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之我见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应用中医药及西药,对照组应用西药。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9%。
对照组总有效率644%。
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延缓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形成,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来源于我院糖尿病科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
84例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理化及肾脏病理检查,以及肾功能等综合做出确诊。
84例患者无论分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3岁,平均6521岁。
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6755岁。
1 2 治疗方法[25]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饮食、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依据辩证给予中药治疗:①气阴两虚证,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中用党参、黄芪益气,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等滋阴补肾,全方共奏益气养阴之功。
②肝肾阴虚证,给予杞菊地黄丸加减,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功效为补益肝肾和明目。
③气血两虚证,给予当归补血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中黄芪、当归补气以养血,与济生丸同用,共奏补气养血保肾之功。
④脾肾阳虚证,给予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方中附子、干姜温肾补肾;党参、白术、茯苓补气健脾利湿,导水下行,全方合用共奏温肾健脾之功。
⑤兼证:若兼肝阳上亢者,加镇肝熄风汤。
若兼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
若兼膀胱湿热证,给予八正散加减。
⑥变证:若浊毒犯胃证,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
若溺毒入脑证,给予菖蒲郁金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加减。
若水气凌心证,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3个月后观察疗效。
1 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临床表现、血糖、血脂、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基本无异常;显著进步:间断微量蛋白尿,血压略高;进步:持续性微量蛋白尿,30~300 mg/d,尿常规蛋白仍阴性;无变化:水肿,蛋白尿阳性,肌酐、尿素氮回复不明显,利尿效果差;恶化: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肾衰竭。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易发展为肾衰竭。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有不少积累,本文就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主要基于肾和脾胃的关系。
中医认为肾主水,在人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掌握水液代谢、调节全身的水分平衡等。
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体内的水分代谢失调,导致肾脏遭受损伤。
同时,中医将糖尿病归入“消渴”范畴,即属于阴虚内热的证候类型。
阴虚内热恰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内容。
寻找导致阴虚的病因,然后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可以达到抑制病情恶化的目的。
1、夜交藤夜交藤为中药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活血等药性。
在中医理论中,夜交藤属于“清虚火”的药物,其能改善内分泌调节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尿糖和尿蛋白。
2、桑叶桑叶是中医理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中医认为桑叶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
桑叶不仅对高血糖和黑色素沉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3、石鸡子石鸡子是一种具有利尿、消炎、抗血小板凝聚等多重功效的中药材。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等严重的合并症,而石鸡子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这些合并症,进而改善患者的肾病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由于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与研究,中医的疗效还是显著的。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率大约在70%至80%之间。
中医的特点就在于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病历和脉象,量身定制各种不同的方子,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有着突出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通过中草药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特点、脉象等综合情况进行具体有效的辨证施治,而非单纯进行症状治疗,以致更好地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发展成为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54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体会和应用价值

中医药治疗54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体会和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应用体会。
方法对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用中医药治疗的54例患者中有28例有效、16例显效、其余10例未见效果,所占百分比为52%、30%、18%。
结论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早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控制饮食及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肾病临床体会应用价值糖尿病肾病(DN)指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也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中其严重性次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的病变。
其病理改变分型①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②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③渗出性病变;西医严格控制代谢可防止或延缓肾病的发生;在中医本病属“消渴”、“水肿”、“虚劳”等范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54例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提出的DN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在36~6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岁。
1.2 方法因患者症状不同辨证论治将其分为阴阳两虚证和肾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证以滋阴固肾为主,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泻火热;若阴虚火旺而烦躁、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浑浊者加益智仁等益肾缩尿;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
