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疗法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关注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在这种疗法中,治疗师会通过正反馈、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等技术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问题行为。

行为主义疗法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非临床的心理健康领域。

行为主义疗法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改变来实现的。

治疗师会与患者合作制定具体目标,并通过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和弱化特定的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戒烟,治疗师可能会建议他通过给自己奖励,如购买心仪已久的物品,来增强他坚持不吸烟的行为。

这种方法强调患者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条件反射。

这是在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提出的原理,他发现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可以建立和改变特定条件下的反射。

行为主义疗法利用这一原理来解决一些不健康的反应模式。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公共场合恐怖症,每当他在人多的地方时,就感到极度不安和惊恐。

治疗师可能会建议他利用渐进曝露的方法来逐渐增加在人多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恐惧感,并逐渐改变他的条件反射。

此外,行为主义疗法还通过行为塑造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逐步改变行为的元素,以达到期望的结果。

例如,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可能会被要求每天主动与他人交谈,并逐渐增加交谈的时间和复杂度。

通过行为塑造,人们可以逐渐改变和发展有益的行为模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行为主义疗法还注重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疗法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因此,治疗师通常会关注患者所处的环境,并帮助他们发现并改变可能导致不健康行为的环境因素。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拖延症,总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治疗师可能会帮助他分析造成拖延的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改变和策略,以增加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准时性。

不过,行为主义疗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一.厌恶疗法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此疗法对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

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以治酒瘾为例,一般用药物的方法,起初在酒瘾者饮酒的同时注射阿朴吗啡,使其饮酒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厌恶饮酒,后来改用酒中放入戒酒硫(antabuse)的方法,此药阻止体内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再继续氧化成乙酸,导至体内乙醛积聚而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胸痛等痛苦症状,使酒瘾者厌恶饮酒。

也可采用电击的方法,在酒瘾者手腕或脚腕部安置电极,只要一饮酒即遭电击,产生剧烈疼痛不适的感觉,而使其不敢再饮酒。

另外也可令酒瘾者饮酒时就想象他酒醉后在大庭广众面前作出丑态百出的表演:如在女性面前脱裤、赤身裸体,或将饭菜呕吐一地或将呕吐物弄脏主人的干净床被,这种丢人的无礼行为在酒醒后何以再见亲友同事?这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并决心戒酒的人来说采用厌恶想象法非常有效。

对性变态者例如同性恋者,采用电击法比较有效。

将金属环作为电极套在男同性恋者阴茎上,并令其观看各种裸体人像的录相或幻灯片,每当看到男性裸体形象引起阴茎勃起进就遭电击,产生剧烈的疼痛。

反复的疼痛刺激导致男同性恋者对同性不再引起性欲冲动。

决心戒烟的人也可采用此疗法,身边口袋里放一袖珍电刺激盒,将电极置于手腕或手指上。

每当他作出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时,电极装置就自动启动,约半分钟后发出了警告信号(声音),而在他将香烟含在口中准备点火抽烟的瞬间,突然电击,电击持续约0.8秒钟,使病人产生剧烈疼痛。

电子电击装置从启动到电击有一段时间不固定的空隙,在此时间内抽烟者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皮肉疼痛,造成心理上一定的焦虑紧张,从而失去了对抽的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手腕上放一橡皮筋,每当病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用另一方不停地拉像皮筋,一拉一松使之产生疼痛,直至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将复杂的行为或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以便逐一 训练和掌握。
程序化训练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操 作性。任务分析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步骤,提高训 练效果。
03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01
02
03
焦虑症
通过暴露疗法、放松训练 等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逐 渐面对和克服恐惧,减少 焦虑症状。
02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强化与惩罚
强化
通过给予正向激励来增加期望行 为的出现频率。强化物可以是物 质的、社会的或精神的,例如赞 扬、奖励或正面反馈。
惩罚
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不 期望行为的出现。惩罚可以是体 罚、责备、剥夺某种权利或给予 负面反馈等。
模仿学习
观察与模仿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模式来学习。模仿学习在人类社会行 为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为主义疗法
目录
•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 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 行为主义疗法的优势与局限 • 行为主义疗法案例分析
01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通过操 纵环境刺激和反应来改变个体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强调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改变,注 重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强化作用,通 过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 技术手段实现行为改变。
历史与发展
起源
行为主义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 美国,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
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发展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行为疗法第一节行为疗法概述一、什么是行为疗法1、行为疗法的概念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也叫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2、行为疗法的产生“行为治疗”一词最早是由斯金纳(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

