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羊技术
克隆羊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

克隆羊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一、背景介绍1997年,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等科学家成功地利用核移植技术在实验室里克隆出了多莉羊(Dolly)。
此后,克隆技术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和探讨,成为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通过对克隆羊的技术原理与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项颠覆性技术的本质和影响,同时也对发展动物生殖学和医学科技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克隆羊的技术原理克隆羊技术的核心是核移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克隆:1.采集供体细胞:选择一种所需的畜种,采集其成熟的,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供体细胞,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体细胞核移入(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或胚胎细胞等。
2.去核处理:利用多种方式,使供体细胞失去其细胞核,如超声波/电击等方式。
去除细胞核后的供体细胞称为无核细胞。
3.提取卵细胞:提取卵细胞并清除其细胞核,得到无核卵细胞。
4.人工“授精”:采取人工催化方式,将无核细胞与无核卵细胞融合,得到克隆胚胎。
5.移植克隆胚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种母体中,让其自然发育,完成克隆过程。
三、克隆羊的应用研究1. 原种保护:对于濒危畜种,通过克隆技术保护其血缘和遗传基因,是保护野生动物和畜禽资源的有力手段。
例如,2009年中国黄牛繁育中心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一头珍稀濒危的西南山地黄牛,有效推进了黄牛资源的保护工作。
2. 优质畜种选育:通过克隆技术可以跨越性地繁殖精湛品质的高级种畜,选育出生育能力强、产仔量高、育肥快的优质种畜。
3. 农业增产:通过克隆技术能够对畜禽的遗传优势进行加强和突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
4. 医学研究:克隆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如人类癌症、阿尔兹海默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诸多疾病的研究,同时还在组织工程学、干细胞治疗等方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克隆绵羊诞生的故事

克隆绵羊诞生的故事1997年2月22日,苏格兰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宣布世界上第一只成功克隆动物——多利羊(Dolly)的诞生。
多利羊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媒体和公众对克隆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克隆技术并不是突然诞生的神奇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探索并不轻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手段,将一个生命体的细胞复制出许多一模一样的个体。
这些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克隆技术。
当时,科学家们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的基因组成的细胞,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克隆。
真正的克隆,需要让细胞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1984年,英国基于蛙卵细胞的克隆技术取得了成功,而这也打开了克隆技术的研究之门。
经过数年的研究,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们在1996年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名为多丽丝的羊。
而后,他们又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地诞生了多利羊。
多利羊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很多人都对克隆技术的道德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实际上,克隆技术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健康风险、精神压力和社会纷争等领域。
许多科学家认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克隆技术已经足够安全,并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克隆技术所涉及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是克隆技术广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克隆技术引起的社会纷争,不仅导致了道德争议,还引发了大量的人权问题。
人们担心克隆技术可能被恶意利用,这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出现。
在很多国家,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广泛运用现代克隆技术,可以开辟一条人类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总之,克隆羊的诞生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科技成果。
它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道路,并为许多有关生育和健康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虽然克隆技术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我们相信,科学家们将继续努力,通过不断地开发和完善技术,将克隆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克隆羊原理

克隆羊原理引言:克隆羊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复制出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羊。
20世纪90年代初,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团队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多莉羊。
克隆羊的诞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人们开始思考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克隆羊的原理克隆羊的原理基于细胞核移植技术,也称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
其基本步骤包括:1. 选择供体细胞:从一个成熟的个体身上取得供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或胚胎细胞。
2. 提取卵细胞:从另一个个体的卵巢中提取卵细胞,然后通过特定处理使其处于未受精状态。
3. 清除卵细胞的细胞核:使用显微操作将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使其成为无核卵细胞。
4. 细胞核移植: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无核卵细胞中,通过电融合等手段使细胞融合。
5. 植入子宫:将克隆胚胎植入一个受体母体的子宫内,使其发育成为克隆个体。
二、克隆羊的关键技术1. 细胞核移植技术:这是克隆羊实现的核心技术,通过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无核卵细胞中,成功实现了细胞融合。
2. 电融合技术:电融合是将供体细胞和无核卵细胞进行融合的一种方法,通过电脉冲的作用,使细胞膜破裂并重新合并,从而实现细胞融合。
3. 核质移植技术:核质移植是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以外的质体移植到无核卵细胞中,以提高细胞核的复制和发育能力。
4. 体细胞核转移技术:体细胞核转移是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直接移植到卵母细胞中,通过生化反应实现细胞融合。
三、克隆羊的意义与应用1. 科学研究:克隆羊的诞生使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动物的发育过程和基因组功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型。
2. 动物保护:通过克隆技术可以保存濒危动物的基因,为物种的保护和繁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农业生产:克隆技术可以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种的稳定性。
4. 医学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物药物的生产,如生长激素、抗体和血液制品等。
5. 个体复制: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个体的复制,为繁殖和家族延续提供了新的选择。
克隆技术PPT教学课件

有关过去进行时
• 1.概念:表示过去某个时刻或过去一段时间 正在进行的动作.
