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林七贤砖画中体会魏晋之美
竹林七贤砖画介绍

竹林七贤砖画介绍
竹林七贤砖画是南朝时期的模印砖画,由300多块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3人占一幅。
砖画上的竹林七贤或坐或卧,或抚琴或饮酒,或沉思或挥毫,形态各异,生动传神,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度和气韵。
竹林七贤砖画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运线纤细有力,人物之间以垂柳、乔松、梧桐、银杏及不知名的树木相隔,各占一席之地,体现了当时没落士大夫崇尚虚无、清淡、悲观、放达的一种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竹林七贤砖画大学生心得体会

竹林七贤砖画大学生心得体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在漫长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努力拼搏。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让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
所谓“梦想”,不过就是想让心里某一块柔软地方为它存在下去。
人生在世,每天为了忙碌奔波,往往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
但人总要学会放弃,学会舍弃,只有把那些本来不属于你的东西丢掉之后,我们才能够腾出位置,装进更重要的东西。
其实,有时候,越简单越幸福,越纯粹越快乐!我的家乡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民俗风情的城市—-许昌。
在建安文学与汉魏文化的熏陶下,许昌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人杰俊士:曹操、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
当然,除了他们还有另外一群鲜活的人物,他们深藏功与名,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诉说着许昌的精彩故事。
而在河南许昌竹林七贤砖画的背后也有一段感人肺腑、曲折离奇的故事。
当年刘备带领手下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却始终未见其踪影。
最终刘备气愤难耐的走了,诸葛亮却被刘备身上质朴无华的气质吸引住了。
从此便立志为刘备效劳,无奈机缘巧合之下诸葛亮与关羽张飞三人相遇在刘备帐下。
于是乎七人结拜成兄弟共同打江山,终于帮助蜀国建立起基业。
到后来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张飞被手下将领杀死,只剩下刘备独自镇守益州面对强敌曹操依旧英勇奋战,眼看着大好的形势渐渐衰落,却被赵云救回了白帝城。
后来,赵云病逝五虎将仅余马超继承将军职务与孔明定下计策铲除曹操。
虽已消灭曹操,蜀国危急存亡之秋,可惜张飞因喝酒误事被手下手持兵器将张飞刺死。
自此桃园结义的四兄弟剩下了两人,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虽已黄昏日暮,英雄迟暮,岁月带给他们满脸的皱纹,身躯的佝偻,却没有带走他们彼此之间永恒不变的情谊。
从小就很喜欢美术,经常临摹一些绘画作品或者临摹图片中的人物造型。
有一次老师布置一篇作文《竹林七贤》,开始根本没太注意。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竹林 “ 竹 林 七 贤 ” 是 当 时 玄 学 的 代 表 人 物 ,虽 然 他 们 思 想 倾 朝 纲 不 振 的 状 况 有 共 鸣 之 处 。 而 现 代 画 家 范 曾 笔 下 的 “ 向不 同 ,但 他 们 都 在 生 活 上 不 拘 礼 法 、清 静 无 为 ,常在 竹林 七贤” ,则有一股奔放豪迈之气 ,算是已经站起来 的中国人 竹 林 七 贤 ” 为 主题 的各 个 下 喝酒 纵 歌 ,成 为 向往 自然 和 清 静 无 为 、逃 避 世 俗 羁 绊 的形 民 的 精 神 面 貌 之 体 现 。可 见 , 以 “
画像砖中的竹林七贤

画像砖中的竹林七贤作者:张君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朝时期的模印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造型、工艺和风格的分析,对画像砖中所表现的七个魏晋名士的传说和事迹加以梳理,对他们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魏晋风度”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竹林七贤;画像砖;魏晋风度嵇康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由妈妈和哥哥一手养大,喜欢看书,讲究养生,能言善辩,弹得一手好琴。
他1米88的个子,长得很帅还超有气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俊秀绝伦,就连喝醉的样子都令人着迷。
他走在路上,经常有一群花痴跟随着,所以他一早就被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相中,还得到一官半职。
当然除了长得帅最重要的是他才华横溢,据说,有一次他去讲学,成千上万的太学士成了他的忠实铁粉。
正是这样一个人,却生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大乱世,他隐居在竹林中,除了看书,还喜欢赤着脚打铁,当然也可以换点钱,经常有人慕名而来。
其中有个叫钟会的贵公子,他是大书法家和政治家钟繇的儿子,但钟会是当权者司马昭的手下,嵇康对他没有好感。
他写了一篇稿子来请教,但由于太崇拜了竟致不好意思敲门,在门口踌蹴了很久,最后扔了稿子害羞得跑掉了。
后来钟会当了大官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又来拜访偶像,见偶像依旧在门口哼着曲子打铁,估计在享受重金属摇滚乐,压根没搭理自己,当钟会最后想灰溜溜走的时候偶像才问了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尴尬地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从此怀恨在心。
其实,嵇康看不起钟会的为人才这样怠慢他,对于他看得起的人他既热情又真挚,所以在他身边渐渐聚集了一大帮的同道中人,这群文人,壮志难酬,蔑视世俗礼法,崇尚老庄思想的放达与无为,喜欢谈论佛道,是玄学的代表人物。
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借酒明志,常常聚在一起喝酒,唱歌,聊天,又叫做“清谈”,他们分别是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被称为“竹林七贤。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七个堪称古代“中原男子第一偶像天团”的高士的才华品行和精神竟深深植入华夏子孙的内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模印砖画《竹林七贤图》的诗情与画意

