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材性状鉴别特征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精讲班考试章节2015 2016 2017中药鉴定学33 32 31A型题B型题C型题X型题合计15 16 17 15 16 17 15 16 17 15 16 17看图认药 4 4 2 10 5 10 1 1 37 性状鉴定 4 4 3 5 4 7 1 2 30 产地及加工 2 5 2 2 11 科属来源 1 5 3 2 11 气味 2 2 4 1 1 10 矿物药组成1 12 2 2 8颜色1.重点中药的图片2.中药的性状鉴别3.产地、科属4.矿物药组成、条痕色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有放射状结构无放射状结构形成层明显无形成层无髓有髓有栓皮无栓皮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有放射状结构无放射状结构有髓无髓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虎杖【性状】切面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筋脉点)。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味稍甜,久嚼麻舌。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

202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叶类中药性状鉴定1500字在中药学专业中,叶类药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对叶类中药进行准确地鉴定,可以确保药材品质的标准化和药效的稳定性。
下面将从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复习。
一、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表面特征、质地特征和气味特征等。
下面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介绍:1. 形态特征:叶类中药的形态特征主要指药材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川贝母的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状;菊花的叶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边缘有锯齿。
2. 表面特征:叶类中药的表面特征主要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光泽和纹理等。
不同的叶类中药在表面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茶叶的表面呈光滑的绿色,具有一定的光泽;杨梅叶的表面呈深绿色,具有纹理。
3. 质地特征:叶类中药的质地特征主要指药材的质地和手感。
不同的叶类中药的质地也不同,例如,功劳叶的质地比较脆,易碎;酸枣仁的质地坚硬,不易压碎。
4. 气味特征:叶类中药的气味特征主要指药材的气味和味道。
不同的叶类中药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例如,菊花具有特殊的花香味;荷叶具有独特的清香味。
二、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定和显微鉴定两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1. 宏观鉴定:宏观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宏观鉴定主要包括裸眼观察、触摸和嗅觉等。
对于叶类中药,宏观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观察叶片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颜色特征:观察叶片的颜色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色泽鲜艳、均匀等。
(3)质地特征:轻轻触摸叶片,感受其质地是否符合药材特征,如脆、硬等。
(4)气味特征:闻一闻叶片的气味,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叶类中药,显微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表皮:观察叶片表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判断是否符合药材特征。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女贞子鉴别方法1500字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女贞子鉴别方法1500字女贞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
为了正确鉴别女贞子,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女贞子的外观特征、理化性质、药材产地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女贞子的鉴别方法。
外观特征:女贞子通常呈不规则的扁平卵形状,长约1-2.5厘米,宽0.7-1.5厘米。
色泽呈紫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明显的纵纹和褶皱。
质地坚韧,易折断,断面平坦而有光泽。
味辛、甘,略有苦味。
理化性质:女贞子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的小块状,色泽较原药稍深。
气香,味辛、甘。
水中先沉后浮,汁液呈红色,有微酸味。
气干后,质硬而脆,易破碎。
煎煮后的女贞子水煎液呈红褐色。
药材产地:女贞子主要产自我国四川、云南等地。
其产地不同,有时雌雄同株,有时雌木少,为雄木讹传作雌木,但质量差异不大。
鉴别方法:1. 观察外观特征:女贞子应具备扁平卵形状,紫红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纵纹和褶皱,断面平坦而有光泽等特征。
如果药材的形状不规则,色泽不正常,表面无纵纹和褶皱,断面没有光泽,很可能不是女贞子。
2. 嗅辨气味:女贞子具有独特的香气,闻起来味道辛、甘而清香。
如果闻不到辛甘清香的气味,或者有异味,可能是其他植物材料混杂其中。
3. 检查质地及断面:女贞子质地坚韧,易折断,断面平坦而有光泽。
如果质地松软,易弯曲而不易折断,断面没有光泽,可能是其他物质冒充女贞子。
4. 滴水试验:将一滴水滴在女贞子的表面上,正常的女贞子表面会形成水珠,不容易渗透。
如果水珠容易渗透进女贞子,说明女贞子可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5. 化学检验:可以采用纸屑蘸上硝酸银溶液,在女贞子的表面涂抹。
正常的女贞子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出现颜色变化或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以上是女贞子的鉴别方法。
执业药师需要掌握女贞子的外观特征、理化性质等知识,并结合药材产地、使用药物化学方法等综合鉴别,确保药材的品质,以保障临床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的性状鉴别1. 外观特征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品种和质量。
例如,黄芪的外观为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颜色为黄褐色,气味芳香;当归的外观为长圆柱形或不规则长块状,颜色为灰褐色,气味芳香。
2. 显微镜下特征显微镜下特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别材质和真伪。
例如,枸杞的显微镜下特征为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