• 2.公式:主语+was/were+doing sth +时间状 语
• 3.指示词:then, at that time, once, a moment ago等连用,或者用另一动作来表示
过去的时间.
练习题
• 1.昨天早上9点钟你在干什么? • What were you doing at 9 o’clock yesterday
UFO arrived? • ---He was sleeping late when it arrived.
Grammar Focus
• 1.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the UFO landed.
• 2. While 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he UFO landed.
• ---I was in my bedroom. • 1b.—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 1c.---What was he /she doing when the
CC
第 一 只 克 隆 宠 物 猫
克隆马及其 “母亲兼姐 姐”
克隆的荧光 小猪(左)和正 常小猪(右)
克隆技术应用1:快速培育优良品 质的家畜,并可以保证家畜的优良 性状不会丢失
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培育 出了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 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 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 这只羊,就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克隆羊原理

克隆羊原理
克隆羊原理是一种生物科技技术,通过将成年羊的细胞核提取出来,然后植入到无性生殖细胞中,最后通过电脉冲或化学处理来促使细胞融合。
这样,原本不具备生育能力的无性生殖细胞就拥有了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潜力。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细胞核移植。
首先,从成年羊的体内获取一个体细胞,如皮肤细胞。
然后,在手术台上,一名熟练的科技人员会将这个细胞取出细胞核,以保留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接下来,取得一个无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然后将原本存在的细胞核取出,保留细胞质。
最后,将之前提取的成年羊细胞核植入无性生殖细胞中,使其融合。
融合完成后,细胞开始分裂并形成胚胎。
这个胚胎被植入到代孕母羊的子宫中发育,最终诞生出一个与原始羊相同的克隆羊。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细胞类型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羊的遗传基因与原始羊一致。
虽然克隆羊技术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但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替换无性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使原始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保留和复制,从而实现羊的克隆。
克隆羊知识点总结大全

克隆羊知识点总结大全1. 克隆羊的定义克隆羊是指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通过将一组成熟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到受精卵中,再将受精卵植入到代孕母体中,从而产生和捐赠细胞核的动物完全相同的个体。
2. 克隆羊的历史1997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在一头名为多利(Dolly)的山羊上成功克隆了一只羊,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
自此,克隆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不同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克隆羊的原理克隆羊的原理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一组成熟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到代孕母体中。
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和捐赠细胞核的动物完全相同的克隆个体。
4. 克隆羊的优势克隆羊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动物遗传学、营养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家畜的育种和繁殖,以改善家畜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帮助这些濒危动物种群的增加。
5. 克隆羊的不足克隆羊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克隆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寿命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克隆动物的遗传背景可能会造成突变或其他不良后果。
由于克隆技术的高昂成本和技术难度,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6. 克隆羊的应用克隆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1)药物研发:利用克隆技术可以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2)动物保护:克隆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3)农业生产:克隆技术可以帮助改良家畜和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医学研究: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帮助科学家研究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7. 克隆羊的伦理道德问题克隆技术涉及很多伦理和道德问题,在克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伦理和道德问题:(1)关注动物权益:克隆技术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和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2)控制技术风险:克隆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技术风险,需要对技术进行合理的伦理审查和监督。
