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表述有误16.“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发展农业为重点。
1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以下哪个节日?A. 元宵节B. 重阳节C. 端午节D. 七夕节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A. 京剧B. 越剧C. 粤剧D. 歌剧答案:D3. “风花雪月”常用来形容哪个地域的自然风光?A. 江南B. 东北C. 西藏D. 新疆答案:A4. 以下哪个是法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感恩节D. 清明节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以“樱花”作为国花?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越南答案:B6. 土耳其的国花是什么?A. 玫瑰B. 郁金香C. 百合D. 康乃馨答案:B7.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沙漠C. 阿拉伯沙漠D. 塔克拉玛干沙漠答案:A8. 以下哪个是俄罗斯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胜利日D. 感恩节答案:C9. 以下哪个国家有“千岛之国”的美誉?A. 印度尼西亚B. 菲律宾C. 马尔代夫D. 希腊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印度的传统服饰?A. 旗袍B. 长袍C. 纱丽D. 韩服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2.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角色的______。
答案:分类3. 法国的国花是______,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答案:鸢尾花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位于尼泊尔和中国边境。
答案:珠穆朗玛峰5. 俄罗斯的国花是______,象征着爱情和幸福。
答案:向日葵6. 土耳其的首都城市是______。
答案:安卡拉7. 印度尼西亚由约______个岛屿组成。
答案:175088. 印度的国花是______,代表着纯洁和美丽。
答案:荷花9.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
答案:苏必利尔湖10.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现象。
以下哪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独特性B. 稳定性C. 多样性D. 传承性答案:C2.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通常指的是:A. 国家B. 省份C. 城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宗教信仰D. 政治制度答案:ABCD2. 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建筑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2. 地域文化只存在于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3.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答案:地域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教育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以及通过艺术作品如电影、音乐、书籍等形式来展现和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本科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答案【篇一:《地域文化(本)》试题及答案(2)】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地域文化》试题2010年7月1.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后消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 )2.位于金华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稻米遗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 )3.距今9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 )4.良渚文化是史前著名的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 )5.早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 )6.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有8000多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舟”的称号。
( )7.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不耐高温的矿物。
( )8.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当首推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
( )9.小说《春蚕》的作者茅盾先生是浙江富阳人。
( )10.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因擅长经商而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指的是( )。
a.宁波人b.温州人c.湖州人d.嘉兴人2.“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百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
a.河姆渡文化遗址b.跨湖桥文化遗址c.良渚文化遗址d.上山文化遗址3.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
a.杭州b.嘉兴c.绍兴d.湖州4.胎质细腻、釉色光亮、纹饰简朴的越窑瓷器制作业主要分布于( )一带。
a.宁波、宁海、台州b.温州、永嘉、苍南c.上虞、余姚、绍兴d.嘉兴、湖州、杭州5.浙江现存最早的两部文言长篇历史小说是( )。
a.《越绝书》和《世说新语》b.《搜神记》和《吴越春秋》c.《越绝书》和《吴越春秋》d.《齐谐记》和《续齐谐记》6.代表元代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是( )。
a.赵孟頫b.黄公望c.沈 周d.王 蒙7.杭州人沈括在( )里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梦溪笔谈》b.《笔溪梦谈》c.《西京杂记》d.《金匮药方》8.被梁启超誉为“中国的卢梭”的杭州人是( )。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1

简答题1.简述三星堆文化。
答: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广汉中兴古遗址的一部分,系指今四川广汉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地区已大片古文化遗址,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
三星堆文化遗址于192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其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三星堆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层可分为四期,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层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初期。
三星堆遗址所在地是古蜀国鱼凫王朝至杜宇王朝的都城。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早期蜀文化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
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
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
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
