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推理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22220Vt V Vx += 6、位移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 =∇x=a t 2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t1:t2:t3 :tn=1:(12-0):(23-): :(1--n n )11、a=t n m Sn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t=gt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V g h t =4推论t 2V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22gt2末速度Vt=Vo-gt3有理推论022V Vt -=-2gs4上升最大高度Hm=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2.5运动学公式的推导

专题一:运动学公式推导、应用
2
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02=2ax
3
特例: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v gt h 1 gt 2
2 v2 2gh
4
基本推论 ~ 1
∆������ = a������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 1∶ 2∶ 3∶···∶ n (2)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为 t1∶t2∶t3∶···∶tn =1∶( 2 − 1)∶( 3 − 2)∶··∶( n − n − 1)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 s末、2 s末、3 s末…n 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1 s内、2 s内、3 s内…n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 ···∶ xn=1∶4∶9∶ ···∶ n2 (3)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n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 ···∶ xn =1∶3∶5∶ ···∶(2n-1)
表示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 内、······、第N个T内前后之间的位移差
xn-xm=(n-m)aT2
表示第n个T内与第m个T内的位移差,n>m
5
基本推论 ~ 2
������������
2
=
������0+������=
2
���ത���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涉及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通过运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基本原理和公式来推导和描述这些规律。
一、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位移原理、速度原理和加速度原理。
位移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位移等于物体的末位置减去物体的初位置。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Δx = x2 - x1其中,Δx表示位移,x2表示末位置,x1表示初位置。
速度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等于物体的位移除以运动的时间。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加速度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除以运动的时间。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二、运动学的公式推导1.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速度原理,我们可以将速度公式v = Δx / Δt 转化为位移公式Δx = v * Δt。
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物体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 速度-时间关系根据加速度原理,我们可以将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转化为速度公式Δv = a *Δt。
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物体的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
将上述速度公式Δv = a * Δt 代入位移公式Δx = v * Δt 中,可以得到位移-时间关系的推导公式:Δx = (a * Δt) * Δt简化后得到:Δx = 1/2 * a * (Δt)^2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速度-位移关系将速度公式v = Δx / Δt 代入位移公式Δx = v * Δt 中,可以得到速度-位移关系的推导公式:v = Δx / Δt将位移公式Δx = 1/2 * a * (Δt)^2 代入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速度-位移关系的推导公式:v = 1/2 * a * Δt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有哪些

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有哪些高中物理公式运动学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R=m(2π/T)^2_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怎么学习高中物理1.端正学习态度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推论。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八大推论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推论在物理中,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推论则是从已知事实中得出的结论。
根据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匀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即位移与时间的积为物体的速度,可用公式表示为:位移=速度×时间。
2. 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不成正比。
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3. 自由落体运动的推论: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受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加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因此,可以得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研究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根据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即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加速度=力/质量。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三、功和能量的推论功和能量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物理公式推导方法

物理公式推导方法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揭示自然规律。
物理公式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推导物理公式是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推导方法。
一、基本原理法基本原理法是物理公式推导的常用方法之一,它依据基本的物理定律和原理,通过演绎逻辑推导出具体的公式。
例如,我们要推导位移-时间关系的公式,可以利用基本的运动学公式:① s = v0t + 1/2at^2 (1)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得到公式(1)。
二、变量替换法变量替换法是物理公式推导的又一常见方法,它通过将已知的物理关系转化为新的变量形式,从而推导出新的公式。
例如,我们要推导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可以先将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ma = kF (2)其中,k是一个常数,F表示物体所受的外力。
然后,假设我们将kF记为ΣF,即合力,那么公式(2)可以重写为:ma = ΣF (3)根据定义,加速度a是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率,即a =dv/dt。
将此关系代入公式(3)中,可以得到:m(dv/dt) = ΣF (4)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三、微分法微分法在物理公式推导中也经常被使用。
它根据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微分的方式得到不同变量之间的导数关系,从而推导出物理公式。
例如,我们要推导弹道运动的方程,可以先假设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vx保持恒定,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
根据运动学知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y和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公式:y = y0 + v0yt - 1/2gt^2 (5)其中,y0表示初位置,v0y表示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为了得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程,我们将公式(5)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即:dy/dt = v0y - gt (6)根据假设,vx保持恒定,即沿着水平方向不受力的影响,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x和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公式:x = vxt (7)将公式(6)代入公式(7)中,可得到物体的弹道运动方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学四个有用推论

