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特征与方法探析_高楚兰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们的体魄和意志品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并具体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
关键词:体育事业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传统保健与养生;具体实践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道德培养、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古代身体锻炼和养生学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
但是我国高校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传统保健与养生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学内容只限于形式,没有发挥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制约了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传统的保健体育也得到了重视,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对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是一种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教学模式,有着深刻的内涵。
传统的保健与养生教学通过意念的引导进行缓慢的运动形式,达到促进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通畅经络,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主要强调的是对身体内在的锻炼。
目前的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人类的潜力,同时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只有是两者互相融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的体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传统保健和养生的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以运动健身的理念指导行动,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这种意识的形成除了受终身教育影响外,还受到体育本质的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现代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学生用书传统养生保健功法及应用的辨析

汉语成语的理解有更多的亲身体验。 而“舌宜抵腭”时,其用力过甚且久时, 就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严重时 的头痛等,这是教学过程需要了解和 掌握的常识,是需要师资培训过程必 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传统文 化的养生教育“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特点之一。同时,由 于人体的男、女差异性等等的生理和 心理不同,需要体现出“因人而异”的 教学原则等。
由于在介绍时,缺乏从具体操作 层面上的指导方法,学生和教师普遍 反映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有些地 方对传统养生理论、重要术语解释得 不准确,概念不清,非常容易造成学 生的误解,从养生学的角度说,容量 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反应等。这需要有 对传统文化整体观的基本认识与理 解,需要有教师培训与实践的前提, 也需要有教材整体观的系统性等等 深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子向不同方向摇时,两根绳子在摇的 计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做到区别对 操作时也可以发挥。如“跳双长绳”
过程中就会互相“打架”,里面根本无 待,照顾个体差异,是新课程理念的基 设计意图可能并不是同时将两根绳向
法站人,更不用说跳绳。
本要求。照顾个体差异也是多方面的, 中间摇,造成两根绳在中间交叉,里
第三个是“双脚夹实心球抛接”练 并不是只能照顾学有困难的学生,学 面无法站人。而是摇绳时可以一根一
教材中出现的几点错误,并提出了改 择,关注一下有特长学生的发展是应 是错误。以上是笔者阅读了徐老师
进意见。
该的。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几点错
但笔者认为,不能说是教材中的
其三,有的练习项目看似难度较 误》一文以后,提出个人不成熟的见
错误,而恰恰相反,有了一些这样的 大,一旦成为学生喜欢的项目,可能产 解,与徐老师商榷。
为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能力,无法完 以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 车”、“抖空竹”等运动项目看似很难,可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传统体育养生作用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传统体育养生作用分析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最后环节,也是阳光体育重要构成,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引入传统体育的养生作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锻炼兴趣及水平。
高校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的国民生活条件,并未给青少年带来良好健康身体,反而青少年体质逐渐下降,主要是体育锻炼缺乏、生活饮食习惯与应试教育等造成的,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最后环节,积极开展传统体育养生,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并增强其锻炼兴趣与水平。
一、传统体育养生特点及价值1.传统体育养生特点传统体育养生也可称为道生、摄生与保生等,生是指生命、生长及生存之意,而养所指的是调养、保养与补养的意思。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我国重要民族文化遗产,仅从体育角度对其研究室不科学的,需要由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
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及民族性等特点,如青海乐都所出土的浮雕彩陶罐中,具有练功站桩之人形,这表明了我国体育养生的悠久历史性。
自古以来,养生馆众说纷纭,在《路史》《吕氏春秋》与《诗经》等作品中都有涉及。
传统体育养生还具有形神兼备与神为先的特点,也就是将人体五脏六肺机能放于首位,提高人体四肢百骸与肉皮筋脉骨等有关机能方法,重视环境的影响,也注重人情态与身体健康间的关系,并提倡精神愉快及身心合一修养的方法。
古代先人经过有意识了解人类生命活动,提出养生理论,并创造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养生法。
传统体育还具有动息相结合,以动助息的方法,其中,息所指的是呼吸,动中求静,气息相随,这需要将动作尽量做到缓慢柔和以及连贯圆活,让人们完成深长均细的腹式呼吸,以平衡人们的脏腑阴阳,并促进经络的气血调和,以体现体育养生。
2.传统体育养生价值传统体育养生在长期发展中,通过大量思想及实践,吸取了先秦百家哲学及医学思想,尤其是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巫术等实践活动,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并涉及哲学、宗教与科技等学科文化系统,经过调心、调身及调息等运动表现,形成了具有独特行为规范、价值理念与思维情感等方式的传统体育养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特征与方法探析

第 l 0卷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体 育科 学研 究
S o t S in e s ac e p r ce c s Re e r h s s
Vo . 0. o 4 11 N .
