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合集下载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1 改善身体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学通过运 动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 机能和免疫力。
2 提升身体素质
训练身体的力量、柔韧 性和耐力,使身体更强 健。
3 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锻炼身体,传统体 育养生学也能提升心理 健康。
现代人遵循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建议
均衡的饮食
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取适宜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概念与起源
传统体育养生学探究传统体育和养生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追溯到古代文明, 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 的理论为传统体育养生提 供了基础。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与身体的健康息 息相关,传统体育养生学 借鉴了经络学说的原理。
脏腑学说
传统体育养生学研究各个 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影响, 提供了针对性的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实践方法
1
气功
通过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气功帮助调整呼吸和练习身体平衡。
2
武术
基本功介绍和武器操作演示让身体发展力 Nhomakorabea、灵敏度和耐力。
3
太极拳
太极拳的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益处
适度的锻炼
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保持身体活跃。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
结论
历史地位
传统体育养生学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平衡。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关注传统体育养生学将有 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体育养生学》PPT 课件

中华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中华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阴阳协调学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 阴阳是互为依存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独立存在。 * 虚则补之 * 热则凉之 * 实则泄之 * 冷则火之
(上海市药膳协会秘书长: 吴鼎坤先生)
形神相因学说: 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并互为因果。 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恒动学说: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生物界生命 活动有其恒动的特性。传统养生始终以 恒动观点为指导思想,认为经常从事适 量的身体活动,是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的有效手段。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对养生的概念有较正确的理解。 认为,要长寿就要养生,其方法: “顺生”即顺应人们生理机能、自然等生活规 律; “节欲”即生活要有节制,对于声色、饮食、 起居、衣着之事,都要适度,否则对身体有害; “去害”即要去掉那些对健康有害的因素; “主动”,即运动,这是《吕氏春秋》可贵的 养生思想。
(2)“滋味动静,生之养也”



管子主张“齐滋味而时动静。”养生要 “顺天之道”,而饮食营养、适当运动则是人 维护生命的第一需要。 “齐滋味”,是说食品营养要多样化不偏 食,才最有利于养生。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管子讲养生是把滋味 动静联系在一起提出的。而且要求滋味动静都 要适当。达到“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 (《中匡》)的目的。
唐代:以动养生的理 论得以发展。 孙思邈(581-682), 今陕西耀县人,医学家。 名言:“人欲劳其形, 百病不能成”。
孙思邈
宋代:以动养生的理论得 以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套 炼身术--《八段锦》
明清年间:太极拳的创编 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传统养 生的理论和方法。
二、传统养生学说
我国传统养生学说最显著的特点 是强调预防保健的思想,提倡保养在 先。《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 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 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 晚乎!”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一门研究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概览《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
科教学计划》而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了解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态势,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学
的基础理论和养生方法,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机理及其作用。

(四)课程编号:B00024。

(五)学时数和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课程的概念、学习的目的,及其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发展简史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过程。

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础理论
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论,天人相应论,形神合一论,经络论。

第三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及分类
知识点:主要特点,几种分类。

第四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法则
知识点:传统体育养生术练功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要领和原则。

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方法
知识点:几种传统体育养生术的历史、动作特点、练习方法、功能作用。

1。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2、行气术3、导引术4、养生5、中国传统养生学二、思考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概念就是什么?2、中国传统养生学有哪些主要特点?3、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内容?4、“我命在我,不在爱天”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养生学什么思想特点5、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主要的养生方法?第一章传统养生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静功2、动功3、武术二、简答题1、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2、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分类?3、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三、思考题1、传统体育养生就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2、传统体育养生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试述长期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锻炼,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哪些作用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历史渊源一、思考题1、古代养生活动的发端与哪些因素有关?2、“动以养生”与“静以养生”学派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3、古代医家、道家、汝家、神仙家对养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4、简述早期的道教的养生理论与方法5、传统体育养生的兴盛在什么时期?有何特点?6、新中国成立后健身气功取得了哪些进展?第四章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2、阴阳学说包括的基本内容?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4、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简述各系统的传统体育的养生机理,5、脏腑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有哪些?6、为什么说精、气、神学说就是传统体育养生之本?二、思考题1、联系人体试述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与认识人体的方法,2、联系传统体育养生法,试述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与精气神学说的基本观点,3、联系传统体育养生实践,试述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理论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学与现代科学一、简答题1、传统体育养生的生理效应有哪些?2、养生心理思想有哪些?3、传统体育养生的社会作用。