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A. 同质性B. 多样性C. 单一性D. 封闭性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选项3. 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所有选项4.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C. 促进文化交流D. 所有选项5. 地域文化保护的意义在于?A.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B. 维护文化多样性C. 促进文化创新D. 所有选项6.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分析D. 所有选项7. 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A. 对立B. 融合C. 互补D. 无关8. 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传统艺术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节庆D. 所有选项9. 地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B.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所有选项10. 地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旅游产品开发B. 旅游市场推广C. 旅游服务提升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和______范围内,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2. 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______性,这种特性使得地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3.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______是了解和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到文化现象的内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4.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______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化的冲击、______的侵蚀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最新最全地域文化(本)复习题含答案

最新地域文化(本)复习题1、简述豫章设郡对江西文化的影响。
(1)豫章设郡,是秦汉统一局面形成的结果,也是江西政治、军事地位上升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2)由于豫章郡的设置,江西被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控制之下,一方面接受中央文化的熏陶,使这一区域依附而非背离中央,保证了区域文化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又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将周围尚未纳入进来的地区吸引过来,从而慢慢形成今天江西的政区格局和文化习俗。
(3)秦汉的统一特别是豫章郡的设置,使得江西文化的形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受法律承认的地区载体。
2、樟树吴城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什么?(1)吴城文化已有较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并已形成了早期的国家权力和中心聚落。
(2)作为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物最为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吴城遗址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使人们必须重新估价江西和整个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地位。
(3)它的发现,不仅是江西也是整个中国南方地区先秦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3、简述欧阳修的文史成就。
(1)倡导古文运动,为北宋中期文学革新的领袖,并最终促使北宋文学变革的完成,使诗文革新运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文学思潮。
(2)在诗词、歌赋、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
(3)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学家,其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新五代史》《新唐书》的撰写和修撰,以及对金石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4、豫章郡的设置对江西文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豫章郡的设置,是秦汉统一局面形成的结果,也是江西政治、军事地位上升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汉代豫章郡虽不完全等同于后来之江西,但作为行政区划,江西源自于豫章,人们也常用豫章指代江西,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2)秦汉的统一特别是豫章郡的设置,使得江西文化的形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受法律承认的地区载体。
(3)但这个载体的出现,决定了江西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央有更为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江西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更为密切的传承关系。
地域文化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1题](单选题) 严格意义上的、体系性的湖湘学术思想是从( )才开始形成的。
∙ A.宋代[第2题](单选题)()为了在知行观上突出人道之诚,提出了“行先知后”、“知行相资以为用”等重要命题,强调了“行”在人性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 A.王夫之[第3题](单选题)()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疑问,提出了宇宙是由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天人不相预”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的著作是∙ A.《天对》[第4题](单选题)()贬谪长沙期间,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名篇。
∙ A.贾谊[第5题](单选题)()舆榇出征,收复伊犁,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人”。
∙ A.左宗棠[第6题](单选题)()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京剧改革的先行者。
他创作的话剧有《不要忘了》、《青纱帐里》、《桃花扇》等。
∙ A.欧阳予倩[第7题](单选题) 在马王堆出土的()介绍了283个古医方和医疗方法,计有103个疾病名称、247种药物名称,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
∙ A.《五十二病方》[第8题](单选题)()模仿西洋的军事技艺,特创设江南制造局;为了使军事技艺在中国生根,特主张派遣幼童出洋攻读学艺。
∙ A.曾国藩[第9题](单选题)()出版于19 27年的《从军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记述大革命的报告文学。
A.谢冰莹[第10题](单选题)土家族文学的主体形式是()A.歌谣[第11题](多选题)湖湘学派的学术旨趣与学术追求表现在:∙ A.具有偏向佛学,融合佛学的倾向∙ B.坚持“体用合一”、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内圣与外王并重的学风。
∙ C.以形而上与形而下为一体的存在论。
∙ D.以性为宇宙本体,提出了性本论的理学体系。
[第12题](多选题)关于屈原与湖湘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屈原的《离骚》既可视为一首想象奇特、气势恢弘的诗歌,又可视为一篇探讨宇宙天道问题的哲学奇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
、对错判断题
1. 浙江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
2.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是浙江绍兴兰亭人。
()
3. 明代中叶,王阳明以“心学”改造儒学传统,反对据守经典,坚守人的主体精神。
()
4. 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后消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
5. 位于金华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稻米遗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
6. 距今9000 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
7. 良渚文化是史前著名的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