克隆羊多莉原理

克隆羊多莉原理嘿,各位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科学界里的大新闻,那就是克隆羊多莉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直接蹦跶出来的,但其实,它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想当年,科学家们可是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想法——克隆一只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得是真刀真枪地干。
他们选中了一只名叫多莉的小绵羊,打算让她成为“复制粘贴”的典范。
你们猜怎么着?他们还真就成功了!想象一下,多莉不是从羊妈妈肚子里蹦出来的,而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
这得多神奇啊!科学家们先是从一只母羊身上取出了它的乳腺细胞,这可是多莉的“蓝图”啊。
然后,他们又找来了另一只母羊的卵子,但这卵子可不是用来生小羊的,而是当了个“空壳子”。
科学家们把乳腺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塞进了这个“空壳子”里,就像咱们往蛋糕里加果酱一样。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这个融合了两种母羊遗传信息的“新蛋子”,被放进了第三只母羊的子宫里。
没过多久,嘿,一只小羊羔就呱呱坠地了。
这就是多莉,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事儿一传开,整个科学界都炸了锅。
大家纷纷议论,说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奇迹嘛!不过话说回来,多莉虽然是从实验室里出来的,但她跟普通的羊也没啥两样。
她爱吃草,爱晒太阳,还特别喜欢跟其他小羊羔一起玩耍。
看到她那活蹦乱跳的样子,你根本就不会想到她其实是个“科学怪胎”。
当然啦,克隆技术这事儿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有人觉得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帮助解决很多难题;但也有人担心这会打破自然界的平衡,甚至引发伦理道德上的混乱。
不过嘛,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就别操那份心了。
咱们就好好欣赏这个科学奇迹吧!说到多莉,她的一生也是挺传奇的。
她不仅成为了克隆技术的代名词,还活得好好的,享受了属于她的羊生。
虽然她最后因为年老体弱而离开了我们,但她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总而言之啊,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就像是一场科学界的盛宴。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思考了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微妙平衡。
七年级下册科学克隆羊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克隆羊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克隆羊知识点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很多惊人的发现和创新,其中克隆技术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曾经引发热烈的社会讨论。
克隆技术的应用不止局限于动物领域,也涉及到人类。
作为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克隆羊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克隆羊的形成、历史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克隆羊的形成1996年,在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和基思·坎普贝尔(Keith Campbell)成功地将一个成年体细胞核移植到一只卵细胞中,调节其成长环境,最终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名为多莉(Dolly)的克隆绵羊。
2003年,科学家又通过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克隆出三只克隆羊。
克隆羊的形成就是将一个成年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卵细胞中,这个卵细胞的细胞核已经被去除,然后将这个卵细胞植入一个充满营养物质的人工细胞内,用人工培育液喂养它成长,让它发育成为一个羊胚胎。
最后将这个羊胚胎移植到母羊体内继续发育,最终诞生一个与原本的成年体细胞相同的小绵羊。
二、克隆羊的历史早在1902年,汉斯·斯梅克利(Hans Spemann)曾经提出过利用细胞核移植来克隆动物。
1958年,历史上第一只克隆动物——一个蝌蚪被诞生。
1984年,美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白耳兔体内成功地嵌入了人的细胞,让白耳兔成为了第一个这样的克隆动物。
此后,大量的克隆动物研究被进行,包括猫、猴、狗等等。
2009年,中国的科学家使用同样的技术成功地克隆了猪。
克隆羊的诞生标志着克隆技术在动物领域的成熟,也让关于人类克隆的讨论越发激烈。
克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令人们对于未来的科学技术进展充满期待。
三、克隆羊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科技的一大进展,克隆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吸引了很多的眼球。
然而,由此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其中包含以下影响:1. 对人体出现巨大的风险:科学家警告称,克隆人类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健康风险,例如克隆污染、伦理风险以及克隆基因错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克隆羊技术1978年,美国的科幻小说《人的复制》用第一人称描写了克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克隆人的全过程,惟妙惟肖,情节离奇曲折,许多细节竟与今天披露的克隆技术惊人地相似!如果说这本小说在当时还显得有些荒诞,但过了20年,也就是在20世纪末,“克隆人”便进入一些科学家的工作日程,“克隆人”也成为缠绕很多人的噩梦。
