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完整版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一、填空或选择题1.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气功,属于。
3.“三盘落地势”身体下蹲时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气能下沉至丹田。
4.韦驮献杵第二势通过上肢和立掌外撑腰动作导引,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的活动能力。
5.“摘星换斗势”一臂上摆至头顶上方时,要目视掌心,意注—穴。
6.做“猿提”动作时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部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7.掉尾势转头扭臀时,头与臀部做相向运动。
8.握固是指大拇指抵掐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9. “两手攀足固肾腰”两手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时,上体随之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
10.初学健身气功动作时,一定要强调 D 。
A动作与意念的配合B呼吸与动作配合C形神兼备,内外合一D动作的变化和路线11. B 是八段锦的功法特点。
A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B柔和缓慢,圆活连贯C外导内引,形松意充D动作舒展,伸筋拔骨12.“韦陀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时,意想通过“天门”观注两掌,目视前下方,自然呼吸。
13. “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14.不论何种形式的功法,在锻炼方法上都是国—与静的有机结合及合理搭配。
15.“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16.八段锦预备势要求两手 ___ ,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1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法特点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18.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
19.做“虎举”动作时,两臂举起和下落可细化为提、举—、拉、按。
20. “鹿奔”动作身体后坐时要求背部形成“横弓状”和“竖弓状”,意在疏通督脉之经气,振奋全身之阳气。
21.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的作用是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民族传统体育复习题

民族传统体育复习题民族传统体育一、名词解释1. 民族传统体育及内涵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内涵:主要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娱乐活动项目2. 生命整体优化观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做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统一的整体活动。
3. 武艺武艺是徒手或手持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术与套路技术的总称。
4. 导引导引是肢体活动为主、配合呼吸吞纳的运动方式,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医疗保养体操和养生术。
5. 五禽戏五禽戏是东汉末年我国著名医生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形态而创编的养生术。
二、简答题1.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那几次较大规模的交流融合AAAAAA答: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交流融合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骑射、竞渡等,第二次秦汉时期,丰富了“百戏”,第三次南北朝时期,武术、棋类和摔跤,第四次隋唐时期,击鞠、杂技、养生导引术,第五宋元明清时期,冰上蹴鞠。
2.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②以系统的方法为研究原则③以文献资料综述法为基础④以“多科学”理论为研究依据。
3.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答: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内容体系和发展规律进行综合研究。
4.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1是一种社会现象2把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个体育运动中划分出来作为一个相互独立的领域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31991年11月首次召开“亚洲民族体育的现状与未来”4武术研究最为深入。
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一类为竞赛项目,另一类为表演项目。
就其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AAAAAA主体功能而言,也可划分为三类:1技击壮力类运动,如武术、射术项目等;2娱乐休闲类运动,如球戏、舞戏项目等3养生健身类运动,如导引、健舞等。
6.民族传统体育的萌生条件有:1.生产劳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2.部落战争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直接动力3.娱乐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原因4.宗教活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

中华体育养生学期末考试一、基本知识1.养生: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炼丹术:原指将生砂放于火中烧炼,丹即为丹砂。
后来扩展了它的含义,分为内丹术和外丹术两种。
炼丹术古代也称“黄帝术”,道家以黄帝为始祖,故称。
3.正气:指人体内的元气。
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能力的功能。
中医学亦指正常的气候。
4.武德:武术道德,是指练武者的道德规范,又指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是不同武术流派的练武宗旨。
5.人元:( 三元大法是指天元、地元、人元)人元是根据练功所需采用的方法,“药”是指炼精化气的阶段。
天元又称内丹术,地元又称外丹术。
6.养生境界:就是养生所达到的程度,包括养生思想与方法。
