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表述有误16.“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发展农业为重点。
1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2015巴蜀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5巴蜀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1、(A)的《登幽州台歌》完全摆脱六朝绮靡余风,恢复魏晋风骨。
陈子昂李白杜甫温庭筠2、(A)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密宗华严宗净土宗3、(A)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铸件,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同一时代最大的青铜像青铜立人像青铜头像纵目人像青铜面具4、(A)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殆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作家。
艾芜阿来巴金王蒙5、“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这是(C)赞颂蒙茶的一句诗,有口皆碑,现在仍广为传颂。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D),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焱海井自流井贡井深井7、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A),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
焱海井自流井贡井压井8、1921年,原国民政府四川省省长(D)卸任回乡办教育,对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倡导作用。
吴玉章蔡元培黄复生张澜9、1931年,三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B)。
成都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公立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学校10、1997年(A)从四川分出,成为中央直辖市。
重庆市涪陵市万州市达州市11、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的传教士也在四川各地开办教会学校。
1910年,美国等传教士在成都华西坝开办了(C)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12、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明珠,与云岗、龙门、敦煌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石刻的巴蜀地区著名石刻是:(B)。
广元千佛崖重庆大足石刻乐山凌云大佛巴中石刻13、东汉的《击鼓说唱俑》,它出土于(C),是最能体现四川艺术诙谐幽默特色的作品。
成都青城山峨眉山成都天回山三星堆遗址14、东汉时期,巴蜀产生了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宗教是(A)道教佛教天主教全真教15、佛教历来认为僧伽教育是“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头等大事。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6月6号整理

地域文化年6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四川路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川剧变脸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
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观众的眨眼之间。
3.巴金3、巴金:李芾甘的笔名。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著名作家。
曾创作了众多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尤以 《家》更为杰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 A )。
A.巫山人B.资阳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开始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前期工程的( C )。
A.李冰B.杜宇C.开明D.司马错3.唐肃宋时期,唐代巴蜀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是( ABC )。
A.剑南东川B.剑南西川C.山南西道D.山川道E 巴蜀道4.宋代四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成都出现了( C)。
A.银币B.金币C.交子D 铜钱5.1997年( A )从四川分出,成为中央直辖市。
A.重庆市B.涪陵市C.万州市D.达州市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 A ) ,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A.焱海井B.自流井C.贡井D.压井7.都江堰渠首部分主要由三大主体结构组成,即( A) .( B ) 和( C) ,协调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和引水束水的整体功能。
A.鱼嘴 B 飞沙堰 C.宝瓶口 D.内江8.1921年,原国民政府四川省省长( D) 卸任回乡办教育,对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倡导作用。
A.吴玉章B.蔡元培C.黄复生D.张澜9.1931年,下列( ACD ) 三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1

简答题1.简述三星堆文化。
答: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广汉中兴古遗址的一部分,系指今四川广汉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地区已大片古文化遗址,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
三星堆文化遗址于192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其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三星堆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层可分为四期,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层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初期。
三星堆遗址所在地是古蜀国鱼凫王朝至杜宇王朝的都城。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早期蜀文化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
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
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
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
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域文化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1题](单选题) 严格意义上的、体系性的湖湘学术思想是从( )才开始形成的。