1997年2月23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维尔穆特(Wilmut)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已出生7个月的小羊多利是克隆羊。
消息一公布,全世界哗然。
小羊多利横空出世,马上带来了一场急风暴雨。
1.克隆羊技术与小羊多利的身世哺乳动物正常的繁衍方式,是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发育为胚胎,再长成为生物个体,而多利的诞生是通过3只羊“制造”出来的:第一只羊是6岁的成年白色芬兰多塞特母绵羊,它提供了细胞核;第二只羊是苏格兰黑面母绵羊,它提供了卵细胞;第三只图11、多利的“身世”羊是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它怀胎生下了多利。
维尔穆特等人克隆羊应用的是一种核移植技术。
所谓核移植,就是利用一个动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供体核)来代受精或未受精卵中的细胞核,形成一个重建的合子。
从理论上来说,供体细胞核具有基因组全套遗传信息,可以直接发育成胚胎和形成与核供体动物完全相同的个体。
尽管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此前只是实现了以胚胎细胞为供体的核移植,并发育得到了新一代生物个体,却始终没有能实现由哺乳动物体细胞为核供体来重建合子并发育成原供体动物的“拷贝”。
克隆原意是无性繁殖系。
克隆动物就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而直接由体细胞获得新的动物个体,这个新个体是原核供体动物的拷贝。
因此,由动物胚胎核移植培育出的新生物个体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在前人克隆动物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维尔穆特等人对直接从体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技术和步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重要改进。
他们先将一头6岁的白色芬兰母羊(核供体)的乳腺上皮细胞取出,并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以备用。
再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卵供体)体内获得了一些卵细胞(生殖细胞),用毛细吸管除去了卵细胞中原有的细胞核,留下细胞质。
接着,使用电脉冲技术让两种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芬兰母羊乳腺细胞中的核释放并进入到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并用电脉冲进一步刺激这种调了包的卵细胞即重组卵细胞,使它们一周内分裂了3次,形成8细胞的胚胎。
最后再把这个胚胎植入另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代孕母亲)的子宫内进一步发育。
他们一共进行了277次这样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实验,获得了29个发育为8细胞的胚胎,立即分别植入13头代孕母亲的子宫中。
1996年7月5日,原始记录为6LL3的羊羔出生了,它被命名为多利。
结果是第三只羊生下了多利,而多利的血统与孕育了它的这第三只羊毫无关系,与提供了生殖细胞的第二只羊毫无关系,却是与提供了体细胞的第一只羊一样的复制品,具有与供体核全套相同的遗传信息。
因为它是那个调了包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生命体,这个细胞分裂过程也就是细胞核中的DNA不断自我复制的过程。
至此,全球第一例由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终于问世了,它宣告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又一次大跨越。
小羊多里的身世是非同寻常的,是有悖于传统的。
因此人们把这一事件称为“生物炸弹”。
2、克隆技术带来的震撼1997年2月23日,罗斯林研究所在英国的《Nature》杂志宣布:世界上首例来源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克隆羊多利问世了。
全球各大新闻媒介纷纷以头号新闻转载和传播了这一重大科学突破,消息传开,立刻惊动了全世界,有人为之高兴欢呼,有人为之担忧。
在克隆技术发展史上,多利羊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克隆羊的成功在生命科学理论上有一个重大突破。
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在动物的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认为生殖细胞不仅携带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只有生殖细胞才有产生一个完整生命的能力;而体细胞不具备发育的全能性,不可能发育成各种各样的细胞。
因为生命的过程,是从卵子受精开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直到死亡。
这是一个基因有次序表达的过程,开始有部分基因工作,以后这些基因又启动别的基因工作,启动顺序在前的基因工作一段时间会停止。
基因的开启、表达不仅是有序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即体细胞的分化一旦完成,必然走向死亡,只有一些低等动物是例外。
例如,皮肤细胞不可能再发育成其它细胞,只能走向死亡。
乳腺细胞是一个已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好比已从一楼登上了高层,不可能重新上楼,再复制一个完整的生命。
所以生物学家多年以来一直认为,高等动物不可能通过无性生殖繁衍后代,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多利的克隆成功说明高度分化了的成年动物的体细胞不仅在遗传密码的保存上是全息的,而且这种全息性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使生命过程逆转,或生命过程可以重新开始,例如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里,可以发育成图13、吴杰明小组培育的“克隆猪”各种各样的细胞。
对于植物的克隆人们已经司空见惯。
折一个花枝插在水瓶中,它可以继续生长、开花并生出根须。
但对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这还是第一次。
这打破了生物学界长期以来的定论。
如果说我们过去认为生命过程的程序是固定的,多利羊的意义在于它表明生命过程是可以重新编程(reprogram)的。
这是生命科学的一大突破。
我国分子遗传学家陈永福认为克隆技术与上一世纪人类发现遗传物质 DNA有同等的重要性。
发现DNA只能解释生命,而克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生命过程,从而调控生命,改善生命,为我们从整体上研究生命创造了条件。
对生物学意义极其重大。