模印砖画《竹林七贤图》的诗情与画意
汪凌川;张锦霞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08(23)3
【摘要】《竹林七贤图》是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装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模印砖画。
从出土的几幅砖画来看,构图笔法大致相同,每个人物都以其最具特点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以树木相隔。
砖画人物形象与树木画法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十分相似,笔法线条虽无法与顾画的灵动相比,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般的顾画风韵。
值得重视地是,人物自然平和的神情运用细致的笔触刻画出来。
树在人物画中的设置并不是可有可无,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汪凌川;张锦霞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市,333000;锦霞陶艺工作室,景德镇
市,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谈“树”的文化功能——顾恺之《洛神赋》与砖画《竹林七贤》中“树”的比较[J], 曹院生;
2.读沈从文的《边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景画迷人的边城风俗画 [J], 杨瑞艳
3.论《竹林七贤砖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成就 [J], 钱澄宇
4.《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模画 [J], 当归
5.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角度解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J], 杨雅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独特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在我看来,魏晋时期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大舞台,上面的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性情。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率真洒脱。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来说吧。
这刘伶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豁达的心。
他特别喜欢喝酒,简直把酒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水。
有一次,他居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他身后,并且放话说:“要是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就行!”您瞧瞧,这是何等的豪放不羁!还有那王羲之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这个美丽的地方。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好不惬意!王羲之在微醺之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字体,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着自然与艺术带来的快乐。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别具一格。
男子们也会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自己。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他们认为,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男子同样有追求美的权利。
这种对于美的开放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当时的服饰吧。
宽袍大袖,随风飘动,走起路来那叫一个潇洒。
女子们的服饰更是精美华丽,各种花纹刺绣,彰显着她们的优雅与高贵。
而且啊,他们对于配饰也十分讲究,玉佩、香囊,每一样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说到魏晋风度,就不得不提魏晋时期的清谈。
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哲学、人生、艺术,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学术研讨会还要热闹。
他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让我给您讲讲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清谈的小故事。
有一次,王弼去拜访何晏,两人就“老子”的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何晏原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可王弼却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何晏听得是目瞪口呆。
最后,何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弼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明仇英竹林七贤图。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称真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个方面的追求,如此方可称得上真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亦称魏晋风度,风流与风度同义,指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仪表风范和态度。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的人物所标举和推崇的一种精神特质,同时也由此营造出一个审美体系,其集中体现就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以自我解放,逍遥旷达,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风流潇洒等为外在表现的人格之美。
