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汇总1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2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A.中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印度应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2、假设A、B两国,A国拥有的资本与劳动的总量为TK1和TL1,B国为TK2、TL2,若TK1/TL1>TK2/TL2,则A国为()A、资本丰裕的国家B、劳动丰裕的国家C、资本和劳动均丰裕D、资本稀缺的国家3、生产一单位X商品需投入资本10单位,劳动力2单位,生产一单位Y商品需投入资本1单位,劳动力5单位,按要素禀赋理论()。
A、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B、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D、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A. 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B.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C. 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D. 德国生产并出口麻布5、若美国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4辆汽车或40蒲式耳小麦,加拿大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 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
若两国进行贸易,根据比较成本说,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应该出口汽车的国家分别是( )。
A、美国、加拿大B、加拿大、美国C、美国、美国D、加拿大加拿大6.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标准化时期的产品通常是()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7.()理论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引力模型 B.偏好相似性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的分析表明,新产品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并出口的。
A.李嘉图B.俄林C.弗农D.林德特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的发明与出口首先是()。
A.知识充裕型国家B.资本充裕型国家C.劳动充裕型国家D.知识与资本均充裕10.根据H-0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
国际贸易学题库+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学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产品的密集型变化过程是()A、知识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技能密集型B、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C、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D、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正确答案:B2、“每打100英镑CIFC2%伦敦“,对此以下表诉正确的是()。
A、折扣率是2%B、伦敦是装运港C、佣金率是4%D、每打100英镑属于含佣价正确答案:D3、属于顺汇方法的支付方式是()。
A、托收B、汇付C、信用证D、备用信用证正确答案:B4、在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对非同盟国家不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是()。
A、自由贸易区B、完全经济一体化C、经济同盟D、关税同盟正确答案:A5、在国际航空运输中,装运日期一般指的是( )。
A、飞机实际起飞日期B、机场接受货物的日期C、运单签发日期D、下达装货通知的日期正确答案:C6、能起到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双重作用的倾销是()。
A、外汇倾销B、偶然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长期性倾销正确答案:A7、古典贸易理论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
A、机会成本论B、绝对成本论C、效用价值论D、劳动价值论正确答案:D8、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方确认,经确认的样品叫A、卖方样品B、回样C、复样D、参考样品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我国出口单价表述正确的是 < >A、每码3.50美元CIFC2%青岛B、每公吨1000英镑FOB伦敦C、每箱500英镑FCA净价利物浦D、每打100法国法郎FOB上海减1%折扣正确答案:D10、在国际货物运输中,能够作为物权凭证的运输单据有()。
A、铁路运单B、航空运单C、邮包收据D、海运提单正确答案:D11、交易一方认为对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是A、索赔B、争议C、违约D、理赔正确答案:B12、[]解决争端的方式有( )。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及国际贸易复习题(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
•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产业内贸易指数IIT=0时,()。
A、没有产业内贸易B、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小C、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大D、产业内贸易程度最大正确答案:A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叫做:()A、乌拉圭回合B、东京回合C、肯尼迪回合D、狄龙回合正确答案:A3、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叫()A、中性包装B、运输包装C、销售包装D、定牌正确答案:C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正式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A、日内瓦B、巴黎C、纽约D、华盛顿正确答案:A5、使用D/P、D/A和L/C三种结算方式,对于卖方而言,风险由大到小依次()。
A、D/A、D/P和L/CB、L/C、D/P和D/AC、D/P、D/A和L/CD、D/A、L/C和D/P正确答案:A6、根据《INCOTERMS2010》的解释, 进口方负责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贸易术语是()。
A、FASB、EXWC、FCAD、DDP正确答案:B7、按UCP600规定,数量的“约”应该理解为()A、2%B、10%C、5%D、15%正确答案:B8、在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能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是()。
A、共同市场B、优惠贸易安排C、自由贸易区D、关税同盟正确答案:A9、在国际贸易中,对生丝、羊毛、棉花等有较强的吸湿性商品,其计量办法通常为().A、理论重量B、公量C、毛重D、净重正确答案:B10、1994年1月1日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按自由化的程度划分它属于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
A、垂直经济一体化B、部门经济一体化C、全盘经济一体化D、水平经济一体化正确答案:A11、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货物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约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作价。
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4.“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5.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a)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b)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c)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7.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
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8.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9.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 C= 2000 − 0.02P S C= 1200 + 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a)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b)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c)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判断题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国中某⽣产者通过贸易能使⾃⼰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国如果⽐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地,该国便是“⼟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定要完全专业化于⼀种商品的⽣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产要素定义⽽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的实际收⼊。
12、如果各国的⽣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国的⾮技术性⼯⼈会⽐技术性⼯⼈更加反对贸易⾃由化。
14、⼤国可投资发展进⼝替代产业⽽不是出⼝产业,进⽽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变化。
16、青春期是⼀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
17、⼀国⽣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给⾃⾜,进⽽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定会降低其公民的⽣活⽔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分配效应。
23、如果瑞⼠旅⾏鞋的进⼝增加,英国⽪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标准理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那么这个国家在以下哪种商品上是机会成本递增的()A.仅商品AB.仅商品BC.商品A和BD.A和B都不是正确答案:C2、社区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A.向右下方倾斜B.凸向原点C.不能相交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3、产品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A.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Y所必须放弃的X的数量B.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C.在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Y所必须放弃的X的数量D.在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多生产1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正确答案:B4、对本章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阐述错误的是()A.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变B.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C.两国投入生产的要素是不同质的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是边际转换率正确答案:A5、以下关于一个国家封闭条件下的均衡,哪项表述不正确()A.它的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里面B.均衡点位于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C.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D.产品X对Y的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并且都等于Px/Py正确答案:A6、封闭条件下,如果国家1的产品X和产品Y的相对价格Px/Py小于国家2的Px/Py,那么()A.国家1在产品Y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国家2在产品X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国家2在产品Y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C7、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B.没有分工发生也可能产生交易所得C.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分工会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福利D.只有对外贸易才会改善分工正确答案:D8、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A.凸向原点B.凹向原点C.直线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9、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的边际成本是()A.递增B.递减C.不变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10、标准贸易模型下,生产要素的特点()A.同质B.异质C.不确定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