推论1:平均速度:
v v1 v2 v
2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 这段时间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 均值,也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
[例1]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某一时刻前t1时间内位移为S,在该 时刻后t2时间内位移为s,则求此物 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a 2S(t1 t2 ) t1t2 (t1 t2 )
s S2 S1 S3 S2 ...... Sn Sn1 aT 2
[例3] 如图2所示,在“测定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次 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中间的一段, 在连续的四个计数点A、B、C、D中C点 的位置没有打上,测出A、B间距离为 S1,B、D间距离为S,试确定B、C间的 距离为S2=?
图2
推论4:对于初速度减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
①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
S3:……:Sn=1:3:5:……(2n-1)
②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
t2:t3 : ……:tn=1:
: :……
:
[例4] 如图3所示,运行着的汽车制 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经3.5s 后停止, 求汽车在开始制动后ls内、2s 内、3s 内通过位移之比为?
图3
可逆法
3∶5∶6
[例5] 如图1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
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
其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
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
时间相等,求OA之间距离?
,
图1
OA=1.125m
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 超过40Km/h.一次一辆飞驰卡车在危险 情况下紧急刹车,经过1.5s停止。民警 测量这一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摩擦的痕 迹长9m,根据以上信息试计算说明这 辆汽车是否超速违章?
物理推理公式总结归纳

物理推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能量、力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理学中,公式是描述这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能够辅助我们进行问题的推理和计算。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物理推理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运动加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K = 1/2 * m * v^2动能公式表达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3. 动量公式:p = m * v动量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其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成正比的关系,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量大小。
二、热学公式1. 热传导公式:Q = k*A*(T2 - T1)/d热传导公式描述了热量传导的过程,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物体的接触面积,T2和T1表示物体之间的温度差,d表示物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热传导的热量大小。
2. 热膨胀公式:ΔL = α*L0*ΔT热膨胀公式描述了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长度发生的变化,其中ΔL表示长度的变化量,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初始长度,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
三、电磁学公式1. 电流公式:I = Q/t电流公式描述了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目,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的大小,t表示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电流的大小。
2. 电阻公式:R = ρ * (L/A)电阻公式描述了电阻与导体的材料和几何形状的关系,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推理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主要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基本公式推导出来的。
以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推理过程的主要步骤:
1. 定义变量
设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时间为t,位移为s。
2. 推导速度公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即F=ma。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即a=dv/dt。
将这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得到F=m(dv/dt)。
对上式进行积分,从t1到t2,得到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Δv=∫(F/m)dt。
将这个式子代入运动学基本公式,得到v2=v1+2∫(F/m)dt,其中v1是物体的初速度,v2是物体的末速度。
3. 推导位移公式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物体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
将这个式子对时间求导,得到ds/dt=v。
对上式进行积分,从t1到t2,得到物体的位移变化量为Δs=∫vdt。
将这个式子代入运动学基本公式,得到s=∫(v0+at)dt,其中v0是物体的初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推导平均速度公式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s/t。
将这个式子代入位移公式,得到v=(∫vdt)/t=(v0+at)/2。
5. 推导瞬时速度公式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物体的瞬时速度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即v=ds/dt。
将这个式子代入位移公式,得到v=(∫vdt)/t=(v0+at)。
6. 推导加速度公式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除以物体质量,即a=dv/dt/m。
将这个式子代入速度公式,得到vt=v0+at。
7.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点速度公式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s/2,其中vs是物体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物体的瞬时速度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即v=ds/dt。
将这个式子代入位移公式,得到v=(∫vdt)/t=(v0+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