魏晋时期这种审美风尚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精神得到极大释放而形成的。
竹林七贤即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嵇康(223─263),三国时期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诗人。
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
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复励志勤学,精通音律,笃好庄老。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赅通。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有人在看到嵇康以后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山涛评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因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曹魏宗室女婿,被授七品闲职中散大夫,故此世称“嵇中散”。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让人着迷的历史篇章。
在我心里,魏晋风度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神秘气息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士族们身着宽袍大袖,行走间衣袂飘飘,那是怎样的一种潇洒自在。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个性的解放,仿佛在对世俗的规矩说:“哼,我才不在乎!”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这七位老兄那可真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阮籍,这哥们那是相当有个性。
他常常一个人驾着车,漫无目的地走,走到没路了就放声大哭。
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嘛,但在他那儿,却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
他对那些虚伪的礼教不屑一顾,有次,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愣是大醉六十天,让对方没法开口,就这么巧妙地躲过了这桩不情愿的婚事。
你说,这得多有胆量和智慧!还有嵇康,那可是个超级帅哥,不仅长得帅,还才华横溢。
据说他在山上采药,被人看到,人们都以为是神仙下凡了。
可他的命运却让人唏嘘。
就因为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最后被陷害致死。
临刑前,他神色不变,淡定地弹奏一曲,成为千古绝唱。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人心。
再说刘伶,这位仁兄整天喝酒,还让仆人拿着锄头跟在身后,说:“如果我醉死了,就随地把我埋了。
”这是何等的洒脱!他在家里也是赤身裸体,别人责怪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哈哈,听到这话,是不是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但又奇葩得那么可爱,那么真实。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们喜欢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吟诗作对。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围坐在一起,酒杯顺着水流缓缓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
想想那场景,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应酬和烦恼,只有诗意和友情,真是美哉妙哉!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毫不掩饰。
王戎的妻子常常亲昵地称呼他为“卿”,在当时,这种称呼可有点不合礼数,但王戎说妻子喜欢这样叫,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竹林七贤砖画中体会魏晋之美
作者:刘颖宋力
来源:《大观》2015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就竹林七贤砖画进行研究,主要对竹林七贤砖画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通过对竹林七贤砖画艺术语言分析,使人们全方面了解它的风格特征并从艺术的角度体会魏晋时代审美,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砖画;魏晋六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发掘太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发现一座大墓。
此墓从墓室结构上看,年代在东晋末年和南朝初年之间,此墓的主人认定为刘宋的第四个皇帝孝武帝刘骏。
帝陵是当时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以及文化。
在这座帝陵中发掘了镶嵌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的拼镶砖画,使得以往仅凭借摹本来推测后世绘画艺术发展的状况有所改观。
它是对魏晋六朝艺术史研究最直观、最丰富的实物材料。
在这一时期之前并没有传世的绘画作品,因此这些画像砖的出土,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六朝艺术的空白。
魏晋六朝的绘画在继承汉代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使画家更善于用线条表现所作内容,造型更准确,能够把握空间透视的规律。
东汉末年政治局势不稳定,文人雅士为躲避政治的祸患,他们清谈玄学,进行人物品藻。
画家把对这些高士的仰慕之情作为艺术题材刻画出来,政治、文化的因素对艺术创作者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