De .,00 c 2 6
传 统体 育养 生 功 法教 学 特 征 与方 法探 析
GA0 u ln Ch —a
Ab t a t T a i o a e l sr c : r d t n lh at i h—k e i g s r ,a u i u a o k e ti h n e p n p t o n q e w y t e p f n C ia,b a t fi f t e e s a d ln itr . i o ss o s e e i n s n o g h ̄o y t c v I S s t o reo E c riu a i o n v ri e d p y ia d c t n s h o s u h r c eit sa ed f rn o t ac u s f u rc l s me u i e s isa h sc l u ai c o l .B t t c a a t r i r i ee t r m 'e a s P n t n e o i s sc f to e o t e p rs h s o h rs t .Ho o ta h i i te k y t h U O f i o re f o w t c e o t e S C  ̄S o t s c u 3 .W i e r a h n x e e c ,te a to e t sh h h t y a so t c g e p r n e h u r f e i i h t e td e c a a t r t s a d me o so ta hn h o re o ta t n lh a t —k pn p r. i r s t su y t h rce s c t d e c g t e c u s f rd i a e l o h ii n h f i i o h e igs t o Ke r s ta t n ;h at y wo d :rd i a i ol e h—k e ig s r;ta hn t o l e p n p t e c g me d;t c n at o i h a i e h gt i r
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在长 时间的发展进程 中, 传 统体 育养生经过努 力实践和积 极探 索,吸收 了以往优秀 医学思想和哲学理念 ,特别是佛家和 儒 家以及道家等方面实践探 索,生成 了以实践 为前提 ,包含信 仰 、哲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学科 内容 , 通 过调身以及调 息 等形式 ,生成 了 拥有独特价值观 、思想情感和行为标准等形态 的传统体育养生。伴着科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 ,高品质 的生活标 准对人们 的身心修养和性感 养护造成 了 严峻挑战 , 人们逐渐 了 解到传统体 育养生的作 用,传统体育养生根据 自 然法则来调养 生活,并重视调养身心,以此 实现身体健康长寿,高校体育是 教学中的重要 内容,而学生则是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 ,不 但要取得 身体健康 ,还要从整体 上发展身心,掌握有 关医疗保 健和 营养健康 方面的内容 ,而传统体育给人们提供 了大量的养
跳绳、踢毽子等纳入高校体育教育内容,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
炼的积极性和水平,从而促进 身体健康发展 。 2 . 4有 助于培养终身锻 炼身体的 习 惯 采取传统体 育养生 当中的练习法,能够使学生在活动 中得 到切 身体会 和感 受,通过努 力练 习感受愉快 的心情,享受体育 的意境美和内涵关。传统体育 的内容非常丰富, 不易受到设备 、 地点和时间的影响 ,实践环节 比较 柔和还很连贯,不容 易让人 产生疲惫感 ,也 不容 易发 生运动受伤或意外情况 - 4 ] 。学生能够 结合身体状 况、场地和时间等条件选择 不同的运动类型。学生 毕业后 ,所 了解的不但是一 门学科,还是增强体制 的技 巧,为 处于不同生活环境 中的人们 ,提供有效锻炼体制的手段 ,并持 续锻炼,大大促进 了社会全 民身体健康锻炼 J 。
成 体 育 健康 意识 。
浅析传统体育养生学之道

作 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 叙述 了传统体育养生特点及体育养生功能。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 R1 6 1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一 门修养身心 的学 问,有着悠久的历
史。 它建立在 中华 民族对于人生命独特认识的模式之上 , 具 有详细 的实践方法 和理论 思想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 以传 统养
1 . 2 传统体育养生是强调整体观 , 以内因为主
中医理论的指 导思想就是整体观 ,但整体观也适用 于体
育养生 。宇宙是一整体 ,人体 的五脏也是一整体 。人们 生活 的作用 。经常参加运动不仅能使心脏功能增强 ,同时也能提 在宇宙 中, 其生理变化将会与大 自然 的整体联系在一起 , 自然 高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功能 ,增强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 的适 界 的变化时常会 影响人 的身体 。因此 , 人们 必须顺天地之和, 应 能力 。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 体的 目的。 传统体育养生是一种 自我 身心锻炼 的运动 ,它是依靠 自
夫逐渐积累起来 , 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 才能对机体起到调节作 效地增进人们之 间的和睦关系 。传统体育养生 以追求身心平
l _ 3 传统体 育养生注重 内外合一 , 形神兼备的练功法
步外在 的形体活动。练功 时, 采用卧、 坐、 站的姿态 , 结合 呼吸
“ 内” 指的是心、 意、 气 内在的情志活动; “ 外” 指手、 眼、 身、 原则和审美要求 。
性别、 场地 、 季节限制, 人们可根据 自己的喜爱进行适当项 目 … 4 杜 昌宏 《 吕氏春秋》 的养 生思想 【 J 】 现 代养生, 2 0 0 4 , ( 1 1 ) : 7 .