国际经济学试题-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人员流动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判断分析题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B.发展形式C.特殊形式D.理论形式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班级z102 姓名秦鹏欢学号104273 成绩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
•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15、按照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
•16、如果说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战后的产业内、行业内贸易加以概括的话,那么则是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
•17、和,就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理论。
•18、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各国在某种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19、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交换的世界。
•20、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假设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决于,而不是部分价格信息。
•21、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生产均衡、消费均衡。
•22、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较少体现。
•23、单个生产者来讲,可以画出他们的等产量线,他们各自的均衡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24、对于两部门来讲,其产出分别由各自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决定,而生产要素在两部门之间的配置则取决于。
在两部门要素报酬达到一致时,要素的流动才会停止。
•25、在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6、生产均衡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达到,用公式表达为MRT=Px/Py 。
•27、消费均衡由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达到,用公式表达为MRS= Px/Py 。
•2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际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在该切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 的相对价格p ,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29、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但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30、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反映了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价格,实际的交换价格必定介于两者之间。
至于具体比率,则取决于。
•31、如果商品价格不变,则名义价格不变,从而也不变。
•32、在要素充分使用的情况下,一国要素禀赋点、均衡时XY两种产品的要素分配点,与原点呈。
•33、国际贸易中贸易的利益来源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34、一国在情况下,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外进行消费。
•35、根据H-O理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6、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图形与封闭条件下的图形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
•37、如果B国出口Y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应表示为。
•38、在以要素数量为坐标轴的图形中,所有生产要素均衡配置点的连线被称为。
•39、对某一产品的出口大国来讲,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积累后,其贸易条件可能。
•40、如果贸易条件恶化的利益损失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则一国就出现了。
二、单项选择题(38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 )A、斯密B、李嘉图C、俄林D、魁奈•2、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A、国际投资B、国际技术转让C、国际融资D、国际贸易•3、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在诸种力量为主导力量的是(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B、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率均等化•4、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是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5、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A )的。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起因是(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产品品质的差异.C、价格的差异D、要素禀赋的差异.•7、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8、()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A、比较成本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重叠需求理论D、古典贸易理论•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C )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A、初始期B、成长期C、成熟期D、因产品不同而不同•10、在技术差距论中,我们称创新国家生产新产品和本地生产者认识到应该生产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为( B )A、需求滞后B、反应滞后C、模仿滞后D、掌握滞后•1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12、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13、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A、要素禀赋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悲惨的增长理论D、罗伯津斯基定理•14、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15、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16、()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作了解释。
A、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差异产品贸易理论C、策略性贸易理论D、重叠需求贸易理论•17.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将()。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18.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 )A.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B.一国范围内生产力再各地区的合理布局C.区域经济发展策略D.跨国界的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合理布局•19.在重商主义看来,最重要的是()A.扩大本国商品的消费能力B.获得物质财富C.扩大商品流通D.获得贵金属•20.机会成本是()A.生产某商品所耗费的成本B.多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增加的成本C.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D.可变成本•2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A.扩大两国的经济交流B.两国同一产品存在价格差C.加速国际分工的步伐D.为了建立同一的国际市场•22.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是()A.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B.发展中国家把利益让度给发达国家C.不公平的贸易条件D.发达国家把利益让度给发展中国家•23.贸易三角形是由()A.一国的需求线、供给线和国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B.一国的进口量、出口量和国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C.一国的消费量、出口量和国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D.一国的进口量、出口量和国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24.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是()A.一条直线B.一条向原点凹的曲线C.一条水平线D.一条向原点凸的曲线•25.通过国际贸易,两国的消费都会处在贸易前两国的()A.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B.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可能性边界内外之间•26.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A.任意两点,消费者获得的满意程度是一样的B.离原点越近的点,满足程度越低C.越靠近的两点,满足程度越相近D.各点与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关•27.生产均衡的条件是()A.市场价格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B.市场价格与无差异曲线相切C.市场价格与等产量线相切D.市场价格与预算线相切•28.当供求平衡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切与同一条()A.等产量线B.价格线C.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29.规模经济是机会成本()的经济。
A.不变B.递增C.递减D.先升后降•30.内部规模经济是()A.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的规模较大B.单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较大C.一个行业和单个企业内部规模都扩大D.全世界范围内某个行业规模较大•31.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明显的体现在()A.重工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企业D.在全部投资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较少的企业•32.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在于()A.高价格的垄断B.生产成本的上升C.生产成本的节约D.价格的保护•33.对差异产品感兴趣的是()A.只有厂商B.只有消费者C.厂商和消费者D.国家•34.差异产品理论主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