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测血压操作及评分标准

测血压操作及评分标准
6
指导患者
5分
1.告知患者测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2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或者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动等注意事项
2
提问
10分
目的:(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2
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5.打开水银槽开关,戴好听诊器,嘱病人手臂伸直并放松,以指尖触及肱动脉搏动处,再将听诊器的膜面置于此处并固定
6
6. 测量者目光正面平视水银柱的高度,向袖带内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加压使压力升高20-30mmHg,放气,使汞柱以4mmHg\s的速度缓慢下降
8
7.当从听诊器上听到第一次搏动,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到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7)偏瘫患者测量健肢。
8
评委签字
2
六步洗手法
2.用物准备:(1)血压计:刻度应清楚可见,无故障;
(2)听诊器;(3)记录单;(4)笔。
3
操作要点
70分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作好解释
4
2.协助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手臂轻松置于床上或桌面。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搏动点与心脏同一水平
6
口述: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搏动点与心脏同一水平
8
口述:放气速度要均匀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8.测量完毕,告知患者血压读数。解开袖带驱尽袖带内的空气,拧紧阀门。
8
9.将血压计盒右倾45°,使水银回流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
6
10.整理妥善后,将袖带放入血压计盒内的固定位置,关闭血压计。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取舒适卧位。

血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血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2.病人病情、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了解病人肢体活动度、有无偏瘫等;了解基础血压及有无服用降压药。
4
3.询问病人30分钟内有无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等。
3
准备
(5分)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
2.物品准备齐全,血压计完好; 病人30分钟内无活动、情绪激动等。
3
操 作
流 程
(60分)
1.核对病人,解释操作方法,请病人配合。
2
2.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测血压。
2
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新测量,重新测量时需驱尽袖带内空气,汞柱降至“0”,稍待片刻再测量。
1
提 问
(5 分)
5
评 价
(10分)
1.操作中注意和病人交流,注意病人保暖。
4
2.病人了解目的,配合方法正确。
3
3.上卷衣袖松紧适宜,放气缓慢、均匀,测量结果正确。
3
3
9.安置病人舒适体位。
3
10.视具体情况告知病人测量结果,必要时及时汇报医生。
3
11.整理血压计,袖带卷平放入血压计盒内,右倾45度关闭水银槽开关。
5
12.终末处理(血压计熏蒸消毒,定期检测)。
3
13.洗手,记录。
3
14.效果评价符合实际操作情况。
5
注 意
事 项
(5 分)
1.长期测血压病人应做到四定: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血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科室: 姓名: 工作年限: 层级: 考核老师: 考核成绩:
项 目
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原因
扣分
目 的
(5 分)
1.测量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测量血压操作及评分标准

测量血压操作及评分标准
6.偏瘫、肢体有骨折伤口的病人,应测健侧肢体血压,要求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证测量值的相对准确。
7.出现血压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8.测量基础血压,应在清晟,病人没有起床活动前。
20
少一点
-2
5.左手食指、中指在肘窝内触及肱动脉搏动,听诊器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并固定。
6.右手打开水银柱开关,握住气球,关闭气门,打气至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67---4Kpa(20---30mmHg)
7.慢慢放开气门肱柱缓慢下降。听诊器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贡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以后水银柱继续下降,当博动声转轻或消失,此时贡柱所指刻度为舒掌压。
8.测量毕。驱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水银柱开关,拧紧气门螺帽、解开袖带,整理后与气球妥善放入盒内。
9.帮助病人拉好衣袖、整理床单位、安置病人。


10

10

15
10

未检查
酌情扣分
血压计位置不合适
距离不符
未用手按
定位不对
打气反复
超出要求
放气很快
反复多次
未关
乱放
未安置
未整理
-5
-10
-5
-5
-5
-2
-3
3.袖带冲气时要快,放气时要慢,但充气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损伤血压计各部件,水银柱上升高度数一般不超过250——260mmHg.(33.3_34.6Kpa).
4.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本身造成的误差。
5.发现血压听不清,要重复测量,先驱尽袖带内气体,使水银柱下降至‘0’稍待片刻后再进行测量,直至听清,听准确。
-5
-10-5Biblioteka -5-3-2

血压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血压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血压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为血压监护操作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背景
血压监护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用于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准确的血压监测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血压监护的准确性,制定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评分标准
以下是血压监护操作的评分标准:
1. 仪器准备:
- 检查血压计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确保血压计已校准。

2. 测量准备:
- 患者应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放松肩膀和手臂。

- 患者的手腕或上臂应处于心脏水平。

- 擦拭患者的手臂或手腕,以确保无污垢。

3. 测量过程:
- 穿戴消毒手套。

- 选择适当的袖带大小。

- 将袖带固定在患者手臂或手腕上。

- 调节袖带的紧度,使其紧贴但不过紧。

- 打开血压计,开始测量。

- 观察血压计显示的结果。

4. 结果记录:
- 记录测量得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 记录测量的日期和时间。

- 在必要时记录患者的姓名和其他身份信息。

结论
通过遵循血压监护操作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可以确保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高血压和其他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以上是血压监护操作评分标准的简要说明,了解和遵守这些评分标准将对医疗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完整版)血压测量术评分标准