… I 马济人 中国气功学【 M】 西安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8 8 . 【 2 】 吴志超. 导 引养 生史论稿 【 M】 . 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杜 , 1 9 9 6 . [ 3 3 】 薛红强 五禽戏健身原理探究【 J 】 l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4 , 2 2 ( 1 ) : 6 3 —- 6 4 .
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特点和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特点和作用传统保健体育功法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身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行,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功法既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属性,又有区别。
就医疗而言,一般的医疗方式是依靠药物的作用和性能进行治疗,以使病人康复,因此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
就体育而言,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得重,球类运动,其对抗性就更为明显了。
传统养生保健术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
由于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自身生理功能发挥作用的,因此尤其适用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
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历史悠久,它包含着许多极为精湛的实践和理论。
几千年来,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宗教思想乃至中医理论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特点与作用(一)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特点(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养生,就是“治未病”。
如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是其意也。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保持健康状况,此即“养生”之意。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都取决于人体正气的胜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传统保健功法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从中医的角度,除邪气致病外,另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并不足以致病。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先修课程:武术(普修)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战术、比赛方法、竞赛规则及裁判法,表演项目的编排、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训练方法,旨在为培养既有现代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又有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打下良好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健身指导等工作奠定基础。
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时,尽可能借助心理与教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训练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传统导引养生方法教学难点: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传统导引养生方法三、教学内容与目的(一)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课程的概念、2.学习的目的,及其研究的意义。
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简史1.传统体育养生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过程。
2.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和功能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4.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原则、学习步骤和锻炼方法5.传统体育养生动作图解的看与学教学重点: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特点和功能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2.精气神论,3.天人相应论,4.形神合一论,5.经络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4期体育科学研究V o.l 10,N o .4 2006年12月Sports Sc i ences R esearches D ec .,2006收稿日期:2006-10-12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P hysica lEduca tion College ,Ji m e iU n i versity ,X ia m en 361021,Ch i na 作者简介:高楚兰(1964)),女,广东揭阳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特征与方法探析高楚兰摘 要: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我国独特的健身方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健身效果良好。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许多大学体育课都开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由于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特点与其它体育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如何根据其特点来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这门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
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拟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对其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教学方法;教学特征中图分类号:G 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06)04-0081-03Characteristics andM ethods of Teaching Traditional H ealth -keeping SportGAO Chu -lanAbstrac t :T rad i tiona l hea lt h-keep i ng spo rt ,a un i que w ay to keep fit i n Ch i na ,boasts o f its effecti veness and l ong history .It p s set as a course o f PE curricu la i n so m e un i versiti es and phys i ca l educati on schools .But its characteristi cs are d ifferent fro mthose o f other spo rts .H ow to teach it i 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 f th i s course .W ith years o f teachi ng experience ,the aut hortr i es to study the character i stics and m ethods o f teaching t he course of trad iti ona l hea lth-keep i ng spo rt .K ey word s :trad iti ona ;l health-keepi ng sport ;teachi ng m ethod ;teaching tra it0 引言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它进入大学校园,既丰富了大学体育课和大学武术课的内容,也是发展民族体育的需要。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强调缓慢的节奏、精神的安宁与小运动量的锻炼,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突出竞争、刺激、力量、速度、大运动量不同,进行传统体育养生的练习,可以克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所产生的心浮气躁。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中强调动静结合、安气养神、内外兼修的教学与其它体育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体育养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主要部分,在许多高校大学体育课中也开设了体育养生课程,而目前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传统养生功法特点、各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教学特点1.1 注重调身、调息、调心的紧密结合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注重内外兼修,形、气、意合一。
