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江苏地域文化是江苏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江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学习中,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

一、地理特点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东临黄海,南临杭州湾,北界淮河。

江苏是一个低平的沿海省份,地势较为平坦。

江苏境内有长江、淮河、运河等重要水系,形成了丰富的水文网络,为江苏的农业、交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历史沿革江苏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江苏地区在古代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吴文化、楚文化到近代的江苏指挥使文化、苏州园林文化等,江苏地域文化承载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信息。

三、名人文化江苏地区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

比如杜牧、辛弃疾、陆游等文化名人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而在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江苏也孕育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如屠呦呦、马云、陈启宇等。

四、建筑艺术江苏地区的建筑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以其精美的布局和独特的造景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被誉为“小园林之源,大园林之宗”,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传统工艺江苏地域文化中还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

苏绣、江南丝绸、扇子制作等都是江苏的传统工艺,这些工艺具有独特的技巧和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戏曲艺术江苏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当属戏曲艺术。

苏剧、沪剧、昆曲等戏曲剧种在江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它们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七、美食文化江苏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炒饭、无锡排骨汤、苏州月饼等都是江苏的传统美食,它们以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江苏地域文化时,我们应当保持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地域文化》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古代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廪君。

11.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 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14.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性。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 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答: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3、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4、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文财富。

5、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答: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6、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1)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1)

期末考核题型及分值(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0个空(二)解释名词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题(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题(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题一、名词解释(1)扬州清曲:指扬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产生于明代中叶,是继承元代散曲的一些形式特征,吸收当时江淮一带民间风行的各种俗曲,加以融合改造而成的地方曲种。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

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

后院有项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8)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9)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试题库

电大江苏地域文化试题库

填空题: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30_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行省,以北属__河南_行省。

4)康熙六(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和苏福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8)_郑和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苏常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淮河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陶器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年,_李鸿章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2800年的周盐城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彭城”。

16)无锡_薛氏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17)东晋在南京始建太学,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18)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史学馆和文学馆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最早创办的_茅山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2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沛地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21)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越城_(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22苏州_草鞋山_遗址淮安_青莲岗_遗址高邮_龙虬庄_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址。

江苏地域文化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江苏地域文化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江苏地域文化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江苏文化中_____的灵动细腻与海洋的会通致远交相呼应,互容互补。

答案:吴韵2.江苏文化中_____的博大粗犷与海洋的会通致远交相呼应,互容互补。

答案:汉风3.江苏省的省树是_____树。

答案:银杏4.江苏省的省花是_____花。

答案:茉莉5.六朝时期是中国_____艺术与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答案:书法6.公元229年,_____在武昌称帝并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

答案:孙权7.南京_____始建于明初,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答案:瞻园8.盂城是______市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诗句。

答案:高邮9.徐州狮子山兵马俑,是____楚国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

答案:西汉10.连云港的______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答案:渔湾11.江苏跨江滨海,海岸线长_____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75万平方公里。

答案:95412.戏剧家、戏剧理论李渔的著名理论著作《闲情偶寄》是在_____完成的。

答案:南京13.江苏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_____,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答案:苏州14.东林书院中_____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曾激励过无数知识分子。

答案:顾宪成15.淮扬菜的主体是_____菜肴,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

答案:淮安16.韩信故里位于淮安______区境内,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答案:淮阴17.羊方藏鱼,为______菜系中最古老的名菜之一。

答案:徐州18.有杨树之乡之誉的_____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7.8%,在全国平原地区独占鳌头。

答案:泗阳19.因《西游记》、《镜花缘》而享有文学名著故乡盛名的_____市近年城市文化建设成就突出。

答案:连云港20.四鳃鲈鱼。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江苏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江苏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

在江苏的地域文化中,有着许多重要的方面,这些方面也是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重要的考点。

1. 风水文化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和苏南平原,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因此在江苏的地域文化中,风水观念和实践十分普遍。

学生需要了解江苏地区的一些风水禁忌和传统的风水布局,如古代宅门的方向和位置、房屋建筑中的水池和花园的摆放等。

2. 园林文化江苏拥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如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等,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在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园林文化的起源、演变和独特之处,以及不同类型园林的特色和代表作品。

3.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江苏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剪纸、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江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学生需要了解江苏地区的不同民间艺术形式、其起源和流传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表达。

4. 传统手工艺江苏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苏绣、扬州木版年画、金陵剪纸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手工艺的特点、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5. 地方戏曲江苏地域文化中的地方戏曲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昆曲、评弹、沪剧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戏曲形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能够区分它们的表演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准备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时,学生应该多加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通。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答案

1、“黄狗”猪头肉.由民间名师黄德(诨名黄小狗)始创.已有200多年历史。

2、1113年.北宋设置镇江府.始称镇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新政权.应天随后改名南京。

1667(康熙六年)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天京省和_苏福省。

1863年._李鸿章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865年.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这是南京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

1902年.清廷批准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后易名两江师范学堂.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

1905年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_张謇先生创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907年8月江南图书馆阅览室在南京创办.这是江苏省第一所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之一。

1910年.美国教会的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改组为金陵大学。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确定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

故南京又有“十朝都会”之称。

1928年_上海与南京都作为中央特别市划出江苏。

20世纪初.荣德生在家乡兴办了中国较早的一批民族工业企业.无锡由此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3、阿炳.一生共创作和演出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_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

