示消息矩阵;RoundKey表示轮密钥矩阵;SubBytes(State)为字节代替变换、ShiftRows(State)为行移位变换、MixColumns(State)为列混合变换、AddRoundKey(State,RoundKey)为与子密钥异或。

最后一轮略微不同,将其记为FinalRoundKey(State,RoundKey),相当于前面的Round(State,RoundKey)去掉MixColumns(State)。

对于加密来说,输入到第一轮的State就是明文消息矩阵,最后一轮输出的State就是对应的密文消息矩阵。

AES的解密变换和加密变换时互逆的,轮函数也分为4层,分别为InvShiftRow(State)逆行移位变换、InvByteSub(State)逆字节代替变换、AddRoundKey(State,RoundKey)与子密钥位异或和InvMixColumn(State)逆列混合变换,可表示为:InvRound(State,RoundKey){InvShiftRow(State);InvByteSub(State);AddRoundKey(State,RoundKey);InvMixColumn(State);}AES加密过程1.3.2公钥密码RSARSA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那时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算法描述:(1)密钥的产生选择两个保密的大素数p和q;计算n=p*q,φ(n)=(p-1)(q-1),其中,φ(n)是n的欧拉函数值;选一整数e,满足1<e<φ(n),且gcd(φ(n),e)=1;计算d,满足d•e=1modφ(n),即d是e在模φ(n)下的乘法逆元;以{e,n}为公开钥,以{d,n}为秘密钥。

(2)加密加密时首先将明文比特串分组,是的每个分组对应的十进制数小于n,然后对每个明文分组m,做加密运算:c=m mod n。

(3)解密对密文分组的解密运算为:m=c mod n。

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1.4实验设计我们使用VC编程来实验网络通信机制,并用C++编程实现AES加密机制。

我们设计的这款系统是通过用户输入密钥来作为AES加密机制对用户发送信息加密成密文发送,或者对用户接收加解信息解密恢复成明文的密钥。

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块:当“类型”选为“服务器”是,“连接”按钮变成“侦听”,服务器界面为:关键代码部分:服务器:m_sListenSocket.Create(m_nServPort);m_sListenSocket.Listen();客户机:m_sConnectSocket.Create();m_sConnectSocket.Connect(m_strServName,m_nServPort);发送:m_sConnectSocket.Send(LPCTSTR(m_code),m_code.GetLength()); 接收:nReceived=m_sConnectSocket.Receive(pBuf,nBufSize);加密模块:AES加密部分:AES解密部分:将AES加密机制写入到基于Dialog的通信机制中,利用对话框中获得的密钥,对发送或接收的消息进行加解密。

1.5实验成果连接建立前,如果未输入密钥则会弹出提醒,如图所示。

每一次通信传送的消息都会在“发送的消息”和“接收的消息”标签后显示。

(以此为了使实验结果,及其加解密机制更为直观)服务器通信:客户机通信:1.6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熟悉了VC编程,了解并掌握了网络编程。

在软件系统中的AES加密机制也使我们对密码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入。

在AES的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心得就是,密码学中所描述的行列排序和计算机中我们常用的行列顺序是相反的。

计算机中是按行存取,密码学中是按列存取。

好在我们实验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进行编写实现,误解以后修改起来也相对不是特别麻烦。

这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面向对象编程的灵活性。

该通信系统,在安全性能上,由于使用了AES对所传送的消息进行了加密,即使在传送过程中被监听了消息,也不会担心消息会被泄露。

此外,通信还可以用RSA机制自动产生的公钥和私钥来作为通信双方的一个身份认证。

这样可以防止第三方的欺骗。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实验中,我们未加入RSA加密机制。

但是,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更多的扩展,以使得本款通信软件尽可能地完备。

实验二网络攻防——利用135端口入侵个人计算机2.1实验目的评估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利用工具或独立编程发现系统漏洞,利用工具或独立编程攻破指定的系统,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2.2实验内容了解系统漏洞,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网络攻防能力,包括漏洞发现,利用脚本攻击远程系统。

2.3实验原理通过135端口入侵实际上是利用RPC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的。

一般情况下135端口主要用于使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并提供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服务,通过RPC能确保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式能顺利地执行远程计算机上的代码,使用DCOM能通过网络直接进行通信,能够跨包括HTTP协议在内的多种网络传输。

RPC 本身在处理通过TCP/IP的消息交换部分有一个漏洞,该漏洞是由于错误地处理格式不正确的消息造成的。

会影响到RPC和DCOM之间的一个接口,该接口侦听的端口就是135。

2.4实验步骤1.通过135端口入侵,攻击者首先需要查找网络上存在135端口漏洞的主机地址,在查找此类主机过程中,能使用一些扫描工具,比如SuperScan 就是典型的端口工具之一。

在SuperScan“开始”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扫描的起始地址,然后在“结束”文本框里填写好扫描结束的IP地址,在“扫描类型”选项中选择“所有端口定义”单选按钮,并在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135”。

再点击“开始”按钮即可开始扫描。

扫描结束后,在下方的列表中能查看目标主机打开的端口。

然后再点击“Save”按钮选好保存路径,把里面有漏洞的IP整理下即可。

第一步,用superscan得到打开端口135的主机IP。

第二步,保存刚才扫描得到的IP地址。

2.得到有漏洞后,我们更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扫描工具,比如NTScan汉化版。

然后在“主机文件“处点击“打开”按钮找到我们刚才保存的IP 路径,在连接共享$处选择“WMI扫描”,在“扫描打开端口的主机”处填写135端口。

最后点击“开始”即可。

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显示。

第一步,打开S扫描器,并用S扫描器打开端口为135的本地主机。

第二步,扫描后得到的主机IP地址第三步,使用NTscan进行扫描第四步,并且截得扫描的结果第一步,我们使用开启工具Recton第二步,把刚才得到的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输入TELNET界面的“远程主机”处第三步,我们发现链接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