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教案含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反思第12课: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12寓言二则本课有两则寓言故事,一则是《揠苗助长》,一则是《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
《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筋、疲”等8个字,正确读写“筋疲力尽、亡羊补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3.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则寓言故事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认读生字词。
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则寓言故事的意思。
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坐井观天、刻舟求剑……)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寓言二则》,第一则故事《揠苗助长》。
3.板书课题:“揠苗助长”,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1.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则、焦、筋、疲、截(1)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
(3)纠正读音:注意则字是平舌音。
3.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做,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寓意1.读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请看课件(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得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寓言二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亡”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8个生字,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述成语故事的内容。
3.懂得“事情出了差错,要积极想办法补救,就还不算迟”;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懂蕴含在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故事,通常是指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故事)2.先来看第一则,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生字“寓、则、亡、牢”的正确读音(“亡”不要读成了“忙”的音);“亡”的第二笔横画略长,下面的竖折不要过大;“牢”下面“牛”的第二笔横画略长。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4.“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识题意,感知故事1.听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
2.同桌交流,互相当小老师认识生字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教师适时引导:“亡”在课文中并不是指“死亡”,而是“丢失”的意思;“牢”也并非指“牢房”,而是指“羊圈”。
引出题目的意思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4.思考讨论:这个人前后一共丢失了几次羊(两次)。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找出两次丢羊所在的自然段(1、4自然段)。
5.课件出示两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注意:“圈”是多音字,在文中读“juan”,“窿”虽然是第二声,但在词语“窟窿”中应该读轻声,另外注意“叼”中间有个介韵母,不要读成了“刀”的音。
6.再读故事,看看在两次丢羊的过程中牧羊人都经历了什么事情(街坊劝他,他先是不听,后来又听从了劝告把羊圈补好了)。
“街坊”中“坊”读轻声。
7.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归纳(写了一个牧羊人在丢了羊后,由不听劝告到听劝告修补羊圈,并保证了从此没有再丢羊的事)。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案

12 寓言二则1《亡羊补牢》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学习重点1.会写会认生字,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2.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寓言故事。
(学生)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故事名称。
《杯弓蛇影》《守株待兔》。
2.教师补充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出课题。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引出课题,并板书:亡羊补牢,解释“亡、牢”的意思。
(课件展示)二、识读字词,初识课文(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词。
3.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点拨:“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uàn,它的其他读音是quān。
)4.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5.指读课文,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文本(用时:20分钟)1.认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会丢失呢?2.街坊怎么劝告的?养羊人如何回答?3.养羊人不听劝告,产生了什么后果?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5.引导学生细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对此你有何感想?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汇报。
2.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发现(),我想说应该(),因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随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wáng yánɡbǔláo zuān jìn quàn ɡào diūshī()()()()2.《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编写说明: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的《寓言二则》这一篇课文而编写的。
本教案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多种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寓言,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表现特点;(2)学习掌握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故事寓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发展。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2)会运用口语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的寓意;(2)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引入(15分钟)(1)教师通过设问方式,介绍《寓言二则》的课文背景和内容:在一个森林里,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用各自的方法争夺美味的干酪。
狐狸最后欺骗了乌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弥补什么差距?(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将教师所描述的情景转化为一个表演或动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视觉能力。
(3)学生围绕这个寓言故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2.情节展开(25分钟)(1)示范性讲解玩具电影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介绍寓言故事、相关词汇及其表现形式;(2)学生通过玩具电影学习故事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表现形式;(3)玩具电影展示结束后,学生可以跟教师一起回想故事中的情节,完成故事绘制或书写。
3.学习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以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寓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2)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教师和学生分组,依照小组自选的方式进行学习总结和分享,展示课程中最有意义的片段或笔记,或用5-10句话形式概括本节课的主要讲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1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2个成语的寓意,能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后的好处。
教学重点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2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试着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劝、丢、告”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体会寓意,能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预设:《刻舟求剑》《坐井观天》狐假虎威》……2.导人课题:你觉得寓言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寓言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认识“寓、则”2个字,齐读课题。
(1)指名拼读“寓、则”2个生字,提示:“寓”读yù,是整体认读音节;“则”读zé,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交流识记“寓、则”的方法。
预设:可以把“遇”的走之底换成宝盖头,就是“寓”;“贝”加立刀旁或把“员”上的“口”换成立刀旁,就是“则”。
(3)用“寓、则”组词。
预设:寓言、寓意;一则故事、两则新闻、试题四则。
二、初读课文,识字正音1.导人课题。
(1)导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2)认识“亡、牢”。
①出示带拼音的“亡、牢”2个字,指名读、齐读。
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教材第57~59页)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学情分析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学习准备
师:PPT、字卡生:预习、朗读课文四、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