4、安定书院.是我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书院西侧有一株960多年的古银杏.传为胡瑗手植。

5、鲍照.擅长诗赋.尤善乐府.风格清俊飘逸.对唐代李白等影响较大。

6、北宋时期.江苏分属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路和京东西路。

北周时改广陵为吴州.隋改吴州为扬州.至此.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基本一致起来。

7、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神医”的_华佗.还精通方药、诊断、针灸法。

8、埠子车轮饼.香甜脆酥.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颇为赞赏.现为江苏省“老字号”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核题型及分值(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0个空(二)解释名词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题(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题(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题一、名词解释(1)扬州清曲:指扬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产生于明代中叶,是继承元代散曲的一些形式特征,吸收当时江淮一带民间风行的各种俗曲,加以融合改造而成的地方曲种。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

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

后院有项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8)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9)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10)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3公里的孔望山西侧。

造像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110个人像。

最大者高1.54米,最小者高0.1米。

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答: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

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2)简述扬州菜肴的特点。

答: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

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

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3)简述南京莫愁湖的得名。

答:莫愁湖,相传南朝宋、齐年间,洛阳有个叫莫愁的女子,她勤劳、善良、聪明、秀丽,13岁即织绮、采桑、养蚕。

她家境贫穷,15岁那年父亲病死,被迫卖身葬父,远嫁金陵。

她生活于富贵人家,但不忘根本,同情穷苦人,常用自己的积蓄接济乡邻,可是她的善行遭到了爱财如命的公公的反对,她不堪忍受公公的诬陷凌辱而投湖自尽。

也有传说她幸福平安、颐养天年。

后人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4)简述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大丰、滨海、响水、东台五县(市)的沿海地区,面积45.3万公顷,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主要保护对象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以丹顶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禽。

该区面对黄海,由古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所存泥沙在黄海和东海波浪冲撞作用及潮汐作用下形成,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

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发育,生物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鸟类有3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9种,二级保护的33种。

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只左右,为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也是国际濒危物种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

区内还分布着众多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鹿,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

盐城保护区的建立对丹顶鹤等迁徙性珍禽的保护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5)简述徐州汉画像石的特点。

答: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

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

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

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线造型、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6)试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答: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

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

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

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

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

“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

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

苏州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网状”。

从苏州园林秀丽典雅的造境,可以看到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对苏州人的影响。

秀慧、细腻、雅致是苏州城市精神最富特色和最具深刻意蕴的概括。

5、苏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7)试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答: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

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

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

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

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8)试述常州文化的特征。

答:1、历史厚重,崇尚创造。

常州地方文化源远流长,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成为探索人类祖先发祥地之一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分属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圩墩、寺墩、新岗、三星村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常州悠久历史的明证。

常州人崇尚创造,在学术、文学、书画、戏曲、教育、科技、医学、园林等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有自己传统特色而又处于先进水平的丰富成果。

2、重文兴教,人文荟萃。

常州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有“文教被于吴、吴尤盛于延陵”的盛誉。

常州儒风蔚然,人文荟萃,大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实业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形成了一批以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

3、兼容并蓄,经世致用。

常州优越的地理区位,易得风气之先,形成了广泛交流的开放性格局。

常州历代人才辈出,有常州词派,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等诸多开创先河的创举。

经世致用则成为常州文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人生信念。

形成了善汲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优秀人文精神。

4、常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9)试述无锡文化的特征。

答:1、一脉相承的吴文化特征。

彭祖墩、阖闾城、鸿山三大遗址发现,在考古学上无可争议地证明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的论说。

三大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吴越时期,印证了无锡文化发展史的一脉相承,由刚及柔,刚柔并济和吸纳、包容、开放、适时顺变的文化特征。

2、工商文化成为近代无锡城市的主流文化。

无锡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的成功范例与民间“趋利”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大上海的文化经济辐射等造就了无锡的“工商文化”。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留存工业遗产繁多,是国内工业遗产富集的重点城市之一。

3、水文化赋予无锡人以灵性。

山、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山清水秀之灵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无锡人推崇自然、保持朴素的审美情趣,陶铸了无锡文化精明、细致、缜密的人文特征。

4、无锡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10) 试述淮安文化的特征。

答:1、兼容并蓄的淮楚文化特征。

淮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运集散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称,故形成了南北交融、兼收并蓄的淮楚文化风貌,地方风情民俗,既有楚风,又有吴俗,兼有广陵遗韵,并随漕运、盐务和淮关的兴废而演变,内涵丰富,自成一体。

2、因水而生,随水发展、兴盛的水文化。

淮安地处古淮河和泗水交会处,所辖县区的名称也多取之于水。

古运河、大运河、古黄河、盐河穿城而过,使淮安成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并享有“运河之都”之美誉。

洪泽湖“古八景”和“新八景”都是运河文化的遗存。

绵延32公里的淮安里运河上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淮安府衙,以及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清江浦历史街区、淮楚生态风貌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等,均展现了运河明珠的当今风姿。

3、南北建筑风格交相辉映。

淮安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造就了淮安城内徽派民居建筑和典雅的北方园林建筑兼容的古城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