∙ A.宋代[第2题](单选题)()为了在知行观上突出人道之诚,提出了“行先知后”、“知行相资以为用”等重要命题,强调了“行”在人性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 A.王夫之[第3题](单选题)()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疑问,提出了宇宙是由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天人不相预”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的著作是∙ A.《天对》[第4题](单选题)()贬谪长沙期间,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名篇。
∙ A.贾谊[第5题](单选题)()舆榇出征,收复伊犁,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人”。
∙ A.左宗棠[第6题](单选题)()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京剧改革的先行者。
他创作的话剧有《不要忘了》、《青纱帐里》、《桃花扇》等。
∙ A.欧阳予倩[第7题](单选题) 在马王堆出土的()介绍了283个古医方和医疗方法,计有103个疾病名称、247种药物名称,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
∙ A.《五十二病方》[第8题](单选题)()模仿西洋的军事技艺,特创设江南制造局;为了使军事技艺在中国生根,特主张派遣幼童出洋攻读学艺。
∙ A.曾国藩[第9题](单选题)()出版于19 27年的《从军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记述大革命的报告文学。
A.谢冰莹[第10题](单选题)土家族文学的主体形式是()A.歌谣[第11题](多选题)湖湘学派的学术旨趣与学术追求表现在:∙ A.具有偏向佛学,融合佛学的倾向∙ B.坚持“体用合一”、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内圣与外王并重的学风。
∙ C.以形而上与形而下为一体的存在论。
∙ D.以性为宇宙本体,提出了性本论的理学体系。
[第12题](多选题)关于屈原与湖湘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屈原的《离骚》既可视为一首想象奇特、气势恢弘的诗歌,又可视为一篇探讨宇宙天道问题的哲学奇文。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一、列举题1、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在外交方面,诸葛亮继续推行联吴拒魏的政策,派邓芝出使吴国,重修与吴国的友好关系,使吴国断绝了与吴国的联系而同蜀汉联合。
在内政方面,一是实行法治,重视人才,任人难贤。
二是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也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努力发展经济,推行与民休养政策。
三是进行南征和北伐。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4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郭沫若代表作《郭沫若全集》巴金代表作《家》《春》《秋》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澜》3、请列举川酒五朵金花。
答: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4、请简述什么是四川川剧脸谱。
答:川剧变脸的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
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眨眼之间。
5、请列举10道川菜菜品。
答:水煮鱼、毛血旺、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盐煎肉、辣子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酸菜鱼6、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
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参与司马迁主持的改历之事,为改历的骨干。
落下闳在创制太初历上,运用实测数据进行数学运算,第一次测出135个月的日食周期,与现在测值非常接近;所确立的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沿用至今;所制造成功的我国古代第一台完备的天文仪器浑仪,可校正黄道度数,得出精密的天文数据,比欧洲早1000多年。
二、不定项选择题1、A、B、C、D2、A、B、C3、A4、D5、A6、B、C、D、E7、A8、D9、C10、C三、判断题1、错2、错3、对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错四、论述题1、请结合实例论述,四川近代学堂对四川发展的意义。
答:四川的近代学堂不仅成为四川近代教育的中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其意义和影响在于:第一,大量引进了西方近代的知识文化。
巴蜀地域文化复习资料

《巴蜀历史与文化》复习题(一)单选: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巫山人、资阳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正确答案:巫山人。
2.巴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极广,其中内容特别丰富,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富林文化、羊子山文化、铜果文化、三星堆文化)。
正确答案:三星堆文化。
3.最早开始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前期工程的(李冰、杜宇、开明、司马错)。
正确答案:杜宇4.李冰最早在(广都、自流井、临邛、郫)凿井煮盐,开创了巴蜀井盐业的新局面。
正确答案:广都5.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在巴蜀故地设(巴郡和蜀郡、益州、山川、山峡四路)。
正确答案:益州6.东汉时期、巴蜀盐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广都、临邛、自流井、郫)开始用天然气煮盐,开创了世界天然气煮盐的历史。
正确答案:临邛7.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前蜀、后蜀、成汉、蜀汉)政权。
正确答案:蜀汉政权8.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后蜀、蜀汉、成汉、前蜀)政权。
正确答案:前蜀政权9.公元934年(孟知祥,孟昶、王建、刘禅)在成都建立了后蜀政权。
正确答案:孟知祥10.唐代,四川制糖业十分发达,制造糖霜技术传入(梓州、简州、蜀州、遂州)。
正确答案:遂州(二)多选1.三星堆文化遗址可能是蜀国(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王朝)的都城。
正确答案:鱼凫、杜宇2.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安阳王、李冰)率大军伐蜀,蜀国灭亡。
正确答案:张仪、司马错、都尉墨3.汉代巴蜀的金银工艺技术很高,其技法有(金银错、鎏金、锃金、仓金)。
正确答案:金银错、鎏金、锃金4.南北朝时期,益州先后为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齐、北周、东魏、西魏)所统治。
正确答案:宋、齐、梁、北周、西魏5.诸葛亮治蜀采取了(继德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等措施。
正确答案: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6.诸葛亮为巩固南征胜利成果,采取了(调整南中行政区划健全郡县制、移南中劲卒青恙余家入蜀、把夷帅徙置成都为官、派人到南中推广牛耕技术、与夷人结盟)等措施。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盘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5.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6. 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地域文化试题
2012年1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30分)