3. 特殊性状特殊性状是指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特殊性状,如石膏具有易碎、无臭味、呈透明、玻璃光泽等特殊性状。
二、中药材的鉴定方法1. 有机物化学方法有机物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色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2. 显微镜鉴定法显微镜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鉴别枸杞的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特征。
3. 理化性质鉴定法理化性质鉴定法是通过测定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等性质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用密度计可以测定中药材的密度,用折射仪可以测定中药材的折射率。
三、中药材的鉴定原理1. 毒理学原理毒理学原理是通过毒性试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毒性。
2. 药理学原理药理学原理是通过药效试验、生物鉴定、药理学实验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药效。
3. 化学分析原理化学分析原理是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1. 药材加工鉴定药材加工鉴定是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干燥、蒸馏等条件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 药材质量鉴定药材质量鉴定是通过对药材的外观、显微镜下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
中药鉴定内容
本网站了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更多执业药师复习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2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中药鉴定内容
1、性状
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外表特征、质地、断面(折断面或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
2、鉴别
系指鉴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历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3、检查
系指对药材纯度进展测定的方法,包括水分、灰分、杂质等检查。
(1)中药的杂质概念
①来与规定一样,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②来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③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
(2)水分测定方法及适用对象
①第一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枯燥温度为100-105℃);
②第二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③第三法(减压枯燥法):适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枯燥剂为新颖五氧化二磷;
④第四法(气相色谱法)。
(3)灰分测定法
①总灰分测定法:样品过2号筛,温度在500-600℃;
②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用无灰滤纸过滤)。
(完整版)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
—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
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直径;鳞茎称高x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
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中抱月:松贝鳞茎外层2鳞叶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观音合掌:青贝鳞茎外侧2鳞叶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虎皮斑:炉贝鳞茎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赭石:钉头
川牛膝:断面点状维管束排成“同心环”
白芷:表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
牛膝:中心维管束木质部根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异型维管束(习称“筋脉点”),
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皮部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习称“云锦花纹”。
蜡样光泽:延胡索、三七、滑石
玻璃光泽:芒硝
筒朴: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靴筒朴:厚朴根皮近根部的一端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鸡肠朴:厚朴根皮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习称“鸡肠朴”。
星点:大黄断面有“星点”散列
林下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参”,习称“籽参”。
蝴蝶片:川芎根茎纵切片(饮片)边缘不整齐,习称“蝴蝶片”。
防己: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朱砂点:茅苍术根茎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
凹肚脐:天麻块茎末端有自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骨塞:羚羊角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枝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过桥杆:味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杆,习称“过桥杆”。
菊花心:桔梗、黄芪、甘草
天麻:具有“环节纹”“鹦哥嘴”“肚脐眼”等特征
党参:含菊糖又含有淀粉粒的中药是
银柴胡“珍珠盘”和“砂眼”特征
大血藤:习称“红藤”
羌活: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商陆:木部明显,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习称“罗盘纹”)
草乌: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药材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铜皮铁骨狮子头”)
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根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习称“狮子头”
断面具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