阴阳两虚证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为主,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附子、肉桂温肾助阳;若尿量多而浑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等益肾收摄;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阳虚畏寒者,可酌加鹿茸粉0.5g冲服,助全身阳气之生化;患者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可酌加活血化瘀药方,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泽兰、鬼箭羽、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方中用丹参、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葛根生津止渴)。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传统中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医治中备受关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方式。
本文对糖尿病肾病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在于:中药方剂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具有低毒、少副作用、疗效持久等优点,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病情稳定并遏制疾病进展。
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中药配合规范用药、针灸等,其中中药的配方是最主要的。
(一)中药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方剂有:四神汤、六君子汤、杞菊地黄丸等。
这些方剂可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使人体代谢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二)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必须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取量,缓解,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三)针灸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流通、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常采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三阴交等,具有很好的调节肾脏功能、改善代谢状况的效果。
三、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控制血糖指标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指标,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症状和保护肾脏功能。
(二)改善肾脏功能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还可以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肌酐等指标的增高。
同时,中药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自身康复能力的提高。
(三)减轻病人的症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病人在中药治疗后,常见的症状如尿频、口渴、皮肤瘙痒等都有明显的改善。
总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合理的中药配方、调整饮食结构和针灸等方法,能够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保护肾脏,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经验分享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往往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该症相当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胀满、尿浊、关格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赵进喜一、辨证论治1.辨体质因素论治导师临证用药,非常重视病人素体状况,他把人群划分为三阴三阳六类体质,结合病人体质讨论最容易罹患哪种并发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导师认为虽然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但都和病人的体质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眼病,而有的则易发肾病或心血管病变等等。
如果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治疗过程中用药干预,或者是考虑到病人的体质辨证施治,则其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程度会有所推迟和减轻。
赵师认为本病患者多是少阴体质或厥阴体质的病人。
少阴体质素体肾虚或后天失养,房事不节,或久病伤肾所致。
患者平素体虚,体形瘦长,善思,有失眠倾向,出现双目干涩,身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小便异常,性功能障碍,溲黄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常表现为六味地黄汤证、肾气丸证、真武汤证等;厥阴体质者多阴虚阳亢,肝阳上扰所致,平素性急易怒,不善于控制情绪,患者多见头晕,视物昏花,面部烘热,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甚至呕血、飧泻,易合并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肾病等,常表现为建瓴汤证、杞菊地黄丸证、白术芍药散证等。
2.辨证分期论治早期本虚三型:阴虚型:患者多伴有气虚证,包括肝肾气虚阴虚证、肺肾气虚阴虚证等,治以益气养阴、散瘀结、保肾元,可选择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参芪地黄汤、二至丸、清心莲子饮等方化裁加减。
阳虚型:患者亦多伴气虚证,包括脾肾气虚阳虚证、心肾气虚阳虚证等,治以益气温阳、散瘀结、保肾元,可选择济生肾气丸、人参汤、水陆二仙丹、五苓散等方化裁。
阴阳俱虚型:患者多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同在,包括肝脾肾阴阳俱虚证、心脾肾阴阳俱虚证等,治以益气、滋阴、助阳、散瘀结、保肾元,可选择黄芪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五子衍宗丸等方化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于肾虚水泛之证。
根据《内经》所言“肾者,生之本,藏之根,十二经
水道所归也”,说明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源,是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
因此,中医辨证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调理肾气、调节水分代谢和平衡阴阳。
一、肾气不足型
肾气不足型的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口干咽燥、体倦乏力、脉慢无力、少气懒
言等。
治疗方案:温补肾阳,培补肾精,使其水液代谢功能得到恢复。
常用的药物有肉桂、干姜、熟地、淮山、山药、枸杞等。
二、痰湿阻滞型
痰湿阻滞型的表现为腰膝酸软、口干苔腻、小便短赤、浮肿等。
治疗方案:化痰、利水,通畅气机。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泽泻、海藻、陈皮等。
三、气滞血瘀型
四、阳虚阴盛型
阳虚阴盛型的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口干咽燥、小便浑浊、舌质淡苔白等。
治
疗方案:温阳散寒,调节阴阳平衡。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桂、人参、熟地、玄参、黄芪等。
总之,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
饮食方面避免食糖、高蛋白、高脂、高盐和刺激性食
物等,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健康食品。
运动方面应坚持适度
的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代谢功能。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比较理想的疗效疗法之一。
糖尿病
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常伴有许多症状,包括血糖波动、血液粘度增高、水肿、低血压等。
而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阻止血糖上升,同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性,降低血糖波动性,
调节血压水平,抑制肾脏损伤,增加微循环,减少葡萄糖耐受度,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清热解毒:以清热解毒,提高免疫
功能,强化脏腑功能,使机体获得良好的抵抗力;2、健脾养胃:以健胃止泻、滋阴养阳、活血止痛,同时促进机体因耐受糖尿病的代谢状态,改善病情;3、减轻低血压:运用补