应该说,行为主义的理论存在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行为治疗与行为咨询的发展历史却远远短于其理论存在的年限。

行为主义的研究早在弗洛伊德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时就已开始,但行为治疗的发展却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事情。

不过,在较短时间内行为治疗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24年任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所长。

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属心脏生理、消化生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3个领域。

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

他证明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同样需要消耗能量。

他提出:人除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正是这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

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一、自我管理技术的定义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方法。

自我管理技术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掌控能力,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因其强调效果可验证、可观测和可控制,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基于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

行为主义将行为看作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改变。

在行为主义疗法中,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和评估,找出行为中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还包括自我监测和自我强化。

自我监测指的是个体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持续的监视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

自我强化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或弱化一种行为,从而建立合适的行为模式。

自我强化可以通过奖励自己早期的行为和遏制不良的行为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会减少不适当的行为。

三、自我管理技术的技术1. 自我监测技术自我监测技术是通过行为记录和数据分析,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变化。

自我监测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设立目标:个体设立要监测的具体行为目标,例如每天至少一次锻炼。

(2)记录行为:个体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例如用文本或记录表格等方式进行记录。

(3)评估数据:个体根据记录的数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以便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

(4)自我反馈:个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自己行为的优劣做出评价,为以后的行为控制作出调整。

2. 自我强化技术自我强化技术包括正向和负向强化。

正向强化是通过提供积极的奖励或激励,来鼓励和增强积极的行为。

负向强化是通过消除不舒适的刺激或可避免的问题,来增加积极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性。

(1)正向强化:给自己建立积极行为的奖励机制。

例如:完成早晨锻炼,可以给自己买一件心仪的衣服或掌声鼓励。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
此法使用初期,行为问题将比原来更严重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 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 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 目的。 社会模仿学习一般经过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建立 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被模仿人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征,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不可观察的目标行为: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能成为一名出色的 男孩。 朱利亚能够在草场上表现出合作性的行为。 吉尔在练钢琴时能够管住自己。 迈尔在小组活动时能够与其他儿童相处好。

2.
使用行为数据制图
一张显示两周的行为记录的频率数据表
案例

一位母亲诉说:小雄是她家3岁的男孩, 每到吃饭的时候,全家总被他弄得鸡犬不 宁。没坐上二、三分钟他就会从椅子上溜 下来,躲在桌子底下发出怪声或拉人的脚; 到厨房里东摸西弄,还会打开抽屉,把东 西倒出来。如果我们将他拽到椅子上,他 就会嚎啕大哭……。总之,不管怎样,每 天,他一定会闹得一家人没心情来好好吃 一顿饭。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三、行为治疗的过程 1、行为分析 定义目标行为 分析目标行为的“前因”“后果”(功能分析) 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2、行为治疗 确定目标行为 选择方法技术 实施治疗计划 3、反馈与评估
目标行为




——具有特定性特点。 ——目标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可观察和可测量 的。 可观察的目标行为举例: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完成当堂作业。 朱利亚能够在回家之前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 吉尔能够每天练一小时钢琴。 迈尔在家中打扰别人的时候能够说“对不起”
UCS
如:注射、疼痛 身体不舒服 拥挤的车厢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23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暴露疗法是指让患者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又称满灌疗法。

此疗法强调快速地、长时间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惧的刺激物,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患者又不能逃脱,从而使这种情绪反应在短期内有高度紧张而渐趋消退,因此短期内使障碍消除。