令科学家非常兴奋的,除了生命科学理论上的突破,还有克隆技术提供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很多科学家充分肯定了克隆技术突破的意义,用“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来形容。
多利羊的成功引发了很多遐想。
例如用克隆的办法复制高产乳牛,从种牛身上切下1立方厘米的肉可以分离出10亿个细胞,那么克隆的办法显然要比母牛自然繁殖高效得多。
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拯救某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如猛玛象,如果从西伯利亚冰层下的猛玛象尸体取下冷冻细胞并救活,就可能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猛玛象来。
我国学者也已提出克隆大熊猫的设想。
在医学领域,可以利用胚胎干细胞修补人体的组织器官等等。
很自然地,人们想到,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技术复制某些有特殊价值的人?既然绵羊的体细胞可以被成功地克隆成一个新的个体,是否意味着人类也可以克隆自己呢?答案是明确的。
从理论上看,既然绵羊可以被克隆,同属于哺乳动物人类的克隆最终也能成功,而且有关试管婴儿的试验和人类生殖控制等技术也都比较成熟,在技术层面上产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有人还专门设计了克隆人或器官的技术路线与步骤。
但是,是否应该允许进行克隆人的实验?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里涉及到一系列过去尚未遇到的重要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类自身安全、克隆人是否健康、是否易引发基因突变等等。
一时间,满世界都是克隆人的影子。
人们想象,克隆人就是英国作家赫胥黎(生物学家老赫胥黎的孙子)1932年在《奇妙的新世界》中所描述的那样在流水线上生产人,人们想到了批量生产的爱因斯坦,想到了批量生产的希特勒,想到了批量生产的辛迪亚,想到了批量生产的迈克尔·乔丹,……。
2001年,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公开宣布正在酝酿克隆人实验,以帮助那些不育的夫妇通过克隆技术生下后代,并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即将问世。
美国科学家扎沃斯曾表示要与安蒂诺里合作,到公海上克隆人,“克隆疯子”把世界搅得沸沸扬扬,是继1997年多利出世后的又一颗“生物炸弹”,引发了关于克隆人的又一场大辩论。
“克隆羊之父”维尔穆特曾表示坚决反对克隆人,被安蒂诺里称为只知道克隆羊的“兽医”。
可以想见,一旦安蒂诺里操作的克隆人如期诞生,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石破天惊的时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罗马教廷一向反对包括避孕在内的一切形式的“非自然生育”,而安蒂诺里创建的“人类生殖及不孕症医疗国际中心”所在地理位置距梵蒂冈城墙不到300米;意大利法律是禁止克隆人类胚胎的,整个世界赞同克隆人的声音也十分微弱,但在意大利众多的医疗机构中只有一个组织明确表示反对克隆人,这个组织起草了一个声明并发起签名,在意大利竟均遭拒绝,无一响应。
很多人对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反对和深深的忧虑。
从1997年2月23日这一天起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媒体上公开表态反对克隆人,要限制克隆技术的发展。
一项科技成果引起如此迅速的社会反应,而且惊动了各国首脑,这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1997年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题为《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的文件,也明确反对用克隆技术繁殖人。
文件指出,应当利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必须以维护和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为目的,违背人的尊严的作法,如用克隆技术繁殖人的作法,是不能允许的。
1998年1月12日,欧洲19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协议。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图14、在日本克隆成功的牛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文件,是对《欧洲生物医学条约》的补充。
这项禁止克隆人协议规定,禁止各签约国的研究机构或个人使用任何技术创造与一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否则予以重罚。
违反协议的研究人员和医生将被禁止从事研究和行医,有关研究所或医院的执照将被吊销。
如果签约国研究机构或个人在欧洲以外地区进行这类活动,也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国卫生部在2001年11月29日对克隆人研究表态,具体的内容是“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试验。
”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及各国政府,都明确表示反对克隆人。
2002年8月,我国也有很著名的科学家公开表态支持克隆人。
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
多利的诞生震撼了科学内外。
3、围绕克隆技术的纷争小羊多利诞生后,克隆技术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以安蒂诺里为代表的“克隆剑客”的大胆行为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克隆人”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关于克隆技术的纷争有增无已。
围绕克隆技术的纷争既有针对技术本身的也有伦理上的。
(1)对克隆技术本身的功能、优劣、成功率、成熟程度等等具体问题的争论,更多的是研究和探索。
因为克隆动物曾经出现过早衰或过早死亡的现象,便有人推测,克隆动物的寿命与供体动物的年龄有关。
有人认为多利羊一出生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因为它是由一头6岁母羊的体细胞克隆的结果;而培养出世界上第一例克隆牛的美国先进细胞公司的一位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从正常牛身上取下的体细胞可以培养60到80代;他把培养了30代以后的体细胞分作两份,一份去做克隆,另一份正常培养,以后发现克隆以后的细胞可以多培养30代,等于把细胞生命延长图15、无性繁殖的弥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