1. 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可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 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5.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
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
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
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
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
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
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请简述巴蜀艺术特色。
答:(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3)纳构力强,稳定性高;(4)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得分评卷人二、不定项选择题(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依次填入下列
答题框;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
1.四川东汉陶俑最具代表性的首推( B )。
A.宴乐舞杂伎
B.击鼓说唱俑
C.背兜捧箕俑
D.戏猿俑
2.我国著名四大名菜是( ABCE )。
A .京菜 B.苏菜 C.粤菜 D.湘菜 E.川菜
3.“书院”的名称起于唐代,但四川书院最盛还是在(A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4.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 ABCD )”之誉。
A.峨眉天下秀
B.夔门天下雄
C.剑门天下险
D.青城天下幽
E.九寨天下丽
5.1997年,重庆市被列为中央直辖市,重庆直属市由(ABCD)组成。
A.重庆市
B.涪陵市
C.万县市
D.黔江地区
E.达州市
F.巴中地区
6.川剧吸取外省地方戏的声腔和四川民间曲调,形成融合昆腔、(BCDE )五大声腔而自成体系的大型地方剧种,与京戏、豫剧、越剧等齐名。
A.锣鼓
B.高腔
C.胡琴
D.弹戏
E.灯戏
7.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距今已有(C )多年的历史。
A.4000
B.3000
C.2000
D.1000
8.明代状元杨慎在《升庵外籍·饮食部》中,记录巴蜀的茶、酒、食品、饮宴的资料有( B)条。
A.12
B.24
C.54
D.68
E.76
9.下列宗教中,直接产生在巴蜀地区的宗教是:(B )
A.佛教
B.道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10.宋代四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成都出现了( C )。
A.银币
B.金币
C.交子
D.铜钱
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将判
断结果填入下列答题框;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乐山大佛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名僧海通法师始建,韦皋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历时约90年。
(√)
2.川剧与其他剧种大同小异,分为“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五大类。
这既反映了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对川剧传统行当分类法的继承。
(√)
3.在播种技术方面,从汉代开始,巴蜀地区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撒播、点播和条播。
(√)
4.我国茶圣——宋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
5.相传在上古时代,诞生于巴蜀盐亭的黄帝元妃嫘祖首先教民养蚕、造丝、织绸,因其功盖千秋,历代将他视作“蚕神”、“丝圣”,祀为“先蚕”。
堪称上古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
6.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苦五种。
(×)
7.李白诗歌风格飘逸豪放,境界离奇,感情真切,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
8.七曲山大庙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
9.填水脚作为绵竹年画的绝活流传于世,以其画工精细著称。
(×)
10.四川得名在唐朝。
(×)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都江堰集诸多学科知识之大成,科学性极强,技术水平极高,突出表现在堰址选择、工程技术、治水经验和系统原理等方面。
在堰址选择上,都江堰所在地正处在由岷江、沱江及其他河流冲积而成的扇形平原的顶部,海拔约730米,地形由高低地向东南方向跌落,在成都地区形成偌大一片倾斜地带。
从水利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地形条件对兴修水利工程相当有利。
历史上与都江堰同时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不少,如芍陂、秦渠、郑国渠、漳水十二渠等都已湮没无存,究其原因与工程选址不当有直接关系。
在系统工程上,都江堰渠首部分主要由三大主体结构组成,即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协调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和引水束水的整体功能。
渠首枢纽工程合理运用了岷江的地势、河势以及其他一切有利的自然之势,充分考虑当时的人力、物力、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采取种种切实措施,使之在工程上有分洪、引水排沙的完整而又系统的立体布局,在效益上有防洪、灌溉、航运的多种功能,使水资源在时段上的有限性变成了时间上的无限性,一劳永逸地为民造福。
在治水经验上,总结出了诸如“六字诀”、“八字格言”、“三字经”等一整套科学治水的方法,作为岁修准则,世代相传。
此外,勤劳智慧的古代巴蜀治水者们,在充分汲取民间技术养分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韬略睿智,在实践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传统工程技术,如都江堰工程中长期使用的围堰截流工程技术——杩槎、竹笼装石技术、干砌卵石技术、桩工与“羊圈”技术等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一直经久不衰,万世留芳。
2.请结合所学知识,用300-500字简要介绍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等7座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
“四川”因为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分“川峡路”(四川盆地)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以及“夔州路”(合称“四川路”)得名,又因岷江、沱江、乌江以及嘉陵江(古代称“江”为“川”)得名。
现系“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四川文化的主体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
巴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随着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巴蜀文化在历史
各个时期都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直至今日,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中一支厚重而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