二、思考题1、用生理学知识分析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特征。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分类、功能参考幻灯片

传统体育养生概念、分类、功能参考幻灯片

典故:
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 通,除百病。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 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典故:
导引,谓筋骨,动肢节……导引按蹻,中人用为 养神调气之正道也。按为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易筋经
特点: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注重脊椎的旋转屈伸。
练法要求: 1)注重易筋练膜,习武练勇。 2)强调肢体运动,使身体运动强度增大,体现出
中国传统体育重形体运动的特点。 3)在练法上,先练内功再练外功。内外结合强身
壮力是技能演练的基本要求。
保健功
A、概念: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功法。
形意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
二、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功能: 1、培补元气
A、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 B、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配合导引、按 蹻、健身术。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 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b、停闭呼吸法 吸呼停法: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口齿轻闭,随
着吸气将小腹慢慢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丹田。 随后进行呼气,呼气时舌抵下齿门,口齿微开,将 气缓缓呼出,同时小腹慢慢收回。呼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
吸停呼法:吸气时舌抵上腭,小腹随吸气慢慢 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中丹田。吸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舌抵上腭不动。停顿后,缓缓呼气, 舌抵下门齿,小腹慢慢收回。

第二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 ppt课件

第二讲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3
(二)、东汉时期 1、医家张仲景:主张调养护理身体以适应四季
的变化;合理的饮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导引、吐 纳可防病、治病。
导引:是一种以保养精气神为主,身心并炼,内 外兼养的整体性健身养生方法。 它包括:(1)、引 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
(2)、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呐,调节 体内气血运行;
1,辛 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 活血作用。 不良反应:辛味药太多能耗气伤阴。 2,甘 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 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3,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 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太多能收敛邪气。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1
养生家陈直对先秦时期“春多酸, 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原 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具体运 用上明确提出了:“当春之时, 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 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 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 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 而增苦,以养心气”的观点,这 种饮食原则的好处在于既不使当 旺之脏气过于亢盛,又不使所克 之辨气有所伤代。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调理四时”、 “清静养神”的“无为”观,利用气功和导 引的运动养生方法延年益寿;
孔子则认为:“仁者无忧”、“仁者寿 “、”大德必寿“,心地光明有利于健康、 长寿。同时提出“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 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认识到身体 健康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
ppt课件
4
(一),养生科学的概念
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既与先 天因素有关,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而且后天因素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如后天不善于 保养,也难免早衰或夭亡.反之,先 天条件差的,只要善于在后天进行 较好的保养,依然可以健康长寿. 因此,要想延缓衰老,达到健康长 寿的目标,必须从养生入手.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练习题第一章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名词解释:1、养生:2、行气术:3、导引术:4、天人合一:5、中国传统养生学:选择题:1、中国传统养生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其实质反映出()趋向特点。

A.天人合一与整体把握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2、()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人的形体精神都由这一根本要素所决定和支配。

A.营气B.元气C.真气D.精气3、“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划时代的养生观念,它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养生学()。

A.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B.动静适宜于形神统一思想C.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D.气一元论思想判断题:1、反观自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功能,这种养生方式体现的思想是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2、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和发展,并相互促进,反映的是形神统一思想。

()3、导引术,是一种以呼吸促进内在气血运动为主的养生方式。

()简答题:1、中国传统养生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主要的养生方法?第二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名词解释:1、静功;2、动功:3、保健功:4、五禽戏:选择题:1、()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A.行气B.静功C.导引D.内功2、下面属于以外练为主的动功的是()A.五禽戏B.易筋经C.八段锦D.太极导引判断题:1、“导引”偏重人体对气的锻炼,以引气为主,具有宣导气血的作用。