暴露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恐惧症等。

实施暴露疗法注意事项:1、实施暴露疗法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患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切不可应用暴露疗法。

2、由于暴露疗法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剧烈,可能加剧焦虑,导致回避,甚至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谨慎。

行为塑造,是培养新行为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它通过持续地逐一强化更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先前的较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使目标行为得以形成。

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

实施行为塑造法注意事项:1、选择好初始行为。

初始行为应该与目标行为有所接近,且又是当事人能较容易做到或有一定发生率的。

2、把握好进度。

切不可因为进度太慢,使患者产生厌烦感;也不可因为进度太快,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

代币制,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代币可以是筹码、票券、记分卡、粘贴纸等,它们起着表征性作用。

故代币制这一行为干预方法又叫表征性奖励制。

代币制的实质是一种刻意安排的奖励系统。

只要行为者表现出预期的目标行为,他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代币的奖励,并根据个人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交换系统换取强化刺激物。

实施代币制疗法注意事项:1、编制好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一定要详细、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2、认真执行规定。

代币制一旦确定并实施,必须按规定使当事人获得代币并换取强化物。

示范疗法,又成为模仿疗法,对心理干预实施者来说,就是提供特定行为(或行为变化)的模式、范本,即榜样,进行行为(或行为变化)的示范;与此同时,观察者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即获得了榜样的示范行为,并去进行模仿性操作。

亚历士多德约在2300年前就写道:“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动物。

人是借助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

”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大量行为是由简单的模仿获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们周围生活环境、人和事,学会了许多东西。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1.约翰·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想带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

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他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其多年实验研究的总结,主要记述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研究,条件反射》(1923)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之中。

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在苏联,他们被认为是对心理学问题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深入研究的自然科学基础。

他强调了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反对把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东西割裂开来。

他应用客观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内省主义的束缚。

近几十年来,生理学中的新进展使人们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使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本身得到发展。

3.斯金纳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1904年3月20日生于波士顿。

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斯金纳在思想上深受巴甫洛夫、罗素的著作以及实证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

他提倡一种"彻底的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坚持描述环境和有机体行为之间可观察的函数关系,认为主观的心理活动实质上全都是有机体的反应,都具有物理的维度。

他本人毕生致力于行为的实验分析,从长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欲使个体行为形成,强化必须依随反应而发生。

从50年代前后起,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结论以及行为主义的哲学观点运用到认为科学的广泛领域中去,引起了东西方思想界的注目。

他一生在心理学上的成就很多。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还根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教学机器",并设计出"程序教学"的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的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章。

1990年8月10日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被说于心理学毕生贡献奖;8天后去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科学和人类行为》、《言语行为》、《教学技术》、《关于行为主义》等。

他的小说《沃尔登第二》以及他的《超越自由和尊严》一书,曾在美国激起巨大的凡响和争议。

4.桑代克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几乎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执教。

他从研究动物的实验中,领会到它们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出他的联结主义理论:刺激(S)-反应(R)公式。

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桑代克生于美国麻省一位牧师家庭,他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

5.托尔曼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

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

并建构符号完形理论,也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6.赫尔克拉克L. 赫尔(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美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30年代至60年代间,其学习理论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

也有城市名称和神话人物。

7.坎特提出了称之为“行为主义间”的系统心理学。

这种心理学和传统的行为主义都否认精神或精神活动,而赞成客观方法。

他对行为主义间心理学的第一次陈述出现在他的两卷本《心理学原理》中。

认为心理的内容由有机体和刺激物的相互作用构成,反应的有机体和刺激物是同样重要的。

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一系列行为环节,并且是有机体行为间历史的一种功能,也是构成相互作用发生的背景即环境因素的作用。

坎特还提出,相互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于接触媒介。

例如,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要察觉一个视学物体是不可能的。

坎特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其自身内容的科学,不应被认为是生物学的分支,尽管生物学因素可能参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

根据这种范例结构,坎特解释了心理活动,例如感觉、情感、学习、记忆,以及各种各样的含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