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行为主义学派的治疗法

第八章  行为主义学派的治疗法

第八章行为主义治疗模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习行为主义治疗模式的理论背景和发展历史,了解行为主义的条件作用理论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假设,掌握治疗中的专业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行为疗法的理论原理,掌握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但是采用行为主义治疗技巧时案主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反复,或者只能针对案主表面行为问题,而不能较为彻底地帮助案主自身解决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也要求学生理解和解决。

一、理论背景行为治疗模式是个案社会工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模式之一,它和心理社会模式,人本治疗模式成为三大主流治疗模式。

行为治疗起源于1950----1960年初期,-一些心理学家和医生认为传统的心理分析方法花费时间太长,治疗效果又不很明显,另辟蹊径,试图从实验心理学中寻找有效的方法。

早在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沃尔普已经从实验中发现了互相抑制原则,即当一个人松弛的时候,他是无法同时感到紧张、焦虑或者恐惧的,反之亦然。

以此为依据,他提出了行为治疗的系统减敏法。

与沃尔普同时期的英国人艾森克提出:应采用客观和标准化的测试作为治疗的临床评估,使行为治疗又进了一步。

到了50年代,行为治疗的方法同时崛起于美国、英国和南非等地。

尽管受到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抨击,该治疗模式仍然得以生存和发展,此时的重点在于证明行为治疗技术的有效性。

60年代,阿尔伯特·班杜拉开始将学习理论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

于1971年出版了《社会学习理论》一书,标志着社会学习理论的正式形成。

他认为个人除了从奖惩中学习外,还可以从模仿的过程中学习,他对暴力性电视节目与观众的社会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广泛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模仿性暴力行为。

班杜拉进一步认为人不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控制社会环境的主人。

他相信人类行为是由行为、认知与环境三者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70年代开始成为主要模式之一。

80年代,开始寻找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该模式继续坚持以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工作成绩的依据,探讨治疗实务对案主和社会的影响,更加注意情感因素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这一阶段,此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认知行为治疗及行为治疗技术的完善。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一.厌恶疗法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此疗法对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

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以治酒瘾为例,一般用药物的方法,起初在酒瘾者饮酒的同时注射阿朴吗啡,使其饮酒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厌恶饮酒,后来改用酒中放入戒酒硫(antabuse)的方法,此药阻止体内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再继续氧化成乙酸,导至体内乙醛积聚而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胸痛等痛苦症状,使酒瘾者厌恶饮酒。

也可采用电击的方法,在酒瘾者手腕或脚腕部安置电极,只要一饮酒即遭电击,产生剧烈疼痛不适的感觉,而使其不敢再饮酒。

另外也可令酒瘾者饮酒时就想象他酒醉后在大庭广众面前作出丑态百出的表演:如在女性面前脱裤、赤身裸体,或将饭菜呕吐一地或将呕吐物弄脏主人的干净床被,这种丢人的无礼行为在酒醒后何以再见亲友同事?这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并决心戒酒的人来说采用厌恶想象法非常有效。

对性变态者例如同性恋者,采用电击法比较有效。

将金属环作为电极套在男同性恋者阴茎上,并令其观看各种裸体人像的录相或幻灯片,每当看到男性裸体形象引起阴茎勃起进就遭电击,产生剧烈的疼痛。

反复的疼痛刺激导致男同性恋者对同性不再引起性欲冲动。

决心戒烟的人也可采用此疗法,身边口袋里放一袖珍电刺激盒,将电极置于手腕或手指上。

每当他作出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时,电极装置就自动启动,约半分钟后发出了警告信号(声音),而在他将香烟含在口中准备点火抽烟的瞬间,突然电击,电击持续约0.8秒钟,使病人产生剧烈疼痛。

电子电击装置从启动到电击有一段时间不固定的空隙,在此时间内抽烟者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皮肉疼痛,造成心理上一定的焦虑紧张,从而失去了对抽的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手腕上放一橡皮筋,每当病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用另一方不停地拉像皮筋,一拉一松使之产生疼痛,直至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

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

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行为主义疗法的10种常用方法行为主义治疗是针对特殊的问题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运用提高目标行为(不良行为或正常行为)发生率或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种种行为技术,以最终矫正问题行为的治疗方式,其理论基础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Skinner,BF)揭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A)和华生( Watson,J。

B)提出的学习理论以及法国精神病理学家让内( Janet,P。

MF。

)倡导的再教育理论。

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诊断行为主义治疗的特点在于:强调外在的看得见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不操心引起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强调最近而不是过去的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即重视现有症状;强调根据行为改变的程度来评价疗效。

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诊断行为主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把问题行为看作是习得性反应,是不良学习的结果,后者则看作是内心冲突不能解决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前者侧重于问题行为的矫正,用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来代替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后者则侧重于帮助病人对自己问题行为的“领悟”,一旦“领悟”,治疗便告结束;前者消除问题行为的方法是制定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的学习过程,后者则依赖分析、解释使病人对问题行为症结的领悟而最终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行为。