是几千年来先民们养生实践经验的总结,属养生学的重要范畴。
7.白打:拳术8.消肿舞:(夏代)一种以形体运动为主的保健运动。
9.六气:风、寒、暑、湿、燥、火10.五体:是指筋,脉,皮,肉,骨的五种人体组织的结构。
11.筑基:体育基本功是指学习体育项目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体质与技能。
是练习者的基础。
12.人体保健的“四养”观点: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
13.优俳: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虐为主的杂戏。
14.百行周备:人在社会中的道德修养。
15.熊经:熊攀枝16.内功:锻炼内脏器官的运动方法17.扶吾之固:是说对身体健康的复兴。
18.“四五”饮食方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为菜为充。
19.足力:人体耐力素质。
20.弱冠:男子 20 岁为成人,要举行成人礼,因体犹未壮,又称“弱冠”。
21.七情: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喜、怒、忧、思、悲、恐、惊;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22.内功四法:精神、气、力、功;23.外功四法:手、眼、身法、步。
24.内壮神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实外壮神勇:对内脏器官的锻炼与坚强壮25.养生之道:在养生活动中,结合人体基本活动规律与身体特点,通过相应的健身手段达到健身目的。
(完整版)中华体育养生学题目

名词解释内功四法:精神、气、力、功外功四法:手、眼、身法、步“四五”饮食养生方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稻、黍、稷、麦、豆,粮食作物总称)五菜(葵、韭、藿、薤、葱,蔬菜的称谓)三有养生方法:把黄帝内经提出的起居饮食劳作的要求称为中医三有养生方法: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序。
载民:养育百姓。
武家功夫训练四到:意到,气到,血到,力到。
要求以气催力,发力迅猛,注重内气训练,把内功纳入重要范畴。
内壮神勇与外壮神勇:武术注重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内外兼调,神形合一,把内壮与外强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内外壮神勇。
镜光:明亮的光线。
白打:拳术。
医学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发生,而且随海拔的升高,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医学上把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疡医:外科医疗。
疾医:内科医疗化变乃生:物质气化生成。
一世:一世为30年。
少客:地位低的宾客。
沆瀣:夜间的水汽。
引胠责:治下肢不遂症。
炼丹术: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炼丹术原来是指将生砂放于火中烧炼,丹即丹砂,后来扩展其含义分为内丹术和外丹术两种。
炼丹术古代也称皇帝术。
外丹术:用炉火烧炼药石的是外丹术,自先秦出现的一种练养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又称地元。
内丹术:以静功和精、气、神修炼的叫内丹术,又称天元。
人体保健的四养辩证观点: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
提倡以不同方式养身,把四养中的药、食、精、神做对比分析,注重精神养生。
五体:筋、脉、皮、毛、骨、肌肉,五种人体组织的结构。
长夏:夏秋之交。
带下医:妇科医疗。
阳风:酷热的天气。
七情(儒、医):儒——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基本要求是节制情感,反对贪欲,提倡仁爱之心。
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从防病治病的角度出发,强调预防为主,防病胜于治病。
二者都注重精神养神。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
圣度:原则。
引炅:治热性疾病。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第一章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名词解释:1、养生:2、行气术:3、导引术:4、天人合一:5、中国传统养生学:选择题:1、中国传统养生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其实质反映出()趋向特点。
A.天人合一与整体把握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2、()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人的形体精神都由这一根本要素所决定和支配。
A.营气B.元气C.真气D.精气3、“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划时代的养生观念,它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养生学()。
A.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气一元论思想判断题:1、反观自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功能,这种养生方式体现的思想是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2、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和发展,并相互促进,反映的是形神统一思想。
()3、导引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气血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
()简答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主要的养生方法?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名词解释:1、静功;2、动功:3、保健功:4、五禽戏:选择题:1、()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A.行气B.静功C.导引D.内功2、下面属于以外练为主的动功的是()A.五禽戏B.易筋经C.八段锦D.太极导引判断题:1、“导引”偏重人体对气的锻炼,以引气为主,具有宣导气血的作用。
()2、动功与静功是相对而言的,它通过练功者肢体运动的不断变化,意气相随,起到体内气血畅通、疏通活络的作用。
()3、五禽戏相传为华佗所创,五禽指的是虎、鹿、熊、马、鸟。
()4、腹式呼吸是指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吐气的时候肚子凹进去。
()5、按摩法在古代归属于导引,而现在的按摩法,多为他人按摩,故逐渐从导引术中分离而成为独立的医学分科。
传统养生学习题及答案专升本

传统养生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5讲作业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物学研究,人的最长寿命大约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从理论推断,人的寿命应在〔〕岁至〔〕岁左右。