中益气、活血化瘀、温阳补脾等方法,以减轻低血压和水肿;4、改善微循环:运用温补
脾胃、行气活血、理气通络、健脾健肝、和中益气的方法,来改善肾脏的微循环。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还要注意服药频率、抗糖效药等,并要结合饮食疗法、
运动等,从根本上控制血糖的上升。
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以有效减少症状,延长病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一定要注意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量采
取辨证论治,遵循“病因诊断+药效诊断+个体诊断”,注重病因和病重,恰当地运用方剂,然后在观察病情及用药效果后,对方剂进行调整,以使效果更佳,尽量避免病人出现不良
反应,发挥药效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总之,引进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助
于改善免疫功能,缓解病情,完善病人的生活,是一种原则性正确的做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糖尿病肾病是指长期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慢性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肾脏气血不足、肾阳虚弱、水液停留等病因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温补肾阳、利水化瘀等方法。
一、调理气血中医认为,肾主水,司纳精,是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其与先天之气相施于实体,津液精微由气化生,气为动力,血为营养,气相合满,血得以规运,肾主水,而气也滋纳于肾。
糖尿病肾病的本质是肾气不足,气血失和,故调理气血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辩证施治,如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选用补气益血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调养气血,滋养肾脏,增强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同时也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促进气血畅通,加快康复速度。
二、温补肾阳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其中肾阳虚弱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肾阳虚弱造成肾脏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应重点温补肾阳,以增强肾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温补肾阳的中药主要有桂枝、肉桂、补骨脂等,它们具有温补肾阳、助阳凝血的功效。
中医还可以采用艾灸、暖宫灸等温热疗法,以温补肾阳,促进患者康复。
三、利水化瘀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因水液停留,导致水液代谢紊乱,甚至产生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重点利水化瘀,以排除体内的湿邪,促进身体康复。
利水化瘀的中药主要有茯苓、猪苓、泽泻、三七等,它们具有利水化湿、化瘀通络的功效。
中医也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温补肾阳、利水化瘀等方法。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中医师应结合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也应遵医嘱,坚持治疗,调节饮食,多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之我见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约为40%左右,属于诱发T1DM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血压、血糖为基础,进而采取对症治疗,无法控制病情进展。
而中医标本兼治,能控制其进展。
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出发,深入探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标签: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在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治DN非常重要。
中医药防治DN渊源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得到了颇佳的疗效,综述如下
1 病机分析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相应的病名及专论,但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于“消渴”、“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
水肿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称为水气病。
临床表现为四肢水肿,甚则胸水、腹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畏寒怕冷、小便不利、舌质淡或暗、苔膩,脉沉等症。
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主要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进而发展影响到肝、肾,出现肝肾的气阴两虚,并导致络脉瘀阻;病变中期,阴虚进一步发展,损耗阳气,伤及脾、肾,出现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征象;病变晚期,阴损及阳,进而导致气血的亏虚,出现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严重受损,发为本病。
2 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标本兼顾,健脾补肾以治本,活血利水以治标。
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常用药:黄芪、生地、山萸、山药、云苓、丹皮、泽泻、女贞子、金樱子、益母草、泽兰、丹参、三七、川芎、大黄等,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方中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黄芪、女贞子、金樱子益气养阴以固摄;益母草、泽兰、丹参、三七、川芎、大黄活血化瘀通络。
3 单味药研究
诸多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黄芪可促使尿蛋白排泄减少,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高滤过状态进行有效调节,缓解低蛋白水肿,保证蛋白质合成,增强血浆蛋白水平[1]。
有学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同位素方法监测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Alb/Cr、GFR、RPF等变化,结果提示,大黄组治疗
后患者GFR、24h尿蛋白定量、Alb/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大黄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2]。
据临床诸多肾脏病理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可改善肾小球肥大,减轻系膜增殖。
周强等学者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葛根素治疗后血IV型胶原水平显著上升,保命葛根素可降低尿白蛋白水平,对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积极应用中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其发展。
但由于目前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疗效判定标准具有差异性,促使诸多文献报道资料无可比性,且临床多为小样本研究,现代医学监测依据缺乏,故今后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采用现代医学手段明确中医药防治机制,从而彰显中医药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乐,严美花,肖雅等.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治疗的研究趋向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24(03):278-281.
[2]武曦蔼,李平.糖肾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一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2-2.
[3]周强,仝小林,甄仲.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4-4.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