行为治疗具体的实施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十种: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减轻恐惧、焦虑、敏感的治疗方法。

因为治疗过程是有序而连续的,故称系统脱敏疗法,其原理是:恐惧、焦虑等神经症性症状起因于中性刺激(原来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与恐惧、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演变成的较为稳固的恐惧、焦虑刺激,如果能将这种演变而成的恐惧、焦虑刺激与松弛反应多次结合,则就能逐渐削弱恐惧、焦虑刺激与恐惧、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减轻对恐惧、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它们最终还原成不会引起恐惧、焦虑反应的中性刺激。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将复杂的行为或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以便逐一 训练和掌握。
程序化训练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操 作性。任务分析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步骤,提高训 练效果。
03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01
02
03
焦虑症
通过暴露疗法、放松训练 等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逐 渐面对和克服恐惧,减少 焦虑症状。
02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强化与惩罚
强化
通过给予正向激励来增加期望行 为的出现频率。强化物可以是物 质的、社会的或精神的,例如赞 扬、奖励或正面反馈。
惩罚
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不 期望行为的出现。惩罚可以是体 罚、责备、剥夺某种权利或给予 负面反馈等。
模仿学习
观察与模仿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模式来学习。模仿学习在人类社会行 为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为主义疗法
目录
•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 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 行为主义疗法的优势与局限 • 行为主义疗法案例分析
01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通过操 纵环境刺激和反应来改变个体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强调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改变,注 重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强化作用,通 过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 技术手段实现行为改变。
历史与发展
起源
行为主义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 美国,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
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发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行为主义疗法的技术疗法分为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技术、模仿学习疗法(示范疗法)、代币法。

放松技术是作为焦虑状态的颉颃反应来应用于治疗的。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惯的目的。

代币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

【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S-R);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R-S);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注意、记忆、保持、定型);【方法】:1、放松疗法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

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肌肉放松可分为全部放松和渐进放松两种程序,又可分为放松全身肌肉群的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两种形式。

同时,按诱导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

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1)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3)自我催眠;(4)静默;(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适应症】: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放松技术现在除了肌肉性放松之外,还有意象性放松技术等等.也比较有效. 肌肉性放松虽然广泛使用,不过美国较新的研究现在表明:肌肉性放松不要使用在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来访者人群,因为其之前的肌肉先紧张有可能使其心血管系统方面承受压力.对于这类来访者,使用意象性放松技术比较合适.【案例一】:放松训练或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都是一种先刻意紧张然后再放松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才可以去区辨紧张与放松两种不同的状态。

行为主义疗法精品PPT课件

行为主义疗法精品PPT课件
行为主义疗法
华生 巴甫洛夫
1
目录 CONTENTS
系统脱敏疗法
暴露疗法
3
厌恶疗法
示范疗法
5
生物反馈 注意事项
7
2
斯金纳
4
行为塑造疗法 代币疗法 契约法
6
自信训练 自控法
1
理论基础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 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 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 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
三、评价
• 优点:提供了很好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见效快,疗效巩固
• 缺点:就像人们对行为主义理论予以很高评价一样,人们对行为主义 理论也给予了最严厉的批评
1. 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了人心理本身的内容 2. 理论来源于动物并很少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未必适合
人类 3. 一些阴性刺激是否人道仍是问题
(1878—1958)
华生认为学习就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 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 (S-R)联结而形成的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 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根据此实验发表 了实验报告,然而他的 研究引起轰动的同时也 给当时的孩子造成了伤 害。
(1849—1936)
巴甫洛夫的狗
无条件刺激
中性刺激
时间上多次重合
条件刺激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 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ppt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ppt
差别强化的步骤
定义要使其发生率提高的目标行为 定义消极行为 确定强化刺激 即时并持续地强化目标行为 消除对消极行为的强化作用 当目标行为持续出现时运用间歇强化 使差别强化泛化以使目标行为在所有相关的刺激环境
中都能出现。
2. 代币制
——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 来规定代币的使用,从而使目标行为达到 肯定和奖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第八章 行为疗法
四)操作条件治疗法 1.差别强化
—— 正性行为每出现一次就被强化一次,与此 同时任何妨碍这种正性行为的负性行为都不被强化以 提高正性行为出现频率的技术。
差别强化的条件:
(1)想要提高某一积极行为的发生频率 (2)该行为偶尔出现过 (3)该行为出现后,能够提供一种强化刺激
第八章 行为疗法
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过程。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
上反复结合呈现就起着强化的作用,促成了条件作用 的形成;
消退——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 物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 再出现条件反应。
经典的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 过程。
部位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体,然后慢慢放松, 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如发热、沉重、温暖、愉快 等(停顿约5秒),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 焦虑的状态。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二)系统脱敏法 原理:去条件反射或消退 主要技术:放松训练、想象、构建行为等级
第八章 行为疗法
操作步骤 学习放松 构成焦虑等级 实施脱敏
UCS
UCR
如:注射、疼痛 身体不舒服 拥挤的车厢
CS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 恐惧、出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法使用初期,行为问题将比原来更严重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 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 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 目的。 社会模仿学习一般经过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建立 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被模仿人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征,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不可观察的目标行为: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能成为一名出色的 男孩。 朱利亚能够在草场上表现出合作性的行为。 吉尔在练钢琴时能够管住自己。 迈尔在小组活动时能够与其他儿童相处好。