A、80、90B、90、100C、120、160D、90岁你的答案: C2、传统体育养生以人的“形神〞为核心,内包括精神、五脏六腑。
外涉及到四肢百骸,自然及社会及养生方法,人体只有〔〕的调养才能安康长寿。
A、整体多维B、体育运动C、适应自然D、注意饮食你的答案: A3、本课程主要介绍的传统体育健身方法是。
A、8字运动健身方法B、太极拳C、健身气功、8字运动健身方法D、健身气功你的答案: C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顺应自然的养生观点。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你的答案: A5、传统体育养生是培养个人积极主动的掌握健身方法,使身体保持安康,延缓衰老的〔〕。
A、体育行为B、集体行为C、保健行为D、个人行为你的答案: D6、<p>现代养生观安康及长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保持良好的状态,从〔 〕打下良好的根底是关键。
</p>A、青年时期B、老年期C、儿童时期D、胎儿期你的答案: D7、传统体育养生是以“整体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合一〞学说、“系统论〞、“开展观〞的思想为〔〕根底。
A、理论B、健身C、行为D、养生你的答案: A8、李清云:享年256岁,是我国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家,生于1677年,故于1933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
他平时有个爱好把〔〕煮水代茶喝,A、葡萄B、桂圆C、枸杞D、柠檬你的答案: C9、人体阴阳平衡是生命安康的根本条件,阴阳两气〔〕居主导地位。
A、阳气B、阴气C、平衡D、全部你的答案: A10、在形神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是根底。
A、意识、行为B、“形〞、“神〞C、行为、意识D、“神〞、“形〞你的答案: D第6-10讲作业单项选择题1、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
体育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考试资料(三)

体育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考试资料(三)1、名词解释运动后过量氧耗正确答案: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攝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
将运动后恢复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江南博哥)作运动后过量氧耗。
2、单选武术基本功练习中,一般正踢腿要求三直一勾,一勾是指()A.勾手B.勾脚C.支撑腿脚尖勾起D.摆动腿脚尖勾起正确答案:D3、单选在正规竞赛中,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套路成年组演练时间不少于()A.1分10秒B.1分20秒C.1分D.1分30秒正确答案:B4、单选太极拳命名中的太极二字来自()A.道家哲学B.五行学说C.易经D.孙子哲学正确答案:C5、问答题简述血红蛋白指标在体育实践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的评定正常值:14克%(血黏度4单位)——小于20克%(血黏度6单位)过高: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机能紊乱;过低:贫血,供氧不足,机能能力下降。
血红蛋白半定量分析法进行个体具体分析,可了解个体正常范围,通过正常范围的观察,可掌握机能状况,调整身体机能,预测运动成绩。
注意点:1.冬季、女性月经期正常值可稍低。
2.注意季节和生物周期的个体差异。
3.一般标准:男﹤17克%,女﹤16克%;最低值>本人全年平均值的80%。
(12月值/12*80%)注意个体相差较大的平均值。
4.身体机能最佳期:大运动量的调整期,血红蛋白值由低向高恢复时,运动成绩最好。
5.为训练周期和阶段的评定指标,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
.应结合无氧阈、尿蛋白、心率、自我感觉等分析血红蛋白指标变化。
6.针对有氧项目的评定指标。
运动员选材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分类:理论分型:偏高型、偏低型、正常型——波动大、波动小之分。
实际分型:偏高波动小型、偏低波动小型、正常波动大型、正常波动小型。
最佳(差)类型:偏高波动小型佳,偏低波动小型差。
前者可耐受大运动量训练,适宜从事耐力型或速度耐力型项目。
传统养生学与健康试卷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5级传统养生学与健康 期末考试试题2008年4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养生2. 中国传统养生3. 导引4. 易筋经5. 按摩吉 林 体 育 学 院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班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装…………订…………线…………○…………………………………………………………二、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养生的基本内容是----------,功法锻炼,----------,----------。
2、 运动养生的机理是----------,------------,------------。
3、 运动养生的形式与方法有三种-----------,------------,-----------。
4、 “导引”一词中,“导”指导气,包括----------和----------;“引”指——-----。
5、 五禽戏模仿的动物有---------、鹿、----------、猿、----------。
三、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请问中国的养生文化的起源是在------时期。
( )A 、殷商之前B 、殷商时期C 、秦汉至隋唐D 、宋元时期2、人参有三种,分别是偏热性、偏-----性和偏凉性。
( )A 、温B 、补C 、甘D 、平3、司马迁总结的四季特征是---------、夏长、--------、---------。
( )A 、春生 秋藏 冬眠B 、春眠 秋收 冬藏C 、春生 秋收 冬藏D 、春眠 秋藏 冬眠4、活络筋骨的腰功有前俯腰,甩腰和------。
( )A 、扭腰B 、转体C 、揉腰D 、涮腰5、下列不是康熙皇帝倡导的健身活动的一项是:( )A 、提倡骑射B 、重视稼穑C 、倡导“千叟宴”D 、 提出了12个“少”吉 林 体 育 学 院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班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装…………订…………线…………○…………………………………………………………四、简要论述八段锦八个动作的名称,动作的作用部位及功效(本题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一、填空或选择题1.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气功,属于。
