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22220Vt V Vx += 6、位移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 =∇x=a t 2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t1:t2:t3 :tn=1:(12-0):(23-): :(1--n n )11、a=t n m Sn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t=gt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V g h t =4推论t 2V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22gt2末速度Vt=Vo-gt3有理推论022V Vt -=-2gs4上升最大高度Hm=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一物理运动学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学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学重要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力与能量转化等基本规律。

而运动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掌握物理运动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其他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物理运动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

所谓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以相等的时间间隔,在同一方向上行进相等的距离,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理论。

其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距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第二、加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相比,加速直线运动要更加复杂一些。

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等,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加速直线运动形式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学生需要掌握加速度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例如v = u + at和Δx = ut + 1/2at^2。

第三、力和运动力是运动的基本原因,同样也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原因。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熟悉不同力的性质和作用规律。

最基本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拉力等。

学生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第四、牛顿三定律物理学家牛顿的运动定律是整个运动学的基石,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牛顿三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定律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平衡、摩擦力与匀速运动之间的关系等。

第五、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运动学中复杂而有趣的一个方面。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物体在圆周运动以及抛体运动中的相关知识。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高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改变位置的过程。

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机械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运动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公式v = Δx / Δt 计算,其中 v 为速度,Δx 为位移,Δt 为时间间隔。

2.相互作用和力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是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 = 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力的作用和运动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物体受到施力时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即 Ek = 1/2mv^2.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4.弹性碰撞与动量守恒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的动能守恒的碰撞。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中,物体彼此碰撞后,能量转化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常见的碰撞类型包括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5.直线运动学直线运动学用于研究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位移-时间图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路径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速度-时间图可以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速度的变化情况。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的斜率来计算。

6.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现象。

简谐振动的周期 T、角频率ω 和频率 f 之间有如下关系:T =1/f = 2π/ω。

简谐振动的振幅 A 表示运动的最大位移,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可以用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

7.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吸引力。

高一运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运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运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各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作为高中物理的一部分,高一运动学是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旅程中的第一步。

下面将对高一运动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点运动和矢量运动点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被视为一个点来进行运动研究。

矢量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考虑方向的变化。

对于点运动,主要要了解的是位移和速度的概念,而矢量运动还需要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概念。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位移可以是正、负或零,根据物体的移动方向而定。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量,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也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时,关键是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即位移 = 速度 ×时间。

其中,位移单位是米,速度单位是米每秒,时间单位是秒。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即速度 = 位移 ÷时间。

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即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1/2) 加速度 ×时间²。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竖直上抛或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主要要了解的是自由落体的特点、速度和位移的关系,以及自由落体下落过程中的时间和高度。

1. 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且大小为9.8米每秒²,方向向下。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即速度 = 加速度 ×时间。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概念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概述高中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距离与位移- 距离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

- 位移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速度-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率。

- 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 它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三、运动学方程1. 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始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2. 匀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但加速度 \( a \) 是一个非零常数。

3. 最终速度- 公式:\( v = u + at \)- 其中,\( v \)是最终速度。

四、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图- 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速度。

2. 速度-时间图- 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加速度。

五、圆周运动1. 线速度- 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公式:\( v = \omega r \)- 其中,\( \omega \)是角速度,\( r \)是半径。

2. 角速度- 物体绕轴旋转的速度。

- 公式:\( \omega = \frac{v}{r} \)3. 向心加速度- 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 公式:\( a_c = \frac{v^2}{r} \)六、相对运动1. 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的坐标系。

- 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2. 相对速度-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公式:\( v_{relative} = v_{object} - v_{reference} \)七、应用问题1. 自由落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位移(s):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可以是正负值。

-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 加速度(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平方公式:v^2 = v0^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上为加速度。

- 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斜抛运动- 特点:物体同时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

- 位移公式(竖直方向):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 位移公式(水平方向):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其他力学相关知识点- 弹簧力:弹性物体受到的力。

-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重力:地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
(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
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
(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
根据牛顿定律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

③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④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解方程。

⑥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
动能定理公式为,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s。

②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

③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3、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
从动量定理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t。

②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
①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