南京西善桥大墓中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拼镶砖画是研究六朝时期绘画的重要作品资料。
该墓长8.95米,宽有3.1米,高度在3.3米。
两边砖画各长2,4米,宽0.88米。
由于江苏夏季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造成墓室内比较潮湿,考虑到在墓室内壁上直接绘画不易保存的因素,因此用模印的砖画便可以永久的保存下来,丰富的画面内容很难在一块砖上面表现出来,每边采用300块青砖拼镶而成。
画师先绘出画稿,然后制作成砖用模具,印胚烧制成砖后,在墓室的两侧拼接组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图。
墓室南侧壁画自外向内依次为嵇康、阮籍、山涛和王戎四人。
北侧壁画自外向内依次为向秀、刘伶、阮咸和荣启期四人。
其中荣启期为春秋时期的名士,他与七贤具有共同之处,所以放在一起。
画面整体气势宏大,左右人物对称,采用纯线条的刻画手法,线条挺劲。
人物之间用树木相隔,树木品种多样,有银杏、松树、槐树和垂柳十株。
人物均为坐姿,神态刻画传神并穿着不同的服饰。
图中八人神态虽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秀骨清像”的特色。
嵇康与阮籍相对而坐于豹皮褥,头上梳双髻,赤足,双手抚琴,神情傲岸,眼神中又流露出他矛盾着的精神状态。
他曾有诗句“手挥五弦,目送归鸿”[1],图中他的形象与这两句诗不谋而合。
顾恺之在论画中将嵇康这两句诗改成“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2]作为绘画理论,提出作画想要抓住人物的外在动态是轻而易举的,而想要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内在却是很难的。
阮籍侧着身子目光朝向嵇康,头上带巾帻,赤足,左手支撑在豹皮褥上,右臂撑在右腿膝盖处,手握酒杯并作兰花状,身旁放置一把带把酒器,酒器下垫一个碟子,酒器内有一只鸭子,可能为观赏之物。
口作长啸状,眼中流露出一种微醉的神情,表现出阮籍嗜酒成性的特征。
《晋书·阮籍传》中曾经描述他为“嗜酒能啸”,传说嵇康善于抚琴,阮籍善于“啸”二人的故事被后世称作“嵇琴阮啸”[3],此图中二人神情动作印证了史书的记载。
山涛与王戎相对而坐,山涛头上包着巾帻,赤足坐在豹皮褥上,膝盖弯曲,右臂环抱膝盖,左手执酒杯,右手轻轻挽起左臂的袖口,做出将要喝酒的样子,神情怡然自得。
他身旁也放置一把带把的酒器。
王戎头上梳双髻,赤足,斜身靠在一张案几旁,左腿翘起搭在右腿上,左臂支撑在案几上,右臂支撑在右腿上,右手把玩一件玉如意,身旁放置着一把带把酒器和一个酒杯,酒器中同样有一只鸭子。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在《乐府·对酒歌》中写过“山简竹篱倒,王戎如意舞”的诗句[4],用来表现王戎醉后的憨态。
此砖画正好刻画了“王戎如意舞”的主题。
图中王戎昂首挺胸,眼睛中流露出了一种高傲而又贪婪的神情。
北侧壁画中的向秀头上戴着巾帻,赤足,身穿宽袍大袖,一个肩膀坦露在外面,倚靠着旁边的大树,双目紧闭,似有沉思。
曾在《晋书·向秀传》中记载向秀好老庄之学,此图正是他闭目悟道的真实写照[5]。
刘伶以酒闻名,很多史料中都记载过他嗜酒如命、狂放豪饮的故事,图中可以看到刘伶宽松的衣服随意披在身上,一条腿裸露在外面另一条腿屈膝,坐在豹皮褥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酒杯,其中一根手指沾酒品尝的细节刻画,生动地表现出他爱酒痴狂的性格特点,从他随意的穿着以及嗜酒不惜命的性格中我们感受到他不看重外在形象甚至生命而只重视内在放达的精神。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根据《晋书·阮咸传》记载他为“妙解音律,善弹琵琶”,[6]相传古代有一种琵琶是他创造出来并以阮咸的名字来命名。
图中的阮咸赤足盘膝而坐,两袖口挽起,全神贯注地弹拨着手中的乐器,神情超然物外,连头上带的巾帻都随音乐的律动飘于脑后,这一细节刻画生动地表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超造诣。
荣启期披散头发,留着长长的胡须,腰间系绳索,盘腿而坐,一把五弦琴放置膝处,低头抚琴,悠然自得的神情犹如世外仙人。
图中八人虽然都衣着宽袍大袖赤足坐于皮褥,但却表现出了八人各不相同的内心世界,可谓画家技艺之高超。
人与人之间虽然用树木间隔开,看似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八人之间动作、神情的呼应又把这幅图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从绘画风格来看,六朝时期的绘画既保留了东汉时期用线的特点,又吸收了印度佛教笈多式造像中的衣纹处理的技巧,较东汉时期粗放简朴的用线来说更加圆润流畅,衣服质地为半透明的薄纱,宽袍大袖舒适飘逸;人物造型都是“秀骨清像”,但通过眼神的刻画表现出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这幅砖画采用了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统的散点透视法构图从而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
南侧和北侧壁画中各四个人物使画面构图左右对称,独具匠心。
与东汉时期注重外形、布局美感的砖画相比,六朝砖画更加注重内在美的表现。
在选材方面,人们欣赏的是七贤的才气和品貌,以至于可以忽略掉高士们纵酒享乐、衣衫邋遢的生活细节,而追求他们放浪形骸之外的那份洒脱。
从砖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六朝时期人们对内在精神的追求,反映了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进步。
【注释】
[1]“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是出自晋嵇康《赠秀才入军》的句子.
[2]顾恺之从绘画角度总结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3]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阮籍传》.
[4]出自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庾子山集》,对酒歌.
[5]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向秀传》.
[6]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阮籍传》附《阮咸传》.
【参考文献】
[1]李春青.魏晋清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蔡志忠.世说新语·菜根谭:六朝的清谈与人生的滋味[J].时报文化,2006
[4]王顺镇.竹林七贤[J].实学社,1998
作者简介:
刘颖,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宋力,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