3.“三盘落地势”身体下蹲时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气能下沉至丹田。
4.韦驮献杵第二势通过上肢和立掌外撑腰动作导引,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的活动能力。
5.“摘星换斗势”一臂上摆至头顶上方时,要目视掌心,意注穴。
6.做“猿提”动作时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部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7.掉尾势转头扭臀时,头与臀部做相向运动。
8.握固是指大拇指抵掐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9.“两手攀足固肾腰”两手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时,上体随之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
10.初学健身气功动作时,一定要强调 D 。
A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B 呼吸与动作配合C 形神兼备,内外合一D 动作的变化和路线A 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B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C 外导内引,形松意充D 动作舒展,伸筋拔骨12.“韦陀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时,意想通过“天门”观注两掌,目视前下方,自然呼吸。
13.“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14.不论何种形式的功法,在锻炼方法上都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及合理搭配。
15.“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16.八段锦预备势要求两手,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1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法特点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18.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
19.做“虎举”动作时,两臂举起和下落可细化为提、举、拉、按。
20.“鹿奔”动作身体后坐时要求背部形成“横弓状”和“竖弓状”,意在疏通督脉之经气,振奋全身之阳气。
21.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的作用是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22.健身气功·五禽戏包括起势、收势,共12个动作。
二、判断题1.东汉末年,葛洪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编创了五禽戏,将单一的导引术式编排为完整的气功套路。
()2.习练健身气功过程中,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确姿势前提下,各部分肌肉应尽量保持放松,只有肢体松沉自然,才能做到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气血通畅,从而增强体质。
(A )3.八段锦的练习必须是全套功法,否则起不到健身的作用。
( B)4.松静自然贯穿在健身气功锻炼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也是防止练功出偏的关键所在。
(A )5.参加健身气功活动不得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和宣传愚昧迷信或神化个人。
(A )6.高血压、颈椎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在习练“九鬼拔马刀势”时,头部转动的角度要大,且速度要快。
( B)7.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肢体锻炼之处,不仅在于赋予了调心、调息内容,而且强调三调合一的境界。
(B )8.练功者尚未掌握功法动作即开始追求内在的体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B )9.初学健身气功宜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进行锻炼。
(A )10.11.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
()12.健身气功的入静状态有别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也不同于一般的安静状态,既不同于睡眠状态,也不同于昏沉状态,而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13.三调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心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身主导调心和调息。
(B )14.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共同规律,同时又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特殊规律。
(A )15.“攒拳怒目增气力”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肾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16.学练健身气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好姿势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对有难度的动作,一定要一步到位,绝不松懈。
(A )17.习练健身气功,呼吸应顺畅,不可强吸硬呼。
( A)18.练习“左右开弓似射雕”可加强心肺功能以及加强胸部肌肉力量。
()19.健身气功·五禽戏“猿钩”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
(A )21.健身气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门关于和谐的学问,在理论上以生命整体观为指导,在实践上以“三调合一”为基准,是一门时尚的健身养生运动。
( A)22.健身气功练习中,无论年轻或是中老年习练者,无论体弱者或是体健者,动作幅度、速度以及步姿的大小、锻炼的时间、习练的遍数和运动量等,都要遵守相同规格才能得到较好健身效果。
( B )23.“背后七颠百病消”上提时要掌握好平衡,脚跟尽量抬起,抬至最高点时快速用力下落。
( B)24.易经筋的动作力量上,要求肌肉相对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
A )25.练功强调呼吸要自然,目的是确保呼吸之气的流畅,不仅有利于功法习练中肢体动作的放松与协调,更有利于人的精神放松。
()26.功法练习时的“练”要与日常生活中的“养”密切配合,提高练功效果,增进身心健康。
(A)27.练习八段锦要求动作路线直来直去,刚健有力。
( B )28.“两手攀足固肾腰”中向上起身时,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向上依次缓缓逐节伸直后直立。
