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这些规律和范畴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把握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基本属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矛盾性质和矛盾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把所有矛盾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犯错误。

3.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

这五大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生着变化。

这种质量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产生的。

质量互变的概念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形态会被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是彻底的消失,而是通过新事物的产生而得到肯定。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它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超越自身的。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偶然性与必然性(1)定义: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2)内涵: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3)二者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

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重视偶然性,利用有利的偶然性、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性,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现象与本质(1)定义: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真象和假象: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4)假象和错觉:假象和错觉不能等同,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5)二者关系: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示本质。

(6)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原因与结果(1)定义: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组成局部。

其中,辩证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察到的一个模块。

在辩证法中,考生需要掌握三个根本词语、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本文专门针对五大范畴进行剖析。

以下,为大家了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必然和偶然偶然和必然是提醒和反映事物变化开展确实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1.偶然和必然的含义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符合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比方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这就是必然性;但是价格又会受到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的当天价格是多少,这是偶然的;再比方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2.偶然和必然的辩证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②两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偶然和必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根底,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充实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防止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C.否认偶然性D.形而上学【解析】在此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二)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提醒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表特征。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现象和本质世界上的事物普遍地都有这样两方面:一方面是它外表上变化不定的形状,就是它的现象方面;另一方面是事物内部的一定的关系、作用,就是事物的本质方面。

任何一件事都有这两个方面,都有它的现象的方面和本质的方面。

这两个方面在每一件事物中密切地结合着。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对于本质的发展,它还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事物的本质,常常不是直接就能认识到的,只从表现现象认识事物,就常常会受到迷惑。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做科学的研究,就是以现象的认识做基础,加以分析研究,理解这些现象中间的内部关系,找出它们中间的一定的关系和作用,认识它们的规律,这样就得到了本质方面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要认识本质,必须以大量的现象认识作基础,大量现象中起支配作用的关系才是本质的、巩固的关系,才不是暂的现象。

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就不会为现象所迷惑,相反地却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每一现象以至于“假象”的原因和意义。

这样,我们在实际行动中就不会为“假象”所迷而走错路,就能正确地应付一切现象的或局部的临时的事变,就能够顺利地达到我们斗争的目的。

鉴上,现象和本质是事物本身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以大量的现象为基础,采取分析等研究方法,就会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象的原因和意义。

二、形式和内容形式和内容反映了一切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也有它的一定的形式;都在一定的形式之中发展变化,它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就是它的内容。

例如,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以游击战争的形式和敌人斗争,这些游击队伍的产生、训练、发展、战斗过程、游击队与人民及解放区政府的关系、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等等,都是敌后游击战争的内容。

形式和内容是不能随便分开的,这种关系在哲学上叫做内在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内在关系,首先表现在内容的优越地位,或内容的决定作用上,即内容决定形式。

比如,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新四军坚持敌后战争,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这种战争要求我们采取游击战为主的形式。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

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

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

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相互转化
在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 中可以成为内容,反之亦然。
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 善于运用形式,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
—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范畴。
基本含义: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 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 基本范畴及其
方法论意义
原因和结果 —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基本含义: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是 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世界中无论什 么现象,总是由别的现象引起的,并且也总 是会引起别的现象。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 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 趋势。
对立关系
可能性是潜在 的、尚未实现 的东西
现实性:已经实现了 的可能性
统一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是潜在的尚未实现
的现实性,现实性以可能性为前提,是已经 实现了的可能性;
基本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 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 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 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 在根据。
对立关系
现象
外露于事物的表面,通 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相互转化:
客观世界的无限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 性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区分不同的可能性,防止左倾冒进和右倾保 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最坏的打算,力争 最好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重要观点、规律和范畴。

本文将以《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为标题,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了辩证统一规律、矛盾普遍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既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又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矛盾普遍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例外。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数量变化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了对立统一、斗争、转化、否定之否定和质变。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斗争是矛盾的表现形式,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转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新的事物又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内容。

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产生新的质量。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构成了其核心内容。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一、客观联系:客观世界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是
客观联系的制约和反映。

二、发展变化: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变化不是
简单的迟早,而是内含着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律性的。

三、内部统一:万物的实践实存本身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诸多现
象都要自我调和,形成统一的综合体。

四、辩证统一:辩证统一是指待客观变化和统一间的矛盾及其转化,它综合考虑复杂形态体现的本质对立、多方面发展及其内在转化。

五、历史发展:万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重建和重组,形成一
定的客观规律,把万物引入更进一步的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