2.
使用行为数据制图
一张显示两周的行为记录的频率数据表
案例

一位母亲诉说:小雄是她家3岁的男孩, 每到吃饭的时候,全家总被他弄得鸡犬不 宁。没坐上二、三分钟他就会从椅子上溜 下来,躲在桌子底下发出怪声或拉人的脚; 到厨房里东摸西弄,还会打开抽屉,把东 西倒出来。如果我们将他拽到椅子上,他 就会嚎啕大哭……。总之,不管怎样,每 天,他一定会闹得一家人没心情来好好吃 一顿饭。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三、行为治疗的过程 1、行为分析 定义目标行为 分析目标行为的“前因”“后果”(功能分析) 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2、行为治疗 确定目标行为 选择方法技术 实施治疗计划 3、反馈与评估
目标行为




——具有特定性特点。 ——目标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可观察和可测量 的。 可观察的目标行为举例: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完成当堂作业。 朱利亚能够在回家之前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 吉尔能够每天练一小时钢琴。 迈尔在家中打扰别人的时候能够说“对不起”
UCS
如:注射、疼痛 身体不舒服 拥挤的车厢
UCR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 恐惧、出汗
CS
如:眼镜、穿白衣 的男性 车站
CR
如:焦虑、恐惧 心情不佳、恐 惧、出汗


经典的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形成特定的S—R 关系的获得过程。 强化—— 是指使用某种事物或某个事件来使特定的 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过程。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 上反复结合呈现就起着强化的作用,—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 物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 再出现条件反应。
经典的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 过程。

分化——有机体面对环境中的信息包括较 为相似的信息,能把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 与其他信息区分开来,并只对前者作出相 应的行为反应。

(二)惩罚


惩罚
使用某种事物或某个事件来使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发生 的可能性减少甚至降低至零的过程。


阳性惩罚
呈现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物,能产生使行为发生 的可能性减少的效果。


阴性惩罚
移开或取消积极的、令人喜欢的刺激物,也能产生使 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的效果。


具体行为---反应:孩子在商店发脾气,刺 激结果:妈妈立即买糖,结论:将来孩子 更有可能在商店发脾气。(对孩子——正 强化) 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妈妈立即买糖,刺 激结果: 孩子停止了发脾气,结论:孩 子一哭,妈妈更有可能买糖。(对妈妈— —负强化)
第八章
行为疗法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经典的条件作用 1、基本观点 2、基本概念: 强化 消退 泛化 分化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


学习前: 食物 铃声 学习过程: 铃声+食物
(反复几次)
唾液分泌 注意,无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

学习后: 铃声
唾液分泌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1、基本观点 2、基本概念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惩罚:正(阳)性惩罚、负(阴)性惩罚 消退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箱内的 白老鼠
(情境)
压杆杠
(行为)
食物
(后果)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行为
结果
如:看电视 喝茶 与人交谈
行为增加
如:兴奋、有趣 解渴 对方有反应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强化的过程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特点
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 行为治疗旨在对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进行 矫正,通常把要被矫正的行为称作问题行为或 靶行为。 2.行为治疗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特点
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 设。 4.行为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很 强的方法。
强化与惩罚
反应概率 刺激增强 刺激消除
反应增强
正强化(呈现愉 负强化(消除不愉 快刺激) 快刺激)
反应降低
阳性惩罚(呈现 阴性惩罚(消除愉 不愉快刺激) 快或强化刺激)
(三)消退

消退,是指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因得不到持续强 化而导致其发生的频率下降或发生的可能性消 失。 原来: 情境 行为 强化 现在:情境 行为 不予强化 以后: 行为就会因得不到通常强化而逐渐降 低,最终消逝。
你有什么高招?
1、行为分析 目标行为
分析目标行为的“前因”“后果”(功能分析) 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2、行为治疗 方法技术 3、反馈与评估
量化小雄的问题行为。 【用一周时间记录小雄每日三餐坐在饭桌旁的 持续时间】
小雄三餐坐在饭桌旁的时间(分钟)
三餐 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平均
早餐:18 15 10 13 12 14 16 午餐:19 15 11 13 16 16 15
第二节 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一、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则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 得的。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行为 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 适应性行为。 行为治疗目的:“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 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 惯”(Wolpe,1990)
行为
如:看电视 喝茶 与人交谈
行为减弱
结果
如:没什么有趣 解不了渴 对方没有应答
图示:操作条件作用消退的过程
基本概念 一)强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有两种强化: 正强化 呈现的刺激物是积极的、令人喜欢的,使 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 负强化 取消某些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物而使行 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