8. 早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
9. 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有8000多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舟”的称号。
()
10. 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不耐高温的矿物。
()
11. 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当首推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
()
12. 小说《春蚕》的作者茅盾先生是浙江富阳人。
()
13.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
14. 人称浙商的鼻祖就是范蠡。
()
15. 西湖龙井茶经五百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绿茶皇后。
()
16. 浙江瓷器以黑釉瓷器制品闻名于世。
()
17. 唐宋时期,东阳木雕的发展达到了繁荣鼎盛阶段。
()
18. 湖州南浔的刘承干以经营丝业起家,他建起了私家藏书楼“嘉业堂”。
)
19. 南宋中期由吕祖谦开创的一个儒家学派叫“吕学”,也叫“婺学”。
()
20. 温州人称斗牛为“牛相操”或“操牛”。
()
21.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古文明良渚文化距今约有7000 多年。
()
22. 永嘉南渡又称衣冠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
()
23. 从晋到清末,浙江私人藏书楼有三家:天一阁、嘉业堂、八千卷楼。
)
24. 浙江安吉出产名茶玉蕊茶,这种茶属于绿茶的一种。
()
25. 八千年前先人制造的“中华第一舟”出土于余姚河姆渡。
()
26.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余杭仓前人。
()
27. 大约在10 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
28.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古文明。
()
29. 勾践建立了越国,国号就叫“於越”。
()
30. 宋代杭州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刻书城市。
()
二、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的弥勒佛像在()。
A.杭州灵隐寺
B.新昌大佛寺
C.温州江心寺
D.宁波天童寺
第1 页共4 页
2. 浙江作为行政区域名称的开始是在()。
A.东汉永建四年
B.唐肃宗乾元元年
C.北宋开宝三年
D.清康熙元年
3. 传说大禹巡视江南死在会稽,会稽就是今天的()。
A.上虞
B.余姚
C绍兴D.诸暨
4.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构。
A.教育B藏书
C行政D.宗教
5. 因擅长经商而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指的是()。
A.宁波人
B.温州人
C.湖州人
D.嘉兴人
6. “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百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跨湖桥文化遗址
C.良渚文化遗址
D.上山文化遗址
7. 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A.杭州
B.嘉兴
C绍兴D湖州
8. 浙江现存最早的两部文言长篇历史小说是()。
A.《越绝书》和《世说新语》
B.《搜神记》和《吴越春秋》
C.《越绝书》和《吴越春秋》
D.《齐谐记》和《续齐谐记》
9. 浙江山川、湖泊和田地的比例有()之称。
A.六山三水一分田
B.八山一水一分田
C.七山一水二分田
D.五山四水一分田
10. 浙江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丽水地区,这个少数民族是()。
A.苗族
B.白族
C畲族D.回族
11. 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被称为()。
A.汉人南渡或汉人南迁
B.永嘉南渡或衣冠南渡
C.北人南下或北人南迁
D. 士族南逃或士女避乱
12.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这件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
A.宣和之难
B.靖康之难
C.建业之难
D.绍兴之难
13. 浙江茶叶名声显赫,共有七十多种,分属()五个大类。
A.绿、红、黄、花、白
B.绿、红、黄、黑、白
C.绿、红、香、花、白
D.绿、红、黄、青、白
14. 代表元代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是()。
A.赵孟頫
B.黄公望
C.沈周
D.王蒙
15. 杭州人沈括在()里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梦溪笔谈》
B.《笔溪梦谈》
C.《西京杂记》
D.《金匮药方》
16. 被梁启超誉为“中国的卢梭”的杭州人是()。
第2 页共4 页
A.章学诚
B.章太炎
C王国维D.龚自珍
17.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一出剧指的是()。
A.越剧《红楼梦》
B.京剧《定军山》
C.昆剧《十五贯》
D.婺剧《西施泪》
18.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
A.花朝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七夕节
19. 良渚文化的玉钺作为一种非实用的权杖,是()的象征。
A.军权
B.皇权
C神权D财权
20. 浙江的“木雕之乡”在()。
A.温州
B.青田
C.东阳
D.义乌
21. 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理论著作《周易参同契》是由东汉上虞人(
A.朱丹溪
B.魏伯阳
C.沈括
D.葛洪
22. 世界船王包玉刚和影视大王邵逸夫都是浙江()人
A.龙游
B.宁波
C.杭州
D.南浔
23. 在浙江商帮中,主要经营丝绸的是()。
A.南浔帮
B.宁波帮
C.龙游帮
D.温州帮
24. 宣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观点的著名人物是()
A.章太炎
B.王国维
C龚自珍D.章学诚
25.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鼻祖是永嘉太守()。
A.贺知章
B.赵师秀
C.骆宾王
D.谢灵运
26. 浙江散文始于东汉王充的哲学著作()。
A.《与宋元思书》
B.《北山移文》
C.《西湖梦寻》
D.《论衡》
27. 位于浙江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是()。
A.飞来峰
B.天台山
C普陀山D雁荡山
28. 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是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A.王阳明
B.章学诚
C.黄宗羲
D.龚自珍
29. 浙江最早出名的山水诗人是南朝刘宋时的()。
A.骆宾王
B.张志和
C.李清照
D.谢灵运
30. 胎质细腻、釉色光亮、纹饰简朴的越窑瓷器制作业主要分布于(
A.宁波、宁海、台州
B.温州、永嘉、苍南
第3页共4页)撰写)一带。
C上虞、余姚、绍兴D.嘉兴、湖州、杭州
三、概念简答题
1. 历史上的“卧薪尝胆”是怎么一回事?
2. 唐宋时期的浙江,哪两座城市是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城市?为什么?
3. 什么叫“湖绉”?
4 .土族的浙江先民为什么会被称为“越族”?
5. 谁以哪些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6. 金奖惠明茶是怎样一种茶?
7. 商周时期蚕神崇拜中的“蚕示三牢”是怎么一回事?
8. 马云给自己的网站起名为“阿里巴巴”有什么涵义?
9. 浙江的端阳节有哪些习俗?
10. “中国的卢梭”——龚自珍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11. 中国古代冶炼法中的“杂炼生鍒”是怎么一回事?
12. 宁波大约何时成为通商海外的港口?
13. “永嘉学派”指的是什么?
14. 什么是“龙船灯”?
15. 宁帮菜的特点是什么?
四、思考分析题
1. 为什么说“浙江精神”最根本的属性是“求真务实”?请举例分析。
2. 崇文书院是清代杭州四大书院之一,书院旧有许多匾额,如“正学阐教”、
“崇文”、“知不足斋”、“劝学斋”和“愿学斋”等等,请根据这些匾文来谈谈崇文书院的办学理念。
3. 胡庆余堂的大厅中挂着一匾,上书“戒欺”二字。
请就此谈谈你对浙商经商理念的看法。
4.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通过分析这首诗,谈谈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关系。
5.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
”请分析这句诗并说明为什么绍兴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6. 你认为你家乡(村、镇、县、市皆可)的某一风景名胜(自然、人文皆可)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为什么?
第4 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