()29.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姿势在练功中的重要性。
( A )30.形神共养是指在练功实践中既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要注意精神的调摄,更要使练功者形神合一。
(A )三、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类在一定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的认识或看法。
2、行气术:又称吐纳、调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气血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内循环运动。
3、导引术: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传统的健身方法。
4、养生:又称摄生,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中国传统养生学:传统体育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生命科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交叉互动的产物,是一种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点上的体育养生文化6、五劳七伤: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7、静功:指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的形体和位置基本保持不动,并结合意念运动和呼吸调整,以达到锻炼身体内部机能为目的导引功法8、动功:与静功相对而言,它通过练功者肢体运动的不断变化,意气相随,起到内气血畅通,舒筋活络。
9、导引:是一种主动性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自我补益、自我增强的锻炼手段与方法。
10、内养功:是有刘贵珍在刘渡舟的气功内容基础上加以整理而形成的功法。
11、放松功:是根据气功“三调”的原则,侧重于调心方面而创编的一套静功锻炼方法。
12、导引功法“三调”: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使机体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调息:呼吸深长匀细指的是调息,它主要是指对呼吸的控制要缓慢。
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练人的元气,从而达到内气鼓荡、精气流畅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目的13、易筋经: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14、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
15、柔和缓慢:柔和,是指练习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16、圆活连贯: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要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使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无停顿断续之处17、大椎穴:位于背上部,第一胸椎棘突之上与第七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18、膻中穴: 在胸部前,两乳头连线间的中点,一般多平齐第五胸肋关节的高度19、命门穴: 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20、三焦: 为六腑之一,主要功能为疏通水道与主持气化。
其位置是在胸腹之间,胸膈以上为上焦,脐以上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四、简答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概念是什么?传统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遗产。
传统养生是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传统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科学。
2、中国传统养生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3内外合一,幸甚兼备的练功方法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3、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内容?a.气一元论思想 b 天人合一与整体把握思想 c 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d、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 e 动静适宜与形神统一思想4、什么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是哲学概念。
指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和谐统一。
“天”指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规律。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
“人”是指自我身心协调统一的个体。
中医学的外伤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
说明人与自然不适应,人体发生病变,有损健康。
5、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领有哪些?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有哪些? 1身体端正—调身2呼吸深长匀细—调息3心神宁静—调心6、易筋经的功法特点以及习练要领有哪些?易筋经的功法特点以及习练要领有哪些? 1动作舒展,伸筋拔骨2柔和匀称,协调美观3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练习要领;1精神放松,形意合一2呼吸自然,贯穿始终3刚柔并济,虚实相兼4循序渐进,个别动作要配合发音7、五禽戏的功法特点和习练要领有哪些?五禽戏的功法特点和习练要领有哪些?安全易学,循序渐进,引伸肢体,动诸关节,外导内引,形松意充,动静结合,炼养相兼.习练要领:必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形即练功时姿势:神即神态、神韵;以即已经,意念;气即调息。
还要由浅入深和因人而异。
不能急于求成,贪多求快。
8、八段锦功法特点以及习练要领有哪些?功法特点:a柔和缓慢,圆活连贯b松紧结合,动静相兼c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练功要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气功有上千种之多,虽然其方法、风格各异,但其练功的要领基本上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