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

合集下载

大学生体育课养生气功教案

大学生体育课养生气功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4. 通过练习养生气功,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减轻学业压力。

教学内容:1. 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 养生气功的主要流派和特点3. 常见养生气功功法介绍4. 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5. 养生气功练习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养生气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养生气功?它与普通体育活动有什么不同?二、讲解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 讲解养生气功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养生气功与传统中医、哲学的关系。

三、介绍养生气功的主要流派和特点1. 介绍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常见养生气功流派。

2. 分析各流派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四、示范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1. 教师示范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养生气功。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二、练习养生气功1.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五禽戏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养生气功练习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心态平和、动作到位、呼吸自然等。

四、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课后练习养生气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养生气功动作和呼吸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后练习养生气功的积极性和效果。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

传统养生课程标准

莂《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课程标准袃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系学分数:2肆一、课程性质膂《传统养生理论与功法》课程的前身为传统养生学,1984 年就被列入国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我院由 2010 年开始引入, 32 学时、 2 学分,教材为自编教材,主要借鉴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课程资源以及我院实际情况。

蚀民族传统体育学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四大学科之一,其中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科研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下设的重要教学研究方向。

目前该课程是本学科养生方向的重点课程,该课程的覆盖面较大,包括民传、体教、运科均限选此课程。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更好的为学科发展服务。

罿二、课程理念薅传统养生注重历史的发展,从发展渊源需求创新。

养生术。

秦汉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养生术流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相信“炼丹术”和“神仙术” ,热衷于“仙丹妙法” ,使中国的养生术走了一段弯路。

但是,即使在这一时期我国民间的养生术仍不间断地向前发展。

例如,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伦,他精于医术,擅长外科手术,创编了以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为素材的“五禽戏”,这是对“导引” 术的发展,是一套流传至今的、具有很高价值的医疗体操。

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养生要身心并重,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长寿。

孙思邈介绍了“天竺国的按摩法” (婆罗门十八势),这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们练习的气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于他的有关著作。

宋代由于程朱理学的泛滥,重文轻武,“主静鄙动”在部分人中有所发展,但民间流传的导引养生仍不断创新与发展,此间一套动静结合的健身法“八段锦”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明清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有关的健身术和功法著作颇多,养生的理论也逐渐完整,实践的实效性很强。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养生的发展历史,从中吸取养分。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太极拳、气功、太极剑等。

这些功法注重身心合一,通过练习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达到养生的效果。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这些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还可以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养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对于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强调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比如,在春季多进行散步、晨练,夏季多进行游泳、打太极拳,秋季多进行登山、打羽毛球,冬季多进行滑雪、打冰球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养生的效果。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功法和武术,也包括民间体育活动和节气养生。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的方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传统体育养生,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体育高二上册《理论课-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案

体育高二上册《理论课-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案

(三)主要传统养生术介绍。

1、按摩养生:按摩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摩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

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

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我国学习。

还有一些聘我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

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2、气功养生:中华民族的气功文化具有五仟年的历史,她比长城更长意义更伟大!她是中华民族的天字号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重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她同伟大的中医一样也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大旗!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

2,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无论哪一种传统健身法,均以阴阳、 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 养精、气练、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运动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 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 升降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 说明运动健身中形、身、气、血、表、 里的协调统一。健身运动的每一招, 都是与养生理论密切相关。
《艺文类聚》书中提出:养生的根 本在于养神。“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肥肌肤,充肠胃,闭嗜欲-------养生之 末也。”
(五)宋代
《太平圣惠方》强调:药物与食物 相结合,利用药粥、药酒辅以养生。
苏东坡主张多吃蔬菜少吃肉、郊 游、书画可陶冶心情,健体强身。
(六)元代时期
中西健身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锻 炼者的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同时对中躯神 经系统的大脑也有调节的作用,使练习者得 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节 养生与运动
运动是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基 本。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揭示了生命 的一条规律---动则不衰
1,运动养生机理
传统养生将精、气、神称为 “三宝”,其与人体生命息息相 关。运动养生则抓住了这三个环 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 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 周游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 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 通,营养整个机体。
(二)中西健身方法结合、动静相兼、内外 兼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运动健身方法 有所不同。西方侧重于运动形式,通过运动 锻炼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中国民族传统 体育健身方法,即重视“外”的运动形式 (形),又要求运动动作与呼吸(气)的结 合。同时,强调意识(意)活动参与运动锻 炼的全过程。形成“内”的意识活动和“外” 的动作、呼吸协调统一,达到内外、动静兼 修的目的。

121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121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20120004(五)学时数与学分: 52学时,3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传统的健身功法。

这些健身功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功法通过缓慢的动作、深呼吸、舒展的身体姿势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都有益处。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大绳、打陀螺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增加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另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比如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活络、调和阴阳的效果,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体育游戏。

比如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等,这些体育游戏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加乐趣,让人在运动中得到快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情。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之分,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合理搭配饮食,对人体有益处。

比如夏季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多吃温补身体的食物,这些都是传统的饮食养生方法。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和实践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
传统体育养生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有哪些呢额?想要知道吗?下面跟着店铺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
传统体育养生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

本课程以我国古代的保健养生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强身健体为课程目标。

由导引养生功、五禽戏、保健功、青年拳、二十四太极拳、十六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太极功夫扇等各种有效的传统养生方法为主要教材内容。

教学手段与方法主要通过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充分结合,调理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一门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课程。

传统体育养生的作用
1.注意肢体体液、经络的运动
人体的运动有三种形式:肢体运动、体液运动和经络运动。

通常意义上的运动是指肢体运动。

传统养生术是在肢体运动中强调“快从慢中练.动从静中练”,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同时还要求在松静的状态下,加上呼吸和意志的配合使体液循环和经络循环更加舒畅。

有关资料表明,传统养生功练功者心跳和呼吸虽然变慢了,但血液中氧气含量却成倍地增加。

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虽然没有长时间的大强度练习,但身体全部或局部均能感到温热鼓荡,有时会流汗,这些都是体内血液和经络循环得到改善的表现。

另外,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还会出现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口内甘甜异常的情况。

这正是传统养生功促进了人体内分泌腺工作的证明。

所以,传统养生功既注意肢体运动,同时也强调了体液和经络的运动。

2.强调经络运行、气血调合
传统养生功锻炼的始终一直贯穿着如何“行气”,强调气息与动作的密切配合。

根据中国传统经络学说,健康的机制在于脉络是否通畅,如果气血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则身体安康,反之气血运行受到阻滞就会发生病痛。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属于肢体,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

它们纵横交叉、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使人体脏腑器官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的生理作用。

中国的传统养生功法就是按着人体的经络修炼的,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可以说都是通过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达到保健养生的作用的。

3.追求身心双调、阴阳平衡
传统养生功主张身心一体,内外兼修。

西方古代体育主要追求人体美,追求人体的速度和耐力等,而不是强调体育的锻炼精神、心智的作用。

发源于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古文化的核心与支柱,也是传统养生功法的基础。

人体的形神气血、脏腑、经络分别属阴或属阳,“阴阳平衡则生机旺盛,阴阳失调则疾病百生”。

如果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引起人体内部环境的紊乱而发生病变,只有使阴阳处于平衡协调、动态和谐状态,人体生理机能活动才会正常有序健康运行。

传统体育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