调身是以形导心,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动作练习调节,使身心处于松静自然的状态。
调息是为了帮助调心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气功的练习状态,教学中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求动息结合,强调动作与细、匀、深、长的呼吸方法紧密配合。
调心练意是通过调整控制心理活动,增强对生命运动的调节控制和运用的能力,达到排除杂念和入静养神的目的。
只有正确地运用意识和呼吸,才能将身心调整到自然、宁静的和谐状态,达到形、气、意合一。
体育科学研究第十卷1.2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教学要符合传统养生特点,在教学中要适度运动,量力而行。
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心理状况,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等情况,而且还要根据各类功法的特点和功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而在功法内容的选择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
对初学者来说,可以安排简单易学、安全可靠的传统养生功法进行教学。
由于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不宜多种功法同时并练,应尽量避免学生在还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断更新功法、掺杂练功,否则易出现偏差。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才能达到增强体质、调节神经系统和提高身体功能的目的。
1.3 掌握科学的养生理论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是在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天人整体观和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原理涉及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中的经络、气血等内容。
在教学中要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理论来指导练功,要系统地讲授功法知识、功法特点和健身机理等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功法的内容、方法、特点和要求,懂得经络间的络属与辩证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2 各阶段的教学目的任务2.1 基础教学阶段)))调身理气调身是初学者的基础阶段,是作为调心和调息的基本方法和组成部分。
此阶段主要学习养生功法的基本动作与套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动作基本姿势及方向路线,建立动作的基本概念。
练习中首先要做到姿势和动作的规范,然后做到全神贯注、心平气和,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全身的气血分布,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在此阶段,学生对动作缺乏控制能力,练习时动作不易协调、紧张僵硬。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不要过多地强调动作细节,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体质状况来安排运动量,把握好动作的速度、步姿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锻炼的时间,由浅入深,打好基础,做到柔筋健骨、调畅气血、疏通经络。
2.2 复习巩固动作阶段)))调息顺气此阶段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抓住主要环节,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巩固动作。
此时,教师应不断强化,严格要求,可采取分解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动作的练习,可以重点讲解示范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在弄清动作方向路线的基础上,强调动作的细节,要求动作准确与工整,力求技术动作规范,做到姿势正确、动作舒展、轻缓柔和,并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掌握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先吸后呼和蓄吸发呼的规律,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身体状况或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进一步调畅体内气血和调顺呼吸之气,以气养神,通畅气血。
2.3 完善动作技术阶段)))体松心静教师通过深入的讲解、示范,阐明其理,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法、特点,进一步领悟基本功理。
此阶段要注意松静与动作的配合。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静则形乱气散0。
也就是说在正确姿势的前提下,身体各部分肌肉应尽量保持放松,做到舒适自然、不僵硬,只有身体放松才能气血畅通,反之,紧张的肢体会使气血运转不通。
练功时,要求头身正直、体态自然、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呼吸调匀,逐步进入练功状态。
松和静是紧密相联的,体松则心静,心静则体松,相辅相成。
静可以使机体很好的休息,因为,入静后全身各方面的活动变慢,减少消耗,降低各个器官的负担,静还可以调节大脑,起到健脑的作用。
此阶段要求做到:心要清、息要静、身要松,必须不急不躁,顺其自然,练习时意识、神韵贯注于动作中,排除杂念,使思想达到相对的/入静0状态。
此时,学生对动作过分紧张的现象基本消失,遇到刺激,往往会杂念丛生,影响宁神意守,造成呼吸不畅和动作失误。
教学中要继续采用各种专门的诱导,促进意、气、形全面掌握。
2.4 形、意、气合一)))内外兼修在全面掌握功法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的示范应连贯完整,着重强调动作的协调、完整以及动作转换的细节,动作前后衔接紧密,全身各部位的运动保持一致,配合密切,上下相随。
教学中应阐明形体动作与意、#82#第4期高楚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特征与方法探析气的配合,注重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运用,掌握动静相间、松紧变化的调节时机,通过周身的自然松柔沉着,逐渐体会气的运行规律,使体内真气充沛,宣畅通达。
随着功法的纯熟,内气、内劲的不断修炼,充分理解动作的内涵和意境,使周身内外和谐,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0。
同时要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绪和思想,避免外界纷扰,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才能神清气爽、精充气足、意随形动、气随意行、气血顺畅,达到意、气、形的合一。
3 教学方法的应用3.1 提示是教师在教学中,当学生练习时采用简短的语言强化正确部分、提示动作要领、纠正错误等的方法,常运用在学生对组合动作不够熟练和纠正错误动作技术时。
在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中,当提示动作连接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动作,应在前一个动作即将结束时,及时提示下面的动作及连接方法,提示的内容包括呼吸的调整、手法或手型、步法或步型和眼睛注视的方向等。
3.2 暗示与诱导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功过程中通过简单而良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暗示学生放松入静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自然愉悦的境界。
暗示性的语言内容是很丰富的,初练功而不易入静者,由教师用语言暗示来练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放松0、/入静0、/气沉丹田0、/心情愉快0等。
在练习中,良性的语言诱导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排除干扰,进入放松的练功状态,并在词语的引导下和曾经有过的体验相结合,机体产生相应的调节作用,使肌肉松软,血管放松,缓解紧张情绪,使练功者感到轻松舒畅。
3.3 集中注意力练习法是通过练习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练习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课的开始部分向学生讲明教学内容、任务和要求后,均可做集中注意力练习,可采用暗示、记忆、音乐伴奏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练习不仅能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使之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而且还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想象力、思维力,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练习手段。
4 偏差的预防及纠正出现偏差的征兆常表现在身体和精神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