(完整版)血压测量术评分标准

(完整版)血压测量术评分标准血压测量术评分标准(完整版)
评分标准的目的
评分标准将帮助医务人员评估和记录血压测量术的质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分标准
1. 位置准备(10分)
评分标准包括:
- 患者处于静躺位或坐位
- 患者的胳膊放在心脏水平
- 使用正确的袖带大小
- 患者已经休息十分钟以上
2. 袖带选择和安装(10分)
评分标准包括:
- 使用正确的袖带尺寸,确保袖带覆盖肱动脉
- 袖带安装紧密,不松脱或过紧
- 袖带位置正确,袖带中央位于肱动脉水平
3. 设备选择和操作(20分)
评分标准包括:
- 使用准确并经过检验的血压测量设备
- 设备操作合理,包括清晰显示袖带压力和听诊器音量- 使用合适的听诊器,确保清晰听到心脏声音
4. 测量过程(30分)
评分标准包括:
- 测量过程不过于迅速或过于缓慢
- 逐渐放气调整袖带压力,直至血流恢复
- 准确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避免出现偏差
5. 干预和后续措施(30分)
评分标准包括:
- 如有误差,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 提供适当的解释和建议,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血压
- 记录结果并存档完整的测量报告
评分方法
评分标准的每一项都有相应的分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分数。

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血压测量术执行越准确。

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txt 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目的
本评分标准旨在对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进行评分,以确保准确可靠地测量患者的血压值。

评分标准
1. 动作准确性(40分)
评分细则:
- 动作准确无误(20分)
- 存在一些小错误,但不太影响测量结果(10分)
- 存在较大错误,影响测量结果(5分)
- 动作不准确,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0分)
2. 测量环境(20分)
评分细则:
- 测量环境安静、舒适(10分)
- 测量环境有些嘈杂或不太舒适(5分)
- 测量环境非常嘈杂或极不舒适(0分)
3. 测量器材(20分)
评分细则:
- 使用符合标准的血压计和袖带(10分)
- 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血压计或袖带(5分)- 使用不合适或损坏的血压计或袖带(0分)
4. 测量姿势(20分)
评分细则:
- 选择正确的测量姿势(10分)
- 选择不完全正确的测量姿势(5分)
- 选择错误的测量姿势(0分)
5. 技术操作(注意事项)(20分)
评分细则:
- 操作正确,注意事项符合要求(10分)
- 操作有一些小错误,但不太影响测量结果(5分)
- 操作有较大错误,影响测量结果(2分)
- 操作错误,未能按照注意事项要求进行(0分)
评分总分:100分
以上是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帮助您准确评估血压测量的质量和准确性。

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表

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表

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1、测量和记录患者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评估要点1、患者病情、基础血压值和用药情况。

2、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3、患者30分钟内有无热敷、沐浴、活动、情绪波动。

4、被测量肢体有无偏瘫、功能障碍,测量部位皮肤有无损伤。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准备操作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弯盘、记录纸、笔。

31)核对医嘱。

2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3)洗手,戴口罩,检查血压计、听诊器。

3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25)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血压的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26)测量血压:①放置血压计,保持血压计零点与肱动脉、心脏在同一水平处。

取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②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③打开血压计,开启水银槽开关。

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膀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缠袖带,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④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匀速向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

⑤匀速缓慢放气,速度以水银柱每秒下降4mmHg为宜,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变化。

⑥在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当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如果血压未听清或异常,需要重测时,应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后再进行测量)。

⑦测量完毕,松袖带,还原听诊器,整理患者衣物。

⑧排尽血压计袖带内余气,整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盒盖右倾45°,使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水银开关,盖上盒盖,平稳放置。

2 1 2 2 2 3 1 17)告知患者测得的血压值,并记录。

38)整理患者衣、被,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血压的测量技术评分标准

血压的测量技术评分标准

一、血压的测量技术评分标准
姓名分数
二、无菌技术评分标准
(无菌持物钳、铺无菌盘、取用无菌溶液、无菌物品、戴无菌手套)
姓名分数
三、皮下注射技术评分标准
六、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评分标准
七、除颤术评分标准
姓名分数
九、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评分标准
姓名分数
十、酒精拭浴技术评分标准
姓名分数
十一、氧气吸入技术评分标准
姓名分数
十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十三、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
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
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
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
方法关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
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完整版)
1. 背景介绍
血压监测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对确保患者安全和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血压监测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初始准备 (10分)
- 按规定流程检查血压计和听诊器的完好性,确保无损坏。

- 检查被测者的身体姿势是否合适,并告知被测者操作流程。

2.2 测量过程 (50分)
- 有效使用硬管袖带,并保证袖带位置正确。

- 轻柔地包扎和固定袖带,确保舒适度和紧密性。

- 及时准确地记录被测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 根据被测者的情况,正确选择血压测量方法(如直接法、间接法等)。

- 运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如逐级放气法、逐级录气法等。

- 在操作过程中与被测者保持沟通,了解其感受和反应,并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2.3 测量结果分析 (30分)
- 运用专业知识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 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者的情况,及时给出评估和建议。

2.4 操作规范 (10分)
- 遵守操作规程和流程要求。

- 保证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 维护个人卫生,佩戴洁净手套和口罩。

3. 总结
本文档给出了血压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完整版,包括初始准备、测量过程、测量结果分析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运用此评分标准,可以提高血压监测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