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册)《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文章中心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3.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2)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②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③见往事...耳(见)古义:了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七下期末語文複習孫權勸學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塗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③今:現在。
④當塗:當道,當權。
塗,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辭:推託。
⑦以:用。
⑧務:事務。
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當⑩涉獵,⑪見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務,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②豈:難道。
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
⑤為:成為。
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⑦邪:語氣詞,後寫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當:應當。
⑩涉獵:粗略地閱讀。
⑪見:瞭解。
⑫往事:指歷史。
⑬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⑭孰:誰。
⑮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
②益:好處。
③乃:於是,就。
④始:開始。
⑤就:從事。
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複吳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過:經過。
③論議:討論,評議。
④驚:驚奇。
⑤才略:才幹和謀略。
⑥非複:不再是。
複,再。
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⑪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為什麼。
⑦見事:知曉事情。
⑧乎:表示感歎語氣,可譯為“啊”。
⑨遂:於是,就。
⑩拜:拜訪,拜見。
⑪別:告別。
(二)重點句子翻譯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2.卿言多務,孰若孤?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七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七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 :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间进士。
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本册教材重点文言字词梳理1.通假字本字原句意义扳日扳仲永通“攀”,牵,引帖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邪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坐满坐寂然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2.古今异义词字词原句古义今义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文科和理科稍稍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多数人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代词,此,这动词,表判断或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者强赏赐有余强健百千强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是但是郭出郭相扶将外城物体周围的边框走双兔傍地走跑行走博士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往事见往事耳历史过去的事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两端之间,里面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表示承接上文少宾客意少舒稍微数量不多虽虽人有百手即使虽然会会宾客大宴适逢会议河饮于河、渭黄河泛指河流维地维绝绳子连接字词原句意义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传闻的名声不闻爷娘唤女声听见自还自扬州从在并自为其名自己然泯然众人矣……的样子父利其然也这样为并自为其名题写治经为博士邪成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当贤有贤于材人远矣超过如此其贤也有才能书即书诗四句写军书十二卷名册见昨夜见军帖看见归来见天子拜见见往事耳了解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应该4.重点词语词类活用分类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也洞一狼洞其中打洞隧意将隧入打洞词语原句意义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奇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词语原句意义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北北饮大泽向北道道渴而死在路上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完成以下题目。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归纳(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归纳(全册)第一篇:《左传》引文- 引文可以被用作引证古代历史事件和名人言行的依据。
- 《左传》是古代中国文献中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之一。
第二篇:《论语选编》- 《论语》是古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哲学原则。
第三篇:《孟子选编》-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孟子的著作。
- 孟子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第四篇:《道德经选编》-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著作。
- 《道德经》主要讲述了道的概念、修身养性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第五篇:《史记引文》- 《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
- 通过引用《史记》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重要事件的发生。
第六篇:《文言文写作要求》-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 写作文言文需要注意掌握其特点和基本要求,如句式、词汇的使用等。
第七篇:《文言文阅读技巧》- 阅读文言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 通过研究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意思。
第八篇:《文言文常用词汇》- 研究文言文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 通过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本内容。
第九篇:《文言文语法总结》-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 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第十篇:《文言文修辞技巧》- 修辞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
- 通过研究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生动有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文言文作品。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文言文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词汇的古老和繁琐、以轻重音节和平仄等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包括:定语前置、动宾结构、并列句等。
通过学习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循环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典故和成语,这些典故和成语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这些典故和成语的含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 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是指文言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读音。
学习文言文的句读和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总之,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