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这些规律和范畴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把握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基本属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矛盾性质和矛盾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把所有矛盾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犯错误。

3.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

这五大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生着变化。

这种质量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产生的。

质量互变的概念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形态会被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是彻底的消失,而是通过新事物的产生而得到肯定。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它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超越自身的。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偶然性与必然性(1)定义: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2)内涵: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3)二者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

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重视偶然性,利用有利的偶然性、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性,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现象与本质(1)定义: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真象和假象: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4)假象和错觉:假象和错觉不能等同,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5)二者关系: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示本质。

(6)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原因与结果(1)定义: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辩证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察到的一个模块。

在辩证法中,考生需要掌握三个基本词语、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本文专门针对五大范畴进行剖析。

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必然和偶然偶然和必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1.偶然和必然的含义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比如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这就是必然性;但是价格又会受到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的当天价格是多少,这是偶然的;再比如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2.偶然和必然的辩证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②两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偶然和必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充实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解析】在本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一、客观联系:客观世界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是
客观联系的制约和反映。

二、发展变化: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变化不是
简单的迟早,而是内含着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律性的。

三、内部统一:万物的实践实存本身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诸多现
象都要自我调和,形成统一的综合体。

四、辩证统一:辩证统一是指待客观变化和统一间的矛盾及其转化,它综合考虑复杂形态体现的本质对立、多方面发展及其内在转化。

五、历史发展:万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重建和重组,形成一
定的客观规律,把万物引入更进一步的新发展。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

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

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

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相互转化
在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 中可以成为内容,反之亦然。
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 善于运用形式,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
—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范畴。
基本含义: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 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 基本范畴及其
方法论意义
原因和结果 —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基本含义: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是 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世界中无论什 么现象,总是由别的现象引起的,并且也总 是会引起别的现象。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 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 趋势。
对立关系
可能性是潜在 的、尚未实现 的东西
现实性:已经实现了 的可能性
统一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是潜在的尚未实现
的现实性,现实性以可能性为前提,是已经 实现了的可能性;
基本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 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 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 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 在根据。
对立关系
现象
外露于事物的表面,通 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相互转化:
客观世界的无限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 性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区分不同的可能性,防止左倾冒进和右倾保 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最坏的打算,力争 最好的结果;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分析▶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组成局部。

其中,辩证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察到的一个模块。

在辩证法中,考生需要掌握三个根本词语、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本文专门针对五大范畴进行剖析。

以下,为大家了事业单位考试之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必然和偶然
偶然和必然是提醒和反映事物变化开展确实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1.偶然和必然的含义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开展过程中符合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比方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这就是必然性;但是价格又会受到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的当天价格是多少,这是偶然的;再比方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2.偶然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①两者是对立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②两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偶然和必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根底,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充实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防止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认偶然性
D.形而上学
【解析】在此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二)现象与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提醒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表特征。

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要注意的是,假象和错觉不能等同,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那么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根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比方闪电是一种现象,其本质却是云层中的正电和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再比方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其本质是引力的相互作用。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①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现象是外表的、外部的东西,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那么是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是易变的,本质那么是相对稳定的。

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

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示本质。

假象作为现象也是表示本质的。

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例:以下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有些本质可以自己直接表现出来
B.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C.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D.任何假象都表现本质
【解析】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总是通过对于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本质总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三)原因与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提醒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例如:风吹草动;熟能生巧;春天到了,冰河解冻等。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不能混淆。

无论倒因为果还是倒果为因,都会引起极大的和危害。

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那么转化成了结果;反之亦然。

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原因。

3.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构成因果联系,因果关系具有时间顺序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性。

存在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例:以下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A.昼夜交替
B.水涨船高
C.四季变化
D. 打雷闪电
【解析】因果关系具有时间顺序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打雷的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因为光速传播更快,所以才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所以D选项不符合先后关系,不是因果联系;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没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所以不是因果联系,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四)可能与现实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提醒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符合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开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注意,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①可能性和不可能性;②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③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

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性那么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二者不能混淆。

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其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

其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形式与内容
内容和形式是提醒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法的一对范畴。

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形式指事物的各种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

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对立的。

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

任何内容都具有某种形式,离开了形式,内容就不能存在;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

第二,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都是物质的,故排除“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剩下三个选项中,有决定关系的只有C,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