()2、动功与静功是相对而言的,它通过练功者肢体运动的不断变化,意气相随,起到体内气血畅通、疏通活络的作用。

()3、五禽戏相传为华佗所创,五禽指的是虎、鹿、熊、马、鸟。

()4、腹式呼吸是指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吐气的时候肚子凹进去。

()5、按摩法在古代归属于导引,而现在的按摩法,多为他人按摩,故逐渐从导引术中分离而成为独立的医学分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特点: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
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
动功——外功
A、概念:练功时以多变的肢体运动形式为特点,调 身、调息为主,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对气机运行影 响的功法。注重锻炼筋骨、肌肉、皮肤,故又称“ 外功”。
B、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调身导引为主。
C、分类:以内练为主的动功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
典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 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淤。 《吕氏春秋》
4、调和气血 A、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 B、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5、调理脏腑
A、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 活力。
B、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 以纠正其偏差。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和分类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特点和功能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念和内涵
1、概念: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 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 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 分机能,诱发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 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是一门涉及 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 科学。
d、胎息法——脐呼吸: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 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 胎息
以锻炼意念为主的静功
a、意守:指功法锻炼过程中,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身体某一
2、分类: 自我按摩法:推、拿、按、压、擦、揉、捏、点 自我拍击法:拍、击、叩、弹、啄
二、武术
1、概念: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 功法运动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
2、分类: 套路运动: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搏斗运动 功法运动:柔功、内功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和功能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 户枢终不朽也。华佗
以内练为主的动功——八段锦
分类:文八段——坐势八段锦 武八段——站势八段锦
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动作名称: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
A、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整体锻炼,逐步地 调整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加强机体的健康效应; B、注重加强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机能; C、它动作一般具有柔和、缓慢、均匀的运动特点; D、动作结构简单、运动量小,不受年龄、性别、体
质、时间、季节、场地器材的限制。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和分类 一、导引——静功、动功、保健功 二、武术——套路运动、功法运动
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使人的思想、情绪、意识逐渐安静下 来,排除杂念,使大脑进入一种宁静、虚空、轻松的境界。 通过意守,可以帮助排除杂念,逐渐入静,达到“凝神聚气 ”的练功效果。
b、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
专注于丹田,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 ,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易筋经
特点: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注重脊椎的旋转屈伸。
练法要求: 1)注重易筋练膜,习武练勇。 2)强调肢体运动,使身体运动强度增大,体现出
中国传统体育重形体运动的特点。 3)在练法上,先练内功再练外功。内外结合强身
壮力是技能演练的基本要求。
保健功
A、概念: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功法。
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 气时再将肌肉放松。
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 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b、停闭呼吸法 吸呼停法: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口齿轻闭,随
着吸气将小腹慢慢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丹田。 随后进行呼气,呼气时舌抵下齿门,口齿微开,将 气缓缓呼出,同时小腹慢慢收回。呼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

2、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学科性质:
A、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一 门涉及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 的人体科学;
B、以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具有养 生学、传统体育的特征;
C、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关注实践练习;
D、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 经验。
3、与医学的区别: 医疗方法:主要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 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
形意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
二、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功能: 1、培补元气
A、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 B、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配合导引、按 蹻、健身术。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种主动性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自 我补益 、自我增强锻炼手段与方法。
静功
A、概念:是指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的形体和位置
基本保持不动,并结合意念运用和呼吸调整,以达 到锻炼身体内部机能为目的的导引功法。
B、分类:以锻炼呼吸为主的静功 以锻炼意念为主的静功
以锻炼呼吸为主的静功
a、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
典故:
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 通,除百病。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 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典故:
导引,谓筋骨,动肢节……导引按蹻,中人用为 养神调气之正道也。按为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
传统体育养生: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 动,达到增强健康、防病治病的效果。
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 一般体育运动特点: A、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追求高、难、美、新。 B、追求人体外在的强壮和健美。 C、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和外在变化。 D、对场地、体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吸停呼法:吸气时舌抵上腭,小腹随吸气慢慢 鼓起,同时意念将气引至中丹田。吸气后,呼吸停 顿1~2秒钟,舌抵上腭不动。停顿后,缓缓呼气, 舌抵下门齿,小腹慢慢收回。
c、丹田呼吸法 上丹田:头顶百会或两眉间印堂穴 中丹田:膻中穴或巨阙穴(脐上六寸处)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
阙、命门等穴位。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2、平衡阴阳 阴阳调和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 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3、疏通经络 A、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 B、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动形以达郁 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
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 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抱朴子》
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一、导引
1、定义:气功的古称,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
吐纳的传统健身法。 “导”,有疏导、通导的意 思,指的是导气;“引”,有引伸,引导的意思, 指的是引体。
2、作用:伸展肢体、宣导气血、防治疾病,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